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落叶松苗根化苗木造林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接有厚环乳牛肝菌,赭丝膜菌和彩色豆马勃3种外生菌根真菌纯培养接种体的2年生日本落叶松移植苗木,进行大面积山地人工造林。结果表明,不同菌根化苗木造林成活率,树高年生长量等各项生长指标,均比对照有大幅度提高,其造林成活率为92.6% ̄98.7%,比对照提高6.2% ̄9.0%,保存率提高6.3% ̄9.9%,树高、地径年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加8.0% ̄35.3%和2.1% ̄33.5%。  相似文献   

2.
提高盐碱地造林成活率的措施一、选择耐盐碱的树种造林在盐碱地上造林,首先考虑树种耐盐碱程度,地下水位的高低,重盐碱土含盐量0.4~1.0%,地下水位1米以下,造林栽柽柳、沙枣,中度盐碱土含盐量在0.25~0.4%,地下水位1米以下能栽活的树种有臭椿、刺...  相似文献   

3.
杉木15个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102个从杉木“三优”中选出的无性系单行小区和块状组配造林小区试验株进行生长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分龄段逐步筛选法选优。造林后4-5年,林分平均树高4.5-6.0cm,胸径6.0-8.0cm时进行第一次筛选,淘汰60%的无性系后,中选无性系平均比对照增产55.7%。造林后6-7年,林分平均树高7.2-08.5m,胸径10.0-12.0cm时进行第二次筛选,淘汰40%无性系后,中选无性系平均比  相似文献   

4.
辽西低山丘陵荒坡营造水保林工程整地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提高辽西半干旱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成活率与质量,进行了工程整地措施试验。认为,造林前一年采取工程整地措施.能拦截坡面径充、拦蓄泥土、积存枯草(枝)落叶。较荒坡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层厚0~15cm为4.2%~7.5%,15~30cm为4.6%~8.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3%~1.37%;全氮增加 0.016%~0.031%,全磷提高0.006%~0.014%;阳离子代换量高5.30~ 8.24mg/100g土。土壤机械组成较荒坡粗沙比例降低,粘粒比例增高,物理性沙粒比例减少,物理性粘粒比例升高。给树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造林成活率提高10%~25%,树木径粗增加0.10~0.28cm,树高增加15.3%~92.1%,树木长势显著好于荒坡造林。  相似文献   

5.
辽宁泥质海岸防护林的树种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过1991~1995年野外定位研究,在辽宁省锦县泥质海岸带,轻度盐碱地上(土壤含盐量0.1%~0.2%,pH7.5~8.5)和中度盐碱地上(土壤含盐量0.3%~0.4%,pH8.5~9),经过筑台田后造林,树种选择顺序是群众杨、109柳、绒毛白蜡。  相似文献   

6.
雷林1号桉在贫瘠丘陵地造林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林1号桉在贫瘠丘陵地4种造林密度的林分,经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雷林1号桉林木的生长、产量与造林密度存在着密切相关,其中林木胸径、单株产量及保存率与造林密度呈负相关,单位面积生物量、蓄积量与密度呈正相关,4种密度中0.5m×1.0m密度的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大(88.32t/hm2绝干重,下同),为其他密度林分的2.4倍~5.7倍,适于经营短轮伐期薪材林;1.0m×2.0m的造林密度的小径木占30%,中径木占64%,适于经营短轮伐期薪、材两用林;1.5×3.0m密度的中、大径木占84.5%,适于用材林;2.0m×4.0m密度林木稀疏、产量低,作为经营短轮伐期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7.
1990年春季从浙江引种早竹、雷竹、红哺鸡竹、乌哺鸡竹、角竹、高节竹,1991年从本省古田县引种黄甜竹。7个竹种引种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76.2%~100%,平均造林保存率达86.2%。经过4~5年的培育,1995年每公顷竹笋产量达3649.5~16135.5kg,产值达19513.5~64542.0元,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对其引种造林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火炬松、桐棉马尾松引种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9年始在建瓯水西林场进行火炬松、桐棉马尾松引种试验,造林后5年调查结果表明:其平均胸径、树高、单株立木材积比本地同龄马尾松分别提高59.5%和33.3%;11.0%和26.20%;96.1%和38.4%,是理想的速生工业原料林树种,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几个优良散生笋用竹种的引种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春季从浙江引种早竹、雷竹、红哺鸡竹、乌哺鸡竹、角竹、高节竹,1991年从本省古到引种黄甜竹。7个竹种引各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76.2%-100%,平均造林保存率达86.2%。经过4-5年的培育,1995年每公顷竹笋产量达3649.5-16135.5kg,产值达19513.5-64542.0元,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对其引种造林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泡桐丛枝病是我省发生面积最大的林木病害。利用嫁接诱导的育苗方法,可以根本上减轻该病危害。根接当年苗木发病率为1.47%—4.28%,皮接第二代苗木发病率为2.30%—5.34%,而对照为0.83—1.01%。用经过根接苗木造林2年后发病率为0,经过皮接苗木造林2年后发病率为0—4.17%;而对照发病率为16.6%—18.8%。经过诱导处理,抗性差的苗期发病,不发病者产生较强抗病性。  相似文献   

11.
延平 《森林与人类》2002,22(1):11-12
2001年,是“十五”开局之年。2001年,也是青岛林业跨越式发展成绩不菲的一年。全市已经完成造林、更新造林、育苗、新建改建农田林网、道路绿化、四旁植树六项年计划平均指标的127%,其中完成新造林按计划指标最高达到171%。新造林新增覆盖率达到0.6个百分点,加上原有树木生长新增覆盖面积,新增覆盖率达到0.7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这是青岛林业力量的积蓄,这是力量的迸发,这是奋斗的结晶。一、开局之年讲学习还是在2001年新春之初,为了做好新世纪开元之年的植树造林生态绿化工作,青岛市林业局以思想…  相似文献   

12.
于1992年始在辽宁泥质海岸轻、中盐渍化土和苏打盐渍土上进行绒毛白蜡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轻盐渍化土壤上其年均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08cm、1.4cm;中盐渍化土壤上分别为27cm、0.9cm,均高于对照树种刺槐;在含盐量0.29%,pH9.8的苏打盐渍土上生长不良,成活率及保存率仅为40%左右.在轻、中盐渍化土上采取混交,施肥及中耕措施可促进其生长,施酸性土壤改良剂可提高造林成活率.绒毛白蜡功能叶片叶绿素a含量在轻盐渍化土上的最高,在苏打盐渍土上的最低,分别为0.41mg/g、0.35mg/g;其细胞膜透性在苏打盐渍土最大,是轻、中盐渍土上的5~7倍.  相似文献   

13.
苗木生根复合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以往造林时苗木根部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因素、多树种正交试验研制出一种新型苗木生根复合剂。黑松山地造林试验表明,用其蘸根后比不做任何处理的苗木,成活率提高31.7%~46.7%,苗木当年生长量提高18.4%~24.0%。  相似文献   

14.
经过6年的试验研究,在辽河三角洲土壤含盐量0.7%~1.1%的条件下,理想的造林树种是柽柳,并总结出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对同类地区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油松穴面覆盖塑膜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穴面覆盖塑膜,可以明显地提高土壤温度,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造林当年4~5月份覆膜处理者,5~20cm的土壤温度平均可以提高3℃,以表层的增温幅度最大。4月下旬~10月份0~20cm的土壤含水率,相对提高9.4%~16.9%。造林第3年秋季,保存率比对照高46.2%,幼苗高生长量高20.9%,地径生长量高29.0%,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磐石县明城林场试验点4年生水曲柳幼林期种源试验林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及多性的综合评定,初步确定吉林地区优良种源为大海林,通化种源,估算树高,年高生长量、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7312、0.6441、0.5433。若选择通化种源造林,树高、地径生长量可分别获得34.33%,19.8%和22.85%,18.7%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7.
1990~1994年,在福建平潭、长乐、莆田等地采用福建省林科所和华东农业大学的科技成果,开展了速生、抗病木麻黄良种无性系育苗、造林技术推广工作。5年共培育水培苗99.875万株,造林399.2hm2,成活率在90%以上。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可达2m,比常规实生苗的高生长量提高2倍。造林一年后,幼林保存率比当地实生苗高34.5%,幼树高生长比当地实生苗高0.71m,地径增粗0.72cm。5年的试验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解决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木麻黄青枯病危害严重,造林成活低等问题,探讨出二代更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90-1994年,在福建平潭、长乐、莆田等地采用福建省林科所和华东农业大学的科技成果,开展了速生、抗病木麻黄良种无性系育苗、造林技术推广工作。5年共培育水培苗99.875万株,造林399.2hm^2,成活率在905以上,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可达2m,比常规实生苗的高重复一提高2倍。造林一年后,幼林保存率比当地实生苗高34.5%,幼树高生长比当地实生苗高0.71m,地戏增粗0.72cm。5年的试验,  相似文献   

19.
日本落叶松菌根苗培育及造林成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日本落叶松外菌根真菌单一固体菌剂改良为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复合剂,研究证明,复合菌剂最佳施用量为22.5g/m^2,促使播种苗、移植苗的苗高、地径、侧根数及一级苗率比对照提高26.0%和40.1%、37.1%和40.0%、41.0%和35.7%和12.5%和12.6%,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1.9%和14.5%,1~4年生幼树高、地径比对照提高18.5%~28.3%,13.9%~33.9  相似文献   

20.
东沟小流域全封闭封山育林15年,累计人工植苗造林550hm^2,天然更新幼树郁闭成林60hm^2,灌木丛恢复成林40hm^2,人工造林郁闭成林176hm^2,林地面积比封育增加39.9%,荒山荒地植被盖度增森林覆盖率由封前的47.0%增长为7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