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林木抗虫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几年,林木抗虫育种发展较快,由最初的常规育种(选择和杂交)向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作为抗虫育种关键环节的抗虫性鉴定(人工接虫技术)的研究已经开始系统而深入地开展起来,林木抗虫机制(林木防卫反应、抗虫化学物质、遗传机理等)的研究成绩显着,林木抗虫基因工程已成为抗虫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及其在林木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会香  张星耀 《林业科学》2005,41(3):148-157
植物蛋白酶抑制剂是除Bt之外又一个愈来愈研究较多的抗虫基因资源,其分布广泛,在豆科、茄科、禾本科、葫芦科及十字花科等植物中存在较多。植物蛋白酶抑制剂抗虫基因主要通过2种途径获得并在多种植物中进行转化,获得抗虫转基因植株。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在林木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刚刚起步。本文在总结我国林木病虫害防治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在林木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探讨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在林木害虫防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我国林木抗虫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10年里,为了有效地解决我国人工林大范围严重的害虫危害,人们对林木的抗虫性问题,从概念、分类分级方法,到林木抗虫机制、抗虫力与耐害力、个体抗性与群体(林分)抗性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文中对此进行了分类整理,同时对一些相关概念做了初步的界定。  相似文献   

4.
在酸性土壤中,铝对林木的毒害是限制林木生长、降低林木生产力、进而导致森林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在林木铝毒害及耐铝机制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关于林木耐铝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的综述性报道很少。文中综述了近年来林木对铝的富集、铝对林木生理和分子水平上的毒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林木耐铝的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简要介绍了外源添加物对林木耐铝毒的调控机制,提出了今后有关林木铝毒需进一步研究的重点,以期为林木铝毒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以及为缓解我国酸性土壤林木铝毒害及森林的健康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我国林木育种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就, 综述了近年来林木遗传标记技术、林木基因组研究、林木抗虫、抗病、抗逆境、品质改良、遗传转化等基因工程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并探讨了生物技术与林木常规育种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水分胁迫是制约林木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在深入研究林木耐旱机制的基础上培育抗旱林木是摆在当代林学家面前艰巨的任务。本文从林木对干旱胁迫信号传导,林木在干旱胁迫下生理生化反应以及启动的防卫机制几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前防治病虫害的手段主要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或培育抗性品种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立在分子生物学上的基因工程方法,给林木抗虫,病育种带来一条全新而有效的途径。本文就林木抗虫,抗病毒和抗菌的分子育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林木分子抗性育种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林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着重论述了林木抗虫,抗菌,抗除草剂,生殖发育调控,抗逆境,材性改良等转基因林木的研究进展,简述了转基因林木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林木基因工程现存的问题,并对该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花发育是一个复杂的形态建成过程,了解林木花发育分子机理对实现林木的遗传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林木成花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和以转基因等技术定向调控林木及木本经济作物生殖生长的实践案例,并对成花调节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植物遗传转化的方法,论述了林木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生殖发育调控、抗逆境和木材品质改良转基因研究进展。并对现阶段林木基因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果树对低温的响应及抗寒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冷害是果树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果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综述了果树抗寒性的评价、抗寒机制研究和抗寒基因工程研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的前景展望,以期为果树抗寒性研究和抗寒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杨树溃疡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杨树溃疡病主要由真菌侵染所致,该真菌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真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可危害多种林木和果树的树干及果实,引起枯枝、溃疡、流胶和果腐等。另外,还可以引起根腐,导致整株树的枯死。发生病害的林木,用材林材性降低,经济林产量降低,造成严重危害和经济损失。文中对其病害分布、致病机理、抗病机制以及抗病育种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树木对昆虫取食所产生的诱导抗性(InducedResistance)是树木与昆虫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该文介绍了诱导抗性的生物化学基础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菌根对林木生理代谢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菌根作为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植物-微生物共生体存在于绝大多数树种的根系中,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可塑性。在林木菌根形成过程中,菌根真菌参与根系乃至整个林木的生理代谢活动,从而促进林木生长,增强其抗逆性。因此,探究菌根对林木生理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是林木菌根应用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文中综述了近10余年来国内外有关外生菌根和丛枝菌根对于改善林木碳素营养,促进林木对氮、磷等矿质元素吸收、转运的途径与机制,以及在抗旱性、抗病性、抗重金属等生理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我国林木菌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林木菌根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植物对土壤Cd、Pb污染的修复与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呈现扩大趋势,其中Cd、Pb污染尤为严重。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虽有很多,但各有利弊。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治理方法存在花费高、操作难、容易破坏土壤理化特性和干扰土壤生物多样性等问题。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重视,它具有原位修复、廉价、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文中从重金属Cd、Pb对植物的影响、植物修复技术和植物抗性机理3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对未来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壤具有巨大P库,但有效P含量很低,培育有效利用土壤P素的林木基因型,可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有效P的缺乏。本文结合国内外植物营养遗传和改良研究成果,就林木有效利用土壤P素的基因型差异、对低P胁迫的适应机理、P效率的遗传控制、耐低P种质资源筛选和新品种培育等进行述评。基于资源与环境问题考虑,作者认为P效率应作为一个重要的林木育种目标,加强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以P效率为主的营养利用效率遗传改良,以达到低投入、高产出、无污染的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以 37个针阔叶树种的 10项理化性质数据为研究资料 ,通过对评价树种抗火性的A I D 方法和梯度分析法的比较研究 ,揭示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据此 ,提出运用梯度值来作为A I D 方法预测值的新思路 ,并用此综合方法从理化性质角度对 37个树种的抗火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粉煤灰刨花板的胶合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照斌 《木材工业》2002,16(2):22-25
粉煤灰刨花板是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 ,木刨花为增强材料 ,经热压而成的一种复合板材。本文从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质、活性、水化机理以及温度和外加剂作用机理等方面着手 ,通过扫描电镜 (SEM)、X-衍射仪 (XRD)等微观分析结果 ,对粉煤灰刨花板的胶合机理进行了探讨。结论认为 ,其胶合机理是一个包含多种作用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林木扦插基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从常用基质类型、基质的理化性质、基质的配比以及基质对插穗生根和生长的影响等4个方面综述了我国林木扦插基质的研究现状。用作林木扦插的基质可分为有机和无机2大类型,常用的有蛭石、珍珠岩、泥炭、河沙、椰糠、黄心土等。目前对常用基质的理化性质的研究缺乏系统性,还不能满足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基质的要求;对基质和其他影响插穗生根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基质影响插穗生根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缺乏主要林木扦插基质的标准性状参数,还未能找到很好的泥炭替代品。今后应加强基质理化性质、基质同其他影响扦插生根因子交互效应、珍稀树种和品种适宜基质以及泥炭替代品等4个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最终形成一套基质标准化生产和选择配制的理论体系并应用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侧柏枝叶精油的化学组成与抗蚁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侧柏枝叶精油的化学组成及其与抗蚁性的关系。侧柏精油由 58种化合物组成 ,鉴定出其中的 3 8种化合物 ;侧柏乙醇抽出液在波长 ( 2 68± 2 ) nm和 ( 4 11± 2 ) nm有两个特定紫外吸收峰 ,可快速确认侧柏 ;侧柏精油含量高 ,可清新空气、杀菌力强且芳香宜人 ;侧柏精油对白蚁和螨虫均有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