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是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城市绿化模式.通过建立和完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保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城市结构与自然生态相融合,实现森林进城、森林围城的目标,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河南省中牟县城的绿化情况,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思路、绿化分布与框架规划;构建城区外围“一环二带六面”和中心城区“一横二纵三块多线”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模式;针对不同区域,对绿化树种进行科学规划.整体规划详细、全面、科学,具备可操作性,对城市绿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统是根据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按照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联系的规律,将整个陆地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将不同类型的森林、草原、农田、荒山荒地、水城、城市、村庄等不同的巨斑块,以各斑块为生态点,以人类活动线、水量分布线、热蜈分布线为3条主线,以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为面而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建立起来的一种人、自然、社会的各自及相互间协调发展,立体多层次,具有一定格局动态的复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永嘉县枫林镇森林城镇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与评价,按照浙江省“省级森林城镇”建设标准,结合枫林镇森林城镇建设实际,科学规划枫林镇域范围内的生态绿地,形成“一心、二廊、三脉、多绿基”的点、线、面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通过实施建成区与建设区的屏障绿化、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和生态文化等建设工程,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镇森林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19个国家森林城市时空演变的历程、特征和动因,并针对当前国家森林城市空间分布失衡提出建议,促进协同发展。【方法】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视域出发,借助历史研究法及文献分析法划分国家森林城市的发展阶段及建设观念;采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及基尼系数分析国家森林城市的空间演变特征;采用叠置分析、矩阵分析及SPSS探索国家森林城市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1)宏观发展阶段。此阶段可归纳为基础探索—系统规范—快速发展等3个阶段,建设观念呈现“碎片化—一体化”“过度化—自然风”“绿起来—活起来”三大转变。(2)空间数量演变。建设覆盖面涵盖5个等级,数量分布与“胡焕庸线”高度吻合,即东多西少、南多北少,集聚热点由少至多。(3)空间态势演变。具有集聚性、方向性、联动性特征,呈现“点上突破—线上衔接—面上拓展”的联动发展模式。【结论】政策调控和观念升级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提供支持和引导;自然约束力和社会驱动力是创建高质量、低成本的国家森林城市的必要条件,决定了国家森林城市的数量分布和空间演变趋势;城市转变力紧扣群众需求为国家森林城市的提质升级提供了切入点。在动因分析基础上,提出促进国家...  相似文献   

5.
在对兰考县国家森林城市的区位特征、资源特征、现状条件和城市建设进程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充分对接上层规划,提出“一核一环,一带三区,多廊多点”规划布局,并根据《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指标》有效融入各项工程措施,总体布局打破以主城区为核心模式,以森林质量提升为重点,以丰富森林乡村建设为导向,通过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森林乡村建设示范等具体措施,着力扩展绿色空间,打造桐韵满城、绿意盎然的高品质平原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6.
胡平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8):116-118
通过对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孚玉镇森林城镇建设的不足,依据“让城市融入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的理念,提出了“一心两片,五纵四横、四廊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及实现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城乡建设一体化的总体目标。从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保护建设3方面,提出了构建合理稳定的森林城镇生态系统,以期促进城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森林发展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森林内涵的不同阐述,连续5届的“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国家森林城市的评选为中国城市森林发展确定了方向和目标,指出了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8.
张燕 《农家科技》2011,(5):54-57
配合“五个重庆”建设,北碚区始终以建设“幸福北碚”为总体目标,全力打造森林城市。率先建成市级森林城市,并成功申报全国唯一的森林城市标准化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体系建设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在彭镇华、江泽慧等提出的森林生态网络概念和中国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建设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的概念和特征,并根据上海市绿化实际情况,对上海建设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的有利条件和实施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生态建设在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森林城市,并不是"森林"与"城市"的简单组合,而是具有森林生态环境的城市,是把森林引入城市,两者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实现人类与森林互为和谐生态复合体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建设森林城市,完全符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城市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森林城市"的建设,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乔灌草花优化组合,林种树种合理搭配,并与山水地貌相依托,构成绿色点、线、面、圈相连,绿化、美化、净化相结合,生物群落多样化的相对稳定、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城市生态系统的各种特征表明,人类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城市森林是进行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能力的不可或缺、最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城市森林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森林建设的宗旨就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居住环境。为认识城市森林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城市森林的内涵以及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2.
城市森林与绿地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大量资料论述了每公顷森林的生态功能,进而提出计算城市森林面积和覆盖率的依据,并以哈尔滨市为例,做了计算说明,提出城市森林,绿地布局与选择树种的建议、可供有关城市勘察规划设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生态城市和“两型城市”,两者都是旨在建立低消耗的生产体系和高效稳定的经济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城市以及周边区域的景观格局。显著影响着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与功能。景观尺度上的城市森林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城市森林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彭镇华、江泽慧等提出的森林生态网络概念和中国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建设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的概念和特征,并根据上海市绿化实际情况,对上海建设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的有利条件和实施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生态价值观的视角反思人类城市的发展,探讨以生态中心主义理论构建一种新的城市生态观.在新的生态观基础上的城市森林建设是城市发展建设中新的、更为理性的、多元的价值取向.城市森林作为陆生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改善城市生态坏境,就必须拓展居住环境的绿色空间,发展城市森林.  相似文献   

16.
吴中伦院士是中国著名林学家、森林生态学家、森林地理学家,长期从事森林生态、森林地理、森林培育等林业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开创性成果,为中国林业和林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系统梳理吴中伦的林业研究历程,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吴中伦的林业著作与学术思想,将其林业研究概括为三方面:一是以中国森林地理研究为基础,形成中国林业区划方案,并在区划研究过程中深化对森林地理分布规律的认识;二是面对中国森林资源的消减形势,提倡造林绿化,合理引入、利用外来树种,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三是重视森林的生态功能与生态效益,发挥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将中国林业建设划分为山地林业、田园林业和城市林业三大阵地。吴中伦院士的林业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国林业科技事业的发展,而且也以大量的林业科技成果启迪、激励后人,对新时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森林城市究竟是啥模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科技》2005,(2):52-53
城市等于钢筋加水泥,市要生态和谐、适合人居。念开始深入人心。这样的观念已经落伍了;城近年来,建设森林城市的理  相似文献   

18.
陈冬彪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7):89-90,137
通过分析岳西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梳理了岳西县创建森林城市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差距,明确了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和布局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森林生态、森林生态保护、森林生态文化、森林产业以及森林城市支撑等五大体系的建设思路,以期为岳西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城市森林建设树种选择的原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树种选择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城市森林建设的成败.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阐述了城市森林建设中树种选择必须坚持的6项原则,即适地适树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多目标兼顾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以乔木为主原则和重视乡土树种原则等.同时,拓展和丰富了适地适树的内涵,并就当前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工程建设中的几个理论和技术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建设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是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和最优化,为此,要注重植物配置结构的科学性,空间配置结构的合理性,景观配置结构的艺术性以及科学的经营,同时,还应突出城市个性化特征,建好市郊森林生态网络,开发野生绿化树种等等,以提高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