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植物纤维基发泡材料是以植物纤维和几种胶粘剂成分为有机相,硅铝化合物为无机相,在液体发泡环境中制备出的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为考察材料中有机—无机两相的杂化效果,采用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SEM-EDXA)对材料的官能团、微观形貌以及无机元素在纤维基材料表面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杂化材料中存在Si-O-Si和Si-O-Al化学键,并通过Si-O-Si键和Si-O-Al键在纤维中连接形成SiO2-Al2O3无机杂化相;在纤维断面由内而外Si、Al元素分布均匀,无机杂化复合体通过扩散和渗透与纤维细胞壁物质进行杂化复合,杂化后材料获得较好的热稳定。因此,硅铝无机相与纤维有机相能够建立有效的相互作用,两相界面结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在具有核-壳结构的共挤出木塑复合材料的壳层结构中添加硼酸锌(ZB)阻燃剂、聚酰胺-6(PA6)微纤维,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共挤出木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分别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剖面密度、力学性能、耐水性能、阻燃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硼酸锌阻燃剂、聚酰胺-6微纤维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木塑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断裂应变、抗冲击强度与仅含核层结构的木塑复合材料相比,均有显著提升;加入硼酸锌阻燃剂的木塑复合材料,热释放速率峰值、总热释放量、烟释放速率、总产烟量均呈现出显著下降结果,点燃时间增加,并大幅降低了材料阻燃剂的总使用量.在具有核-壳结构的共挤出木塑复合材料的壳层结构中加入聚酰胺-6微纤维,能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弯曲强度,对阻燃性能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自制硼酸锌作为阻燃协效剂,并将其加到超轻质植物纤维材料中,研究硼酸锌与氯化石蜡的协同阻燃效果.采用粒径分布、红外分析对硼酸锌进行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氧指数仪对阻燃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硼酸锌的粒径较小、分布集中在200-500 nm,为三硼氧配阴离子和四硼氧配阴离子聚合而成;硼酸锌与氯化石蜡在纤维材料中分散均匀,能较好地吸附在纤维表面;加入硼酸锌后材料的氧指数有所提高,并使纤维基材料的阻燃等级达到难燃,减少了20%氯化石蜡的使用量.因此,硼酸锌与氯化石蜡对超轻质植物纤维材料具有较好的协同阻燃效应.  相似文献   

4.
2014年在小麦作物上进行了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补施磷钾肥,显著增加了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实际单产居第1位;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不补施磷钾肥处理的单产接近于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补施磷钾肥处理,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及追施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不补施磷钾肥处理的新增纯收入最多。  相似文献   

5.
研究用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和纳米二氧化硅制备超疏水表面.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法(RAFT)合成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b-聚(4-乙烯基吡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将嵌段共聚物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上,形成一个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调节pH值来控制杂化材料在水中的聚集行为,构筑了微纳双重结构的粗糙表面.该表面为超疏水表面,对水接触角达151°,滚动角<5°.扫描电镜分析表面形貌表明:具有微纳双重结构的类似荷叶表面是形成超疏水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硼、氮-磷、硅和卤素系4种组分复合的无机阻燃剂制备难燃超轻质木纤维发泡材料(ULDM),通过锥形量热仪(CONE)法对超轻质木纤维发泡材料独特的燃烧热解特点、燃烧过程的热释放及阻燃剂各组分协效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轻质木纤维发泡材料的燃烧热解有不同于其他木质材料的爆燃现象,放热集中且迅速,瞬间放热量高。经无机复合阻燃处理后的超轻质木纤维发泡材料有焰燃烧时间低于30 s,在火场高温中能够维持阴燃状态,燃烧热解进程缓和,放热平稳。证明了复合阻燃剂各组分可充分产生协效阻燃作用,硼系能迅速形成玻璃态隔离层,氮-磷系能促进脱水成炭,硅系能有效增强纤维和炭层热稳定性,卤素系能极大降低有效燃烧热。  相似文献   

7.
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优异的性能及增强结构在社会各领域得到 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先进复合材料中,目前最常用的增强纤维有玻璃纤维、碳纤维、植物纤维、有机纤维、混 杂纤维。概述了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的现状及其应用情况,总结并论述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紫外光(Ultraviolet Rays,UV)固化聚硅氧烷体系的种类及其在涂料、防黏隔离材料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等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机械发泡技术制备网状植物纤维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溶液机械发泡的方法构造了植物纤维材料的网状结构,利用气泡的内外压差、薄膜的表面吸附及膜间对纤维的顶推和束缚作用,以及纤维羟基形成的氢键结合并结合胶粘剂增强实现纤维间的连接而构筑网状结构。当泡沫直径为0.15-0.35 mm且均匀分布的泡沫体可以构成内部结构均匀的材料组织,形成尺寸稳定,物理机械性能良好的超低密度植物纤维材料。材料的参数为:密度0.01-0.12 g.cm-3;材料导热系数0.019-0.043 w.mK-1;吸音系数0.83。  相似文献   

10.
为增强和改变材料的防火性能,利用液体发泡原理,在制备超低密度植物纤维材料过程中添加硅酸钠、硫酸铝。结果表明:添加40%的硅酸钠和相应的硫酸铝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其内结合强度从0.1MPa增加到1.0MPa;静曲弹性模量从12.4MPa增加到87.3MPa,静曲强度从0.2MPa增加到7.3MPa;抗压强度(10%压应变)从0.2MPa增加到3.7MPa。阻燃性能得以增强,氧指数达到了42%;在温度低于700℃的范围内,无明显的失重和热解放热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比较不同植物纤维对由其制备的聚乳酸(PLA)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选用稻壳、芦苇秸秆、竹3种性能较优的植物纤维和PLA制备高含量植物纤维复合材料(植物纤维含量为50%)。[方法]对植物纤维进行成分分析,观察植物纤维/PLA复合材料的官能团、微观形貌,测定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水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竹纤维/PLA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弯曲强度为91.37 MPa,比稻壳、芦苇秸秆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分别高17.18%、40.33%;冲击强度为5.06 kJ·m-2,比稻壳、芦苇秸秆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高9.49%、53.56%。竹纤维/PLA复合材料的断面微观结构最致密,纤维与PLA结合最好。高含量植物纤维填充会降低复合材料的耐水性和热稳定性,而竹纤维/PLA复合材料能够保持较好的耐水性和耐热性。[结论]3种高含量植物纤维复合材料中,竹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为进一步拓宽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韦双颖  李存鲁  王砥  顾继友  时君友  曹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07-12809,12813
一种新型的纳米级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向聚合物体系中加入很少量的POSS便会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明显提高。首先利用顶角-盖帽法合成POSS,用其改性水性聚氨酯木器漆。采用FT-IR、TGA、XRD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且测量复合材料在室温下接触角。结果表明,POSS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漆膜中,形成有机-无机互穿网络结构。此外,POSS的加入提高漆膜的耐热性能,增加涂膜的疏水性。漆膜的机械性能除附着力外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沈军  程雅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4,(8):101-101,159
利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大白菜上的应用肥效。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化肥加鸡粪处理的株重、株高、最大叶宽、叶柄基围均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的白菜产量增幅最大,但与化肥加鸡粪处理的产量比较,差异不显著,两者对比常规施肥处理的大白菜产量,增幅分别达10.1%和8.16%,均达显著水平;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大白菜产量和投入产出比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无机氢氧化镁(MH)和氢氧化铝(ATH)复合阻燃剂,并将它和ATH分别用于压制阻燃中密度纤维板,探讨无机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对中密度纤维板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性能、质量变化、烟释放性能和烟气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无机氢氧化物的MDF的点燃时间延长;热释放速率和热释放量减小;MDF燃烧过程中质量损失速率降低,残余物质量增多;烟释放量明显减小,烟气中CO_2和CO的生成速率降低,表现出显著的阻燃抑烟效果。与单一ATH相比,无机氢氧化镁铝复合阻燃剂体系中的MH和ATH具有协同阻燃效果,能更有效地降低热量释放和烟释放,提高阻燃效率,减少阻燃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15.
制作2榀内填材料分别为植物纤维生土基砌块和植物纤维水泥基砌块的1/2比例模型植物纤维复合墙体,进行低周反复加载抗震试验,介绍模型试件的主要破坏过程及受力特点;对比2榀墙体的破坏机制、承载力、滞回特性、抗倒塌能力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内填植物纤维生土基砌块复合墙体发生"强柱弱板"的剪切型破坏,内填植物纤维水泥基砌块的复合墙体发生"强板弱柱"的弯曲型破坏;内填砌块的抗压强度、抗裂能力和弹性模量等参数的大小是影响植物纤维复合墙体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两种植物纤维复合墙体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应用于工程实际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原位沉积对竹、杉木、黄麻3种植物纤维的表面改性效果,采用平压工艺制备了植物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并通过SEM、原子力学显微镜、光学纤维接触角测量仪等方法分别表征了植物纤维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静态接触角、拉伸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aCO3原位沉积改性对单根植物纤维的表面性能有显著影响,不仅提高了单根植物纤维的拉伸性能,还改善了植物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的界面性能,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原位沉积改性后,3种植物纤维表面均有CaCO3附着,杉木纤维的CaCO3上载量最高,达16.08%;竹纤维最低,为6.96%。改性竹纤维的表面粗糙度Rq值降低了32.95%,静态接触角增加了1.85%;改性杉木纤维的Rq值和静态接触角分别增加了42.51%、3.12%;改性黄麻纤维的Rq值增加了62.77%,静态接触角降低了0.4%。单根改性植物纤维的拉伸性能均有所提高,相同CaCO3原位沉积改性条件下,改性竹纤维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最大,分别为1 134.83 MPa、37.25 GPa。断口形貌SEM图中,改性植物纤维与聚丙烯结合紧密,复合材料的断裂主要以改性植物纤维的断裂为主,表明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质得到改善。改性植物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得到提高,而且其弹性模量的变化趋势与改性植物纤维CaCO3附着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改性杉木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弹性模量最大,为2.28 GPa;改性竹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最大,为54.04 MPa。   相似文献   

17.
硅凝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微观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植物纤维基超低密度材料浸入硅溶胶中,采用溶胶—凝胶两步法制备具有良好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复合材料的微观构造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凝胶颗粒不仅覆盖、粘附在发泡材料的纤维表面,同时还填充在材料的内部孔隙中,使材料的密实化程度得到提高,衍射强度降低;同时,在复合材料中发现一些硅凝胶的疏水性基团.表明这种方法可提高材料的防水、防霉以及隔热、隔音等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木趣有机覆盖物对土壤稳定性的维持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趣有机覆盖物是一种近年来引进我国的有机覆盖材料,通过对比试验比较火山岩、陶粒2种无机覆盖材料和松针、木趣有机覆盖物2种有机覆盖材料对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覆盖物相比而言,木趣有机覆盖物能显著维持土壤恒定温度,在夏季能够降低土壤温度,冬季提高土壤温度,在覆盖期间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湿度、调节土壤pH值,并有效抑制杂草,对植物生长具有保护作用.通过不同厚度木趣有机覆盖物的对比试验发现,5 cm覆盖厚度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且比8 cm覆盖厚度能够降低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肥料形态对常宁烤烟生产的影响,在常宁核心烟区进行试验,以当地常规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不同肥料形状有机-无机复混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和烟叶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颗粒状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能够促进烟叶生长,平均生育期提早一天;颗粒状有机-无机复混肥能提高烤烟农艺性状,田间烟株长势更好,成熟期平均株高提高12.50%,茎围提高1.48%,节距提高2.86%;颗粒状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能显著提高烤烟的产值和产量,平均产量提高9.74%,平均产值提高16.18%,平均均价提高0.71%;颗粒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的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也更加协调,感官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橡胶木的尺寸稳定性和阻燃性能,以三聚氯氰、正辛胺、γ-氨基丁酸、3-巯基-1,2,4-三氮唑为原料合成一种木材改性剂2-辛胺基-4-(2-羧基-丙胺基)-6-(1,2,4-三氮唑-3-硫基)-1,3,5-均三嗪(HPT)。通过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其结构进行鉴定。考察橡胶木的尺寸稳定性,并采用接触角测量仪对其疏水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极限氧指数(LOI)、锥形量热仪(CONE)对其燃烧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浸渍浓度的增大尺寸稳定性也随之提高,当浸渍浓度为15 wt%时,改性橡胶木达到疏水材料要求,且热释放速率、烟释放总量显著降低,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发现炭层具有良好的致密性与连续性。说明HPT能显著提高橡胶木的尺寸稳定性与阻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