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者以正大619为对照,对20个玉米新组合进行种植比较试验,对产量、农艺性状、抗病性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GD1301、MH001、13B2-37、H122-1、HQ415、GD1401的产量与CK正大619相比增产极显著,综合抗病性良好,可进行示范种植;KJ1332、KJ1349、13上HP20、S13B150产量较高,但综合抗病能力一般,建议继续参加试验;其他组合产量一般,综合抗病性较差,建议淘汰。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368为对照,对16个玉米新组合进行比较试验,对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进行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现:NP1403、14A-3、S14A273和13B2-2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YH406、14A-1和NP1410增产不显著.NP1403和14A-3增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主要性状表现和综合抗病性良好,可进行示范种植,S14273和13B2-20产量较高,但综合抗病性一般,建议继续参加试验.  相似文献   

3.
以正大619为对照,对14个玉米新组合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正大619(CK)在15个组合中产量较低,排名13位,综合抗病性好;与之相比,Y13-13、GDl30l产量低,GDl202、S13A133综合抗病性差,13上HP19产量与正大619相当,综合抗病性一般,建议淘汰;13上HP20、13上HP2l、K儿308、K儿318、Y13—12、Y13.14、TS216丰产性好,综合抗病性一般,桂单162产量与正大619相当,综合抗病性好,可继续进行试验;TS213产量高,综合抗病性好,可推荐进入广西区试。  相似文献   

4.
2017年玉米新组合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技服务》2017,(24):11-12
以郑单958为对照,对34个玉米自选新组合进行种植比较试验。对产量、农艺性状及主要病害进行综合分析,旨在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的玉米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34个玉米新组合中,相对生产力超过对照的组合共有10个。其中,超过对照10%以上的组合只有1个,为25号,产量最高,超过对照11.2%。相对生产力超过对照的百分比在5%到10%之间的组合,共有2个,增产幅度为5.5%~5.9%。相对生产力超过对照的百分比不足5%的组合共有7个。笔者认为,25号产量最高,增产明显,比对照增产11.2%,但黑粉病的发病等级为8级;19号比照增产5.9%,综合抗病性较好;26号比对照增产5.5%,但青枯病的发病率较高,为20%;对这三个组合可以进一步观察。其他组合产量一般,综合品质较差,建议淘汰。  相似文献   

5.
“金优463”是用早籼优质恢复系T0463作父本、金23A作母本杂交选育出来的早稻新组合。该组合2000年参加广西桂林早杂区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单产)516千克,比对照威优402增产7.2%:200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参加江西省早稻区试.平均单产476千克。比对照优Ⅰ402增产2.6%,居参试组合首位;2003年参加江西省早稻区试。又排名第1位;2003年在我县进行了试验示范栽培。田间表现十分出色,品比试验单产494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单产增加37千克,增产8%。表现出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普通玉米籽粒品质、增加亚油酸含量,丰富其作为饲用玉米或者深加工原料的营养价值,试验以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高亚油酸玉米自交系配制的7个新组合为材料、郑单958为对照品种,进行了高亚油酸玉米品种的筛选鉴定。结果表明:新组合的田间性状中株高较对照高,而对照的倒伏率明显高于7个组合,新组合SQ1813、SQ1816、SQ1817、SQ1818的穗长超过17 cm、穗行数在15.5行以上、千粒重超过335 g,尤其以组合SQ1817表现更为突出。新组合的抗性和产量均高于对照,除SQ1814比对照减产,其余6个组合平均产量较对照增产7.16%。7个组合亚油酸、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油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亚油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60%左右。同时,相关分析表明,亚油酸含量在总脂肪酸中的比例与总脂肪酸含量没有相关性。最终,筛选出SQ1813和SQ1817综合表现优异的2个新组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普通玉米籽粒品质、增加亚油酸含量,丰富其作为饲用玉米或者深加工原料的营养价值,试验以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高亚油酸玉米自交系配制的7个新组合为材料、郑单958为对照品种,进行了高亚油酸玉米品种的筛选鉴定。结果表明:新组合的田间性状中株高较对照高,而对照的倒伏率明显高于7个组合,新组合SQ1813、SQ1816、SQ1817、SQ1818的穗长超过17 cm、穗行数在15.5行以上、千粒重超过335 g,尤其以组合SQ1817表现更为突出。新组合的抗性和产量均高于对照,除SQ1814比对照减产,其余6个组合平均产量较对照增产7.16%。7个组合亚油酸、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油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亚油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60%左右。同时,相关分析表明,亚油酸含量在总脂肪酸中的比例与总脂肪酸含量没有相关性。最终,筛选出SQ1813和SQ1817综合表现优异的2个新组合。  相似文献   

8.
闽清县2008年晚稻新组合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共引进10个杂交晚稻新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续试组合花2优86、兴优727的平均产量位居第3、4位,比谷优527(CK1)减产显著,比汕优63(CK2)增产显著,其丰产性、抗病性、抗倒性均表现较好,建议2009年进入生产试验;新组合天优2076、两优167、兴1优07R08的平均产量分别位居第2、5、6位,比CK1减产显著,比CK2增产显著,其丰产性、抗病性、抗倒性均表现良好,建议2009年续试。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6,(17):8-9
以郑单958为对照,对77个玉米自选新组合进行种植比较试验。对产量、农艺性状等进行综合分析,旨在选育出高产、优质、易机收的玉米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77个玉米新组合中,相对生产力超过对照的组合共有23个,其经济性状指标也不差于对照品种。其中,超过对照10%以上的组合有17个,其中77号产量最高,达1226.6kg/666.7m~2。相对生产力超过对照的百分比在5%到10%之间的组合,共有4个,增产幅度为5.29%~6.59%。相对生产力超过对照的百分比不足5%的组合共有2个。笔者认为,相对生产力超过10%的这17个组合,产量较高、品质较优,增产明显;相对生产力在5%到10%之间的这4个组合,可以进一步观察;其他组合产量一般,综合品质较差,建议淘汰。  相似文献   

10.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500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两优500是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育性稳定、米质好、株型好、再生能力强的培矮64S为母本,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穗大粒多、米质较好的优良品系500为父本进行杂交,于1995年育成的适合作中稻蓄留再生种植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经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头季比汕优63生育期短4d,产量相当;再生季生育期比汕优63长7d,增产1倍左右;两季均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好、田间抗性较强。2002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选择目前广西已审定通过或已进入生产性试验的13个玉米新品种,以"正大619"品种为对照,在广西天等县进行品种对比试验,旨在鉴定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以及品质,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特征特性及生产利用价值,为天等县玉米高产优质生产种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亚航0919、亚航639、南校969、桂单591、亚航689产量增幅较高在19.3%-36.44%之间,综合性状表现好,增产潜力大,可在天等县因地制宜推广种植;桂单0810、兆丰788、兆丰688虽与对照品种增产幅度不大,但在整齐度,综合性状表现优于对照品种,可因地制宜推广种植;桂单1125虽比对照品种产量增幅大,但后期早衰严重,表现一般;其他品种因田间表现不佳,建议不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适合冀西北地区的优质高产青饲料作物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6个青饲料品种(农大108(CK)、巡青518、乐食高丹草、墨杂1号青饲玉米、墨西哥玉米和百绿001青贮玉米)进行比较试验,筛选适合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的青饲料作物新品种。[结果]墨杂1号青饲玉米和百绿001青贮玉米的鲜草产量最高,分别为49 830和46 620 kg/hm2,比对照增加42.1%和32.9%。百绿001和墨杂1号的青饲性状明显优于其他品种,其生育期也较长。除墨西哥玉米外,其他品种在生育期内均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干旱性。墨杂1号青饲玉米干物质产量最高,达12 510 kg/hm2。[结论]墨杂1号青饲玉米和百绿001青贮玉米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种植,而墨西哥玉米不适合在该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出高产、高抗、综合农艺性状好的耐密玉米(Zea mays L.)新组合。[方法]运用间比法试验设计,研究4个耐密玉米新组合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结果]新组合的平均产量与增幅的大小顺序一样均为PJX-7113×hg-1hg-1×110hg-1×139;千粒重与增幅的大小顺序一样均为PJX-7113×hg-1hg-1×139hg-1×110;穗长在17.07~19.92 cm;秃尖长在1.15~1.84 cm;穗行数在13.73~17.43行;行粒数在36.28~40.05行;穗粗在4.95~5.38 cm。[结论]综合考虑,在该试验条件下,新组合PJX-7的产量最高,综合性状较好,该组合审定后,适合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粉垄栽培增产效果及其引发的栽培学新理论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粉垄栽培是作者研究的一种新的农耕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耕作层及其以下适量土壤资源和天然降水.在玉米、甘蔗等10多种作物试验,结果显示:粉垄栽培比传统种植增产达10%以上;增产原因可能是良好的耕作土壤生态环境让作物根系发达,水肥营养得到均衡供给.由此探讨提出作物栽培学以培育根系为主导的"根‘本'理论"和创造作物生长期...  相似文献   

15.
玉米套种夏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莉 《广西农学报》2011,26(6):12-15
为挑选适合在马山县推广种植的夏大豆新品种,以桂夏1号等5个夏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当地常规品种为对照,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经济性状等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五个品种均比对照品种增产极显著。根据五个品种的综合性状,推荐桂夏3号、桂夏1号、华夏3号3个品种作为本县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6.
青贮玉米以其特有的优势居于现代农业的重要位置.系统分析了 2003-2019年累计394个参加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青贮玉米组合(品种)的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变化,为未来中国青贮玉米产业发展和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①2003-2019年参试青贮玉米组合(品种)的生育期平均为111.8 d,春播组合(品种...  相似文献   

17.
从全国各地引进了18个糯玉米新组合(品种),通过间比法鉴定、综合评价各品种的品质、倒伏(折)率、产量及相关性状等,筛选出产量高、品质好、抗倒性强的6个糯玉米新组合(品种):晋糯18、YN215、花甜糯088、桂黑糯601、苏玉糯1502和晋糯20号,产量分别为13.75、14.12、13.36、11.16、10.99和10.90 t/hm2,品质分别为85、88、87、91、90和93分(对照85分)。初步认为这6个糯玉米新组合(品种)较适合在湖南省种植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玉米品种产量资料为基础,应用回归模型和AMMI模型,对2008年春造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A组12个玉米品种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在联合回归、基因型回归和环境回归分析中都未达显著水平,因此,回归模型不适用于分析本试验数据;利用AMMI模型分别以1个到多个IPCA主成分轴分析G×E交互作用效应,结果发现当用3个主成分进行分析时,3个IPCA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AMMIⅠ和AMMIⅡ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12个参试玉米品种中,BY789、Z5S31、NX969和YX2774为丰产且稳定性较好的品种,MN4为产量最低、稳定性较差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灰关联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综合评价16个玉米引种品种在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适宜性,通过大田栽培试验采集穗部性状及产量因子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分析9个穗部性状及产量的灰关联度,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参试的16个玉米品种作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穗粗与出籽率、行粒数与出籽率、单穗粒重与单穗重是灰关联度最大的3对性状;与产量关联度最大的3个性状是出籽率>行粒数>百粒重;灰关联权重模型评价排名前面的品种为‘浚单29’>‘先玉335’>‘晋单55’>‘郑单958’>‘浚单26’,且加权关联度评价模型和平权模型表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玉米育种实践中,应在保证出籽率、行粒数、百粒重三个性状优良的基础上协调其他各穗部性状综合筛选玉米新品种。灰关联综合评价分析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数据统计手段,应用于玉米新品种引种及适地栽培推广实践,从而能更科学地服务于当地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稳系数(HSCi)法和适应性参数(ai)法,结合变异系数法、产量平均数及回归系数(bi)法,对2005年辽宁省中北部地区玉米品种布局试验的11个品种进行了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综合分析。通过高稳系数法分析得出,辽单127号、东单60号、铁单18号、丹玉39号(CK)、沈玉17号的高稳系数值较高,通过产量平均数与适应性参数联合分析法得出,辽单127号、东单60号、铁单18号的产量较高且适应性参数较小,通过产量平均数与回归系数联合分析法得出,辽单127号、沈玉17号、东单60号、丹玉39号的产量较高且回归系数较小。辽单127号和东单60号高产、稳产且适应性好,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可在试验地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