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场勘查中单一依靠痕迹勘查进行侦查破案的难度越来越大,犯罪嫌疑人在现场可以不留下清晰的指纹、足迹或其它物证,但不可能不留下自身的气味。民警应当充分认识警犬技术的特性,在现场勘查当中紧密地与其他勘查手段相结合,发挥警犬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在刑侦工作中,警犬技术常被用于各类案件的现场勘查。使用警犬追踪是警犬技术现场使用的手段之一。警犬追踪主要依靠的是警犬灵敏的嗅觉,目的是通过警犬寻找和跟踪罪犯气味,从而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足迹、作案轨迹、作案工具等案件线索,为案件侦破指明方向、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或物证,甚至可以发现犯罪嫌疑人或追缉犯罪嫌疑人。使用警犬进行追踪的主要优点是:简单、快捷、高效。本文重点谈谈在以下五种地理环境下,警犬在追踪过程中出现断踪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各类犯罪现场所遗留的痕迹中,只有足迹在痕迹物证中仍占较大的比例。对现场所留足迹准确完整提取并进行充分的分析利用,直接影响到侦察破案的效率和办案质量。我们结合实际案例简单阐述如何运用现场足迹结合视频、技侦等其他侦查手段,在合成作战中发挥最大功效以利于案件侦破,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新形势下对刑事技术人员的职能与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发挥信息传媒作用,重视、理解和支持刑事技术工作;要加强和提高现场勘查质量,为侦查破案服务;要搞好技术串并案工作,信息导侦,实施精确打击;要加强侦查与技术良性互动,提高破案效率,降低破案成本;要加强刑事技术人员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技能;要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刑事技术工作;要増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按法律和程序办案。  相似文献   

5.
正近二十年来,我在训练和使用刑侦犬侦查破案的实践中深深的认识和体会到,警犬工作只有与现场勘查紧密结合才是警犬追踪破案的必由之路。只有努力做到"四个参与、三个结合",才能为警犬破案奠定坚实的基础。"四个参与"即警犬训导员要参与案件现场勘查、要参与案件现场的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要参与案件现场调查访问、要参与案件现场的分析。一、警犬训导员要参与案件现场勘查做为一名警犬训导员,把犬训好是做好警犬工作的前提,然而训  相似文献   

6.
现场嗅源条件好的案件,利用警犬,有时能直接抓获犯罪嫌疑人。但常常嗅源条件并不好,这就要求训导员积极寻找有利条件,合理利用警犬技术,去侦查破案。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血迹搜索犬在公安机关侦破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训导员充分利用犬对人体血液的特殊气味,本能地产生强烈的探求和猎取反射的反应,指挥警犬在刑事案件现场通过搜索,快速地找到发现与犯罪嫌疑人、受害人有关的血迹物证、作案工具,从而为案件的侦破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它的主要作用:一是搜索现场人体血迹、尸体(块),为案件侦查提供相关的DNA检材;二是查找作案工具、车辆等与案件有关  相似文献   

8.
一、案情介绍
  2013年9月7日,遵义市习水县公安局接报,在习水县东皇镇发生一起杀人命案,东皇镇居民钟XX祖孙2人在家中被杀害。习水县公安局立即启动命案侦破机制开展侦查。9月8日9时许,侦查人员在调查中发现钟XX之妻张XX在东皇镇某宾馆206房间内被杀害,案件引起省、市、县党委政府领导和部、省、市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立即成立“9·07”专案组,要求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要通力配合,举全局之力,尽快破案,抓获犯罪嫌疑人。经公安机关缜密侦查,最终确定许X为重大作案嫌疑人,公安部为此下发了A级通缉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查缉犯罪嫌疑人许X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三结合”技术,是指带犬民警在侦查破案中,综合运用警犬技术和足迹检验技术,将警犬追踪与步法追踪相结合,警犬追踪反映特征与形象足迹反映特征相结合,警犬气味鉴别与足迹检验鉴定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警犬作用。  相似文献   

10.
鲍伟江  晁晶晶 《警犬》2008,(9):24-26
“三结合”技术,是指带犬民警在侦查破案中,综合运用警犬技术和足迹检验技术,将警犬追踪与步法追踪相结合,警犬追踪反映特征与形象足迹反映特征相结合,警犬气味鉴别与足迹检验鉴定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警犬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一、案件基本情况某年12月23日下午17时40分左右,澄迈县金江镇某村一大面积菠萝种植园发生一起开枪致人死亡案件。经初步侦查和工作,云南籍男子侯某良有重大作案嫌疑,案发后不知去向。因案发地位于偏僻农田,缺乏目击证人,寻找作案枪支和抓捕犯罪嫌疑人的工作陷入僵局。二、警犬使用经过当晚20时05分,警犬中队接到大队长指令到现场出警,因追踪犬外出参加刑侦犬认证考核,警犬中队只能携两头搜爆犬出警,由于天色已晚不适合现场勘查等因素,当晚未能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警犬鉴别使用中,运用警犬鉴别多个犯罪嫌疑人遗留在同一犯罪现场的混合气味嗅源这一技术,占有显著的位置.在犯罪分子实施的犯罪现场中,通过现场勘查,发现和准确提取多个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的痕迹气味,正确地使用警犬鉴别,快速及时地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  相似文献   

13.
张学坤 《警犬》2003,(1):18-19
在警犬鉴别使用中,运用警犬鉴别多个犯罪嫌疑人遗留在同一犯罪现场的混合气味嗅源这一技术,占有显著的位置。在犯罪分子实施的犯罪现场中,通过现场勘查,发现和准确提取多个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的痕迹气味,正确地使用警犬鉴别,快速及时地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  相似文献   

14.
一、警犬技术在合成作战中面临的挑战 (一)客观方面的表现 1.犯罪嫌疑人的流窜性.流窜性成为新时期刑事犯罪的普遍特征,犯罪嫌疑人依靠现代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一日千里大跨度、大区域作案,给警犬技术使用提出难题.以鄂尔多斯市为例,抓获流窜外省市作案成员占到犯罪嫌疑人总数的70%.同时,大部分案件现场不具备警犬使用的条件,有的勉强能够使用,发挥效果不佳,以前靠追踪直接抓获犯罪嫌疑人的机会现已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5.
正一、案件基本情况2019年10月16日,金华市江南辖区内发生一起致1人死亡1人重伤的故意杀人案。经侦查,犯罪嫌疑人俞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作案后于17日0时窜入长山乡某村周边大山中。通过技术手段,指挥部确认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很可能进入大山中藏匿或逃窜。10月17日7时,接专案组要求使用警犬协助搜索后,金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迅速组织5名警犬训导员携带追踪犬和血迹搜索犬赶赴现场。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年初公安部部署开展"打盗抢保民安"专项行动,全国各级警犬技术部门主动请缨,积极参战,较好地发挥了专业优势,在侦破侵财案件中一展身手。公安部警犬技术信息中心搜集到了第一季度相关案例,现针对警犬技术在侵财类案件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剖析。一、警犬在侵财类案件中的作用(一)直接抓获犯罪嫌疑人在所搜集到的案例中,截止2013年第一季度,利用警犬直接抓获犯罪嫌疑人的案例占总数的23%。侵财类案件现场往往遗留很多足迹痕迹,经全面勘验提取气味作为嗅源进行追踪,往往可以直接抓获犯罪嫌  相似文献   

17.
<正>一、案件基本情况2014年3月26日晚,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发生一起盗窃案件,该区峨山镇某村村民李某家40多只山羊被盗,价值约3.5万元。接报后,峨山镇派出所民警立即赶赴现场,依据犯罪嫌疑人盗羊后徒步赶羊所遗留的足迹、羊蹄印、羊粪等痕迹,追到离现场约2公里的邻村一十字路口断踪。派出所将案件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并请求市公安局警犬技术大队派警犬协助破案。二、警犬使用经过  相似文献   

18.
警犬追踪能够突破中心现场的限制,依靠警犬能够根据犯罪嫌疑人在现场遗留的人体气味特征跟踪追击,在较大的范围内,快速、高效地发现新物证,缩小侦查范围,提供侦查方向,甚至直接抓获犯罪嫌疑人.警犬追踪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快捷、简便、高效的特点;然而,由于训练、现场条件及带犬民警指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着警犬追踪的使用效率.本文结合实战,从追踪犬的训练、作业能力、现场条件、带犬民警在现场的操作指挥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使用效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使用警犬追踪,发挥警犬追踪技术优势,可以为案件提供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直接抓获犯罪嫌疑人,为打击和震慑犯罪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我们的追踪训练与实际使用有脱节现象,直接的影响是追踪犬训练结业后,在短时间内不能适应现场,警犬追踪效益在回到单位后短期内得不到充分发挥.怎样缩小训练与使用之间的差距,使警犬毕业后就能适应现场追踪的需要,是广大警犬技术工作者长期努力的方向,我们根据工作实践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0.
李向奎 《警犬》2012,(6):37-38
一刑侦类 主要科目是追踪、鉴别、搜捕、血迹搜索。结合现场使用的需要,刑侦类犬应牢固树立“追踪要训、鉴别必训、狠抓搜捕、突破血迹搜索”的训犬理念。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工具非常方便,犯罪分子作案后往往乘坐交通工具逃窜,这样利用警犬追踪破案难度极大。所以,刑侦犬训追踪,主要训较清静环境,追踪距离不是太长的非硬质地面。如:2010年10月,常德市临澧县某乡发生一起故意破坏柑桔苗案。因为追踪条件是乡村小路,常德警犬大队警犬训导员大胆地使用警犬追踪,犬直接追踪至犯罪嫌疑人家,该案警犬直接破案。鉴别必训,通过多年的用犬经验,刑事案件发现几个犯罪嫌疑对象后,通过警犬鉴别犯罪嫌疑人,发挥警犬作用的可能性非常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