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部位成熟烟叶腺毛密度及其分泌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孔光辉  宗会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108-108
针对烟叶腺毛及其分泌物含量受烟株发育阶段的影响,采用广视野显微镜和GC/MS,分析研究了烤烟K326品种不同部位成熟叶片腺毛密度及其分泌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部位成熟烟叶腺毛密度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中部烟叶分泌物中的α-西柏三烯-4-醇、β-西柏三烯-4-醇、α-西柏三烯-4,6-二醇、β-西柏三烯-4,6-二醇的含量分别比下部烟叶增加了282%、240%、48%、80%,上部烟叶的上述四种分泌物的含量分别比下部烟叶增加了991%、687%、74%和129%。这说明对于同一烤烟品种,随部位的升高,烟叶腺毛密度增大,腺毛分泌物主要成分的含量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2.
不同延迟采收期烟叶组织结构的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了解不同成熟期与叶片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探索适采期,采用显微制片法研究了烤烟‘K326’和‘云烟87’的上部叶和中部叶成熟期和延迟采收期烟叶解剖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烟叶的延后采收,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组织比等参数呈下降趋势,细胞间隙呈逐渐增大趋势,叶肉细胞出现逐渐解体现象;不同成熟期,叶厚、栅栏组织厚等解剖参数均呈现出显著差异,同一时期,2个品种的叶厚、栅栏组织厚度等随着叶位的升高而增加;烤烟‘K326’的采收期较‘云烟87’更长;从与烟叶品质较密切的解剖结构特性来看,‘K326’的采收期,上部叶不应超过14天,中部叶不应超过21天;‘云烟87’的采收期,上部叶不应超过7天,中部叶不应超过14天。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重庆烤烟品质特征的年际变化及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对12个产区5年的245个烤后烟叶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以2010年和2011年最高;而总氮、烟碱和氯含量以2010年和2011年最低;中上部叶钾含量呈逐年递减趋势。糖碱比仅以上部叶较适宜,而氮碱比则以下部叶较适宜,3个部位的钾氯比均高于适宜范围。3个部位烟叶的感官质量均有逐年改善的趋势。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下部叶的刺激性与总氮含量呈正相关;甜度与总氮含量呈负相关;香气量与氯和糖碱比呈负相关,与氮碱比呈正相关。中部叶的刺激性与烟碱含量呈正相关,与钾含量呈负相关。香气质呈现随还原糖和钾的增加而改善、随总糖的提高而降低的趋势;柔细度与烟碱呈负相关,与钾、氮碱比和两糖差呈正相关;杂气随糖碱比呈正相关,与氮碱比呈负相关;甜度随糖碱比增加而增加。上部叶的刺激性随烟碱和糖碱比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国内外30种常用烟叶中石油醚含量,对比分析了相同品种不同部位的烟叶、不同品种的烟叶、不同地区及不同品种相同部位烟叶中石油醚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影响烟叶中石油醚含量的因素有部位、类型和产地等,其中石油醚含量白肋烟香料烟烤烟,相同品种烟叶上部烟叶石油醚含量中部烟叶下部烟叶。  相似文献   

5.
有机、无机肥不同配比对烤烟中有机酸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研究了芝麻饼肥和化肥不同配比对烤烟中有机酸含量和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烟叶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不同,表现为苹果酸含量下部叶(下桔二)>中部叶(中桔三)>上部叶(上桔二),柠檬酸含量也是下部叶含量最高,而草酸和丙二酸含量则为上部叶最高,中部叶和下部叶含量较为接近。5种有机酸总量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  相似文献   

6.
不同供硫水平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全硫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硫素供应水平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全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硫水平的提高能显著增加叶片全硫含量,且全硫含量在部位间的分配规律是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相关分析表明,烟叶全硫含量与供硫量呈显著正相关。硫的积累量随着供硫浓度的提高表现出增加趋势,且在8-64mg/L的供硫范围内增加迅速。在16-64mg/L的供硫范围内硫素对烟株的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超过这一范围则产生抑制作用。综合考虑:以供硫量64mg/L时,烟叶的硫含量及生长发育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7.
烟叶部位成熟度烘烤工艺对淀粉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烟叶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中温中湿、中温高湿3种不同烘烤工艺参数组合模式;烟叶不同部位,选用下部烟叶、中部烟叶、上部烟叶;烟叶不同成熟度档次,选用未熟烟叶、初熟烟叶、适熟烟叶、过熟烟叶;测定烤前、烤后烟叶淀粉含量。结果表明,鲜烟叶的淀粉含量随部位的上升而增加,随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低温低湿烘烤工艺对降低烟叶淀粉含量欠佳;中温中湿烘烤工艺能促进烟叶淀粉较为充分地分解转化,极显著地降低烟叶淀粉含量,有利于中部初熟烟叶和上部适熟烟叶烘烤质量的提高;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大幅度地降低了烟叶淀粉含量;成熟度与部位、烘烤工艺与部位间的互作,均极显著或显著地影响着烤后烟叶的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强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光照强度对烤烟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自然光照(透光率100%)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遮阴处理(透光率分别为55%,70%,85%)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00%自然光强(CK)下各部位烤后烟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最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中、上部烤后烟叶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下部叶逐渐增加;各部位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CK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及新植二烯含量均高于遮荫处理,遮荫处理上、中、下部位的新植二烯含量平均值较CK分别降低13.59%,19.99%,5.66%,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平均值较CK分别降低6.70%,8.08%,2.83%.由此可见,遮荫处理增加烟株各部位烤后烟叶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新植二烯含量及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SRI值法,考察了不同等级烤烟烟叶抗破碎性能与烟叶温湿度、常规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分切段烤烟烟叶抗破碎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1)烤烟烟叶含水率从8%增加至26%,烤烟烟叶抗破碎指数(SRI值)增加50%左右,其中中部、上部烤烟烟叶含水率在20%左右SRI值出现拐点,下部烤烟烟叶含水率在22%左右抗SRI值出现拐点,烤烟烟叶温度从20℃增加至90℃,烤烟烟叶SRI增加10%左右,且烤烟烟叶在60-70℃抗破碎性能较佳;(2)不同等级烤烟烟叶SRI值不同,抗破碎性能中部烤烟烟叶>上部烤烟烟叶>下部烤烟烟叶,高等级烤烟烟叶抗破碎性性能高于低等级烤烟烟叶,分切段烟叶抗破碎性能叶尖部分>中间部分>叶基部分;(3)常规化学成分均与SRI值呈正相关,还原糖、钾、总糖与SRI值的相关系数较大(高度相关或中度相关),还原糖、钾、总糖适当提高,有利于烤烟烟叶抗破碎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有机肥C/N优化及钾肥运筹对烤烟钾含量及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有机肥C/N优化及钾肥运筹对烤烟钾吸收及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利用猪厩肥与腐熟花生饼肥混合配制不同碳氮比(m:m)的有机肥,设3个C水平,C1:饼肥420 kg/hm~2,猪厩肥2 250 kg/hm~2;C2:饼肥300 kg/hm~2,猪厩肥3 750 kg/hm~2;C3:180 kg/hm~2,5 250 kg/hm~2;副处理为3个K(K2O)水平,K_低:120 kg/hm~2;K_中:240 kg/hm~2;K_高:480 kg/hm~2。结果表明:C1、C3水平时,随钾用量增加中部叶生物量增加,K_高处理上部叶生物量高于K_低;C3水平时,供钾量对上、中部叶生物量无显著影响;C2水平时,钾量增加提高烟叶生物量;相同碳水平时,随生育进程烟叶钾含量呈降低趋势,随钾量增加呈增加趋势;相同钾供应下,C1、C2对烟叶钾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现蕾期、成熟期时,与C1相比,K_中、K_高处理时C2水平增加烟叶钾含量,而C3水平降低烟叶钾含量。不同部位烟叶钾含量为C2C3C1处理;解钾菌在团棵期-旺长期呈增加趋势,现蕾期-成熟期呈降低趋势;K_中、K_高处理解钾菌高于K_低处理;C2水平时,K_中、K_高处理解钾菌随生育期呈增加趋势,且C2水平时K_中、K_高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时;K_中、K_高时C3与C1处理时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K_低处理;各处理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在C2处理时K_中、K_高处理中部叶总糖含量25.39%~25.27%,还原糖22.75%~25.73%,总氮1.67%~1.72%,氮碱比0.79,糖碱比10.78~11.80,烟碱含量2.11%~2.18%,表明有机肥碳氮比优化下,钾肥用量增加提高了烟叶中总烟碱、蛋白质及总氮量,改善糖碱比及优化氮碱比值,增加烟叶中钾离子含量;所有处理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种类相同(28种),K_低处理其总量低于K_中、K_高处理,且部位间差异显著;上部叶总量低于中部叶;K_中、K_高处理提高烟叶致香物质总量,C2处理上部叶提高幅度最大。由此可见,通过花生饼肥300 kg/hm~2与猪厩肥3 750 kg/hm~2(中碳水平)的碳氮比优化下,施钾量增加对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效果最佳,特别对上部叶。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烟叶挥发碱含量的差异,测定了福建、贵州、四川、山东、河南、云南、辽宁、重庆、湖南等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共182种烟样的挥发碱含量,进一步验证了不同产区,以及不同烟叶部位、不同等级的烤烟烟叶的挥发碱含量均差异显著,挥发碱含量随烟叶部位变化规律明显,挥发碱含量均随烟叶等级的升高而降低等。聚类分析结果同样显示不同地区烟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外源赤霉素对旱区烤烟叶片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豫西旱区,利用田间试验,进行了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赤霉素对烤烟叶片生长和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打顶当天喷施适当浓度的赤霉素,可增大烤烟上部和全株叶面积,尤以喷施20mg/kg的处理效果最好,烤烟产量构成因素较为优化,明显降低上部烟叶厚度与烟碱和游离烟碱含量,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稳定NO2-含量,并使上部和中部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具有较好协调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留叶数对腾冲烟叶产质量的影响,通过设置大田试验,分析不同留叶数处理对烟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物理特性、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留叶数的降低,烤烟株高下降,腰叶、顶叶长宽呈增加趋势,烟叶产量、产值呈降低趋势.当留叶数由22片降至16片时,C2F烟叶单叶重、厚度、叶面密度、填充值显著增...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稻作烟区烤烟施氮量,明确稻茬烤烟减氮施肥模式的效果,以‘云烟87’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减氮施肥模式与传统施肥模式对烤烟生长、干物质积累和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氮施肥模式有利于烤烟大田前期生长,可提高烤烟干物质积累总量5.03%,同时促进干物质向烟叶分配,有利于中、下部烟叶发育。减氮施肥模式的中部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可分别提高5.99%、5.42%、0.14%,中、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可分别降低0.37%、0.09%,下部烟叶的烟碱含量提高0.4%,提高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南方稻作烟区可采用减少基肥氮和增加追肥氮比例、基肥穴施、増施灌蔸肥、分次浇施追肥的减氮施肥模式,以减少氮肥用量,提高烟叶质量,增加烟农收入。  相似文献   

15.
为了缓解卷烟工业企业较高等级紧缺烟叶原料使用需求,提高较低等级非紧缺烟叶原料配方使用比例,优化烟叶库存结构,[方法]以三类卷烟为试验材料,将其制丝工艺由传统叶片加料转换为叶丝加料工艺,在叶组配方中增加不同比例较低等级非紧缺烟叶原料使用比例,并针对性地增施不同比例香精,测定和比较制成的卷烟产品质量风格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将三类卷烟的制丝工艺由传统叶片加料工艺转换为叶丝加料后,卷烟产品感官质量风格得到强化和提升;在叶组配方中掺入5%比例的较低等级非紧缺烟叶原料制成的卷烟产品感官质量风格保持稳定,但随着叶组配方中较高等级紧缺原料使用比例的降低,较低等级烟叶原料使用比例的增加,卷烟产品感官质量风格呈逐渐弱化和变差的趋势;通过在叶组配方中掺入15%比例的较低等级非紧缺烟叶原料,同时提高香精施加比例的10%,能够使得叶丝加料工艺制成的三类卷烟产品感官质量、物理质量和烟气成分保持稳定,较高等级紧缺烟叶原料使用比例降低13.1%。[结论]因此叶丝加料工艺的应用能够降低卷烟工业企业较高等级紧缺烟叶原料配方使用比例,提高较低等级非紧缺烟叶原料配方使用比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揭膜和不揭膜对烤烟叶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的烤烟叶片解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揭膜和不揭膜主要影响到中下部叶片的厚度,7月28日测定时,揭膜的叶片厚度比不揭膜的处理提高了25.88%,叶片厚度的增加主要是海绵组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的增加。不揭膜的烤烟叶片的栅栏组织厚度变化比较有规律,均是随着叶位的上升而变薄;而揭膜的叶片到第二次测定时是中间的叶片最厚,下部叶片栅栏组织厚度与上部叶相差不大,说明揭膜后烤烟叶片的发育期提前了。所以,要根据黑龙江烟区的气候特点,在夏季气温较高时,适时揭膜。  相似文献   

17.
为烤烟新品系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留叶数对兴烟一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留叶数的增多,大田生育期变长,留叶数偏少会导致植株过旺,影响叶片和叶形,留叶数对上部叶大小有显著影响,对中下部叶大小无显著影响;赤星病和白粉病在留叶数较少时较轻,留叶数较多时较严重。随着留叶数的增加,上等烟比例、烟叶的产量、产值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福建武平典型烤烟产区烟叶品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福建武平烟区烤烟的内在质量特征、改善和稳定其烟叶质量风格特色和提高烟叶的工业可用性,以福建武平典型烤烟产区‘云烟87’主栽品种C3F初烤烟叶为试验材料,分析研究该烟区烟叶理化特征及感官评吸质量。结果表明:武平烟叶开片度和叶片厚度存在极显著差异,有8个乡镇中部烟叶的开片度已接近或达到40%的优质烟叶标准;武平县各乡镇中部烟叶总氮、钾和氯含量及钾氯比、氮碱比存在极显著差异;极高的钾含量、偏低的氯含量和适宜的烟碱含量是武平烟区烟叶最显著的特征。不同质地和pH土壤种植的烟叶香气质、杂气和余味3个感官评吸质量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安康烟区烤烟物理性状年度间变化规律,对安康烟区2011-2016年不同部位的烤烟物理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叶物理性状在年度间存在差异,下部叶2014-2015年含梗率有所上升,2016年下降;除2013和2016年外,中部叶含梗率较高;上部烟叶2011-2013年含梗率逐年下降,此后至2015年逐年升高,2016年再次下降。下部烟叶单叶重年度间变化不大,2016年中部烟叶单叶重显著升高,上部烟叶单叶重以2011和2016年最高。下部烟叶叶面密度逐年缓慢升高;中部烟叶叶面密度2011-2013年逐年升高,此后至2015年缓慢下降,2016再次升高;上部烟叶叶面密度2011-2012年逐年升高,此后至2015年逐年下降,2016年再次升高。下部烟叶开片度年度间变化不大,中部烟叶开片度2011-2014年总体表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此后至2016年逐年快速升高;上部烟叶开片度2011-2014年逐年下降,2015年有所回升,2016年再次下降。中下部烟叶拉力在2011-2012年无明显变化,2013年有所下降,此后至2015年无明显变化,2016年迅速升高;上部烟叶拉力2011-2012年无明显变化,2013年下降,此后至2015年逐年上升,此后至2016年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