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箱养殖牙鲆的度夏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波 《中国水产》2010,(10):50-51
牙鲆俗称牙鳎鱼、左口、扁口鱼、牙片、比目鱼等。我国养殖的牙鲆品种主要有褐牙鲆、漠斑牙鲆、大西洋牙鲆,但以本土品种褐牙鲆(Temmincket Schlegel)最多。本文提及的牙鲆仅指褐牙鲆。牙鲆属温水性鱼类,在水温2℃仍能存活,水温在33℃成鱼能短时间存活。成鱼生长的适温为8℃~26℃,最适水温为16℃~22℃。海水网箱养殖牙鲆在水温5℃以下、28℃以上不太摄食,水温在13℃~25℃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摄食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12、18、24、30和36℃条件下,找出文昌鱼在Cd2+水体中的24hLC50分别为4.32、4.57、4.51、4.29和4.09mg/L,比较相同Cd2+浓度时文昌鱼存活率以及24hLC50和出砂率情况,找到文昌鱼比较适合生活的水温为18℃。水温和水体中Cd2+浓度对文昌鱼的出砂和存活状况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水温对东星斑幼鱼摄食、生长及存活的影响。温度设5个水平(15、20、25、30、35℃),东星斑幼鱼在玻璃蓄养槽内养殖40d。结果显示20℃组、25℃组和30℃组的鱼没有死亡,35℃组的存活率为88.9%,15℃组的存活率仅为50%;总摄食量在30℃组最高,15℃组最低;特定生长率在30℃组最高,15℃组、35℃组为负值;在可以生长的组别里,30℃组饵料系数最小。本研究表明,水温对东星斑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东星斑的适宜摄食温度为20~30℃,最佳摄食温度为25~30℃;水温<20℃东星斑幼鱼不能正常摄食、生长,甚至会死亡,水温15℃时,几乎不摄食;水温>30℃,东星斑幼鱼可以正常摄食,但是不能正常生长,甚至会死亡。  相似文献   

4.
牙鲆鱼属冷温性底栖鱼类,冬季在水温2℃时仍能存活,但不耐高温,生长适温8~24℃,因此特别适合作为我国北方工厂化养殖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太阳鱼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蓝绿鳞鳃太阳鱼 (Lepomismacrochirus)为鲈形目 ,太阳鱼科 ,又名蓝鳃太阳鱼 ,英文名称为Bluegillsunfish。原产于北美洲淡水水域。鱼体高 ,侧扁 ,头小 ,尾小。鳃盖后缘有一深蓝紫色形似耳状的突出。体侧有7- 1 0条暗黄色的彩条纹。一般个体成熟时体重 2 0 0g左右 ,个别可达到 1kg。美国养殖的太阳鱼另外还有铜吻鳞鳃太阳鱼和红耳鳞鳃太阳鱼。蓝绿鳞鳃太阳鱼属温水性小体型鱼类。生长适温范围大 ,可在 1 - 38℃水温状态下生活。在水温 8℃以下或 38℃以上时才停止摄食 ,水温 2℃仍能在自然环境下安全越…  相似文献   

6.
怀头学名六须鲶 ,在分类上属于鲶形目 ,鲶科、是我国北方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的肉食性大型经济鱼类 ,最大个体可达 10 0kg。它生长快、易饲养、适应性强、味道鲜美、市场价格高、货源少、天然鱼产量很低 ,是当前养鱼致富首选的优良品种。1 怀头鱼的生物学特性怀头属底层鱼类 ,它游动迟缓 ,白天潜伏于水底或障碍物下 ,夜间到浅水岸边捕食其它鱼类 ,生存水温0— 38℃ ,最佳生长水温 2 0— 2 8℃ ,水温 4℃以下停止摄食。怀头鱼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水生昆虫、水蚯蚓、泥鳅、鲤、鲫及青蛙、蝌蚪等 ,能捕食相当于自身体长2 0 %— 30…  相似文献   

7.
丁鱥又称丁桂,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广泛分布于欧洲内陆,河流,湖泊,我国分布于新疆的布尔津地区,水温0-40℃下均可存活,生长适温18-30℃。  相似文献   

8.
蓝绿鳞鳃太阳鱼(Lepomismacrochirus)为鲈形目、太阳鱼科的淡水鱼类 ,又名蓝鳃太阳鱼 ,原产于北美洲淡水水域。蓝绿鳞鳃太阳鱼属温水性小体型鱼类。生长适温范围大 ,可在1~38℃水温状态下生活。在水温8℃以下或38℃以上时才停止摄食 ,水温2℃仍能在自然环境下安全越冬。蓝绿鳞鳃太阳鱼是一种攻击性摄食鱼类 ,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要食物 ,幼鱼以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等水生生物为食物。小鱼摄食植物茎叶、鞘藻、小杂鱼、小虾、软体动物和轮虫等。人工养殖可大量投喂冰鲜鱼等动物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我国于19…  相似文献   

9.
大黄鱼(Pseudosclaenacrocea(Richardson))属石首鱼科,俗称黄花鱼,其养殖周期一般为两年,生长期适宜水温为13℃-30℃。经多年试验证实,该鱼对低温的忍耐程度较差,当水温降至8℃,即停止摄食;水温降至7℃以下,鱼体活力减弱并逐渐死亡。因此,若在北方养殖大黄鱼必须  相似文献   

10.
瓦氏黄颡鱼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瓦氏黄颡鱼(江黄颡鱼)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的干支流流域水体中一种淡水经济型优质鱼类,生活于长江的干支流及长期与长江相通的(洞庭湖泊阳湖)等湖泊中底层鱼类,生活水温范围为0~38℃。摄食生长温度为10~30℃,pH值范围为6.5~8.9,正常生长溶氧3mg/L以上,人工饲养年生长增重达150~200克以上,最小性成年年龄为2龄,2~4龄鱼绝对怀卵量为3300~8500粒,每克体重怀卵量为21~24粒,产卵水温为21~28℃,产卵季节为5~6月。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与渔业》2008,(12):32-32
【品种来源】自然捕捞白仔鳗经人工培育而成,目前养殖品种主要有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 【特征特性】鳗鱼体细长,除用鳃呼吸外,皮肤、鳔、口腔、肠管等部位也能进行呼吸,离水后能活较长时间。鳗鱼是一种广盐性鱼类,在海水中繁殖,淡水中生长。肉食眭,摄食量与水温关系密切,水温10℃以下停止摄食,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2℃以下会冻死。野生状态下生长较慢,一般2年才长到200克左右。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较快,一般1年可长到200克以上,2年400克以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了石鲽仔经11天馈育试验,在-0.5℃、2.8℃、5.3℃水温条件下的生长和发育情况,同时,也叙述了在接近海水冰点(-1.8℃)和自然水温(13.6℃)条件下的补充试验情况,-0.5℃试验组,石鲽前期仔钎依靠自体卵黄营养仍可发育和生长,但当自体卵黄营养耗尽后,则不能摄食,所以不能发育和生长,在2.8℃和5.3℃两个试验组的石仔鱼,都能够正常发育和生长,在0-13.6℃水范围内,石鲽仔鱼平均  相似文献   

13.
斑鳠又名Yan鱼、芝麻Yan、花Yan,是广西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喜弱光,以虾类、小形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为主食,属肉食性鱼类。斑鳠生长快,2龄鱼可长到600~700g,适宜生长水温为18~30℃,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斑鳠在广西桂江、西江及右江水体中均有分布。近年来,斑鳠人工驯化养殖已取得初步成功。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均有发展。池塘养殖主要为套养。  相似文献   

14.
斑点叉尾鱼回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由于这种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以及肉质鲜美等优点,因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的对象。它适合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养殖,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优良养殖鱼类。利用水库养殖可提高水库水体生产效率,实现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但养殖实践中应把握以下几关。一、选址关斑点叉尾鱼回是温水性淡水鱼类,适温范围0~38℃,最适生长温度为21~26℃,在水温低于10℃时,基本停止摄食和生长。在纯淡水中生长良好,在盐度为1.4%的水中仍能生活。所以,适宜于网箱养殖的水库,必须水温常年在0~38℃…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产》2014,(7):37-39
<正>A.奥尼罗非鱼品种来源:用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和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杂交优势明显的子一代杂交种。审定情况:1996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2-001-1996。特征特性:奥尼鱼又称全雄性罗非鱼,奥尼鱼雄性率达90%以上,生长速度比父本奥利亚罗非鱼快17%~72%,比母本尼罗罗非鱼快11%~24%。抗病力和抗寒力较强,短时间可耐最低水温为4℃,最高水温为42℃,最佳生长水温25℃~32℃,水温降低至10℃以下  相似文献   

16.
高体鰤(Serioladumerili)属鲈形目、科、属,是暖温性海洋鱼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价格昂贵,在日本市场上被视为高级鱼类,在港台市场上很畅销。高体人工养殖中,生长迅速,当年可养到1.0~1.5千克,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成为海水网箱养殖诸多品种中最受养殖户欢迎的种类,是当前南方网箱养殖中出口创汇的主要鱼类之一。一、海区选择高体为外洋性洄游鱼类,生长适温为20~31℃,最适水温26~30℃,致死低水温界限9℃,若长期处于12℃以下,死亡的可能性大,15℃以下几乎不生长。故网箱养殖海区应选择冬季水温在13℃以上,无工农业及大量生活污水污染,湾…  相似文献   

17.
采用适量投喂法对稚鳖对29.5℃,30℃,30.5℃,31℃,32℃等不同温度下的摄食及生长进行研究,发现在30.7℃稚鳖个体增重最快,29.8℃饲料系数最低,在30℃以内,稚鳖的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加快,当水温超过30℃时,稚鳖的生工速度却随着水温的上升而下降,在不同的湿度下,稚鳖的生长速度差异显著,日投饲率为2.8%-3.0%,全天投喂的饲料中,上午占1/3,下午或晚占2/3。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然降温和人工升温、降低盐度的方法,测定了不同规格半滑舌鳎苗种对温度和盐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越冬池底层水温保持在2℃以上,规格8~15 cm鱼种成活率为78.6%,规格22~26 cm鱼种成活率为90%.在每日升高1℃的情况下,水温升至30℃时半滑舌鳎苗种摄食明显减少,32℃时出现死亡;保持32℃水温条件,5 d全部死亡,由此,半滑舌鳎存活温度为2~31℃.在海水盐度每天下降2‰~3‰的情况下,保持盐度在5‰以上,半滑舌鳎苗种可正常摄食、生长,生长速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半滑舌鳎适宜低盐度养殖.  相似文献   

19.
常忠岳 《海洋渔业》2000,22(1):34-36
牙鲆又称牙片、偏口,属于鲽形目、鲆科、牙鲆属。我国的黄海、渤海、东海、日本沿岸、朝鲜半岛西岸均有分布。该鱼肉质细嫩、口感好、价值高、生长快、易活运,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牙鲆鱼属冷温性底栖鱼类,冬季在水温2℃时仍能存活,但不耐高温,生长  相似文献   

20.
浅色黄姑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俗名白奈,金丝鲵,隶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该鱼肉质细嫩,口感独特,味道鲜美,其鳔是名贵的中药补品。浅色黄姑鱼属于温水性的鱼类,适温范围8℃~33℃,最适生长水温为24℃~29℃,产卵水温24℃~28℃,性成熟年龄为2周龄,生长适盐范围10‰~40‰。为探讨浅色黄姑鱼的人工繁殖和育苗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