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1977年从辽宁引入粳稻杂交组合黎明 A×C_(57)、丰锦 A×C_(57)在北京郊区连续试种三年,均获得成功。1979年试种10400亩,一般增产20~30%。1979年北京市郊区气温较低,但杂交稻仍显著增产。据对69个点5660亩统计,杂交稻平均亩产839.9斤,对照平均为604.1斤,每亩增产235.8斤,增产幅度39%。黎明 A×C_(57)在北京郊区生育期145天,可做冬小麦下茬,5月中旬播种,6月下旬  相似文献   

2.
辽阳市郊区东京陵公社新城大队,1979年搞杂交粳稻黎明 A×C_(57)制种9.76亩,平均亩产杂交种647.5斤,杂交种纯度为98.7%。杂交种与恢复系混合亩产1017.7斤。主要措施如下:一、严格选地、隔离、精细整地。选择土质肥沃、地势平坦、灌排方便的地块。制种田三面利用自然隔离,一面采取父本隔离,宽42米。为搞好水稻制种,地块规划成方,精细整平土地,达到寸水不漏泥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营口地区从1976年开始试种粳型杂交稻,经1977~1978年多点试验、示范,1979年进行了大面积推广,种植面积达309236亩,1980年种植327000亩,占全市水田面积近20%,平均亩产超千斤,多数田块亩产1000~1200斤。推广的杂交水稻中,黎明 A×C_(57)约占80%左右,其余为丰锦 A×C_(57)。为进一步发挥杂交稻的增产优势,夺取大面积高产稳产,根据地区的自然特点,就几年来栽培中摸索的经验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4.
盐城市的杂交水稻制种,自1983年大面积(4万多亩)平均亩产超200斤以来,产量逐年上升,质量稳步提高。1984年制种2.7万多亩,单产243.8斤,平均纯度达98%以上。1985年制种3.3万多亩,亩产285.1斤,其中特约专业制种基地建湖县庆丰乡和郊区楼王乡共制种1.2万多亩,平均亩产304斤,田间纯度在99.9%以上。这几年的大面积制种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主要抓了以下几条措施: (一)合理安排播期,保证花期相遇和正常开花  相似文献   

5.
营口市在前两年试种示范的基础上,1979年推广杂交粳稻种植31万亩,占全市水田面积的18.6%。所用组合主要是黎明 A×C_(57),约占80%,其余为丰锦 A×C_(57)。1979年的自然条件,对于杂交稻来说,还是不利的,除春季严重缺水外,气温和日照时数,均较常年为低。据大洼气象资料统计,1979年4~9月的正积温或大于10℃的活动积温值,分别较常年少94℃和113.8℃。从温度  相似文献   

6.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性较强,获得高产更是不易。阳原县牛家坊村制种冀单29(反交)连续二年高产。1997年高温干旱少雨,但由于管理得当,及时灌溉,玉米各主要生育时期用水(包括播前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得到保证,150亩制种田平均亩产粮种创950斤高产。1998年气候因子属正常年份,整个生育期内玉米长势良好,250亩制种田平均亩产良种超千斤。总结其主要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一年北京郊区在以往旱种水稻经验的基础上,25000亩旱种杂交水稻获得成功。大兴县芦城公社康庄子旱种黎优57杂交稻150亩,平均每亩实产750斤,旱种越富品种60亩,平均每亩240斤;佟场大队80亩杂交稻旱种,亩产750多斤。旱种丰锦亩产240斤;大洼大队30亩旱种杂交稻亩产450斤,旱种京引47亩产350斤。西芦四队旱种地在收割前30厘米土层无潮土,常规稻失收,杂交稻亩产  相似文献   

8.
<正> 1983年我们在长丰县稻麦良种场和朱集乡朱集村进行杂交水稻制种联产技术承包,共连片制种汕优6号293亩,获得了较好的收成.朱集村两片102.1亩,平均亩产185斤;稻麦原种场一片191亩,平均亩产208斤,其中高产田20亩,亩产达300斤.这两地制种的平均单产,超过同地1982年制种亩产十几斤的十几倍,也超过长丰县近几年的制种产量水平,高产田块接近或达到制种产量的先进水平.为了总结杂交制种的经验,不断提高制种产量水平,我们在制种过程中,采用了较为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并对父母本的生育特性进行了认真系统的观察记载.同时对当前持有争议的一些问题,在部分田块进行了初步探讨性的试验.  相似文献   

9.
香磨大队一九七六年在科学种田中,采取了谷子下山平播,改大垄为小垄栽培的措施,夺得了高产。七十亩谷子,总产四万七千九百五十斤,平均亩产谷子六百八十五斤,亩产谷草二千斤左右。措施是: 一、整地、施肥:秋翻秋耙,深浅一致,  相似文献   

10.
辣椒一代杂种具有早熟、丰产、抗病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生产者欢迎。但由于制种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常常结实率很低,产量极低又不稳定,故杂交种子历年来都供不应求,直接影响辣椒一代杂种的推广利用。自1983年开始我们大面积利用塑料大棚进行辣椒的制种工作,三年来,平均每亩产种量80斤左右,1985年奎山乡科技站3亩塑料大棚配制早丰1号辣椒种,平均亩产达133.3斤,  相似文献   

11.
宁安农场80年代就开始生产玉米杂交种.由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质量好,积温高,光照资源丰富,降雨适宜,无霜期长,由于种植时间长,技术力量雄厚,经验丰富.2010年全场玉米杂交种面积近一万亩,虽然生育期内遇到严重的干旱,但是由于采取了配套栽培高产技术措施,使玉米制种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平均亩产650斤,种植户仍获得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十林公社,位于邓县西北灵山脚下,湍河两岸。春、夏播玉米面积常年万亩左右,大部集中在乎地。一九七三年,我社171亩新单一号玉米制种集中在一个大队,克服了分散制种所存在的问题,使制种全部获得成功。全大队制种田平均亩产468.3斤,其中杂交种平均亩产341.9斤,除留足本队用种外,净入库56,940斤,除保证全社玉米杂种外,还可以支援外社28,000余斤。  相似文献   

13.
盖县熊岳公社厢黄旗大队第一生产队,1973年10月10日播了22.5亩晚茬麦,通过精心管理,采取三早一促为主要内容的措施,平均亩产310斤,其中有7亩平均亩产达到526.9斤。实践证明,晚茬麦也可以获高产。  相似文献   

14.
水稻高产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合理控制基本结构的发展,科学地协调个体与群体生长的过程。生育过程中正确地统一足穗、穗大、粒多、粒饱的关系是争取水稻高产的关键。因此,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施肥和灌溉,是创造水稻高产更重要的环节。过去我们曾进行了以肥、水为中心的水稻高产栽培的研究,在1978年的试验中,6.66亩黎明A×C_(57)杂交稻,平均亩产为1460.2斤,其中2.66亩创造了亩产1505.8斤的成绩;二亩丰锦品种也达到亩产1369.9斤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绥宁县从1983年开始,杂交水稻制种年年优质高产,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都在200千克以上,2003年5.3万亩制种田,亩产突破251千克。21年来的高产制种经验中,除科学安排父母本播差期,选择最佳扬花授粉天气外,主要是父母本花期调节恰当,花期基本相遇,有效地提高了授粉率和结实率。现将在科学安排播差期基础上的父母本花期调节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当阳县陈场公社前进大队,根据前两年试种江南矮、4182等矮杆品种的经验,1965年引进了珍珠矮种子两万斤,把矮杆种栽培面积,由1964年的160.3亩扩大到2,006.8亩,占中稻面积的69.599%。同时,相应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的栽培技术措施,因此,1965年水稻生产又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水稻总产比1964年增长19.44%。据26块63.76亩(市亩,下同)矮杆中稻验收结果,平均亩产886.99斤,比1964年中稻平均亩产增长29.15%,其中有3块亩产达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求光呼吸抑制剂——亚硫酸氢钠在北方粳稻生产上的应用技术和增加效应,我们于1981年,在辽宁省营口市稻区进行92亩试验,取得平均增产8~12%的良好效果;1982年又利用飞机航喷和人力机械喷施,都普遍取得良好的增加效果。一、材料和方法试验和示范在统一领导、组织、试验方案下进行。参加单位有营口市、县科委、农业局,省、县科学研究所,省及各县(区)国营农场、公社农科站、农科队等32个单位,40余处,1982年试验示范达3843.7亩。试材以丰锦品种和杂交稻黎优57为主,还有丰锦 A×C_(57)和常规品种沈农1033、初胜、辽粳五号、19—2—1、E—368等。在不同地方、不同土壤类型和肥力水平亩产800、1000、1200斤以上田块和不同栽培技术水平条件下进行。分人工喷施和飞机航喷两种。浓度为100、200、300ppm,分孕穗期、开花灌浆期喷施。喷施次数1~3次。共12个处理,以同期喷施  相似文献   

18.
播种前要进行精选、晒种。特别要注意错期、行比、密度的设置。错期要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行比要根据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保证父本有足够花粉供应母本和方便田间作业而定。1调整父、母本播期在配制玉米杂交种时,应根据父母本的生育期和吐丝、散粉期确定父、母本的播种时间,以达到母本结实良好,提高制种产量的目的。在配制玉米杂交种时,母本吐丝期与父本散粉期是否能够良好相遇是制种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说,如果父、母本的生育期和吐丝、散粉期相同或者母本比父本早3~5d,可同期  相似文献   

19.
苍梧县长洲区寺冲公社是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生产以鱼业和蔬菜为主,其次是甘蔗、蚕桑和花生等作物。1963年全社种甘蔗342亩,总产39,826担,平均亩产11,645斤;1964年种甘蔗432亩,总产53,173担,平均亩产12,308斤,比1963年每亩增产663斤;亩产超过两万斤的有两个队,如上标三队种甘  相似文献   

20.
滁县瑯琊公社瑯琊大队,过去小麦产量一直不高,正常年景亩产六、七十斤,最好年份也不超过百斤。在地委的正确领导下,这个大队通过去冬今春的社会主义教育和树立样板田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采取领导干部、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民羣众三结合的方法,因地制宜地推广科学研究成果,取得了午季大丰收。全大队一千五百一十亩小麦,总产二十六万六千六百五十一斤,比1964年一千五百二十一点六亩总产十万九千八百五十六斤增加一点四倍,平均亩产一百八十三点一斤,比1964年亩产七十二点一斤增加一点五四倍。全大队二十一个生产队,其中七个队平均亩产二百斤以上,两个队平均亩产三百斤以上。现将主要丰产经验总结如下,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