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统计,内蒙古大兴安岭牙克石林区,落叶松用材林中天然幼、中龄林有111万公顷,白桦72万公顷。这些天然幼、中林密度大,分化十分剧烈,急需抚育间伐。正确确定落叶松、白桦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类型的间伐起始期,间伐强度,间隔期、重复期等,目前已有一些方法和经验,在生产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兴安岭林区南部和北部落叶松与白桦幼中龄林碳密度差异,准确估算该地区碳储量,本文结合南北部两个典型林业局抚育伐样地调查及森林资源统计资料,分析了南北部落叶松和白桦幼中龄林林分特征及生物量差异,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建立了生物量(B)与蓄积量(V)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南部落叶松和南北部白桦直径分布均为右偏山状曲线,北部落叶松为左偏山状。样地生物量密度分布近似于正态曲线,南部各样地之间分布相对均匀,北部各样地分布相差较大。落叶松和白桦生物量与蓄积量线性关系分别为B=0.6726*V+0.5592和B=0.7317*V-0.2932。南部地区落叶松和白桦幼中龄林碳密度分别为30.54 t·hm-2和30.06 t·hm-2,北部地区分别为24.19 t·hm-2和26.77 t·hm-2。整个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和白桦幼中龄林碳储量分别为8 546.4万t和2 798.9万t,碳密度分别为26.08 t·hm-2和25.01 t·hm-2。由于幼中龄林具有较高的碳增长潜力,合理地经营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和白桦幼中龄林,将有利于提高该区森林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3.
满归林业局在企业经营中,认真抓好天然幼、中龄林的抚育间伐生产,加速培育后备森林资源。目前已抚育间伐2.4万多公顷,占应抚育间伐面积的53%。满归林业局是1966年投产开发的林业企业,经营的幼、中龄林面积占用材林面积的42%,抚育间伐任务相当繁重。1968年,这个局就开始了抚育间伐生产,但由于人力、物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抚育间伐生产的速  相似文献   

4.
红花尔基林业局自70年代开始加速对樟子松幼中龄林进行抚育间伐,使后备资源培育向基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这个局经营着30万公顷樟子松林,有林地面积13.6万公顷,森林蓄积395  相似文献   

5.
商洛地区属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是我省气温较高、雨水较多的区域之一。目前全区有以油松为主的用材林约53万多公顷。据调查,需抚育间伐的幼、中龄林面积约占85%左右。幼、中龄林的抚育间伐,既是林业生产上的老问题,又是摆在林业技术人员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我们在经营条件较好的古城、红旗、商山等林场,进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临时标准地搜集不同立地条件下天然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生长和林木胸径与冠幅资料,与建立固定标准地相结合的方法,经10余年定位观测,均以0.7经营密度的蓄积生长量为最大。据此编制出天然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最佳经营密度,为抚育间伐作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集粹     
幼、中龄抚育间伐四项措拖 1.抚育间伐对象:①人工林:郁闭度在0.9以上的幼龄林;0.8以上的中龄林;0.7以上的近熟林。②天然林:郁闭度在0.7以上的幼、中龄林;0.6以上的近熟林,或下层目的树种的幼树与珍贵树种较多的林分,以及立木分布均匀,郁闭度在0.5以上的林分。③飞机  相似文献   

8.
林业近讯     
五岔沟林业局幼中林抚育收效显著五岔淘林业局是自治区后备森林资源基地之一。他们坚持营林20多年,不仅使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38.5%提高到现在的42%,而且通过抚育间伐缩短了森林培育周期,提前获得部分木材,支援了国家建设。这个局施业区内的缓坡地段共有8900公顷林龄在25年以上的天然落叶松林,由于森林密度过大,林木分化明显,生长受到影响。他们及时对这部分森林进行了合理的抚育间伐。使天然幼中龄林密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抚育伐固定标准地解析木,分析抚育间伐前后标准地林分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发育规律。说明抚育间伐是天然幼、中龄林不可缺少的经营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间伐改变林分环境,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处理12 a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空间变化特征,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O-ring统计分析方法,对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种不同强度(16.7%、25.5%、34.4%、49.6%、59.9%)间伐12 a后林木的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白桦天然林改培速生丰产林试验地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白桦天然幼、中龄林进行3次抚育采伐的时间,分析了透光抚育和生长抚育的效果,明确了白桦天然林不同林龄时的最佳抚育强度以及不同龄级的最佳经营密度.分别对人工培育白桦林和对本区白桦天然林进行人工抚育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天然幼中龄林立体经营试验结果表明:乔——药立体经营模式每公顷年可获纯利润5 037元,乔——藤立体经营模式每公顷年预测纯利润6 595元;试验林分目的树种的胸径和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地林木年平均生长量提高了131.3%和132.9%;主要目的树种的比例增加,林分质量和生产力得到改善和提高,达到了对天然幼中龄林科学经营、培育后备森林资源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3.
抚育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测树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的了解抚育间伐对天然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树高、胸径和冠幅等因子的影响,充分掌握林分消长动态,为森林更好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平均林龄在52 a的落叶松天然次生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在林地内设置4块(20 m×30 m)不同抚育间伐强度的样地,依次为对照样地(CK,0%)、低强度间伐样地(Z1,16.75%)、中强度间伐样地(Z2,25.48%)、高强度间伐样地(Z3,34.38%)。分别对各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调查样地中所有乔木,包含树种、株数、树高、胸径和冠幅等测树因子。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测树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中等强度间伐下,冠幅主要分布在1.5~4.0m之间,平均冠幅2.5m;冠高率主要分布在0.3~0.8之间,平均冠高率为0.54;胸径对冠幅和冠高率促进作用最大,胸径对冠形率抑制作用较小;树高对冠幅和冠高率抑制作用最小,树高对冠形率促进作用较大。因此,在中强度间伐Z2(25.48%)时,树高、胸径和冠幅等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一、吉林省落叶松人工林现状及有关问题吉林省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全省有林地面积608万公顷,蓄积71,101万立方米。在有林地面积中人工林为116万公顷,蓄积4,700万立方米,其中落叶松面积占人工林面积的50.8%,蓄积占人工林蓄积的55.3%。落叶松面积大,蓄积多,是其它树种所不能比拟的,尤其经过二十几年的抚育经营,已成为吉林省重要的森林后备资源。吉林省落叶松人工林的林龄特点是幼、中龄林多。可以预见,20年以后吉林省将出现人工落叶松林采伐的高峰,其年伐面积将达上万公顷,年采伐量将达百万立方米。这种采伐的高度集中,将导致全省木材生产的大起大落,造成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过  相似文献   

15.
<正> 作者曾在《林业科技通讯》1974年第9期,介绍了一种用于更新调查的“徘徊四分法”。该法不仅能提供密度数据,还能获得幼树分布格局等众多信息。本研究旨在把徘徊四分法引进到天然林和类天然林的抚育间伐中来,用以确定合理的间伐强度,其结果如下。一、林分特点研究地区位于长白山林区西坡,样地均设置在松江河林业局境内。需要抚育间伐的林分有长白落叶松林、长白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红松-阔叶林三种类型。长白落叶松林分和长白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分系在皆伐迹地上采用窄缝栽植法人工更新  相似文献   

16.
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的南端,三面环海,境内山岭起伏,东和北部较高,是丘陵地带。全市区总土地面积1899万亩,林业用地610万亩,约占总土地面积三分之一。其中有林地550万亩,多为幼、中龄林,以及柞蚕场、疏林地和天然次生林等,分布不均,树种不一,人工林以刺槐为主,有落叶松、黑松、油松、杨、柳、榆等;天然次生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该局现有森林资源状况分析,认为应加强对天然幼中龄林的抚育间伐工作。主要论述了抚育间伐的历史沿革,应抚育的资源,抚育技术措施,抚育管理,抚育规模,效果分析及效益预测。  相似文献   

18.
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坚持以营林为基础近几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进一步端正经营指导思想,把营林工作放在首位,大搞植树造林,不断扩大更新造林及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间伐的面积,营林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89~1993年的5年间,全林区共更新造林361.4万...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树种以落叶松和白桦为主,随着幼中龄林抚育任务的加大,生产的松、桦木杆也相应增加。松木杆可直接利用,销路好、效益可观。桦木杆则销售困难,经济效益很低。为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木材利用率,库都尔林  相似文献   

20.
林分调查因子的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材料来源本文选用小兴安岭南坡的23块白桦标准地材料,来研究林分平均年龄、平均胸径、平均高、疏密度、单位面积断面积、和蓄积量的结构。标准地中包括有幼、中、近三种龄组,且幼龄标准地面积大于0.1公顷,中龄林标准地面积大于0.5公顷,近熟林标准地面积大于1公顷。林分中白桦的比重占七成以上,疏密度从0.4到0.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