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长枝木霉T8对水稻纹枯病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峙培养表明:长枝木霉T8[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对立枯丝核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拮抗系数为1。长枝木霉T8对立枯丝核菌形成明显的拮抗区带,界面处病菌菌丝的细胞质变稀薄、消解或菌丝断裂,病菌菌丝停止生长,同时对立枯丝核菌菌核形成包围,抑制其萌发。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长枝木霉T8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缠绕、细胞质变稀薄、菌丝消解、菌丝断裂或侵入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11种木霉菌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采自宁夏14个市县的170份土样及其它材料进行分离,得到96株木霉菌株,采用形态分类方法鉴定出9种木霉菌以及2种未知名菌种,它们分别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绿色木霉(T.viride)、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康氏木霉(T.koningii)、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顶孢木霉(T.fertile)、黄绿木霉(T.aureoviride)、深绿木霉(T.atroviride)、钩状木霉(T.hamatum)以及T.sp1和T.sp2。竞争及对峙培养结果表明:11种木霉菌种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尤其前四种木霉菌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优势,在对峙培养中对葡萄灰霉菌的拮抗系数为Ⅰ~Ⅱ,抑菌率达61.8%~77.6%。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木霉菌或缠绕或穿入葡萄灰霉菌菌丝生长,并发生菌丝断裂、消解以及细胞原生质浓缩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木醋液和木醋液与农药复配后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利用不同的稀释倍数的木醋液和木醋液与农药恶霉灵复配后对立枯丝核菌、大豆菌核病菌、稻瘟病菌等13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木醋液稀释10倍,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对立枯丝核菌、大豆菌核病菌、禾谷镰刀菌、玉米链格孢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另外9种病原菌无抑制作用;其次是稀释1 000倍对玉米新月弯孢菌有抑制作用,对另外的12种病原菌无抑制作用;选用稀释10倍的木醋液与稀释3 000倍的恶霉灵复配,木醋液与恶霉灵的比例为10∶0时对立枯丝核菌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达到85%;木醋液与恶霉灵的比例为9∶1时对大豆菌核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达到60%,均具有显著性,故复配比单独使用恶霉灵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哈茨木霉TH-1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拮抗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平板对峙法、杯碟法和显微观察法研究了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TH-1菌株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哈茨木霉TH-1菌株与病菌对峙培养以及在培养基中加入TH-1菌株孢子悬浮液,对供试棉花枯、黄萎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TH-1菌株的代谢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差,对枯萎病菌几乎无抑制效果;显微观察发现,TH-1菌丝与枯、黄萎病菌的菌丝平行生长、产生附着胞结构附着于病菌菌丝上,或穿透病菌菌丝使病菌菌丝发生裂解.上述结果说明,哈茨木霉TH-1对供试棉花枯、黄萎病菌的拮抗机制主要是营养和空间竞争及重寄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木霉菌代谢产物作为选择压力,通过紫外线诱变,以立枯丝核菌作为指示菌,结合平板对峙法、发酵产物平板活性测定法,选育高产抗生素木霉菌株。经初筛、复筛共得到6株对立枯丝核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突变株,进一步对突变株的发酵液进行活性测定,选育出了两株遗传稳定的高产抗生素木霉突变株TD103-UV-4和TD103-UV-13,生长速度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86倍和1.95倍,发酵产物抑菌活性明显提高。其中菌株TD103-UV-4发酵液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在80%以上,并且对灰葡萄孢菌等植物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产抗生素能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7.1%。  相似文献   

6.
棉花苗期病害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防效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山东德州棉田采集病株根际土样12份,以棉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为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对平板稀释法分离的菌株进行抑菌初筛,共筛选出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11支.其中D24菌株对上述指示菌皆有很强的拮抗效果,该菌的发酵液对棉花立枯丝核菌、棉花黑斑病菌(Alternaria macrospora)、棉花红腐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4种常见的棉花苗期病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室内小区试验表明,棉苗用D24菌株发酵液处理后,防效可达50.1%.  相似文献   

7.
<正>为进一步研究除草剂对玉米土传病害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免疫研究所科研人员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玉米主要土传病害病原菌立枯丝核菌和禾谷镰孢菌菌株在含有5种除草剂的PDA平板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5种除草剂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影  相似文献   

8.
郑州地区草坪根部病害病原种类鉴定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实地调查、室内分离培养和病原鉴定 ,发现郑州市草坪根部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禾德氏霉 (Drechsleragraminea)、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solani)、镰刀菌 (Fusariumspp .)、腐霉菌(Pythiumspp .)等。选用 10种不同杀菌剂对草坪根病优势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烯唑醇和敌力脱对禾德氏霉、立枯丝核菌均有强烈的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 ,对禾德氏霉的EC50 均为0 0 3μg/mL ,EC90 分别为 0 2 5 μg/mL和 0 98μg/mL ;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 分别为 0 11μg/mL和 0 4 7μg/mL ,EC90 分别为 78 0 6 μg/mL和 3 97μg/mL。五氯硝基苯对丝核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福美双对镰刀菌抑制作用较强。在小区防治试验中 ,对草坪根部病害效果较好的是12 5 %烯唑醇WP 10 0 0倍液、 4 0 %棉花保苗剂WP 5 0 0倍液、 4 0 %五氯硝基苯WP 5 0 0倍液和2 5 %敌力脱EC 10 0 0倍液 ,防治效果均在 5 0 %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为优化拮抗菌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 T6生防菌剂的固体发酵条件,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实验室等单位合作以生产中的废弃物草炭、蛭石、牛粪为主要培养基成分,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长枝木霉T6生防菌剂在不同发酵条件下的产孢量进行测定并优化,分析了含水量、接种量、透气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高效耐盐木霉菌株,本试验以长枝木霉T6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微波诱变处理和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并结合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及菌丝干重等指标筛选最佳诱变耐盐菌株。结果表明,微波诱变对长枝木霉T6菌株生长具有明显影响,并随着微波诱变处理时间的不同其影响作用显著不同,尤其当诱变时间为60 s时,其诱变菌株的菌落直径、菌丝干重和产孢量显著高于原出发菌株。微波诱变时间为60 s条件下,获得的诱变菌株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原出发菌株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培养72 h较原出发菌株生长速率平均提高32.98%。该试验利用微波诱变处理选育和获得了高产和高效的耐盐性木霉菌株,为今后多功能木霉制剂的研发应用及推广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成玉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270-274
为了揭示丹皮酚的抗菌机理,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丹皮酚对禾谷丝核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丹皮酚对禾谷丝核菌菌丝体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几丁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皮酚处理12 h 后,菌丝顶端不规则膨大,分枝肿大或顶端缢缩,24 h 后,菌丝顶端、分枝顶端或整个菌丝塌陷。菌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包括细胞膜内突,细胞壁不规则加厚,加厚部位出现不明内含物,细胞内线粒体、液泡和脂肪粒等细胞器紊乱,在坏死的菌丝细胞中形成子菌丝。丹皮酚使禾谷丝核菌菌体可溶性蛋白与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且含量水平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丹皮酚使菌体几丁糖含量显著升高,且含量水平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木霉菌对棉花黄萎病菌拮抗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以及二株未知种名的木霉菌株(Trichoderma spp.)为供试菌,采用对峙培养测定其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抑制作用,并研究了四种木霉菌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物对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峙培养中,木霉菌对棉花黄萎病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木霉菌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物可以强烈抑制棉花黄萎病菌生长,明显降低其菌丝干重,并具有热稳定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木霉菌丝在棉花黄萎病菌丝上平行或波浪式生长且棉花黄萎病菌丝出现细胞原生质浓缩和菌丝断裂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长枝木霉TlCC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木霉TlCC,为明确其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特性,对该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并对其生长培养基、光照、温度、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和pH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 longibrachiatum)。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TlCC在PDA上生长量最大,查氏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生长量最小;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无明显差异,但在连续光照条件下可明显促进孢子产生;在15~40℃范围能够生长产孢,在35℃时菌丝生长最快,但产孢量在25~35℃最大;果糖最能促进菌丝生长,果糖、可溶性淀粉最有利于产孢;谷氨酸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都有促进作用;Cu最能促进菌丝生长,而Zn、K和Mg则对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Cu最有利于产孢,Zn对产孢明显抑制;在pH值在2~10范围内均可生长,在pH为5时为生长最佳,在pH值3~7范围内最有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14.
土壤拮抗细菌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细菌CHB101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CHB101对菌核菌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带宽为1.12cm。显微观察发现,被抑制菌核菌菌丝壁溃解、细胞质浓缩和外渗的现象,菌丝侧面形成小型分生孢子。在WA平板上,可抑制病菌菌核萌发,随CHB101菌量提高对病菌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递增,但培养滤液对菌核菌菌丝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壳聚糖对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菌的抑制作用,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对互隔交链孢孢子萌发、菌丝生长、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6.0mg/mL的壳聚糖可明显抑制Alternaria alternata孢子萌发,达79.54%;径向生长抑制率达85.89%。当壳聚糖浓度为3.0mg/mL时,菌丝开始变形,由原来的细长形变为念珠状,并有局部肿大现象。  相似文献   

16.
深绿木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灰树花染病时分离出一株具生防潜力的木霉菌,为了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并对其生长培养基、温度、pH、碳源、氮源和维生素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深绿木霉;该菌株在PDA、MEA、基本培养基和查彼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2天即能长满平皿。在10~37℃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以25℃时菌丝生长最快,30℃时产孢量最大。在pH 2~10范围内,菌丝菌均能生长,pH 5~7时菌丝生长最快。牛肉膏为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葡萄糖为最佳的碳源,维生素B6对菌丝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17.
广西水稻纹枯病菌菌丝融合群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36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经分离纯化后获得186个丝核菌菌株。菌丝融合测试结果表明,这186个丝核菌菌株分别属于3菌丝融合群:即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的AG-1-IA 和AG-4融合群,双核丝核菌的AGBb融合群,出现的频率分别为96.4%、2.15%和1.62%。不同的菌丝融合群在菌丝生长速率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AG1-IA的生长速率最大,AGBb生长速率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