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酸性红壤为基质,研究酸性土壤中石灰和磷肥的施用对野生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幼苗生长及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和磷肥的施用能在不同程度上缓解土壤高铝低磷对野生油茶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磷肥能降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脲酶活性,石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作用;石灰和磷肥共同施用能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说明磷肥和石灰共同施用能改善土壤环境,减缓铝毒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酸性红壤铝毒对植物的影响及其改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酸性红壤在我国南部广泛存在,铝毒害是酸性土壤上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就铝离子对植物的伤害及植物对铝毒害的耐性机理作了论述,并探讨了酸性红壤铝毒缓解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蔬菜保护地土壤磷肥动态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种磷素水平不同的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和盆栽试验法,系统研究了磷肥的动态转化、影响因素及其磷肥的效应.结果表明,高磷土壤的磷肥固定率明显低于低磷土壤,施入土壤中的磷肥大部分在初期被固定.有机肥在培养初期增加磷肥的固定率,到后期减小磷肥的固定率.低磷土壤施用磷肥和有机肥+磷肥两处理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高磷土壤施用磷肥和有机肥+磷肥两处理无明显增产效果.高磷土壤油菜生物量明显高于低磷土壤.随着种植茬数的增加,土壤Olsen-P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福建铁铝土最大吸磷量(x_m)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黄壤>黄红壤>红壤>赤红壤>耕种赤红壤>红壤性水稻土,各类土壤磷素吸附能常数(k)的变化趋势与 x_m 值的变化基本一致.土壤游离铁、活性铁、富里酸增加,土壤 x_m 值明显增大.施用有机质使土壤 x_m 值增加,k 值下降.酸性土壤施用石灰使 x_m,k 值显著上升,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0.984.酸性土壤适量施用石灰,明显提高了旱作物吸磷量,而水稻吸磷量则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减少.小麦磷肥回收率与 x_m 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0.655),而与 k 值呈显著负相关(r=-0.466).  相似文献   

5.
基于湖南、北京两地19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开展了不同土壤类型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褐潮土和红壤2种不同土壤类型上,有机无机均衡施肥(NPKM)均能够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长期不均衡施用无机肥土壤中N、P、K养分在2种土壤上则表现出较低的水平,尤以红壤上降低最为明显.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与对照处理(CK)相比,在红壤上增产788.32%,对产量形成的贡献率为88.74%;在褐潮土上增产828.05%,对产量形成的贡献率为89.22%.在2种土壤类型上无机均衡施肥(NPK)小麦产量差异比较明显,在褐潮土上的增产潜力高于红壤,而不施P的NK处理小麦则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在褐潮土上减产15.86%,在红壤上则绝产.研究同时发现,在2种土壤上小麦增产途径有所不同,在褐潮土上应以增施磷肥和提高小麦的单位面积穗数为主,而红壤则以增施有机肥和提高小麦的穗粒数为主.  相似文献   

6.
磷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小麦生活中三大要素之一,它在细胞的能量转出、呼吸和光合作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磷肥的施用及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受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但施磷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就磷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一简单综述,供各位同仁参考。1、单施磷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1单施磷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缺磷的土壤中,施磷对小麦产量有良好的增产作用。早在50年代,有关磷肥在我国南方酸性和中性土壤上的肥效就已肯定,在北方石灰性土壤上也呈现出增产效果。60年代我国化肥试验网汇总全国25个省…  相似文献   

7.
改性磷肥的红外光谱谱学特征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缺磷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由于土壤Fe、Al含量高,普通磷肥极易被固定,缺磷现象尤为严重.我们利用有机和无机改性材料活化磷矿粉,在实验室条件下,研制出3种新型改性磷肥,在固磷性极强和有效磷含量极低的红壤上表现了较好的肥效,改性磷肥较普通过磷酸钙生物量增加20%以上,改性磷肥植株吸磷量较普通过磷酸钙也有较大提高[1].为研究其结构变化的改变对其肥效机理的影响,我们对其红外光谱的谱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应用^32P示踪技术,在高、低磷土壤条件下,对冬小麦返青期追磷后吸收利用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返青期追施磷素的情况下,小麦所需的磷素,在低磷土壤上82.78%来自肥料,高磷土壤上70.54%来自土壤;高、人工磷土壤上磷肥的当季利用率分别为13.40%5和23.28%。  相似文献   

9.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4个不同耐铝性的小麦基因型在酸性高铝土壤中的适应性及其与体内养分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酸性高铝条件明显抑制小麦的生长,但耐铝基因型的株高、地上部干重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敏感基因型,表现出对酸性铝毒土壤较强的适应性.低pH高铝处理降低了小麦地上部氮、钾、钙、磷和锌的含量,提高了铝含量,对镁、铁和锰含量则无明显的影响,但耐铝基因型植株地上部比铝敏感基因型有较高的氮、钾、钙和磷含量及较低的铝含量.耐铝基因型对酸性铝毒土壤的适应性强可能与其在低pH高铝条件下维持较高的钙、磷含量,较低的铝含量以及较高的Ca/Al,P/Al和K/Al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磷肥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小麦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土壤-磷肥-作物体系磷肥精准匹配及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砂姜黑土和红壤上设置不施磷(CK)、施用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FMP)、磷酸二铵(DAP)、重过磷酸钙(TSP)和聚磷酸铵(APP)6个处理,研究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磷库转化特征及其与植株体内磷素累积利用的关系。【结果】砂姜黑土施用磷肥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194%—662%,不同磷肥处理小麦根际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APP>TSP>DAP>FMP>SSP>CK处理。施用磷肥显著提升了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砂姜黑土中H2O-P和NaHCO3-Pi含量,降低Residual-P含量,其中H2O-P和NaHCO3-Pi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TSP和APP处理在小麦拔节期对NaHCO3-Pi含量提升幅度最大,分别较不施磷提升了41.0和36.0 mg·kg-1。红壤施用磷肥后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84%—791%,其中DAP和TSP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磷肥处理,红壤中根际土壤NaHCO3-P...  相似文献   

11.
磷矿粉缓解酸性土壤铝毒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培养试验研究了贵州昆阳磷矿粉(GPR)、湖南黄荆坪磷矿粉(HPR)和湖北荆襄磷矿粉(JPR)与酸性土壤混合培养后,对小麦幼苗根生长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⑴三种磷矿粉与供试土壤混合培养后,均可使土壤上生长4天的麦苗根长度增加,与对照土壤上麦苗根长相比,统计结果相差极显著。⑵土壤经磷矿粉处理后,Ph值增高,易溶性钙(用0.015mol/LKCl提取)和交换性钙含量增加。易溶性铝含量降低,表明施用磷矿粉有供钙、缓解铝毒和促进小麦幼苗根系生长的作用。⑶测定了不同处理土壤的溶液离子组成,初步探讨了磷矿粉缓解铝毒的原因。这些结果为我国中、低品位磷矿粉的直接施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缺磷土壤上进行定位试验,研究磷肥效应和土壤磷素的供应状况.试验在红黄泥和河沙泥两种土壤上进行,包括施(CK)、氮钾肥(NK)、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加稻草还田(NPK+RS)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磷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增产率表现为严重缺磷土壤高于中度缺磷土壤、早稻高于晚稻、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高于单施磷肥处理;中度缺磷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能够显著的提高作物产量,尤其在早稻上效果更明显;中度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6.3%,晚稻平均增产6.1%;在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达到17.9%,晚稻平均增产达到10.5%;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的水稻产量提高幅度略高于施用磷肥处理;土壤连续施用磷肥和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且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效果最佳.中度缺磷土壤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50.4%,严重缺磷土壤连续两年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91.4%.在中度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或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磷素吸收量和土壤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13.
梁宏玲  胡小严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222-6222,6293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磷肥施用量对冬小麦抗冻性的影响。[方法]以弱春性小麦品种浙丰2号为材料,设置盆栽试验,研究施用磷肥与不施磷肥2个水平对小麦形态、抗冻指标的影响。[结果]施用磷肥能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叶片蛋白质的含量,并降低叶片细胞膜透性(相对电导率),从而降低细胞的冰点。[结论]施磷可以增强小麦抗冻性。  相似文献   

14.
铝毒和缺磷是酸性土壤上作物生产的2个主要限制因子,解决酸性土壤铝毒和缺磷问题是提高作物产量及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酸性土壤中铝毒和缺磷经常共存,磷与铝在土壤、根-土界面和植物体内关系密切,其相互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该文总结了酸性土壤中铝的存在形式、磷的现状及存在形式,简述了近年来磷与铝元素交互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冷浸田水温泥温低,早稻生育前期土壤有效磷供给不足的问题,试验采取磷肥撒施、磷肥集中施、磷肥与活化剂配施、有机无机磷配施等不同施磷方式,研究其对土壤养分供应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探讨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径。结果表明:冷浸田早稻施磷肥能显著提高单产,有机无机磷肥配施、集中施磷肥和添加活化剂处理与NPK常规撒施处理相比较,有效提高了土壤磷酸铝盐和磷酸钙盐含量,土壤好气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加,水稻磷肥利用率提高明显,是改良冷浸田、提高早稻产量的较适宜施磷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以磷高效、耐铝毒的大豆双抗品种BX10及双感对照品种BD2为材料进行水培,研究比较低磷和铝毒胁迫下大豆体内水分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低磷和铝毒处理均降低了两个大豆品种的叶片水势,以品种BD2和铝毒处理的下降幅度较明显;可提高叶片和根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以BX10和铝毒处理的效果较明显。因此,可溶性糖可能是大豆胁迫初期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而脯氨酸则主要在胁迫后期起主导作用,这两种渗透调节物质协同作用,提高植物对逆境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在二种强酸性、严重缺磷的土壤上,对一年生黑麦草做了磷肥和石灰用量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严重缺磷的土壤,施磷可成倍增加黑麦草产量;黄筋泥需磷量相对红砂土较高些.施磷量与收获后土壤速效磷含量与黑麦草产量密切相关,但土壤速效磷的等级指标,红砂土应比黄筋泥高些.石灰的增产作用远比磷肥低,增产效果还因施磷量不同而不同.在施石灰提高土壤pH达5.5的范围内,施磷量低的处理产量随石灰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量较高时,石灰的增产效果停留在低石灰用量上.  相似文献   

18.
针对小麦生产中经验施肥、高产不稳产的情况,研究了高肥力麦田氮磷肥料的效益。结果显示在合理的氮磷平衡施肥下,可使小麦增产增效,化肥利用率提高,并提出了高产麦田平衡施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旱地小麦休闲期不同耕作方式配施磷肥对土壤培肥效应的影响,提高旱地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2011-2012年于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采用大田试验进行旱地小麦增施磷肥的土壤培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休闲期采用两种耕作方式在0~150kg·hm-2范围内增施磷肥降低了孕穗到成熟期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了各生育期土壤速效磷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同时还可提高产量及其构成、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降低了磷肥偏生产力。休闲期深松较深翻降低了各生育期0~20cm、20~40cm土壤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和磷酸酶活性,提高了旱地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同时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和磷肥偏生产力。施磷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和磷酸酶活性,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和自然降水利用效率,为旱地麦田有效利用磷肥和施磷的土壤培肥效应以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淮北砂姜黑土小麦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小麦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技术 ,结果表明 ,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配施锌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小麦产量超过施用大量有机肥的农民习惯施肥产量。平衡施肥能促进小麦生长发育 ,改善经济性状 ,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水平 ,培肥地力 ,为作物高产稳产打下地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