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夏大豆田间常见杂草的种类及危害特点,并从化学防除、生物防除及物理防除等方面介绍了夏大豆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2.
夏大豆田杂草发生特点与综合防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永利 《农技服务》2011,28(2):189+203-189,203
西安市临潼区农业科技部门在实施大豆优质高产技术推广项目中,针对当地大豆田杂草种类、主要群落、发生特点等进行了系统观察调查。结合生产实践,初步总结出大豆田杂草发生特点与综合防除技术措施。对实际生产中对夏大豆田杂草的防除具有推广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豆田主要杂草的综合防除及除草剂安全合理施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最新研究结果,系统阐述了我国大豆田杂草的种类分布与危害、农业防除措施、化学防除技术以及大豆田常用除草剂的安全性与混合使用技术等,对我国大豆田杂草的防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因为夏大豆生长过程中气温比较高,并且雨水充足,所以对杂草的发生以及生长非常有利,而杂草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夏大豆的有效生长,使得大豆产量降低,采取合理有效的综合防除技术避免或者是消除夏大豆田间杂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夏大豆田杂草具体发生特点和相应的综合防除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麦茬大豆田中耕除草的优点,并针对麦茬大豆田杂草防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为该地区大豆田杂草防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阜阳地区大豆田间常见杂草的种类及危害特点,分别从农业耕作措施、提高大豆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除草剂应用及必要的人工辅助拔除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大豆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50%乙草胺乳油防除大豆田杂草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0%乙草胺乳油防除大豆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50%乙草胺乳油防除大豆田禾本科杂草效果较理想,防除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推荐剂量:防除禾本科杂草1 500~2 000g/hm2,防除阔叶杂草2 000~3 000g/hm2。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稻思达与其他除草剂混用防除大豆田杂草效果及评价对大豆的安全性,进行了稻思达防除大豆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单用80%稻思达可湿性粉剂防除大豆田杂草比较安全,但在低温多雨情况下对大豆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从产量分析看,建议用量为120g/hm2,不但安全,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我省常年播种面积约14万hm2,但田间杂草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较大.据调查,一般大豆田的禾本科杂草占总杂草株数的70%~85%,阔叶杂草占15%~30%,每年因杂草危害而造成大豆减产10%~20%,有效防除大豆田杂草是保证大豆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为了防除大豆田杂草,减少产量损失,我们于2000年进行了10%旱地雷乳油防除大豆田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大田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40 g/L喹禾糠酯乳油对大豆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40 g/L喹禾糠酯乳油对大豆田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较好,中高剂量处理下,对杂草的鲜重防效最高可达99.10%,持效期可达30 d左右,且对大豆安全。该试验结果能够为大豆田禾本科杂草的合理防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明确了虎威及其混剂对大豆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提出了最佳配方为虎威1.0L/hm2 排草丹1.0L/hm2及虎威0.75L/hm2 排草丹1.5L/hm2。可以扩大杀草谱和提高对作物的安全性,为更好的防除大豆田阔叶杂草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卫东  王广祥  张弋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34-10935
[目的]研究250g/L氟磺胺草醚SL在吉林省区域内防治大豆田间杂草的效果。[方法]以250g/L氟磺胺苹醚SL为供试药剂,于2007年在吉林省大豆主产区进行大豆田除草药效试验。[结果]250g/L氟磺胺草醚SL对大豆田一年生阔叶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而且对大豆生长安全,推荐用量300.0~375.0g/hm^2。[结论]该试验为250g/L氟磺胺草醚SL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In sugar beet, maize and soybean, weeds are usually controlled by herbicides uniformly applied across the whole field. Due to restrictions in herbicide use and negative side effects, mechanical weeding plays a major role in integrated weed management (IWM). In 2015 and 2016, eight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the efficacy of an OEM Claas 3-D stereo camera® in combination with an Einböck Row-Guard® hoe for controlling weeds. Ducks-foot blades in the inter-row were combined with four different mechanical intra-row weeding elements in sugar beet, maize and soybean and a band sprayer in sugar beet. Average weed densities in the untreated control plots were from 12 to 153 plants m?2 with Chenopodium album, Polygonum convolvulus, Thlapsi arvense being the most abundant weed species. Camera steered hoeing resulted in 78% weed control efficacy compared to 65% using machine hoeing with manual guidance. Mechanical intra-row elements controlled up to 79% of the weeds in the crop rows. Those elements did not cause significant crop damage except for the treatment with a rotary harrow in maize in 2016. Weed control efficacy was highest in the herbicide treatments with almost 100% followed by herbicide band-applications combined with inter-row hoeing. Mechanical weed control treatments increased white sugar yield by 39%, maize biomass yield by 43% and soybean grain yield by 58% compared to the untreated control in both years. However, yield increase was again higher with chemical weed control. In conclusion, camera guided weed hoeing has improved efficacy and selectivity of mechanical weed control in sugar beet, maize and soybean.  相似文献   

14.
检疫口岸假高粱检出率分析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疫杂草假高粱可随进口粮食从国外传入我国 ,并造成入侵。对 2 0 0 0~ 2 0 0 2年张家港假高粱的检疫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进口粮食中夹带假高粱非常普遍 ,假高粱的检出率虽在不同的进口地区间有一定的差异 ,但是同一地区在年度间、季节间以及批次间的变化不显著。提出了目前应采取的防除措施 ,分别为人工防除、化学防除、生物防除 ;并提出对进口的夹带假高粱的粮食要实行登记监测。最后提出了提高假高粱检出率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28%乙·嗪悬乳剂在东北地区春大豆田中防除杂草的应用效果,2003年在长春市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该药剂1049.95(g·ai)/hm2,除草效果可达88.52%以上,对大豆安全,可防除整个大豆生长期杂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不同耕作模式对大豆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方法]采用杂草种子萌发法,调查玉米大豆轮作区翻耕和免耕2种耕作模式下大豆田0~30 cm土层土壤杂草种子库组成及特征。[结果]2013—2015年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翻耕大豆田杂草共有16科28种,免耕大豆田杂草共有15科26种,有22种杂草在翻耕和免耕大豆田均有分布。翻耕田主要优势杂草为稗草、铁苋菜、龙葵、藜和委陵菜,免耕田主要优势杂草为龙葵、铁苋菜、稗草、藜和马唐,杂草类型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较少。翻耕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为3 248.2粒/m2,主要分布在0~5、15~20、20~25 cm土层,其中稗草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免耕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为3 181.5粒/m2,主要分布在0~5、20~25、25~30 cm土层,其中龙葵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不同耕作模式优势杂草在土层中的分布有一定差别,稗草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0~5、10~15、20~25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 cm土层;龙葵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5~10、20~25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 cm土层。[结论]免耕和翻耕对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影响不大,不同耕作模式对杂草相对优势度和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乙草胺不同时期施用对大豆安全性和杂草防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乙草胺苗前和苗后不同时期施用对大豆安全性和杂草防效影响,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乙草胺苗前单独施用和苗前苗后连续施用及连续施用并与氟磺胺草醚、精喹禾灵、异噁草酮分别混施,每间隔7 d调查杂草防效,同步测定大豆生长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乙草胺连续施用较单独施用显著提高杂草防效,连续施用并与氟磺胺草醚、异噁草酮混施后期杂草防效更显著,其中乙草胺连续施用并与氟磺胺草醚混施杂草防效最佳,第35天杂草株防效仍可达90.16%,大豆株高及干重与人工除草相比无显著差异。叶片SOD、POD活性先升后降,MDA含量增加,至施药后28 d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乙草胺苗前苗后连续施用并混施氟磺胺草醚或异噁草酮显著提高大豆安全性及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布青  朱启升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4):357-359,381
报道了1995、1996年用农威防除豆田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和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用5%农威乳油675ml,对豆田主要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均有显著防效,综合防效达90%以上;对大豆安全,但需严格掌握使用剂量、时间和使用技术。大豆全生育期用药1次即可消除单、双子叶杂草的危害,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依安县大豆田间杂草的种类、数量进行调查及数据分析,探寻其发生的原因,对杂草发生的爆发性、种群密度大、杂草发生高峰与大豆出苗高峰同步等特点进行了分析,找出依安县大豆田化学除草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杂草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转GATEPSPS 双价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6’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除草剂材料,喷施草甘膦后,评价草甘膦对杂草防除、大豆安全和杂草发生的影响,为其将来商业化种植后的安全监测与杂草治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除草效果:每小区以对角线5点取样法取5个0.25 m 2样点并标记,施药后28 d调查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株数,并剪取地上部分称取鲜重, 计算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对大豆安全性:每小区以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随机取4株大豆并标记,在喷药当天、药后7、14、21及28 d调查大豆株高和复叶数,观察药害,收获前每小区取50株大豆调查结荚数及产量。杂草发生情况:每小区以对角线5点取样法取5个0.25 m 2样点并标记(避开除草效果取样点),调查并记录每种杂草种类、株数,计算每种杂草相对多度。【结果】转基因大豆喷施900、1 800和3 600 g a.i./hm 2草甘膦对禾本科杂草株防效2016年分别为84.30%、95.22%和83.62%,阔叶杂草株防效分别为49.80%、64.52%和61.93%,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鲜重防效分别在95.36%和82.05%以上,2017年对禾本科和阔叶草株防效分别达94.93%和85.09%以上,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鲜重防效分别达98.00%和96.57%以上。转基因大豆喷施草甘膦对大豆生长没有不良影响,产量高于人工除草处理。两年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喷施草甘膦后杂草群落发生改变,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田不除草处理小区主要优势阔叶杂草为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禾本科杂草为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共6种,喷施草甘膦900—3 600 g a.i./hm 2后转基因大豆田5种主要优势杂草为打碗花、夏至草(Lagopsis supina)、马齿苋、牛筋草和狗尾草。【结论】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6’喷施草甘膦900—3 600 g a.i./hm 2对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对大豆安全。因此,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GE-J16’将在我国有很好的商业化应用前景,喷施草甘膦影响杂草种群的发生,如今后商业化种植需长期密切监测种群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