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望虞河泵站开敞式轴流泵模型装置的试验研究和模型换算,得出了该模型泵具有过流量大、高效范围宽、装置效率高等显著特点,可以应用于望虞河泵站及其他低扬程泵站。  相似文献   

2.
对1400QGL-125贯流泵模型进行了系统的装置试验,并对模型试验做误差分析,为泵站提供了合格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刘老涧抽水站轴流泵模型装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俊荣  施卫东 《排灌机械》1995,13(4):11-13,40
通过对刘老涧抽水站立式轴流泵模型装置的试验研究,得出了模型及原型装置的综合特性曲线,该成果可作为刘老涧抽水站设计的重要依据,并对同类型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低扬程轴流泵模型装置相似换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低扬程轴流泵模型装置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了不同转轮直径下实型泵装置特性的相似换算,该成果可以作为低扬程轴流泵站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装载机工作装置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装载机的工作装置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新的有限元力学模型,对工作装置进行简化,忽略一些对强度影响不大的结构,着重分析了举升油缸的工作状态,提出了一种新的有限元处理方法,并建立工作装置的整体力学模型,针对两种典型工况,把有限元分析结果、试验测量值和公式值加以对比,验证力学模型的合理性,并找出动臂结构上的最大应力分布区,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型泵站竖井贯流泵装置能量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江苏省无锡市城市防洪排水工程江尖泵站的设计,对椭圆型渐缩前置竖井贯流进水流道与由圆截面渐变至矩形截面出水流道匹配组成的模型泵装置进行了动力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泵装置最高效率随叶片角度减小而增大,叶片角-4°时的最高效率达76.7%,采用椭圆型线竖井进水流道设计合理;通过适当降低 值后,泵装置在运行扬程1.46m~2.38m,泵装置效率68.35%~75.11%。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东线已招标泵站水泵模型装置试验成果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介绍了万年闸站、解台站、刘山站、台儿庄站等泵站已进行招标后的水泵模型装置试验成果。分析模型泵段和模型泵装置试验结果表明,两者性能差别很大:最优效率点的叶片角度向小角度方向移动了2-4度;泵段效率高的模型水泵装置效率亦高,水泵模型装置最高效率和泵段相比约下降8-10百分点;水泵模型装置最高效率点的流量和泵段相比减小约为15%-20%; 水泵模型装置最高效率点的扬程和泵段相比大致相等,变化范围在±5%以内。这种差别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人们定性的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按水泵模型装置的试验成果进行水泵选型和按泵段性能进行水泵选型相比,准确性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玉米植株在受到重大自然灾害时茎秆折断情况,从人因工程学角度设计了一套玉米茎秆扶直包扎装置。首先,以郑单958品种玉米植株为研究对象,建立扶直包扎物理对象模型,再基于此模型设计计算了便于用户操作的扶直包扎装置主要尺寸;最后,搭建了实物样机模型,并对玉米茎秆进行扶直包扎试验。结果表明:扶直包扎装置能够将折伤后玉米茎秆扶直且稳固,便于操作,促进玉米增产增质;传统组和装置组的扶直包扎效率分别为60.7株/min和16.7株/min,利用扶直包扎装置完成玉米茎秆扶直包扎效率高于传统包扎组,且扶直包扎效率稳定,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对其他农林枝木的包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切向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分析了湍流中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然后用介于ASM和RSM之间的一个混和模型,对切向分离器中的流场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出了切向分离器中的流场分布结果。然后用激光多普勒装置试验测试了分离器中的速度分布,根据试验结果,评判了分离模型,并分析了旋风分离器进口区域附近流场的轴对称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稻田株间除草装置除草率低、伤苗率高的问题,对已设计的倒V型稻田株间除草装置进行有限元虚拟仿真。采用ALE多物质单元体算法建立土壤—水耦合模型,运用罚函数法,对除草爪与土壤—水模型进行流固耦合。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选取机器前进速度、除草爪转速与水层厚度进行虚拟仿真试验与分析,得到各因素及其一级交互作用对除草爪与土壤—水模型扰动率的影响规律,影响扰动率因素为除草爪转速>水层厚度>机器前进速度。通过对虚拟仿真试验结果进行优化设计,得到倒V型株间除草装置最佳因素参数组合为机器前进速度为053 m/s,除草爪转速为180 r/min,水层厚度为0.01 m。通过对仿真优化设计结果室内试验验证可知,倒V型稻田株间除草装置在最佳因素参数组合下进行除草作业平均除草率85.04%、平均伤苗率3.62%,满足稻田机械株间除草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验证滁河四级站建成后原型泵装置的性能指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确保泵站能够安全可靠运行,针对该泵站出水管道较长和坡度较大的特点,优化设计了滁河四级站混流泵装置模型试验方案,既保证了泵装置模型流道与原型流道的水力损失相似,又保证了在试验台能够完整布置模型泵装置。试验测试了混流泵装置模型的能量、空化、压力脉动和飞逸等特性。试验结果显示,滁河四级站混流泵装置的进出水流道型线设计合理,泵装置在不同扬程工况下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可以满足滁河四级站的设计和运行要求。该泵站模型泵装置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可为类似的混流泵站设计和机组选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迟媛  陈博超  刘聪  王海岭  赵梓为  迟玉杰 《农业机械学报》2023,54(10):381-389,415
鸡蛋壳膜分选装置用来分选分离后的鸡蛋壳膜混合物,目前在实验室中已经完成了壳膜分选装置的研究和设计,达到了很好的分选效果。为了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用性,便于工厂化应用,缩短设计周期,基于相似理论,以已研制的鸡蛋壳膜分选装置为模型,提出一种鸡蛋壳膜分选装置的相似设计方法。当固体负荷率分别为6、12、18、24 kg/s时,对根据该方法设计的装置进行仿真,同时进行了比例尺为1.2倍的原型试验,验证了相似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运用Visual Basic 6.0对CATIA、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编写程序,可直接获得三维模型、二维图纸及工作参数,提高了鸡蛋壳膜分选装置的设计效率,降低了成本,实现了分选装置的快速设计。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甘蓝传统栽植装置存在栽植深浅不一、倒伏率及伤苗率高、影响机收作业性能的问题,以甘蓝基质块苗为对象,设计了一种双排链式栽植装置,通过对该装置及关键部件进行理论分析,确定装置的工作参数。搭建甘蓝基质块苗双排链式栽植装置试验台,以前进速度、栽植频率、栽植器内夹板夹力为试验因素对倒伏率和伤苗率进行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通过Design-Expert 8.0.6软件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关系,同时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得到最优参数组合:前进速度1.6 km/h、栽植频率57株/min、内夹板夹力91.83 N,对应倒伏率2.9%、伤苗率2.83%。对参数组合进行台架试验验证,结果为倒伏率3.13%、伤苗率3.07%,与优化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所建模型与优化参数的合理性。田间试验结果为:倒伏率3.35%、伤苗率3.14%,与两指标的优化结果相对误差分别为0.45%和0.31%,表明该装置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轴流泵水力模型同台测试结果及选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津同台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可为泵站设计中的水泵选型提供参考.根据叶轮主要几何尺寸和扬程流量性能曲线的斜率来划分轴流泵水力模型的扬程范围。能简化水力模型的比较方案.为了兼顾各种特征扬程工况下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在水力模型初选阶段提出了选型名义扬程的概念.针对选型名义扬程。采用等扬程和加大流量的方法,并参照南水北调东线泵站工程规划和初步设计成果进行水力模型的选择,能确保泵装置获得更高的加权平均效率、分析了模型泵装置安装精度、叶轮叶片厚度,以及叶轮叶片叶尖径向间隙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在分析试验数据可比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方案比较时应注意的问题.随着水泵CAD和CFD技术的发展。不同泵站水泵水力模型应更多地考虑进行针对性设计.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半自动移栽机作业效率低、作业质量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面向蔬菜移栽机器人的夹茎式自动取苗装置。取苗装置经过整排取苗、等距分苗、精准投苗,可实现高效、高质自动化取投苗作业。建立多级剪叉分苗机构与夹苗装置的运动力学模型,对钵苗下落运动、气动系统进行模型设计及分析计算,搭建取苗试验装置。试验选取穴盘辣椒苗作为研究对象,以钵苗苗龄、基质含水率、取苗频率为试验因素,设计以取苗成功率、基质破碎率为评价指标的单因素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分析法设计正交试验,探究了苗龄与基质含水率、苗龄与取苗频率及基质含水率与取苗频率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取苗效果的影响,优化取苗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当苗龄33 d、钵苗基质含水率46%、取苗频率75株/min时,取苗成功率为97.36%,基质破碎5.07%,可满足大田自动化移栽的取苗及投苗要求。  相似文献   

16.
15°斜轴泵装置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广东省惠州市文头岭大型排涝泵站,对经过CFD数值模拟优化后的斜式进水与斜式出水流道匹配组成的15°斜轴模型泵装置进行了能量试验、汽蚀试验和飞逸特性试验研究.通过特性试验研究得出了模型及原型装置的能量特性曲线、3个不同叶片角度下特征扬程的临界汽蚀余量及0°叶片角下最大装置扬程的飞逸转速.试验结果表明,该泵装置最高效率随叶片角度减小而增大,叶片角-4°时的最高效率可达80%左右,泵站进、出水流道型线设计合理,汽蚀性能优良,飞逸转速安全,15°斜轴泵装置性能优越.提出的斜轴泵装置对同类低扬程泵站水力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射流混药装置的设计方法和试验方法,从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两方面对射流混药内部流场进行了对比分析.建立了射流混药装置的三维模型,且将射流混药装置侧向农药入口等效为环向入口建立了其二维轴对称模型,分别确定了二维轴对称流场和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案,采用CFD软件Fluent对其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并比较了二维轴对称模型与三维模型完成计算的CPU时间,结果表明二维轴对称模型比三维模型的计算效率高64%.搭建了混药试验台,测量了射流混药装置流动性能参数.试验研究的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方案的计算结果对比确证表明:二维轴对称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最大偏差和平均偏差分别为7.41%和4.14%;三维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最大偏差和平均偏差分别为5.13%和3.41%,这表明确定的射流混药装置二维轴对称模型和三维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案均可用于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18.
射流混药装置二维和三维流场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射流混药装置的设计方法和试验方法,从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两方面对射流混药内部流场进行了对比分析.建立了射流混药装置的三维模型,且将射流混药装置侧向农药入口等效为环向入口建立了其二维轴对称模型,分别确定了二维轴对称流场和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案,采用CFD软件Fluent对其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并比较了二维轴对称模型与三维模型完成计算的CPU时间,结果表明二维轴对称模型比三维模型的计算效率高64%.搭建了混药试验台,测量了射流混药装置流动性能参数.试验研究的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方案的计算结果对比确证表明:二维轴对称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最大偏差和平均偏差分别为7.41%和4.14%;三维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最大偏差和平均偏差分别为5.13%和3.41%,这表明确定的射流混药装置二维轴对称模型和三维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案均可用于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19.
双向竖井贯流泵站模型泵装置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流体力学相似原理建立了黄麻涌双向竖井贯流泵站流道的装置模型,试验测定了模型泵装置在指定叶片角度下运行的装置综合特性曲线,将泵装置综合特性曲线换算成原型泵的特性曲线,同时试验测定在不同工况运行状态下的汽蚀性能,并观察进出水流道的流态,得到了汽蚀性能结果,提出了建设泵站的注意事项和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陆伟刚  张旭 《灌溉排水学报》2012,31(6):103-106,125
结合江苏省常州市大运河东枢纽泵站工程,对设计净扬程(1.0m)的特低扬程前置竖井式贯流泵装置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测试了模型泵在不同叶片角度下运行的能量特性、汽蚀性能和飞逸转速特性,在此基础上换算得出原型泵的水力特性,绘制了模型以及原型泵装置的综合特性曲线和单位飞逸转速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泵装置最优工况点的模型装置效率为78.83%,对应的扬程和流量分别为1.70m和22.66m3/s;在设计扬程1.0m、流量25.35m3/s时的模型装置效率为67.5%。对于特低扬程泵站,竖井贯流式水泵具备能量特性好,装置效率高,且运行和维护方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平原水网地区的防洪排涝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