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沙棘籽油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宪  尤晓娟等 《沙棘》1995,8(2):24-26
通过对陕西、甘肃、山西、河北、辽宁和内蒙古等省(区)8个产地沙棘籽油的成分分析,并调查了北京、辽宁和陕西等省(市)6个生产厂和研究单位对于沙棘籽油的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首次制定了中国沙棘籽油的行业标准,标准规定了沙棘籽油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条件等。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沙棘籽含水量对超临界CO2萃取沙棘油品质的影响,特别是对酸价、维生素E含量、碘价的影响,当沙棘籽含水量〈7%时,超临界CO2萃取的沙棘油品质达到商品化要求。  相似文献   

3.
忻耀年  李永海 《沙棘》1996,9(3):34-36
通过对沙棘籽油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恰当地对沙棘籽油进行脱酸、脱色处理,可将不同品质的沙棘毛油加工成品质统一或具有某些特殊用途的成品沙棘油。  相似文献   

4.
沙棘籽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徐威  车向明 《沙棘》1997,10(3):29-32
通过沙棘籽油给小鼠灌胃给药,实验研究了沙棘籽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脾重量和脾指数影响、巨噬细胞吞噬、溶血空斑、溶血素形成、E—玫瑰花结形成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提示沙棘籽油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沙棘又名醋柳、酸刺、黑刺,其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种子可榨油。近年来,国际上对沙棘果实的综合利用研究,以及对沙棘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多,特别是苏联从70年代至1986年以来,已相继发现沙棘含有150多种化学成分,同时还发现沙棘具有全面的生理活性,并且在营养科学、医药、化妆品中的应用已引起重视。在国内,用沙棘果实制作的饮料和沙棘酒已普遍推开,用沙棘种子榨油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化,而唯独对沙棘叶的应用研究却很少。为了综合开发沙棘,我们对沙棘叶及沙棘叶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金海英 《沙棘》2005,18(2):29-31
研究了沙棘籽渣中低聚原花青素提取和精制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沙棘籽渣中低聚原花青素提取的最佳条件:7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温度45℃,提取次数2次(60min/次),料液比1:8(w/v);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精制低聚原花青素,实验结果表明*型树脂对沙棘籽渣中低聚原花青素有良好的精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实验以甲基橙胃残留率为指标观察沙棘籽油和沙棘果油对小鼠胃排空运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沙棘籽油及沙棘果油15ml/kg及30ml/kg腹腔注射均可使小鼠的甲基橙胃残留率明显提高。结果提示.沙棘籽油及沙棘果油均有抑制小鼠胃排空运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车锡平  康军  郭峰 《沙棘》2002,15(3):32-34
沙棘籽油、果油及其等量混合油以10ml/kg、20ml/kg及40ml/kg三个剂量,分组给小白鼠ig,观察7d,皆未测出LD50。最大耐受量试验,沙棘籽油、果油及其混合油各50ml/kg,分组给小白鼠ig,观察7d,各组鼠皆无死亡。室温或冰箱贮存6个月,12个月或24个月不同时间的沙棘籽油、果油及其混合油各50ml/kg,分批、分组给小白鼠ig,观察7d,各批、组小鼠皆存活,无死亡。表明沙棘籽油、果油及其混合油对小白鼠的最大耐受量相同,皆为50ml/kg,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200倍。沙棘籽油、果油及其混合油在室温,或在冰箱贮存6个月,12个月或24个月后,它们的最大耐受量相同。混合油的急性毒性没有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沙棘籽原花青素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金海英 《沙棘》2005,18(1):35-37
本试验研究了沙棘籽原花青素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该提取物按100mg/kg,300mg/kg及600mg/kg给小鼠灌胃,皆可提高小鼠红细胞SOD活性和小鼠全血GSH—PX活性,并能降低小鼠肝脏LPO含量。为此,沙棘籽原花青素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沙棘籽油的护肤养肤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屈发启 《沙棘》1998,11(4):34-37
从皮肤营养学的观点出发,依据有关资料分析了沙棘籽油的营养护肤价值,结合皮肤科学的理论和油脂化学的有关数据,论证了沙棘籽油的营养护肤作用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小灌木,是一种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身的神奇植物。沙棘浑身是宝,果实里可提取果汁(可做饮料、干粉冲剂)、果油、黄酮、色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保健品以及药品。种子里可提取沙棘籽油。籽油内含有160多种活性物’质。它们对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都有很好的疗效。 河南省镇平县黑龙集乡迅达林药果苗良种推广部推广的沙棘新品种辽阜1号、辽阜2号具有极强的抗逆性,耐旱性更好。根系比俄罗斯、蒙古大果沙棘、中国沙棘发达的多,其果油含量高于中国沙棘1倍,不饱合脂…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大孔树脂吸附精制沙棘籽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以沙棘籽黄酮含量为指标,优选大孔树脂精制沙棘籽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采用AB-8型大孔树脂,吸附30min,60%乙醇4倍树脂体积解吸附,流速为5ml/min,得到沙棘籽黄酮纯度达21.03%,转移率81.67%以上.  相似文献   

13.
1994年6月8日全国沙棘协调办公室,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的形式,发布了沙棘籽油(HB/QS002-94)和沙棘果油(HB/QS001—94)全国行业标准。该标准于1994年10月17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是国内首次提出全国沙棘油的行业标准,它对统一全国沙棘油质量标准,推动沙棘开发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在生产、商贸、科研、医疗保健活动中,协同有关技术监督部门进行严格地监督、管理和实施。  相似文献   

14.
沙棘籽油的制备方法及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忻耀年  张彦文 《沙棘》1995,8(3):29-31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沙棘籽制油的现状及机械制油、溶剂浸出、超临界气体萃取、扩散法的原理,并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针对要求提出了选择制备方法的一些准则。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局部外用对大鼠皮肤烫伤及烧伤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阴性对照组,沙棘果油高、低剂量组,沙棘籽油高、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Solcoseryl-Jelly组).用80℃热水造成大鼠背部皮肤II度烫伤模型及用乙醇燃烧造成大鼠背部皮肤II度烧伤模型.观察烫伤及烧伤的局部症状及创面愈合时间,测定皮肤烧伤组织中DNA 、RNA、羟脯氨酸及胶原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沙棘果油组及沙棘籽油组烫伤及烧伤的局部红、肿症状均明显减轻,创面分泌物较少;烫伤及烧伤的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沙棘果油与沙棘籽油的作用无明显差异;皮肤烧伤组织中DNA 、RNA、羟脯氨酸及胶原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果提示,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均能减轻大鼠皮肤烫伤及烧伤的局部症状,并能促进其创面愈合,而沙棘果油与沙棘籽油的作用没有明显差异,对大鼠皮肤烧伤组织中的DNA 、RNA、羟脯氨酸及胶原的含量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沙棘籽原花青素提取单因素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海英 《沙棘》2005,18(4):29-32
以沙棘籽为原料,考察了脱脂方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次数等6个因素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沙棘籽油后籽渣中原花青素含量要高于溶剂脱脂;从30℃至70℃原花青素提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从70℃-90℃,提取率又略有升高;原花青素提取率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的增加而增加,当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原花青素提取率增加的不多或者基本不再增加;乙醇浓度以70%的乙醇溶液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李晓琳  薛艳霞  钱延玲 《沙棘》2009,22(2):39-40
联合应用倍美力软膏和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萎缩性阴道炎,避免了经口服用药带来的潜在的全身性的副反应,且无子宫内膜增厚,不需要加用孕激素撤退,应用简单、疗效明显,副反应小,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沙棘籽油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车锡平  霍海如 《沙棘》1998,11(3):34-38
沙棘籽油po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小白鼠巴豆油耳部炎症及醋酸腹炎实验),有明显耐缺氧作用(小白鼠常压耐缺氧及断头脑缺氧实验)但无明显的镇痛作用(小白鼠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沙棘籽油给小,大白鼠po动物一般行为为活动皆未出现异常变化,无明显兴奋或抑制现象,给大白鼠po对其血压,呼吸,Ⅱ导联心电图波形,心率,心律等皆无明显影响,与对照鼠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沙棘籽油治疗烧烫伤32例临床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赵义生 《沙棘》1994,7(3):36-37
用沙棘籽油对32例烧烫伤病人进行临床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鲁绯  高国胜  黄东亮  张建  纪凤娣 《沙棘》2009,22(1):14-15
研究了以沙棘籽粕为部分原料生产沙棘酱油的过程,并对沙棘酱油进行了游离氨基酸的分析,为酱油新产品的开发和沙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