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阐述线粒体DNA的特点及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线粒体DAN多态性的研究现状及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并指出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多态分析在家畜品种资源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线粒体DNA的数目、大小、基本结构、多态性及其研究方法、遗传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阐述了线粒体DNA的多态性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3.
家畜线粒体DNA(mtDNA)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概述了家畜特别是牛和猪线粒体DNA研究的概况和取得的成果,介绍了家畜线粒体DNA的一些特征,限制性酶及限制性酶分析以及线粒体DNA在家畜种间和品种间的多态性,并讨论了这种多态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母性遗传标记在考查家畜种及品种起源和演化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动物线粒体DNA多态性及其在畜牧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线粒体DNA为核外遗传物质,具有广泛的多态性。线粒体DNA多态性可以用来研究家畜的起源、进化和亲缘关系,是分析家畜群体结构的有用遗传标记,也是研究畜禽品种资源的有效工具。线粒体DNA多态性与家畜的生产性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DNA是真核细胞中核外唯一的遗传物质,是目前研究起源进化及群体遗传分析的理想研究对象。综述了线粒体DNA(mtDNA)基本特征、多态性及其分析方法的同时,介绍了蜜蜂线粒体DNA的组成结构和多态性,阐述了蜜蜂线粒体DNA研究的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6.
动物线粒体D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DNA作为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家畜育种、系统进化、生物地理、人类学、群体遗传等领域,本文就近几年线粒体DNA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DNA在家畜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动物线粒体DNA在遗传进化学方面的研究成为分子进化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线粒体基因组已成为分子遗传学和系统进化的一个重要模式。作者就动物线粒体DNA的研究及其在家畜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DNA作为一个理想的分子标记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梅花鹿的起源进化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中介绍了梅花鹿线粒体DNA的结构、多态性研究等,综述了线粒体DNA在梅花鹿分子进化中的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了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家畜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机遇。DNA 指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辅助选择(包括胚胎期)、群体中逐步导入主效基因以及突变等某些可以产生新的遗传变异的方法,都将有助于数量遗传学家开展家畜改良工作。另一方面,动物育种中现有的和正在发展的数量技术对分子生物学许多领域的研究也都有用处,譬如主效基因的探测,逆演遗传学的应用,配子印迹和线粒体 DNA 效应的估测,转基因的表型表达及其后续效应值的估测。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在家畜改良中的实用性将愈来愈大,数量技术的应用以及对数量技术的依赖也将更多。  相似文献   

10.
猪线粒体DNA(mtDNA)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DNA是真核细胞内较为简单的DNA分子,具有极少发生重组、进化、速度快等特点,作为动物进化研究的一类重要标记,为动物的起源、迁移和进化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本文介绍了线粒体DNA的基本特征及其多态性,概述了猪线粒体DNA的研究概况和取得的成果。线粒体DNA的独特特性必将在猪遗传育种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芯片技术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畜禽品种资源丰富,且有许多优良性状基因,但这些优良性状基因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因此,在基因水平上开展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畜禽经济性状改良的重要方向。目前,虽然传统系谱选择方法在育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准确率低、育种周期长等缺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先进的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分型技术大大促进了畜禽育种方法的革新。从低通量、耗时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标记(RFLP)到如今高通量、高密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基因检测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基因芯片技术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研究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畜禽育种的新技术手段和新热点。主要介绍了高、低密度SNP芯片技术在畜禽育种中的研究及应用,并简述了其技术优势、存在问题及挑战、应用展望,旨在表明基因芯片技术必将会成为畜禽分子育种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技术,在畜禽种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以期为基因芯片技术在畜禽育种中得到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推进中国畜禽育种遗传进展,提升中国畜禽种业的科技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近年兴起的用于分析复杂性状的重要研究方法。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成熟发展使得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的GWAS解析畜禽复杂性状成为可能,GWAS的运用对畜禽经济性状相关的SNP、QTL和候选功能基因研究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GWAS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优劣势以及GWAS在畜禽生长发育相关性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GWAS在今后畜禽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GWAS在畜禽育种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verify whether the low impact on livestock production in endemic areas is related to a low number of trypanosome strains circulating in livestock, 37 Trypanosoma congolense isolates collected from cattle in 11 sites in an endemic trypanosomiasis area in Eastern Zambia were characterised for genotype variability using a modified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technique (AFLP). Isolates were further cloned to evaluate the occurrence of mixed infections in individuals. The results obtained revealed a high genotype diversity (94.6%) among these isolates. Apart from one site, all isolates gave different AFLP profiles in each of the sites. When clones were compared, three (8%) of the 37 isolates had mixed infect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e circulation of a high number of strains in this trypanosomiasis endemic area despite the low impact the disease has on livestock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4.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基因多态性对畜产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属于脂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质中,承担着细胞内脂肪酸的运输任务。研究发现,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基因多态性可以通过调控脂肪代谢来改善畜产品品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就FABPs的结构和类型,FABPs对脂肪代谢的影响,FABPs基因多态性及其应用后在改善畜产品品质中发挥的作用、功效和应用特点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改进畜禽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PCR-SSCP技术和测序技术对催乳素(prolactin,PRL)基因外显子4进行SNP检测,并分析了该基因与石歧杂鸡产蛋、就巢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L基因外显子4存在1个多态性位点,该位点在6017位点发生G→A的碱基突变,产生了AA、AB和BB 3种基因型,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为优势等位基因,该突变未导致氨基酸的变异;该位点的变异与开产日龄、首次就巢日龄呈现一定的显著差异趋势,BB基因型开产日龄、首次就巢日龄都晚于AA和AB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DGAT1基因属于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yl 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ACAT)基因家族,DGAT1基因催化反应的底物为二酰甘油和乙酰辅酶A(fatty acyl CoAs),该基因一方面参与脂肪的合成,在细胞中起到重要的中心代谢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影响家畜泌乳性状和脂肪沉积的重要候选基因,被认为对乳脂合成、脂肪含量和食用价值均有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对DGAT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子结构以及该基因多态性与各类家畜经济性状的关联性进行综述,阐明该基因在家畜发育中的遗传表达规律,并对DGAT1基因在家畜育种方面的研究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全基因组测序在畜禽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因组研究方面,目前全基因组测序已由第一代测序技术发展到第三代测序技术,全基因组测序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加全面、精准、高效等优势。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和费用的降低,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技术逐渐成为基因组研究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在畜禽起源进化、重要经济性状基因挖掘、分子育种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能够发现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变异,丰富现有的CNV和SNP数据库,为抗病、生长、食欲、代谢调节、表型、环境适应机制及重要经济性状基因的分析提供重要数据。作者针对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主要畜禽上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全基因组测序在畜禽的品种遗传多样性、群体演变机制、功能基因挖掘等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全基因组测序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分子育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牛、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中最重要的一类结合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是血中含量最高、作用最强的结合蛋白。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家畜的泌乳性能、产绒(毛)性状、生长发育及肉品质等生产性状。作者综述了牛、羊IGFBP-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泌乳、繁殖和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猪圆环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圆环病毒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畜禽病毒之一,疑为一种潜在人兽共患病病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文章就其检测技术,如病毒分离、电镜观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多重PCR、多重套式PCR、定量竞争性PCR、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 RFL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原位杂交技术(ISH)等的研究进展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泌乳母猪饲粮适宜赖氨酸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30头大长北经产母猪随机分为3组,产后饲喂0.60%(I组),0.80%(II组),1.00%(III组)3种赖氨酸水平的泌乳期饲粮,研究饲粮赖氨酸水平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及血液,奶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饲粮赖氨酸浓度对哺乳21天的母猪体重,采食量,断奶至再发情天数(P>0.10)和21日龄的平均窝仔数,仔猪腹泻率无显著影响(P<0.05),21日龄仔猪窝重随着饲粮赖氨酸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6),初生至7日龄(P<0.06),14日龄(P<0.03)和21日龄(P<0.01),的窝增重均随饲粮赖氨酸浓度增加而增加,产后14天猪乳蛋白II组,III组极显著(P<0.01)高于I组;固形物含量II组显著(P<0.05)高于I组,产后21天猪乳固形物含量II组显著(P<0.05)高于I组,泌乳期母猪血清尿素氮[浓度I组显著(P<0.05,泌乳14天),极显著(P<0.01,泌乳21天)高于II组,III组;白蛋白浓度II组显著(P<0.05),高于I组,从本次试验的结果看出,在生产条件下,大长北母猪泌乳期饲粮赖,氨酸水平以0.80-1.00%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