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不同时期牛睾丸组织中干细胞的表达特点,以2.5月龄、4月龄牛胎儿和出生后1年牛、2年牛睾丸为试验材料,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染色,探讨了不同时期牛睾丸的组织学特征及Oct4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早期胎儿阶段的牛睾丸组织细胞呈现团状,睾丸组织中细胞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分化形成管状,在2.5月龄和4月龄胎牛睾丸组织中,Oct4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睾丸组织生精小管细胞团和睾丸间质中;在出生后1年牛睾丸组织中,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牛睾丸组织生精小管基底膜,在睾丸间质中数量较少或没有;在出生后2年牛睾丸组织中,仅在睾丸组织生精小管基底膜的少量细胞呈现Oct4阳性。试验证实了随着牛年龄的增长,牛睾丸组织中Oct4阳性细胞逐渐减少或消失。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月龄山羊睾丸生精小管、固有层的结构及成分变化,及睾丸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分布情况。选用1月龄和2月龄(幼龄)、12月龄(成年)山羊睾丸,利用特殊组织染色、免疫荧光、透射电镜并结合形态学计量统计分析,研究性成熟前后山羊睾丸生精小管、固有层细胞的结构成分及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睾丸发育,生精小管管径增大,生精细胞种类、数量增多;支持细胞发育完善,体积增大,但轮廓不明显;睾丸间质细胞逐渐发育成熟,胶原纤维广泛分布于生精小管固有层基膜和睾丸间质中。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可见:在1月龄、2月龄山羊睾丸中,α-SMA在管周肌样细胞、小动脉血管管周平滑肌细胞中表达阳性,在支持细胞、各级生精细胞、睾丸间质细胞中无表达;在12月龄山羊睾丸中,α-SMA在管周肌样细胞、小动脉血管管周平滑肌细胞中表达阳性,在支持细胞、各级生精细胞、睾丸间质细胞中无表达。本试验为深入研究睾丸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基础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观察羊驼睾丸的出生后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 的定位.取材新生、12月龄和24月龄羊驼的睾丸,用TUNEL法检测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的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在羊驼出生后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定位.结果显示在新生羊驼睾丸未检测到TUNEL阳性细胞,Caspase3和Bcl2表达于间质细胞,提示在新生期凋亡蛋白参与间质细胞凋亡的调节,为曲精小管的发育提供空间;12月龄羊驼睾丸TUNEL阳性细胞定位于曲精小管中央部分,Caspase3 和Bcl2定位于间质细胞和曲精小管中央生殖细胞,提示在青春期(12月龄)羊驼睾丸,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参与曲精小管管腔形成的调节;24月龄羊驼睾丸TUNEL阳性细胞定位于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Caspase3 和Bcl2定位于间质细胞和各个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Caspase3阳性细胞在精原细胞最高,向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逐渐减少,Bcl2在精原细胞弱阳性表达,在血睾屏障以内的曲精小管近腔室部分呈弥散性强阳性表达,提示在性成熟(24月龄)羊驼睾丸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精原细胞和早期精母细胞,Bcl2可能抑制精母细胞之后生殖细胞的凋亡.结果提示在羊驼睾丸出生后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凋亡蛋白Caspase3和Bcl2参与羊驼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分析肽能神经递质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和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在犬隐睾及睾丸肿瘤中的分布和表达,并与同年龄正常睾丸组织进行比较,为认识犬睾丸肿瘤恶变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应用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Gomori银浸染、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各组织中网状纤维、胶原纤维及肥大细胞等组织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免疫荧光法结合IPP统计分析PGP9.5和NPY在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结果显示,正常犬睾丸生精上皮由4~7层生精细胞及Sertoli细胞构成,间质组织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分布稀疏。隐睾生精小管基底膜胶原纤维厚度增加,Sertoli细胞核浓缩位于生精小管基底,间质网状纤维增多。睾丸肿瘤组织结构不清晰,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无规则分布,肥大细胞较正常组及隐睾组显著增多。免疫荧光定位表明,PGP9.5在正常睾丸Leydig细胞中呈中等阳性表达,生精细胞中无明显表达;隐睾Leydig细胞及生精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睾丸肿瘤中偶有表达。NPY在正常睾丸Leydig细胞中偶见阳性表达,生精细胞中无表达;隐睾Leydig细胞及生精上皮中无表达,间质小血管管壁呈高密度强阳性表达;睾丸肿瘤组织中无明显表达。免疫组化统计表明,睾丸肿瘤组织中PGP9.5和NPY较正常组极显著降低(P<0.01),隐睾组PGP9.5和NPY表达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P<0.01)。因此,犬隐睾时PGP9.5及NPY的表达增高,提示犬隐睾时已有发展为肿瘤的趋势,且与肿瘤恶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形态学、组织学方法,对初生至300日龄连城白鸭睾丸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探讨其胚后发育和性成熟特点。结果显示:连城白鸭睾丸大小、重量、睾丸指数及睾丸曲精小管组织结构均呈明显的日龄性变化。随着日龄增长,连城白鸭双侧睾丸体积、双睾重、睾丸指数逐渐增大,曲精小管管径和上皮高度逐渐增大,细胞层数增多,间质组织先增多,而后又减少,白膜厚度也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性成熟的开始,精原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出现了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连城白鸭睾丸的胚后发育过程分为4期:30日龄之前为精原细胞增殖和曲精小管形成期,30~60日龄为初级精母细胞增殖期,60~75日龄为次级精母细胞增殖期,90~120日龄为精子形成期。  相似文献   

6.
昆明种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脱氢表雄酮(DHEA)日摄取量分别为0(对照组)、20、40和60mg/kg,试验期52d。各组分别在42日龄、72日龄处死小鼠,分离睾丸,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观察、摄影。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42日龄时中、高剂量组的曲精小管断面变形,各时期的生精细胞和成熟精子数量均减少;高剂量组曲精小管内生精细胞层次基本消失,出现较大腔隙,间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72日龄时中、高剂量组的曲精小管断面变形。基膜变薄伴有断裂和间质受损增加。中剂量组出现畸形精子,高剂量组曲精小管中央空白区域增大,缺乏成熟精子。以上结果表明,中、高剂量的DHEA对生长期小鼠的睾丸组织结构发育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日龄伊拉兔睾丸和附睾组织在性成熟前的变化规律,为其初情期及性成熟的判定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将45只伊拉兔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从30日龄开始每隔15日采集1组试验兔的睾丸及其附睾,运用形态学与组织解剖学方法对其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随着日龄的增加,睾丸指数、睾丸重、睾丸长径、睾丸短径及厚径等指标逐步增加,且150日龄时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0、45、60日龄睾丸内生精小管排列稀疏,75、90、105日龄时睾丸间质成分逐渐增多,管腔逐步形成,120、135、150日龄时间质细胞进一步增生并成群分布,90日龄起出现圆形和长形未成型精子,120日龄的睾丸生精小管、附睾管腔中出现少量成型精子,150日龄时有大量精子密集分布于睾丸管腔内,且在120、135、150日龄时生精小管面积、上皮细胞厚度、支持细胞数均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30日龄以上各组间质细胞个数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30日龄;120、135、150日龄时附睾头、体、尾的直径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附睾头的柱状上皮厚度和纤毛长度则从105日龄起就显著高于30、45、60、75和90日龄组(P<0.05)。【结论】伊拉兔睾丸和附睾随日龄增加同步发育,在120日龄时达到初情期,在150日龄时睾丸和附睾已发育成熟,基本达到性成熟。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来曲唑对香猪睾丸细胞波形蛋白表达及分布的影响,试验将14日龄、体重3 kg的12头雄性香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试验组分别经口投喂0.1、0.2 mg/kg来曲唑,每3 d投喂1次,连续投喂15次,最后一次投喂7 d后取左侧睾丸,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波形蛋白在香猪睾丸细胞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表明:波形蛋白在睾丸生精小管细胞胞浆中表达,试验组睾丸生精小管细胞总数较对照组减少(P0.01);而波形蛋白表达细胞阳性率上升(P0.01),且随着来曲唑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来曲唑可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来调节睾丸生精小管细胞数及波形蛋白表达,说明来曲唑可能促进了香猪睾丸生精小管细胞中波形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睾丸生精小管细胞的生长发育,但其作用机制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老龄牦牛睾丸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在老龄牦牛睾丸的分布特征。应用组织化学方法比较、观察9头健康老龄牦牛和10头青年牦牛睾丸组织结构特点及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Ⅳ)和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SPG)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光镜下,老龄牦牛生精上皮部分或完全退化,生精小管固有膜及间质胶原纤维及网状纤维较青年牦牛丰富;老龄睾丸间质血管及生精小管固有膜中AB-PAS阳性反应较青年牦牛增强。数据统计表明,老龄牦牛Sertoli细胞及Leydig细胞数均明显减少,生精小管横截面积以及平均间质组织面积极显著大于青年牦牛(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LN在老龄牦牛睾丸Sertoli细胞和肌样细胞表达与青年牦牛相近,LN在生精细胞表达降低,而在Leydig细胞几乎无表达;ColⅣ在不同年龄牦牛睾丸组织表达位置及强弱相似,但其平均吸光度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老龄牦牛睾丸组织HSPG主要在Leydig细胞表达降低,平均吸光度检测统计极显著低于青年牦牛(P0.01);同一年龄段LN、ColⅣ和HSPG表达无明显差异。高原环境中,老龄牦牛生精上皮退化伴随着间质成分增加、间质面积增大、Leydig细胞及Sertoli细胞数量减少等形态学变化;睾丸组织ColⅣ分泌增加且胶原纤维合成增强,LN和HSPG的显著降低可能影响Leydig细胞合成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10.
贵州香猪睾丸发育中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数量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香猪睾丸发育过程中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数变化规律,用手术取出30,40,50,70,90和110日龄(每个年龄组n=3~4)香猪右侧睾丸,经中性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单克隆抗体GATA-4检测睾丸支持细胞的特异生长转录因子-4,经DAB显色、苏木素复染。光镜下核呈棕色者为支持细胞,核呈蓝色者则为生殖细胞;经显微照相并用Scion image软件测量生精小管及管壁面积。结果:30~110日龄睾丸支持细胞数维持在稳定水平(P>0.05),而生殖细胞数随日龄增加而增多,70日龄生殖细胞数快速增多(P<0.05),持续到110日龄。同样,从70日龄开始睾丸生精小管和管壁面积显著性增大(P<0.05)。香猪睾丸支持细胞快速增殖发生在30日龄前,而生殖细胞数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增多。  相似文献   

11.
探讨高原老龄牦牛睾丸组织结构特点与其生殖机能的关系。采集9~13岁健康老龄牦牛睾丸组织,应用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其细胞化学特点及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老龄牦牛睾丸体积及重量左侧略大于右侧,光镜下睾丸被膜、间质组织胶原纤维及网状纤维丰富,小叶不明显,Leydig细胞散在于结缔组织之间,生精小管不同程度退化,生精上皮层数为2~5层,细胞间隙变大,部分脱落,Sertoli细胞低矮,细胞质较少。电镜观察Sertoli细胞核外形不规则,内质网呈疏松的泡状,次级溶酶体增加,体积增大。相邻Sertoli细胞间没有观察到并行的内质网层和细丝束这一血-睾屏障所特有外质特化区形态结构,部分生精小管固有膜胶原纤维增生,上皮皱缩;Leydig细胞内脂滴异常丰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存在紧密连接。间质组织偶有肥大细胞,间质血管及生精小管固有膜中PAS及AB-PAS阳性反应明显。老龄牦牛Sertoli细胞细胞器结构异常,血-睾屏障中Sertoli细胞间的连接处缺陷,且Sertoli细胞与基膜连接的改变可能影响了Sertoli细胞和生精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抑制了生精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成纤维生长因子2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2,FGF22)及其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HSPG)在庆阳黑山羊正常睾丸与隐睾中的分布与表达,探究其在山羊睾丸发育和隐睾形成中的作用。采用HE和特殊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结构特征,进而以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法结合形态计量学统计研究FGF22、FGFR2和HSPG在山羊正常睾丸及隐睾中的定位。结果表明,山羊隐睾较正常睾丸生精小管缩窄,腔内各级生精细胞排列紊乱,间质的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增多,糖原类物质阳性反应较弱,FGF22在隐睾组织的Leydig、Sertoli细胞、管周肌样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整体表达密度相较于正常睾丸显著减弱(P<0.05)。HSPG在正常睾丸表达显著强于隐睾(P<0.05),间质组织变化尤其明显。FGFR2在隐睾组表达显著增高(P<0.05),且以Sertoli细胞强阳性表达为主。庆阳黑山羊隐睾较正常睾丸发育异常,间质组织有纤维化趋势,糖原类物质含量减少;FGF22及HSPG表达降低应与隐睾局部环境温度变化密切相关;FGFR2在隐睾组表达增高提示其在发生隐睾时可能通过Sertoli细胞进行适应性调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58-162
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是生精上皮中的多功能体细胞,其分离培养对体外探讨精子发生机理至关重要。因牛新鲜睾丸组织取材不便,本试验在前期基础上探讨了从冷冻保存的新生牛睾丸组织中分离纯化SCs的可行性。将冻存的1日龄牛睾丸组织复苏,进行形态学检查和SCs分离培养。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曲细精索及睾丸间质保存完好。二步酶消化结果显示,生精上皮解离良好。利用差异贴壁法将原代细胞纯化后扩大培养,绝大多数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3d即可生长至汇合。RT-PCR分析显示,贴壁细胞表达SCs阳性分子标记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雄性激素结合蛋白(ABP)而不表达精原细胞分子标记PLZF。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所获细胞中ABP和GDNF阳性细胞数分别为99.7%和99.8%。以上结果表明,从冻存的新生牛睾丸组织中可获高纯度的SCs。本试验结果为后续相关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体外培养山羊50~68日龄雄性胎儿生殖细胞,并检测它们的碱性磷酸酶(AP)活性和Oct-4蛋白,探讨性别分化后的生殖细胞用于建立干细胞系的可行性及检测指标。当山羊胎儿睾丸细胞体外培养时,生殖细胞及其来源的细胞克隆均呈AP阴性和Oct-4蛋白阴性,其中有部分细胞克隆表现为AP假阳性。山羊胎儿生殖细胞克隆呈隆突状生长,多为圆形,与周围细胞界限分明,但克隆内细胞间界限不清。细胞克隆至少可以培养3代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山羊雄性胎儿生殖细胞可以用于建立生殖系来源的干细胞系;AP和Oct-4蛋白不适宜用来检测体外培养的山羊胎儿生殖细胞及其来源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羔羊睾丸支持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本实验以湖羊1-5月龄的羔羊睾丸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技术,应用Olympus DP71显微镜照相系统和DP Control软件拍照获取图像,观察了睾丸支持细胞、生精细胞的的形态学变化,利用显微测微系统测量了支持细胞大小、数量、生精小管管径以及面积变化。结果表明:性成熟前羔羊睾丸的解剖特征参数总体表现出左侧大于右侧;随着羔羊睾丸的发育,支持细胞的结构更加清晰完整,细胞体积逐渐增大,生精小管管径、睾丸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的数目都有增加,并没有在生精小管中发现圆形精子。性成熟之前,羔羊睾丸支持细胞的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生精小管直径显著性增大,随着羔羊睾丸生长发育,支持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并对生精细胞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季节及不同发情时期滩羊睾丸发育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香猪睾丸发育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香猪睾丸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外科手术取30、40、50、60、90、110日龄(每个年龄组n=3~4)香猪右侧睾丸经中性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40倍物镜下观察细胞数量变化,经显微照相后用Scion image软件测量生精小管、输出小管和附睾管的管壁面积。结果发现30~50日龄时睾丸生精...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探究初情期前后生精上皮周期差异及睾丸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通过测定15、30、60和90 d睾丸相关指数,结合睾丸组织形态学特征,判断香猪初情期,划分从江香猪生精上皮周期。结果显示,30 d的睾丸指数较15 d极显著升高(P0.01),睾丸重、长轴及短轴的增长率分别为298.05%、66.42%和65.45%,60和90 d两个阶段睾丸重增长率相对稳定。形态学观察表明,从江香猪30 d时生精小管出现游离精子,完成第一次生精并进入初情期;与15 d相比,30 d生精小管面积和生精上皮厚度极显著增加(P0.01),增长率分别为136.12%和40.19%,在60和90 d均处于稳定增长状态。睾丸细胞数统计显示,日龄增加不影响支持细胞(setoli cells,SC)数量(P0.05),而30 d生殖细胞数(germ cells,GC)较15 d极显著增加(P0.01)。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生殖细胞数量增加与生精小管面积增大、生精上皮厚度变化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994;0.96)。根据生殖细胞组合形式差异,将初情期前后生精上皮分为3和8个阶段。初情期前生殖细胞以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为主,A、B型精原细胞、SC、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Ps)、前细线期(preleptotene,PI)、细线期(leptotene,L)等生殖细胞在初情期前后生精上皮中均存在,而圆形精子(round spermatids,R)、延伸精子(elongating spermatid,E)、精子细胞(spermatozoa,S)仅存在于初情期后的生精上皮。本研究结果表明,从江香猪30 d初情,睾丸发育以生殖细胞和生精小管面积的迅速增加为主,该结果对从江香猪早熟性状挖掘、种猪选育及开发利用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性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在子午岭黑山羊正常睾丸与隐睾组织中的分布与隐睾症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方法结合形态计量学统计软件,比较了正常睾丸与隐睾的组织化学特点。特殊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隐睾组间质组织疏松,管腔面积明显减小,糖原含量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及网状纤维含量增多。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1) AR在正常睾丸组Leydig细胞呈高密度强阳性表达,在各级生精细胞呈中等强度阳性表达,隐睾组中Leydig细胞及各级生精细胞表达明显减弱,且在精原细胞偶见表达;2) ER在正常睾丸Leydig细胞呈高密度强阳性表达,管周肌样细胞呈中等强度阳性表达,Sertoli细胞偶见表达,各级生精细胞无表达;3) ER在隐睾Leydig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和Sertoli细胞中均呈中等强度阳性表达;4)统计结果显示,隐睾组AR的平均光密度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而ER的平均光密度则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且隐睾组AR与ER表达量比值基本接近1:1。子午岭黑山羊隐睾组织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分布较正常睾丸多,生精小管基膜主要成分以中性糖蛋白为主,酸性糖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影响精子的正常形成;隐睾组织精原细胞及Sertoli细胞ER与AR表达失常尤为明显,可为哺乳动物隐睾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纳米硒时公羊睾丸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日龄接近的20只波尔山羊公羔羊,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日粮中添加0.3 mg/kg的纳米硒(以硒计),另一组饲喂基础日粮,预试2周,试验期每月测量睾丸周径、长度和高度,每组阉割1只公羔,按照常规方法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睾丸组织结构.结果显示:3月龄时纳米硒组睾丸间质组织增生发育,4月龄时纳米硒组睾丸曲精细管中精原细胞开始发育分化;5月龄时曲精细管中可见大量的精子,而时照组间质组织以及曲精细管发育、精母细胞发育分化较纳米硒组缓慢.试验表明,日粮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纳米硒能够促进睾丸间质组织及曲精细管的发育,促进精母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纳米硒对公羊睾丸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日龄接近的20只波尔山羊公羔羊随机分2组,1组日粮中添加0.3mg/kg的纳米硒(以硒计),另一组饲喂基础日粮,预试2周,试验期每月测量睾丸周径、长度和高度,每组阉割1只公羔,按照常规方法制作石蜡切片,观察睾丸组织结构。结果显示,3月龄时纳米硒组睾丸间质组织增生发育,4月龄时纳米硒组睾丸曲精细管中精原细胞开始发育分化;5月龄时曲精细管中可见大量的精子,而对照组间质组织以及曲精细管发育、精母细胞发育分化较纳米硒组缓慢。试验表明,日粮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纳米硒能够促进睾丸间质组织及曲精细管的发育,促进精母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