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兴安岭地区蓝靛果优良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份蓝靛果优良品种(系)的物候期、生长发育表现、果实丰产性等农艺性状经行观察,结果发现所有育成的7个品种(系)都能适应伊春地区生态条件,不用埋土防寒可自然安全越冬。经过连续4年对入选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蓝精灵、蓝色甜点心、中科蓝果2号3个品种在伊春地区具有更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不仅生长发育良好,而且经济产量高,表现出单果重、单株产量高、风味好、不易落果等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因此可以确定为伊春地区主栽品种,重点示范推广;蓓蕾、梦之蓝、X-11、中科蓝果1号4个品种具有质优、丰产、抗逆等综合优良性状,可以列为辅栽品种。  相似文献   

2.
蓝靛果忍冬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寒地浆果之一,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空间。主要介绍了2011年引进加拿大蓝靛果忍冬优良品种在哈尔滨地区引种栽培的表现情况,并初选出适宜哈尔滨地区栽培的品种,同时对其各品种进行了物候观测和播种育苗。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引进品种在试验地的综合表现,以及不同品种间的性状差异,为蓝靛果忍冬资源收集和优品筛选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综合性状优异的蓝靛果忍冬资源,以5份引进的蓝靛果忍冬果实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表型性状和生化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5份蓝靛果忍冬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资源中S2的维生素C含量最大,为324.45mg·kg~(-1);蓓蕾的花色苷含量最大,为592.53mg·(100g)~(-1),D值排序为蓓蕾S1S22018,蓓蕾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S1次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野生与栽培蓝靛果果实中营养成分的差异.[方法]对3个不同地区的野生和栽培蓝靛果果实进行了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总糖、总酸和花色苷含量测量.[结果]试验表明,维生素含量除VB.含量勃利地区野生与栽培果实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地区维生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微量元素含量3个地区的Ca和P均有显著性差异,伊春地区的Cu、Zn、K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勃利地区的Fe、Mn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有差异的元素中,除Zn含量是野生小于栽培外,其余均为野生大于栽培.氨基酸含量不同地区部分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总糖和总酸含量3个地区均无显著性差异.花色苷含量伊春和汪清地区差异显著,且均为栽培果实高于野生果实.[结论]栽培方式和生长环境的改变会影响蓝靛果的营养成分含量,但总体上栽培果实也能提供大量的营养与保健成分,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调查、分析了吉林省长白山区50份蓝靛果忍冬的果实性状,以揭示其不同果实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其种质资源收集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蓝靛果忍冬不同资源之间果实表观性状、营养成分以及活性成分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蓝靛果种内存在着较大的变异。果实数量性状与果实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从俄罗斯里萨文科园艺研究所引进13个蓝靛果忍冬品种的优质扦插苗木,定植在黑河市中俄林业科技合作园区试验地内,进行物候期、果实性状特征、区域化试验等方面的试验.以当地野生蓝靛果忍冬为对照,从单株产量、百果重、区域化试验等方面综合分析,结果表明:Огненныйопал2C表现出产量高、栽培性好、适应性强、抗病等优点,适合在黑河及生态相似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引进的4个露地草莓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果实性状等进行观测,对果实品质进行检测及分析,并与本地主栽草莓品种全明星作对比,以筛选出适合北疆地区露地栽培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从参试草莓品种花期和采收期来看,物候期相差不大,适合露地栽培。从参试草莓品种的植株生长特性和抗病性来看,哈尼、达赛植株长势强,抗病性均比全明星好,安娜表现中等。从不同品种草莓果实产量和品质来看,安娜产量最高,风味甜酸,属中果形品种,果实硬度大;达赛产量较高,风味甜,果个大,硬度大,耐储运,可作为露地鲜食品种进行栽培;哈尼产量一般,果个大、硬度大、风味酸,可作为加工品种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8.
<正>以试验研究为基础,在园地、品种选择,栽培管理,采收与贮藏等方面配套组装,优势集成了一整套适合伊春地区的栽培管理技术。蓝靛果喜冷凉湿润性气候,抗寒力极强,在自然条件下休眠期气温为-41℃时亦可安全越冬。主要分布在我国吉林省长白山区、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东部山区,以及内蒙古、华北、西北、四川等地。此外,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及朝鲜北部等地都有分布。蓝靛果在俄罗斯和日本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利用,国内主要是黑龙江勃利、伊春及吉林长白山一  相似文献   

9.
番茄新品种的引种与筛选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株生物学特性、发育期性状、抗病性、果实品质特性以及产量性状等方面对引种的20个番茄品种进行适应性栽培筛选和综合评价分析,发现708、704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在莱芜地区进行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分别对7个黄瓜品种的植株性状、果实性状、采收期、产量、抗病性等指标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宜乐都地区设施温棚栽培的黄瓜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津冬5号、博杰605采收期长、果实商品性好、产量高、抗病能力强,适宜乐都地区设施温棚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1.
兰士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843-12845
蓝靛果忍冬为喜冷凉湿润性气候的多年生野生浆果类灌木,营养和药用价值较高。该文通过对高寒地区的光、热、水、土资源与蓝靛果忍冬生态耦合性进行研究,综合分析数量性状的生态效应和亲本的遗传效应,结果发现生境类型不同,果实性状存在一定变异,纵径变异较小,横径变异较大,种粒数量变异最大,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9.38%、11.92%和20.64%;果实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中等,遗传分化较小,3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825、0.559和0.627,遗传增益分别为7.53%、5.72%和11.94%,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野生植物──蓝靛果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蓝靛果(Loniceraedulis)属忍冬科忍冬属植物,是中国东北的野生食用浆果.研究表明,蓝靛果中含VB1,VB2,Vpp,Vc等多种维生素,且含量较高,尤其是Vpp含量高出水果近百倍;矿质元素丰富.尤其是锌、硒、铁、钙含量较高;所含17种氨基酸的总量高于普通水果,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量40%左右,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可作为酿制各种营养保健饮料或食品的优质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蓝靛果花色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靛果果实中富含大量的花色苷,已被证实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是继蓝莓之后的"第三代"功能性蓝色果品之一,备受青睐。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蓝靛果花色苷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许多关键技术领域需要探索。文章对蓝靛果花色苷的组分分析、理化性质、提取纯化方法、稳定性及生理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对蓝靛果花色苷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微波真空方法膨化蓝靛果脆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分析蓝靛果脆片的微波真空膨化工艺参数对其质构特性的影响,在确定蓝靛果果浆制成果团的配方基础上,用微波真空干燥机在单因素工艺条件下膨化蓝靛果脆片,用质构仪分析了脆片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和真空压力对脆片的膨化率,硬度以及脆性有显著性影响;初始微波强度对膨化率有显著性影响,而对硬度和脆性的影响不显著;在蓝靛果鲜片初始含水率为35%(W.B.)时,获得较好质构特性的微波真空膨化条件为:微波功率为2.59kW,真空压力为80kPa,初始微波强度为20W·g-1。  相似文献   

15.
蓝靛果忍冬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居群蓝靛果忍冬的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为提高栽培效益及开展杂交育种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林、麻花沟和勃利等3个居群蓝靛果忍冬的开花习性和结果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蓝靛果忍冬花与果实形态在不同居群间变异较大,花与果实的大小并不成正比;3个居群的花期相差2~3d.3个居群蓝靛果忍冬的纵径、横径发育动态基本相同,基本呈现缓慢—快速—缓慢3个阶段,纵径、横径的生长快速期并不一致,纵径的生长较横径提前进入生长快速期,海林与麻花沟居群的果形指数变化趋势相似,与勃利居群区别明显.[结论]不同居群的蓝靛果忍冬由于生长环境不同,导致各生态适应性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主要表型性状和单株产量的变异特征及相关关系,确定牡丹单株产量的构成因素。【方法】以25份牡丹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供试材料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1.36%~82.57%,单株产量与单株果实质量、单株果实数、单株有效果实数、出籽率、蓇葖宽、冠幅面积、单株新枝数、单株2年生枝数、单株花朵数和小叶数等性状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产量与聚合蓇葖果直径、复叶宽、复叶叶长叶柄比等性状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产量与种子含水量、顶小叶长和顶小叶叶形指数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发现共有5个主成分特征根大于1,累计贡献率69%;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果实质量、单株果实数、单株有效果实数、出籽率、千粒质量和顶小叶叶形指数等性状显著相关。【结论】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的表型性状依次为单株果实质量、单株有效果实数和出籽率,应在油用牡丹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缪珊  石进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26-4627,4630
[目的]探究低温胁迫对长绿期金银木的影响机制。[方法]以长绿期金银木和金银木为材料,测定12 h低温胁迫下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低温胁迫后长绿期金银木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高于金银木。[结论]长绿期金银木在低温胁迫下体内能保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消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毒害作用,从而表现出比金银木更强的耐寒性,保持更长的绿期。  相似文献   

18.
运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影响辣椒产量的几个数量性状间以及果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单果重、果实横径、株高、结果数、果肉厚、果实纵径、心室数、开花期、株幅、座果期、显蕾期。其中以单果重、果实横径、株高、结果数对辣椒产量影响最大。在影响果形的果部性状中,以单果重、果实横径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区核桃楸结实性状种源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长白山14个核桃楸种源的结实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了核桃楸种源结实性状的种源变异规律,分析了空间地理变异和地形因子对不同种源核桃楸结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楸不同种源的单株产量、干果质量、干果宽等差异显著,其中单株产量差异最为明显,其变异系数高达36.12%,而干果质量、干果长和干果宽变异较小,变异系数的范围为2.25%~6.67%。PCA分析表明,PC1综合反映了核桃楸的果实产量、干果质量和树木高生长信息;而PC2则综合反映了果实表型性状和径生长信息,如干果长、干果宽和胸径。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变量对核桃楸单株产量、干果质量、干果长、干果宽、树高和胸径空间变异的解释量为13%~69%;地形变量对单株产量、干果宽、树高和胸径解释量范围为19%~24%;空间变量对PC1和PC2的解释量分别为33%和24%,地形变量对PC1和PC2的解释量分别为52%和66%。结实性状与地形变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坡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干果宽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P0.05)。聚类分析显示,种源组II中核桃楸单株产量最高,是最优的果实种源组;种源组III中核桃楸单株产量最低、平均胸径值最高,是最优的木材种源组。因此,在林业实践中应根据最终的培育目标来选取合适的种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现有番茄种质资源生长特性。【方法】以不同生态区引进的15份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在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部分外观品质及果实性状等31个性状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在新疆的表现。【结果】31个性状可简化为6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外观、叶片性状、产量因子、品质因子等,累积贡献率达到87.9%;利用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包括7个品种;第II类群包括6个品种;第III类群包括2个品种(丽妃2号和香妃3号)。【结论】第I类群株高较矮,心室多,单株产量较高。该品种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单果重大,横径和纵径大,叶长和叶宽较大、单株产量高,该类型品种整体表现较好;第四类群单株产量和单果重较低,株高较大、叶片数多,果梗洼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没有果面棱沟、果面茸毛和裂口,该类型品种外观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