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以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PSR模型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对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量化评价。构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主要用于评价乡村振兴背景下,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T综=0.451,可知在子系统评价中,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处于初步协调的情况,和林格尔县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为初步协调,处于可持续利用初始阶段;在综合系统方面,除了在2010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都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在2017年,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将近0.8。由此可见,和林格尔县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从生产力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活力性和社会可接受性5个方面,建立了梧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时点综合评价法对梧州市1997~2004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表明,梧州市土地利用处于弱可持续状态,并向可持续状态演变的趋势。运用"障碍度分析模型",找出了自然地质灾害成灾面积比例与程度、人口压力指数等主要影响梧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子,提出了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生态农业等解决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为例,从耕地的生产性、耕地的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2003-2012年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2011年耕地可持续利用综合分值最高,2003年分值最低。2003-2012年河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呈增长趋势,其中,2003-2007年耕地可持续利用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2007-2012年处于中度可持续状态。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各类工业废弃物治理率低和人口基数大是制约河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对耕地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期为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阿勒泰市的具体情况,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选取了24个指标,建立了阿勒泰市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评价2005~2011年耕地可持续利用状况,并对限制耕地可持续利用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1年阿勒泰市耕地可持续性已由不可持续转变为一般可持续,经济落后、较低的粮食生产能力是造成阿勒泰市耕地不可持续性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四川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资源环境动态变化特征,提出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结果表明,四川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趋势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耕地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短缺,开发利用不足,浪费严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仍需进一步加强.为实现四川省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应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实施耕地质量建设工程,大力提高土地产出能力;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力度;继续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防止水资源污染;加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搞好骨干和配套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是缓解当前旺盛的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在有关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内涵、理论依据、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和潜力测算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在综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李立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33-18135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对于实现土地、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省西昌市为研究区域,选取了21个评价因子,构建了西昌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求和模型分别对西昌市2000、2005、2007年3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最后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分析了西昌市土地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建设环境友好型小城镇的角度出发,以国内关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扩展型PSR框架模型,并结合孝昌县区域环境及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建立孝昌县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综合评分法,计算研究区各乡镇土地生态安全指数.结果表明,孝昌县大部分地区土地生态安全处于敏感状态,在今后的利用过程中需加强保护、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以促进孝昌县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刘宗强  陈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954-16956
以哈尔滨市阿城区为例,参考PSR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从耕地利用压力状态和集约状态角度,建立了基于压力指标和集约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阿城区的实际提出了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选择粤北山区的韶关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构建了一套适合研究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个土地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模型.然后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和空间化处理,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基于橱格空间数据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最后总结研究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提出了适合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峙  陈朝晖  邓兴礼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23-14826
在综合研究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应用GIS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探讨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ESLU)的构建。以广西南宁市为例,建立了南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分析。实际应用说明评价分析方法及系统具有可行性和正确性,并证明了系统对提升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川中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性评价——以广安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川中丘陵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概念,分析了影响其安全性的原因和主要表现。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包含24个具体指标的川中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广安市为研究案例,运用模糊物元模型对研究区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性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近10年来,广安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呈整体上升趋势,到2006年基本保持预警状态,土地利用的安全状况不稳定,有必要在今后很长时期内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实现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选取湖南省岳阳市为研究对象,利用PSR模型构建岳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计算岳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结果表明,岳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在2005-2014年总体处于较高层次,但中间年份由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导致岳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出现较小波动;岳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与岳阳市自然条件、岳阳市城市的建设机遇及政府的建设态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蒋明成  谢川  张莉  夏建国  欧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37-14041,14048
遵循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和指标选取一般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拟定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lphi法筛选指标,最终建立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ArcGIS地统计插值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地整理前后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以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土地整理前后生态安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安全等级提高,土地整理前项目区92.62%生态安全等级为Ⅱ级,7.38%为Ⅲ级,土地整理后生态安全等级全处于Ⅱ级;研究区生态安全等级提高幅度不大,土地整理前最低分值非常接近Ⅱ级与Ⅲ级的阀值,土地整理后分值靠近Ⅱ级的下限;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该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合理性3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包括21个指标的长沙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长沙市统计年鉴2010~2014》数据,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极值法、熵权法,对长沙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2年,长沙市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得分不高,且伴有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2013年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最高,并摆脱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进入到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2009~2013年,其可持续利用水平并不稳定。长沙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总体上仍处于可持续利用起步阶段,可持续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贾燕兵  李建强  卞兴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61-11663
以耕地集约利用内涵为出发点,从投入强度、利用强度、产出效果、持续状况4个方面构建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分法,对四川省1978~2006年耕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在稳步中呈上升趋势;从最终参评因子的权重排序可以看出,影响耕地集约节约利用因素主要是耕地投入强度和利用强度。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土地整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建立一套合理的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是关键。该文从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内涵入手,讨论了土地整理评价体系的原则,提出了建立评价体系指标的方法,为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体系,构建了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法(即理想解法)分析了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与理想解的贴近度C均值总体上先降后升,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呈现先恶化后好转的变化趋势,2004—2006年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区域巨大的生态压力尚未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相似文献   

19.
丁玲玲  郑景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951-16953
选取人均产粮、粮食单产、耕地面积等指标作为天门市各乡镇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用灰色评价法对各乡镇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天门市各乡镇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乡镇存在耕地资源生产力水平低、稳定性差、经济投入不高等情况。最后,提出了实现天门市各乡镇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建立了聊城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选择了11个指标作为参评因子,进行了可持续利用评价,认为聊城市耕地的可持续性是不断提高的,但目前仍处于初步可持续阶段。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