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拟建三峡大坝坝址三斗坪到重庆,长约600公里的长江河谷两岸,计有滑坡崩塌214处,占据面积100余平方公里,总方量达13.52亿立方米;河谷平均每公里有滑坡崩塌0.36处,土石方量225.32万立方米。在214处滑坡崩塌中,有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特大型滑坡崩塌36处。它们集中分布于构造急剧转弯部位,背斜倾没端,向斜翘起端,几组构造线交叉复合地段,构造盆地的边缘和新构造活动相对强烈的上升区。整个河谷岸坡的破坏方式,以基岩顺层滑坡为主,基岩切层滑坡不多;其次是第四系松散堆积层滑坡,约占总滑崩方量的17.73%;崩塌仅占8%左右。这些滑坡崩塌,尤其是大型和特大型滑坡,集中分布在库区的要害部位,对大坝库区的安全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现已研究过的滑坡有1,203处,主要分布在上游西部地区,数量多,规模大;其次是中部地区,规模多为中小型,但涪陵—南津关的长江两岸斜坡部分地区有上千万立方米的大型和特大型滑坡;东部区滑坡分布更少,规模以几万到几十万立方米居多。这是由于新构造活动、岩土体稳定性、斜坡形态、降雨强度、河流侧向侵蚀和人为活动对斜坡变形的影响所致。随着经济和工程活动增多,流城内的滑坡有急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渭北黄土塬边大型黄土滑坡成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宝鸡渭河北岸黄土塬边大型滑坡灾害详细调查、工程勘察等工作基础上,分析了大型滑坡形成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的作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认为新构造活动孕育了滑坡发生的地形地貌环境,渭北黄土塬边100~200m的斜坡坡高、25°~45°的坡度和凸形坡形的地形地貌提供了滑坡发育的有力条件;黄土—阶地—三门组红黏土和黄土—三趾马红土—基岩两类斜坡结构,以及上新世三门组红黏土和三趾马红土易滑地层的存在和小型断层、构造节理裂隙对坡体完整性的破坏,直接控制着渭河北岸黄土塬边大型滑坡的发生与分布;水的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则是目前渭北大型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渭北大型黄土滑坡的地面形态特征、失稳模式和滑坡动力效应等识别因素。  相似文献   

4.
大苗山地区泥石流的固体物质 ,主要来自于崩塌、滑坡重力侵蚀和工程建设不合理的废弃土石。泥石流的时空分布 ,与地层断裂带、暴雨中心、森林破坏、人类活动影响强度相对应。介绍了泥石流形成的原因、特征及其危害 ,提出了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秦岭山脉东起河南,横穿陕西,西至甘肃,长约300公里,宽约100—120公里,属土石山区。由于地质构造特殊,岩石破碎,土质疏松,大断层多,自古就有“山崩堵江”、“地移掩村”的历史记载和“蛟龙出山”的离奇传说。这些记载与传说的事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泻溜、滑坡、崩塌、走山等重力侵蚀和泥石流灾害。古时的泥石流我们没有体会。1981年秋的泥石流,仅略阳、宁强、勉县、留坝、凤县、太白等六县统计,发生2.5万多处,大者流走土石几百万立方米,小者也有数万立方米,其危害之大,情景之惨,真是令人目不忍睹。  相似文献   

6.
已经持续活动了38天的燕子岩北坡山体塌滑现象,于4月1日19时40分至20时40分,在一连串中小型崩坍之后,终于发生了一次大型滑坡。这是四川省今年发生的又一起大型山地自然灾害。据现场测算,这次崩落总量约30余万立方米,石亭江支流中河被堵断,形成一座高达60余米、底  相似文献   

7.
<正> 四川省万县地区属丘陵山区,滑坡灾害频繁,体积1万立方米的中型滑坡~体积100万立方米的特大型滑坡有548处,“89.7暴雨”就发生大型以上滑坡200处。梁平县共发生滑坡18处,中型~特大型的就有17处,占总数的94%。对丘陵山区大规模滑坡的预防治理,采取挡土墙、锚固、灌浆、硅化等措施,造价昂贵,施工难度、工程量大,工期长,保护效益又常受一定局限。山地灾害的形成,除具备特定的地质结构、环境条件外,暴雨山洪,  相似文献   

8.
林地降雨,一部分被树冠、林地植物拦截及树干流而被分散,土壤水分同时受根成孔隙的渗流和树干流的共同影响,空间分布不均。在树木周边存在腐烂植物根系易形成旁侧管道流。树干流因大量雨水集中,沿铅直方向发生快速流动,在基岩面形成饱和带。进而引发滑坡等灾害。2010年日本京都大学梁伟立等人应用水文观测及数值模拟,研究树干流对坡面稳定性的影响。其结论是:树干流与局部的基岩面形成饱和带,进而快速降低稳定率,在坡面中上部有发生崩塌的可能性。此项研究,为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发生机制,提供又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2002年5—17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详细调查,综合分析了该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因素,阐述了灾害形成的原因。这次滑坡泥石流灾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各因素所发挥作用的大小不一。主要因素是存在有利于滑坡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有长时间的暴雨激发,又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针对灾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以便对以后潜在的灾害进行调查与防治。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四川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与降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四川地区气候变化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方法]四川滑坡、泥石流灾害多由降水引发,在收集整理近15a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后,确定出四川滑坡、泥石流的典型区域,进而分析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与降水气候特征的关系。[结果]四川省滑坡典型区域在川东地区,泥石流典型区域在阿坝州地区。近年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近年频次明显增加,典型区域滑坡属于较长日数降水诱发型,与15d有效降水密切相关,前期降水中,强降水所占比例较大;典型区域泥石流属于较短日数降水诱发型,与3d有效降水密切相关,前期降水中,中小型降水所占比例较大。[结论]研究区15d有效降水量和3d有效降水与降水气候特征间的关系密切,可分别作为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南平5-17滑坡泥石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2002年5—17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详细调查,综合分析了该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因素,阐述了灾害形成的原因。这次滑坡泥石流灾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各因素所发挥作用的大小不一。主要因素是存在有利于滑坡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有长时间的暴雨激发,又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针对灾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以便对以后潜在的灾害进行调查与防治。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约有大小滑坡 15万处、泥石流沟万余条。 1991年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 ,10年多来坚持预防为主、分区分级管理、重点监测、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 ,已成功预报 10 0多起滑坡、泥石流灾害险情 ,使 3 3万多人免遭灾难 ,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 ,成效十分显著。介绍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特点、预警系统防灾减灾的主要经验等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康定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岁海  刘爱平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226-229,233
康定县地质灾害类型众多,主要有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崩塌危岩体及滑坡变形体)等。康定县境内现有地质灾害107处,其中滑坡41处、泥石流42处、不稳定斜坡(崩塌危岩体和滑坡变形体)24处。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占67.29%,其次为中型和大型,有少量巨型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高山峡谷区和西部高原深谷区,东部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主要沿大渡河两岸及其支流展布,西部高原深谷区地质灾害主要沿雅砻江及其支流展布。在资料收集与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地震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4.
蒋家沟泥石流堆积扇区变迁及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家沟是世界闻名的高频大型泥石流沟。200多年来的泥石流活动及人为减灾影响,造成其堆积扇及其相邻的沟域和小江河床的巨变。沟内7.48亿m3松散物质及年235万t的补给量必将在今后长期控制影响小江河床,危害400多hm2农田及公路。通过泥石流及人为活动影响历史分析研究,掌握河流及堆积地貌发展变化趋势,为其近期整治提供合理措施方案及长期人为积极活动影响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1981年秋季,陕西南部一带连降暴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随之而产生的滑坡、泥石流,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重大损失。据风县、留坝、略阳、宁强等县的不完全统计,共发生滑坡、泥石流约2万处,规模大者约3,000处,摧毁房屋1.6万多间,死亡人数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46%,经济损失达11亿元以上。党中央对灾区人民十分关心,派出了以杨静仁副总理为首的中央慰问团对灾区人民进行慰问和视查,同时派有关单位的科研人员对灾区的滑坡、泥石流进行了调查。本文即是在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地质队对凤县、留坝、略阳等县灾区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研究后撰写的,着重探讨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建瓯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以便进一步做好建瓯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方法]在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建瓯市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规模、分布以及危害性等特征,总结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针对地质灾害的地形条件、地层岩性以及典型致灾土体的土工试验研究,结合对典型灾害点的讨论分析,确定建瓯市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及土体抗剪强度特征。[结果](1)建瓯市地质灾害以小规模滑坡为主,数量众多,普遍表现为表层堆积土顺基岩面滑塌的发育特点;(2)区内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是由于多期次构造运动导致岩体破碎,易构成不稳定结构面组合,加之表层风化土体抗剪强度较低,在人为切坡及强降雨条件诱发下,导致了斜坡的变形破坏。[结论]建瓯市地质环境条件较差,不合理的切坡易诱发滑坡。  相似文献   

17.
泥石流、滑坡是北京山区常见的山地灾害,尤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全市共有泥石流沟700条,分布在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7个区县,涉及乡镇61个。泥石流、滑坡多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治泥石流、滑坡灾害,对改善北京山区环境,保护首都水源地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长江流域的滑坡与泥石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长江流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高发区之一。严重的滑坡、泥石流,导致本区河道、水库淤积,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巨大威胁。本文根据作用强度和物质组成,特区内滑坡、泥石流分为白龙江中游滑坡、泥石流严重作用区和西汉水中下游滑坡、泥石流严重作用区等七个区域,分析了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对滑坡、泥石流的影响,指出了人类活动在滑坡、泥石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了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冰川泥石流的一些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重点阐述中国近期冰川泥石流的区域分布、发育条件与类型特征。中国的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经102°以西、现代冰川急剧消退的10多座山系中,其中海洋型冰川区泥石流最发育,亚大陆型冰川区泥石流次之,极大陆型冰川区泥石流最弱。按成因划分泥石流类型有冰雪消融型、冰雪融水与雨水混合型及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发生率与规模,也以海洋型冰川区泥石流为大,如西藏古乡泥石流1964年发生85次,最大流量2.86万立方米/秒。  相似文献   

20.
北京山区泥石流与滑坡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泥石流、滑坡是北京山区常见的山地灾害 ,尤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全市共有泥石流沟 70 0条 ,分布在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 7个区县 ,涉及乡镇 6 1个。泥石流、滑坡多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治泥石流、滑坡灾害 ,对改善北京山区环境 ,保护首都水源地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