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福建省14个调查地开展台湾独蒜兰(Pleione formosana Hayata)分布与居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其中12个调查地均有台湾独蒜兰的分布,共记录分布点51个.其垂直和水平分布格局的特征为:以北纬27°5'-28°、海拔500-800 m分布最多;其次为北纬27°-27°5'、海拔1000-1400 m;在北纬25°4'、海拔1000-1600 m呈连续分布状态.台湾独蒜兰居群分布于南向坡坡地、溪涧旁的石壁及溪涧中间的单体石块上,10-100株的居群最多(23个),占调查记录总居群数的45.1%.台湾独蒜兰野外生境中开花、结果数量所占比例小,且母株周围小苗也较少;在自然状态下结实率、种子萌发率极低,通过种子繁殖困难.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浙江楠的适生区与气候水热指标的关系,为该物种的保护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查询,利用植被-气候相互关系的指标和方法,包括Kira的水热指标Holdridge的生命地带分类系统指标,以及单一气候因子的年均温、年降水量、极端温度等,分析研究了浙江楠天然分布区格局与气候水热指标的关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影响浙江楠地理分布的限制性气候因子。【结果】结果表明:浙江楠的天然分布区出现在我国华东地区的浙江、福建、安徽和江西4省,水平分布范围为东经114°25'~121°43'和北纬24°28'~30°25'之间;最北端在浙江的安吉县,最东端在浙江的宁波地区,最西端在江西的崇义县,最南端分布地在福建的南靖县。浙江楠的垂直海拔多集中在300~700 m之间。浙江楠分布区的年均温、年降水量、Kira温暖指数、Holdrige生物温度的最适范围分别为14.80~18.80℃、1 514.57~1 872.63 mm、120.44~164.70℃/月和15.05~19.12℃。而Kira寒冷指数、徐文铎湿度指数、Holdrige可能蒸散量和Holdrige可能蒸散率的均值分别为2.62℃/月、12.10、989.83 mm和0.59。按照Holdrige分类系统的中国情况分类,浙江楠属于亚热带湿润森林生命地带类型树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浙江楠分布的气候条件由高到低依次为年均温度、水分和极端温度。【结论】浙江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应首先考虑年均温、温暖指数和生物温度。  相似文献   

3.
短序润楠的地理分布及潜在分布区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iva-GIS软件分析短序润楠(Machilus breviflora)的适生区,并用BIOCLIM生态模型评估未来潜在分布区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短序润楠分布在我国南亚热带及热带的中低山地区,水平分布范围为18°73′~30°66′N、104°02′~115°24′E,垂直分布在海拔200~1600 m;短序润楠分布于常绿阔叶林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植被类型中;广东地区为短序润楠的现在分布中心,在279份有效标本记录中有231份来自广东,约占82.8%;短序润楠的潜在分布区为粤、桂、琼、港、赣、湘、闽、川及黔等省份;在未来气候变暖的影响下,短序润楠的适生范围略有扩大,潜在分布区往北适当扩展,但是最适分布区显著减少,且最适分布区连续性变小。研究结果对现有短序润楠野生资源的保护、扩大引种造林和园林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1 自然背景及历史现状 通渭县位于东经104°48’~105°39’,北纬34°55’~35°30’之间,全县总流域面积2908.50km^2。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与河谷川区两类,海拔1400—2500m之间。地形破碎,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沟壑密度1.28km/km^2(200m以上沟道)。县内气候干燥,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较为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变率大、水热同季,干旱多灾。  相似文献   

5.
东亚地区栓皮栎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的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东亚地区,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是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景观价值.在本项研究中,通过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栓皮栎在东亚地区的天然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分析了天然分布区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在东亚地区栓皮栎主要分布在19°~42°N、97°~14°E之间;栓皮栎除了在中国大陆有大量的分布以外,在中国的台湾、海南岛,以及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均有分布.在水平分布上,栓皮栎在中国大陆的分布区的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5.3℃,最高和最低的年平均气温分别为23.6℃和7.2℃,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11~2 000 mm;在岛屿分布区域,栓皮栎分布区的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3.1℃(日本)~14.7℃(中国台湾),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 788 mm(日本)~2 803 mm(中国台湾).在垂直分布上,在温带地区海拔上限大约为1 500 m,温度为7.7℃;在亚热带地区海拔高度上限超过3 000 m,温度为7.6℃.  相似文献   

6.
宁夏泾源县发展蕨菜人工引种栽培,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海拔2 000m以上,气候阴湿冷凉,降水量一般在550mm以上,无污染,天然隔离条件好,适宜种植蕨菜。这里只介绍简单易行的根状茎引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经113°50’~116°30’,北纬39°30’~42°10’,全市海拔600~1600m,其中坝上地区海拔1300~1600m,南高北低,地势平坦,草原广阔,多内陆湖泊(淖),岗梁、湖泊、滩地和草坡、草滩相间分布,呈典型的波状高原类型区。土壤多数是沙质栗钙土和暗栗钙土等类型。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日照时数:坝上在200h左右,坝下可达230~250h,日平均最长可达15h之多,属长日照地区。  相似文献   

8.
永仁县位于滇中高原的北缘,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北端,地处东经101°19’~102°52’,北纬25°52’~26°32’;平均海拔1 500~1 800 m,具有从南亚热带到寒温带的气候特点。全县日照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 824.4 h,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热量充足,积温高,平均温度17.8℃,平均霜日为53.2 d,海拔1 300m的干热河谷区基本全年无霜。  相似文献   

9.
天山伊犁野果林在人类生态和果树起源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天山伊犁野果林是地跨中哈等国中亚边境的天山野果林的组成部分,位于东经80°30’—84°00’,北纬42°40’—44°30’之间,在中国境内伊犁河流域南北两岸天山的低山带、中山带,海拔1000—1800米呈断续带状分布;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及喀什河等三大支流的两岸天山也是其分布区。野果林随着伊犁河流域向西延伸分布于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外伊犁阿拉套山,及其以南的吉尔吉斯山、费尔干纳等山区。整个野果林分布区东西长度大约为  相似文献   

10.
闽楠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闽楠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珍贵用材树种与优良观赏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观赏价值,在研究中,通过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闽楠的天然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分析天然分布区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闽楠主要分布在24.18°~30.29°N,106.2°~121.51°E,海拔在40~1 220 m,分布区的气候特征为年平均温度最适范围为16.45~20.55℃,平均值为18.50℃;最高月均温最适范围为26.56~30.04℃,平均值为28.30℃;最低月均温最适范围为4.88~10.55℃;温暖指数最适范围为140.42~184.91℃;寒冷指数最佳范围为-1.96~0.23℃。年降水量平均值为1 505.65 mm,年蒸腾量平均值为979.57 mm,湿润指数为9.31,属于湿润、潮湿的范围,闽楠生境条件温暖而湿润。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了影响闽楠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各因子按照影响大小的排列次序依次为:热量因子、降水因子、低温因子、高温因子。  相似文献   

11.
辣木全球潜在适生区与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预测辣木全球潜在适生区,并分析不同适生区的生态特征。探究不同适生区与辣木原产地的气候差异,为辣木引种和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国内外植物标本馆和相关研究文献得到辣木在全球的500个分布点,运用Maxent模型预测辣木在全球的潜在适生区,并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环境因子和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适生区的生态特征。  结果  辣木广泛分布于南北半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北半球主要集中于南亚、东南亚、非洲西部地区。南半球主要位于非洲南部、南美洲。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是6个环境变量,其中3个极端温度指标(最冷季度平均温度(bio11)、最冷月份最低温度(bio6)、最暖季度平均温度(bio10));一个温度变异幅度指标(温度变化方差(bio4));一个水热同步指标(最湿季度平均温度(bio8));以及一个极端水分条件(最湿季度降水量(bio16))。  结论  辣木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分布在北纬32°到南纬29°的区域,温度是影响辣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李志琴  张先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05-6008,6018
在GIS的支持下,以《山西高原草地分类现状图》(1∶50万)为基础,通过对底图进行矢量化处理,设置样带并对其进行抽样,应用景观指数对山西高原草地景观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山西高原草地具有明显的纬度和经度梯度分布规律,即由南到北草地类型多样性呈现出由简单—最多—较多的变化特点。在山西中南部(34°52'~37°07'N)以喜暖灌木类草丛为优势草地类型,中部地区(37°07'~38°01'N)以喜暖灌木草丛和山地灌丛为优势草地类型,中北部(38°01'~39°22'N)草地景观多样性达到最大(6种草地类型均见于该区),最北部(39°22'~40°16'N)草地种类较少且面积有限。②草地斑块数量由西到东具有由极少—较多—少—极多的特点,且草地分布与海拔高度具有密切关系,最西边低地与中间盆地,基本无草地覆盖;在中海拔(1 000~1 400 m)地带,斑块数量最多、草地类型最为丰富;在高海拔(1 400~2 200 m)地带,草地成片出现。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波包传播诊断的方法,分析了波包传播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强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东亚夏季风表现出年代际强弱变化的同时,波包的传播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波包在低层传播比较明显,越往高层越微弱;以850hPa研究层为对象,在20°N~50°N、70°E~120°E区域里,波包大值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由80°s传到赤道,强季风年代,波包大值由北太平洋中部传向东北太平洋北部,在弱季风年代,由东北太平洋北部传向北太平洋中部。在30°S~25。N、100°E~160°E区域里,波包大值在90年代由90°S传到30°S,从东太平洋传向西太平洋。在25。S~40°N、0°~60°E区域内.波包大值从大西洋传到太平洋中部,又从东太平洋传到太平洋中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珍稀荒漠植物梭梭在半干旱沙地引种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相似优先比聚类分析法,分析影响梭梭引种的主要气候因子,划分梭梭的适宜引种区,为梭梭的引种驯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 温度、气压、风和水分是影响梭梭引种的主要气候因子,可代表92.16 %的原始数据信息量;2) 最适于梭梭引种的气候因子范围为海拔265.00~1349.30m、经度106°42′~120°54′E、纬度37°37′~44°34′N、年均降水量142.50~341.92mm、极端最低气温-11.57~-9.25℃、极端最高气温28.26~29.39℃、平均气压86.585~98.335kPa、平均地面温度8.67~11.83℃、平均风速1.58~2.50m/s、平均气温7.06~9.16℃、平均水汽压668~771Pa、平均相对湿度47.58%~54.33 %、日照时数2226.58~2491.58h、年均蒸发量1509.50~1650.50mm; 3) 宁夏陶乐、盐池,陕西榆林、靖边、神木以及内蒙古扎鲁特与新疆甘家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条件较为相似,梭梭引种适宜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采用2008—2017年全球海洋Argo网格数据集(BOA_Argo)和同期商业渔船渔捞日志数据,分析了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年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围网主要作业渔场温跃层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对影响黄鳍金枪鱼渔场的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拉尼娜年,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随温跃层上界温度的高值区向西收缩而西移,最西至145°E;厄尔尼诺年,东移至165°E以东。拉尼娜年较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东、西侧温跃层的上界深度差拉大,80~130 m上界深度值偏西。温跃层强度整体上呈现西弱东强,温跃层厚度以15°N和15°S为轴线,分别存在一个较厚的带状分布结构,CPUE分布在厚度值120~200 m之间。温跃层上界温度为27.5~29.5 ℃、强度为0.08~0.13 ℃·m-1时,CPUE分布密集,温跃层参数中上界温度对CPUE分布的影响最大。且厄尔尼诺年CPUE的东移和拉尼娜年CPUE的西移随渔场所在温跃层的最适参数值而移动。时间因子中年份对CPUE的影响是波动性的,拉尼娜年对CPUE的影响更密切。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在5°N—5°S,150°E—175°E。综上所述,异常气候导致的温跃层变化对于CPUE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与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鳍金枪鱼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发展对象,根据2008至2010年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和海表温度(SST)数据,研究了长鳍金枪鱼(ALB)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海表温度特征。结果表明:以尾数统计时,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纬度位置为15°~40°N和10°~45°S,该区域渔获尾数占总渔获80%以上。高CPUE渔区主要位于25°~40°N和10°~40°S,其南北分布与季节有一定关系,北半球冬季时多分布于北太平洋,夏季时多分布于南太平洋。2008-2010三年间渔业资源丰度分布状况基本一致,2009年在北太平洋以及2010年在南太平洋的高CPUE渔区数相比另两年减幅较大。北太平洋主要渔场表层水温为16~22℃,南太平洋主要渔场表层水温为16~24℃及26℃左右的海域。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7-2009年浙江北部沿岸张网作业区(29°30′~31°00′N、122°00′~123°00′E)进行监测所获得的资料,用相对重要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对浙江北部沿岸张网作业区鱼类的季节变化、时空分布和重要经济种类生物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北部沿岸张网作业区第一、二、三季度共有优势种8种,第四季度优势种7种。将调查的10个作业点划分为5个区域,其中,黄大洋、嵊泗区共出现优势种6种;普陀区和岱衢洋共有优势种5种;杭州湾有优势种3种。对黄龙点主要经济种类生物学测定和分析得出,本次调查主要经济鱼类带鱼、小黄鱼、银鲳等平均体重较历史上有较大变动,群体组成趋于小型化。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09年2月(冬)在26°00′~35°00′N、121°00′~127°00′E以西海域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研究了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Lophius litulon的数量分布、群体结构特征及其分布海域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主要分布在大沙渔场、江外渔场、舟外渔场和连青石渔场中南部;全年平均渔获率为0.143 kg/h,数量分布的高峰期出现在夏季,平均渔获率为0.298 kg/h,其次是冬季,为0.143 kg/h,春季最低,只有0.032 kg/h;渔获物体长为27~650mm,平均为268 mm,体重为0.6~6 715 g,平均为806 g,冬季渔获个体最大(292 mm,951 g),夏季最小;4—5月为黄鮟鱇的集中产卵时间;黄鮟鱇分布海域的底层水温为6.43~20.01℃,平均为13.02℃;底层盐度为30.37~35.03,平均为32.90;水深分布为17.0~107.2 m,平均为64.4 m,密集分布区的水深为40~80 m。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94~1996年和2004~2006年东海大陆架25°30′-33°30′N,128°00′E以西海域调查资料,对剑尖枪乌贼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剑尖枪乌贼渔获量高峰期出现在夏季,其资源密度指数达到20.3kg/h,其次是春、秋季,均为5.1kg/h,冬季最低。中心渔场在27°00′--28°30′N,122°30′~124°30′E和28°00′~30°30′N,124°00′~126°30′E。渔场表、底层水温分别为28~29℃和18~21℃,表、底层盐度分别为32~34和34~34.5。该种生命周期为1年,5月份出现性成熟个体,6~10月性成熟个体出现率较高,性成熟度Ⅳ期和V期达到41.3~63.5%,有春生群、夏生群和秋生群之分,夏秋季出生的群体,经过越冬后,翌年春夏季长大进行繁殖,并与春生群、夏生群一起,成为夏秋季的主要捕捞对象。为合理利用该资源,宜在夏季渔获量高峰期发展光诱作业或鱿钓作业,以提高其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20.
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与栖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环境决定着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利用栖息地环境来推测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当前渔业资源学的研究前沿。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方法,根据1995—2004年我国西北太平洋鱿钓生产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所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温度、盐度和海平面高度),分析各海洋环境因子与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时空分布的关系,推测不同月份柔鱼资源丰度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6月在175°E、40°N,175°W、41°N以及178°W、43°N附近海域资源丰度相对较高,而在165°E以西传统作业渔场(40°N~45°N,145°E~165°E)资源丰度极低;7月在153°E~173°E、43°N~45°N海域资源丰度水平相对较高;8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50°E~157°E、40°N~45°N;9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45°E~152°E、40°N~45°N和158°E~165°E、41°N~45°N;10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54°E~158°E、41°N~44°N;11月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分布在145°E~155°E、39°N~42°N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