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玉米新品种翔玉1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2 500株/亩、3 000株/亩、3 500株/亩、4 000株/亩、4 500株/亩),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翔玉18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该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农业生产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翔玉18在兴山地区最适宜种植密度为4 000株/亩,该密度下的产量为785.78 kg/亩,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2.
玉米新品种“郧单19”是由十堰市农科院选育,于2013年通过审定.2012年在房县红塔乡做种植密度试验,分设2 500株/亩、3 000株/亩、3 500株/亩、4 000株/亩、4 500株/亩5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 500株/亩.  相似文献   

3.
杨志峰 《甘肃农业》2014,(12):86-8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三个不同玉米新品种在平凉农业总场万宝川农场适宜露地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先玉335露地适宜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4500株/亩,丹玉69露地适宜种植密度为3000株/亩~3500株/亩,正大12露地适宜种植密度为3500株/亩~4000株/亩。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玉米新品种翔玉16在兴山县的适宜种植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在2 500~3 500株/亩时,玉米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3 500株/亩时,产量达最大值,但是超过4 000株/亩时,玉米产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综合分析产量及农艺性状,在兴山县及类似生态区翔玉16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 500株/亩,在该密度下亩产达845.49 kg。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甘薯品种普32在密云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调查在常规种植及管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种植密度分别为2 500株/亩、3 000株/亩、3 500株/亩、4 000株/亩、4 500株/亩时普32在产量及品质方面的表现,筛选出本地区最适种植密度以进一步推广,从而提高密云地区甘薯生产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普32在密云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为4 000株/亩。  相似文献   

6.
为了指导玉米"一增四改"技术推广,我们进行了玉米新品种邦玉339的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邦玉339的最佳种植密度是5 000株/亩,大田生产最合理的种植密度范围是4 500~5 500株/亩。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玉米新品种囤玉118获得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河南省金囤种业有限公司对囤玉118进行了3个处理的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3个试验处理的栽培密度中,以4 000株/亩产量最高,密度最佳。适宜种植密度为4 000株/亩。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对最近几年审定的玉米新品种种植密度设置审定密度4 500株/亩和提高的密度5 500株/亩两个密度处理,对两种种植密度下的玉米新品种生育和产量指标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探求全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7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以陇薯7号脱毒原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5个密度处理,分别为每亩种植2 500株、2 875株、3 250株、3 625株、4 000株。结果表明:全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7号适宜的种植密度每为2 875株/亩。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华玉11、中玉335、雅玉988和凉单10号为材料,以品种为主区,以5个种植密度(3 200株/亩、3 600株/亩、4 000株/亩、4 400株/亩、4 800株/亩)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对4个品种在5个不同种植密度下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各品种产量逐渐增加,在不同密度种植下各品种表现不同。在西昌地区适宜种植密度下,雅玉988产量最高,其他品种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中玉335、华玉11和凉单10号。不同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表现也存在差异,华玉11最佳种植密度为4 800株/亩;中玉335最佳种植密度为4 000~4 400株/亩;雅玉988最佳密度为4 000~4 400株/亩;凉单10号最佳种植密度为4 800株/亩。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合南阳市种植的玉米新品种,以种植密度为4 500株/亩的夏玉米庆玉9号、金赛501、金谷137、圣瑞565等8个品种和种植密度为5 000株/亩的夏玉米鼎优163、豫单188、鑫玉998等7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4 500株/亩密度条件下,表现较好的品种是晟玉88和沃优117,小区产量最高的是晟玉88,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48%;在5 000株/亩密度条件下,表现较好的品种是鼎优163和高玉99,小区产量最高的是鼎优163,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79%。建议对以上4个表现较好的品种进行示范推广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适合桂北地区高密度种植的玉米新品种,笔者以桂单162为对照,引进广西区内外普通玉米新品种11个,设置3个密度进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适合超高密度(4 500株/亩)种植的品种4个,即天艺153、绿海151、苪单26和正大719;适合较高密度(4 000株/亩)种植的品种5个,即桂单662、新中玉801、金农518、巡玉608和银蝶玉9号。  相似文献   

13.
秭归县为解决牲畜冬季饲料紧缺问题,特引进青贮玉米新品种"华玉11"。为探究该品种最佳种植密度,特进行密度梯度筛选试验。经田间试验观察与分析,得出5 000株/亩的种植密度在当地表现出最大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玉米新品种临玉3号获得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对临玉3号进行了5个处理的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5个试验密度中,以4.5万株/hm2产量最高,其次为3.75万株/hm2,该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75万-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申玲  于健龙  杨永奎  胡辉 《农技服务》2014,31(7):269-269
改进栽培措施是提高马铃薯原种产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威芋3号、毕薯引23号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原原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5000株/亩条件下,威芋3号的总薯个数、中小薯个数和中小薯重量均为最大值,分别为3.8个/穴、3.07个/穴、0.31 kg/穴,但在种植密度为6000株/亩条件下,威芋3号的经济总产值、经济净收益和产投比都最高,分别为3414元/亩、791元/亩和1.34。在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条件下,毕薯引23号的总薯个数、中小薯个数、中小薯重量、经济净收益和产投比都为最大值,分别为8.70个/穴、7.37个/穴、0.79 kg/穴、2831.20元/亩和2.73。以上结果表明,威芋3号的最适种植密度是6000株/亩,毕薯引23号的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  相似文献   

16.
为大葱品种晚抽一本在三合镇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设置2.5万株/亩、2.2万株/亩、2.0万株/亩和1.8万株/亩4个种植密度田间试验,比较其产量和产值差异。结果表明:密度为2.2万株/亩的产量和产值最高,达4 989.2公斤/亩和11 974元/亩,均优于其他3种密度。认为在三合镇种植晚抽型大葱品种适宜密度为2.2万株/亩,种植时以每隔80厘米、开宽30厘米、深30厘米的定植沟(每沟栽2行,株距7.4厘米)植苗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藜麦在天祝县土壤气候条件下的最佳种植密度,促进天祝县藜麦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本研究设置了9个不同的密度处理,观测分析各密度处理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3 000株/亩、4 000株/亩、5 000株/亩处理的藜麦株高显著高于密度为7 000株/亩、8 000株/亩、9 000株/亩、10 000株/亩、11 000株/亩处理;密度为5 000处理的藜麦茎粗与密度为7 000株/亩、8 000株/亩、9 000株/亩、10 000株/亩、11 000株/亩处理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密度为3 000株/亩、4 000株/亩、5 000株/亩、6 000株/亩处理的藜麦主穗与密度为8 000株/亩、9 000株/亩、1 0000株/亩、11 000株/亩处理之间达到显著性差异;不同密度处理的千粒重在3.20~4.06 g之间,其中,密度为6 000株/亩处理的最大,为4.06 g,密度为11 000株/亩的最小,为3.20 g;各密度处理中密度为5 000株/亩的藜麦产量显著高于其余所有处理;密度为4 000株/亩和6 000株/亩的藜麦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综合考虑各密度处理下藜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藜麦种植密度在4 000~6 000株/亩时藜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明显优于其他密度处理,产量在200.49~205.92 kg/亩之间,可以实现高产高效,建议作为当地最适宜的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5种不同扦插密度对汴稻1号新品种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汴稻1号的扦插密度在15 000穴/亩和17 000穴/亩时产量最高,效果最好。汴稻1号的适宜扦插密度范围为15 000~19 000株/亩。生产上大面积种植汴稻1号时,为充分发挥汴稻1号的高产潜力,建议扦插密度控制在17 000穴/亩左右,以获取较高的产量水平,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玉米新品种密度种植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6个品种4个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从而探索出6个玉米新品种在博州玉米高产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DK5111种植密度为65株/亩时,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试验于2008年在凌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地进行.选用密植型玉米新品种辽单565和郑单958,种5 000株/667m~2、4 500株/667m~2、4 000株/667m~2与当地主栽老品种丹玉39种植3 200株/667m~2为对照,进行了双垄地膜覆盖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植型品种实施地膜覆盖种植时所选用品种及密度:辽单565的种植密度是5 000株/667m~2,郑单958种植密度首选4 500株/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