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揭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pH值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以泰安市不同城市植被类型(分别为乔木、乔草、灌草以及乔灌草植被)为研究对象,采集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分析其pH值和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植被类型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显著,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灌草植被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三种类型。(2) 10~20 cm土层pH值高于0~10 cm土层,而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0~10 cm土层。(3)不同采样地土壤pH值差异不大,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4)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植被类型、采样地和土层厚度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可为合理营造城市植被、改善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不同盐生植物种植后土壤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新疆盐渍土具有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样的特点.耕地中受不同盐渍化危害的面积达到1/3.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现状下,水利工程措施改良盐碱地难以开展,利用种植盐生植物进行盐碱土改良的研究非常迫切.[方法]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盐碱荒地为对象,开展沙拐枣、胡杨、沙枣、四翅滨藜、梭梭、柽柳6种盐生植物的种植试验,通过对种植1 a和2a后的土壤盐分含量的观测,研究其盐分变化情况.[结果](1)种植植被两年后,随着植被生长量的增加,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明显下降,并且30 ~ 60 cm这一层次下降的幅度大于0~30 cm的下降幅度,表层种植两年后脱盐率为16.25; ~41.91;,30~ 60 cm种植两年后的脱盐率则为70.45;~ 85.42;.其中沙枣的脱盐率最高,四翅滨藜的脱盐率最低.(2)种植植物一年,各处理在0~ 30cm土层中土壤总盐从大到小依次为沙拐枣≥胡杨≥沙枣≥四翅滨藜≥柽柳≥梭梭.30 ~ 60 cm土壤中,总盐从大到小依次为梭梭≥胡杨≥沙枣≥柽柳≥四翅滨黎≥沙拐枣.(3)种植植物一年,不同耐盐植被覆盖条件下,Ca2+和Mg2+差异性不显著,种植耐盐植物,主要影响了HCO3-、C1-、SO42-、K+和Na+的浓度.[结论]种植耐盐植物可以有效的促进土壤耕层含盐量下降,以新疆本土的盐生植物的降盐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新围滩涂盐碱地定额泡田洗盐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定额泡田洗盐措施对温州市海涂盐碱地不同土层土壤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泡田洗盐处理后,1 m土体土壤脱盐率为20.7%~34.5%,是降低土壤盐分含量的有效手段;0~20 cm土层土壤全盐量与定额灌水量间呈现显著的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0.120 2+0.048 1x)-1。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不同种植年份速生桉对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pH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桉树对10 cm和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影响较大,与对照相比,降幅分别达16.32%和23.94%;1~3年生桉树主要影响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5年生桉树主要影响1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种植速生桉会导致耕地土壤pH上...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土壤的改良效果,分析比较了混播草地与盐碱化草地的土壤含水量、容重、pH、土壤全盐量和主要养分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可显著降低盐碱化草地土壤0~30 cm土层的含水量、容重、pH和全盐含量(P<0.05),4个指标分别比盐碱化草地降低9.88%、14.37%、10.56%和24.80%;种植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后土壤主要养分均增加,0~3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磷分别是盐碱化草地的1.41、1.29、1.09、1.15和1.39倍,种植年限越长增量越多.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改良盐碱化土壤效果明显,土壤环境向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不同土层的土壤特征.结果表明,三江源区高寒生态条件下草地退化对土壤物理、化学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在0~30 cm土层,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容重、含水量、总孔隙度差异显著.土壤容重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变动范围为1.02~1.61 g/cm3;土壤含水量、土壤总孔隙度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减小,变动范围分别为13.98%~70.75%、40.82%~60.29%;土壤pH总体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大;土壤有机碳含量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下降,以0~10 cm土层下降最明显,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高寒草地该土层有机碳含量与未退化草地相比,分别下降36.05%、61.82%、66.55%;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总体为未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  相似文献   

7.
选择土默川平原草甸碱土为研究区域,以脱硫石膏改良碱土保持放牧草地利用5年后为研究对象,通过定位监测小区试验的方法,探索改良碱土效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土壤碱化度,各改良处理0~20cm土层碱化度保持基本稳定;20~40cm土层碱化度呈现回升趋势,但是明显低于对照区,仍然保持一定的改良效果。土壤pH值各改良处理0~20cm土层都有所回升,但均小于9.0,仍然低于对照区,依然保持改良效果;20~40cm土层pH值变化比较平缓,稳定性较好。土壤全盐量各改良处理0~20cm土层都有所下降;保持持续的改良效果;20~40cm土层全盐量各处理下降与回升表现有所差异,表明不同处理呈现不同的改良效果与稳定性;0~40cm土层含盐量,2011年结果仍然低于2006年含盐量。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0年-2004年乌兰布和沙区人工绿洲典型试验区土壤定位监测资料进行土壤盐分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绿洲化进程中土壤水盐运动溶质表聚过程减弱,而土壤植物地球化学循环加剧,土壤的全盐量总体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其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土壤上层0cm~60cm的pH值趋小,而下层的60cm~110cm的pH值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胡杨林地土壤水盐动态及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河西走廊金塔县沙漠森林公园作为典型胡杨林地的研究区域,通过野外实地采样和植被生长状况的调查,研究不同土层土壤水盐动态变化以及对胡杨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距离地表60cm以内,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层中水分的含量随之增高;而在60cm以下,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层水分的含量在不断减少,但变化平缓.土壤盐分的变化总体趋势为随着土层的不断加深,土层中盐分的含量在不断的减少,其中以0~10cm层土壤的盐分最高.在不同的水分和盐分条件下,胡杨林的生长状况为,随着水分的增加,不管是树高、胸径还是地径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植被的生长状况也趋向良好;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植被的生长状况趋势于不良,区域植被趋于衰落.在一定条件下,土壤水盐运动是相伴而行的,土壤水分运移的过程带动了土壤盐分的运动,所以在水分和盐分共同作用下,每块样地土壤全盐量和含水量表现出相矛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以民勤沙区不同变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测定白刺灌丛沙堆高度、长短轴、迎风坡与背风坡植被株高、盖度、枯枝和结实等形态特征,分析不同变化阶段土壤温度及水分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层0~10 cm处的土壤温度随着时间推移地面温度呈现出先逐渐升高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日变化规律为发育阶段>雏形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2)在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含水率在40~60 cm土层中最高, 0~5 cm最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水分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3)不同变化阶段土层pH在5~10 cm最高,不同坡向pH均为迎风坡大于背风坡;衰退阶段背风坡中电导率最高,均大于其他发育阶段的坡向。4)土壤TN、速效磷平均含量发育阶段最高、有机质衰退阶段最高、稳定阶段均最低;土壤TN为雏形阶段、发育阶段和衰退阶段迎风坡中大于背风坡中,稳定阶段则相反;土壤有机质为雏形阶段和发育阶段背风坡中大于迎风坡中,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则相反;土壤速效磷为不同发育阶段迎风坡中大于背风坡中,土壤温度在0~10 cm处日动态呈现出先逐渐升高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土壤含水率在40~60 cm土层中最高,0~5 cm最低;pH在5~10 cm最高;电导率在衰退阶段背风坡中最高;土壤TN、有机质和速效磷在发育阶段表面养分含量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几个阶段。研究结果为民勤荒漠区白刺群落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农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方法,对嘉兴市水稻田、菜地、果园、畜禽养殖、农村庭院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氮、磷及其垂直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TN、TP、Olsen P含量均呈自上层向下层逐渐降低的趋势.(2)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40 cm土层土壤TN含量差异显著,而40~80 cm土层土壤TN含量差异不大.(3)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80 cm各土层土壤TP、Olsen P含量的差异均显著.在0~80 cm土壤剖面中,养殖场、庭院、果园、菜地土壤TP平均含量分别为水田土壤的4.0、2.1、1.9、1.8倍;土壤Olsen P平均含量分别为水田土壤的35.5、10.6、10.0、4.4倍.  相似文献   

12.
灌溉不同水质条件下滨海盐土脱盐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天津滨海新区的野外灌水脱盐试验,对比分析了灌溉淡水、中水和微咸水的中壤质、粘土和贝壳堤土土壤含盐量及pH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粘质滨海盐土经灌淡水后的土壤全盐量降低是逐渐的,中壤质滨海盐土则第一次灌水后土壤含盐量降低较多,表层(0~20cm)由1.75%降到0.511%,以后灌溉土壤全盐量降低得较缓慢,20~40cm土层的含盐量始终降低得较缓慢。灌溉淡水、中水、微咸水均能使土壤全盐量降低,灌溉中水、微咸水后表层和土体下层土壤的含盐量均逐渐降低,而灌溉淡水的土壤表层全盐量降低明显,土体下层的土壤全盐量变化幅度较小。灌溉淡水、中水、微咸水均使土壤pH有升高的趋势,灌溉淡水后表层土壤pH能够上升到9.0,灌溉微咸水、中水后土壤pH能够升至8.5左右。  相似文献   

13.
滨海盐土灌水脱盐动态的土壤质地和水质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天津滨海新区的野外灌水脱盐试验,对比分析了灌溉淡水、中水和微咸水的中壤质、重壤质土和粘土土壤含盐量及pH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粘质滨海盐土经灌淡水后的土壤全盐量降低是逐渐的;重壤质滨海盐土的土壤全盐变化趋势与粘质土相似,最初4次灌水使各层土壤全盐累积降幅较大;中壤质滨海盐土则第一次灌水后土壤含盐量降低较多,表层(0~20cm)由1.75%降到0.511%,以后灌溉土壤全盐量降低得较缓慢,20~40cm土层的含盐量始终降低得较缓慢。灌溉淡水、中水、微咸水均能使土壤全盐量降低,灌溉中水、微咸水后表层和土体下层土壤的含盐量均逐渐降低,而灌溉淡水的表层土壤全盐量以初次降低明显,土体下层的土壤全盐量始终变化幅度较小。同灌淡水的情况下,中壤质滨海盐土的土壤pH较为稳定,在7.5~8.5范围,而重壤质和粘土在最初表现下降,至约7.5后上升到8.5~9.0范围,质地越粘土壤pH越高。灌溉淡水、中水、微咸水均使土壤pH有升高的趋势,灌溉淡水后表层土壤pH能够上升到9.0,灌溉微咸水、中水后土壤pH能够升高至8.5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佳木斯郊区设施菜地不同作物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分别选择玉米、大葱、黄瓜3个样地,以及0~10cm、10~20cm、20~30cm不同土壤深度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的碱解氮、有机质、含水量呈下降的态势,pH呈逐渐上升趋势。同一土层,但不同作物类型下大葱样地中土壤pH值最高,土壤碱解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大葱>黄瓜>玉米。在0~10cm土层中,有机质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黄瓜、大葱、玉米。不同作物类型影响着土壤生物环境及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在3种样地中土壤细菌、真菌数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但同一土层,不同作物类型下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不同。土壤细菌与有机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与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和田河上游灰杨不同林型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和田河上游灰杨不同林型0~100cm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4种林型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种林型土壤含水率、全盐量空间异质性较为明显。土壤容重随着土层加深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不同林型容重均值大小排序为ⅡⅠⅢⅣ。不同林型土壤含水率均值变化则与容重相反,林型Ⅱ各土层含水率均为最低。4种林型土壤pH值介于8.15~9.17之间,林型Ⅱ各土层全盐含量均为最低,林型Ⅰ、Ⅲ、Ⅳ土壤全盐量表现出表层聚集现象。在4种林型中,有机质含量随着土层加深变化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60~80cm土壤层有机质含量均最高。在不同土层中,过氧化氢酶、脲酶均以林型Ⅲ活性最强,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则以林型Ⅳ活性最强,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在土层60~80cm活性最高。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容重、含水率与其他测定指标相关性较强,水分指标在第1主成分中所占比重较大,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土壤结构、水分条件是影响和田河上游不同灰杨林型土壤特征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耐盐植物对盐碱土生物改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为探求不同类型耐盐植物对盐碱土生物改良效果及其机理,促进盐碱土作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盐碱地产业的发展,在宁夏银北地区以盐碱荒地为对照,选取3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耐盐植物(柽柳、苇状羊茅、油葵)进行试验研究.经过3年(2008-2010)的试验,观测分析了不同类型耐盐植物对盐碱土理化性质、盐分含量及其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柽柳、苇状羊茅、油葵对盐碱土(0~20 cm)土壤容重的降低最为显著,分别较对照降低了24.16%、27.53%和24.72%;不同类型耐盐植物对地表的覆盖度不同,表现出“抑制春季土壤返盐,增强秋季洗盐”效应,导致土壤含水率及其垂直剖面分布不同;与对照相比,柽柳、苇状羊茅、油葵土壤的初始入渗率分别提高至9.96、3.74倍和1.49倍,稳定入渗率分别提高至5.33、3.49倍和1.65倍;3种耐盐植物种植有效降低土壤全盐含量,改善土壤肥力水平,种植柽柳、苇状羊茅、油葵分别降低土壤表层盐分86.4%、71.5%、46.1%,分别增加表层有机质73.7%、38.2%、21.3%.同时,种植柽柳、苇状羊茅、油葵改善了盐碱地微生物特征,分别增加表层0~20 cm土壤微生物含量6.4、5.5倍和4.1倍,20~40 cm土壤微生物含量分别增加了7.0、6.6倍和5.5倍.由此可知,耐盐植物通过盐分吸收、运移对盐碱地具有一定生物改良作用,依据耐盐植物的耐盐特性及其作用效果构建盐碱地生物改良模式,是盐碱地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理念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黄土坡地几种退耕植被土壤硝态氮分布特征与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荒坡地为对照,研究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中广泛种植刺槐、柠条、苜蓿、杨树、侧柏的土壤中NO3--N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0~160cm土层中上述不同植被土壤NO3--N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柠条>刺槐>苜蓿>侧柏、杨树>荒坡地(P<0.05);人工林地土壤NO3--N含量大于荒坡地,豆科植被大于其他植被;从整个土壤剖面看,这几种植被在0~20cm表层土壤中NO3--N含量均高于其底下各土层,以苜蓿最高,达到6.12mg.kg-1,柠条次之,为5.82mg.kg-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在20~60cm柠条、苜蓿和刺槐土壤中NO3--N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下降,并于60cm以后趋于稳定,杨树、侧柏与荒坡地NO3--N含量随土层的加深变化不大;各植被在140cm以下土层中均存在NO3--N富集现象;不同坡位的NO3--N均呈现坡顶>坡中>坡底的趋势,阴坡土壤的NO3--N含量显著高于阳坡(P<0.05)。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对油松飞播造林成苗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坡向、坡位为自变量,飞播造林成苗为因变量,分析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油松飞播造林成苗数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坡向是影响油松飞播造林成苗的主要生态因子,坡位也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综合分析最佳组合生态环境,即以植被盖度0.3—0.7,土壤为砂壤土,土层厚度在61cm以上的阴坡或半阴坡为最佳生态环境组合。  相似文献   

19.
以黄土台塬乔木、灌木、乔灌混交、草和农田为对象,进行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易氧化态碳、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1)与耕地相比,林地和草地土壤易氧化态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分别提高了171%~218%、55%~71%,碳库指数、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分别提高了73%~ 116%、103%~163%和233%~330%,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降低了15%~21%(0~5 cm土层).(2)草地和乔木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略高于其他;0~5 cm土层,草地和林地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分别高于耕地98%~211%、88%~117%;灌木林地脲酶活性分别高于耕地、天然草地69%和144%.(3)0~5、5~20 cm和20~40 cm土层,CPMI敏感系数为其他参数的1.29~14.58倍;各酶活性相比较,土壤脲酶活性能更好地体现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强弱和碳库活度,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可较好体现土壤有机碳总体水平和转化程度;4种酶活性与CPMI达显著以上正相关水平.因此,土壤CPMI可作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影响和碳固定的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察布查尔县新垦盐渍化棉田盐分和离子的动态变化,为因地制宜引进抗旱耐盐作物品种和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棉花6~8月生育期中每次灌水前后、收获前以及入冬降雪前,对膜间裸地处土壤分层取样,取样深度分别为0~20、20~40和40~60 cm,测定土壤总盐、pH、CO2-3、HCO3-、Cl-、SO42-、K+、Na+、Ca2+和Mg2+含量.[结果]灌溉季节内,0~60 cm土层积盐脱盐交替变动,交替周期与灌水周期相对应.土壤盐分含量因灌溉呈下降趋势,入冬降雪前,盐分含量有所升高.其中0~20 cm土壤含盐量相对较低,但是变幅较大.[结论]0~60土层总体表现为脱盐,有碱化趋势,通过作物种植、合理灌排、引进抗盐品种等综合措施,有利于新垦土地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