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林业生态地位的提升,全国森林防火形势也日渐严峻。由浙江省余姚市林技总站规划建设的生物防火林带,自1996年营造以来,生长正常,受林带保护的杉木基地至今未发生一起火灾,取得了初步成效。生物防火林带试验段营造在梁弄湖东林场的桃花岭弥陀山上。湖东林场有30年生杉木林800亩,杉木林下是条道路,路下是农田,此条道路是当地村民上山、农作的必经之路,发生火险的隐患很大,为此,林场年年都开防火道,用工较多,因此,市林技总站把此条路列为营造防火林带的试点地段进行建设。生物防火带长500米,宽16米,树种为木荷,种植株行距为2米×2米…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无为县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高标准建设军二路绿色长廊。路两侧的林带有30多米宽,仅意杨就栽12排,而且全部调运大规格的树苗。军二路是安徽省的省道,其中无为段绿色长廊林带长42.2公里。为抓紧时间完成近20万株意杨和4万株蜀桧林带建设任务,无为县委、县政府早在2003年下半年军二路土路工程基本结束后,就着手进行线路绿化和两侧的绿色长廊林带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规划,高标准设计林带树种,按照线路绿化和林带建设的两个内容,在主干道24米控制线外栽植一排蜀桧,并按照株距2.5米,行距2.6米各栽植6排意杨。2003年12月,无为县委、县政…  相似文献   

3.
我县从1964年建办乡(镇)、村林场以来,以林场为主开设了护林防火线1300多公里,并且坚持年年维修,花工、耗资不少。从1981年开始,我县从广西引种红荷种子育苗,营造防火林带,至1991年止全县共营造近1000公里。林带因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主林带和副林带两种。一般省与省、县与县及有些较大风口,设12—15米宽的主林带,县内设10—12米宽的副林带。林带两侧要求铲平,带内杂灌铲光。造林株行距为1.7—1.7米或1.7×2米,穴规格为0.4×0.4×0.4米,采用一年生,高0.5米以上的壮苗。为了搞清楚营造红荷防火林带的效益,笔者分  相似文献   

4.
桉树引入云南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楚雄州于1964年引进种植,现已引种桉树树种20余个,桉树种植面积达40万亩,年桉树收入3000万元以上,成为了楚雄州的一大产业.为何桉树在楚雄州长盛不衰呢?笔者总结了以下三条原因: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绿色通道工程自1998年10月启动以来,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大运、太旧、108、307四条绿色通道工程共完成林带植树任务432万株;完成荒山造林9.6万宙;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79万亩;发展经济林6.6万亩;建设园柿村316个;种植草坪60万平方米;栽植花卉397万株;主林带建设实行多树种搭配,针阔叶混交,宽度10米-50米。  相似文献   

6.
“四旁”绿化必须要高标准,否则就起不到绿化作用。我认为,在“四旁”绿化中要做到“四个一致”、“三个有”。“四个一致”。其一是树种一致,“四旁”绿化要选择抗风性强,树冠大、速生、成活率高的树种;我省一般以滇杨、柳、蓝按、圆柏、侧柏、滇揪、银荆、银桦、丁香等。在绿化林带上树种要一致,不要搞无原则的混交,其二是树苗苗龄一至,不要参并不齐。其三是苗木高矮一致,在栽植前按苗小高矮粗细进行分级,栽植时把高矮一致的苗木栽到同一条林带上。其四是规格一致,村旁绿化一般四到六行,行距1—1.5米,株距为1.5—2米;县级  相似文献   

7.
我省盐城专区沿海防护林试验站,今年继续进行了林带防护效果的观测研究。该林带是以洋槐为主的乔木,配置有苦楝、桑树、乌桕和紫穗槐等树种,株行距为1米,五年生,目前树高4.5米, 形成上密下疏的林相,经测定透风系数;树冠层为32.08%、中层为65.45%、下层为60%。半年以来,经过观测试验,进一步了解到防护林带对防风、保湿增加土壤水分和保障农作物丰收方面,起着显著的作用。1.不同的风向风速受林带的影响,风速有显  相似文献   

8.
27种引种桉树的园艺观赏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澳大利亚引种的桉树在我国已成为重要的造林树种,种植面积和规模较大。但对桉树的开发利用目前主要集中在用材和桉叶油提取上,桉树另一种重要的园艺观赏价值却被忽略了。从园艺观赏价值出发,对引种的27种澳大利亚桉树,从树形、叶形、花朵形态、奇香异味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桉树的4种园艺观赏价值类型,对桉树在园艺生产中的开发利用价值作了初步探讨,为我国桉树的引种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结合桉树的生长环境,重点探讨了桉树种植抚育过程中的技术措施,从林地选择、苗木选择、株行距的确定、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提升桉树造林成效的具体措施,以实现桉树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桉树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树属(Eucalyptus)的总称,原产于澳大利亚,被誉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具有适应性强、培育周期短、木材产量高、用途广等优点。我国引种桉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因其品种多、生长快、抗逆性强、耐贫瘠和用途广而成为被广泛引种和推广的树种。云南云景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自2001年起与国营雷州林业局合作,对桉树种植技术进行了系列的研究和开发,在景谷县高海拔地区引种了十个优良无性系的杂交桉,至2005年止,已完成推广种植桉树近1万hm^2,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成效显著,所种植的桉树长势喜人,取得了一些高海拔地区桉树种植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桉树和杉木是中国人工造林的两大重要树种。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目前中国桉树人工种植面积已达150万公顷,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广东30万公顷、广西20万公顷、海南18万公顷、云南17万公顷,其他地区65万公顷。此外,四川、湖南等地已尝试在寒冷地区种植桉树,桉树有北移的趋势。杉木是我国人工种植面积最广、最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  相似文献   

12.
东门林场的桉树无性系选育研究包括了桉树的有性育种和无性繁殖两个过程。通过大量桉树树种(种源、家系)的引进,进行优良树种(种源、家系)及其优良单株的选择,然后进行杂交育种和子代测定。在此前提下,进行桉树纯种和杂交种的无性繁殖,开发出无性系,并进行无性系对比试验和区域中试种植,最终选育出优良无性系进行推广造林。多年来东门林场选育出了700多个桉树优良无性系,其中已有70多个在社会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闽西北适栽桉树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闽西北进行了多批桉树树种引种或种源家系试验,结果表明:适宜闽西北地区推广种植的桉树有巨桉、邓恩桉、柳桉和赤桉,其中赤桉、邓恩桉最为耐寒。可以推广到闽西北大部份地区,巨桉、柳桉适宜闽西北较低海拔、绝对最低温度在-5℃以上的地区,但需要选择适宜的种源。树种内种源和家系间的生长性状、抗寒性存在显或极显差异,单株间的生长差异比家系间的生长差异大,而家系间又比种源间大。此外,桉树树种原产地的雨量分布情况对决定引种桉树极为重要。在高温潮湿的福建地区不适宜引进冬雨型桉树树种。  相似文献   

14.
桉树木屑袋栽食用菌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桉树是世界著名速生树种,我国引种桉树已有百年历史,福建省永安市自1992年引种桉树以来,至今已在山地丘陵营造2776.3公顷的桉树人工林,是全省山地种植桉树面积最大的县(市)。桉树木材是优良的造纸和人造板工业用材,因其木材富含芳香油,长期以来被视为食用菌栽培禁用树种。本试验采用桉树木屑袋栽食用菌,试验结果表明,桉树木材适宜栽培食用菌特别是珍稀食用菌,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食用菌原料林优良造林树种。这为缓解菌林矛盾,实现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桉树扦插育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扦插育苗法在桉树育苗上的应用是一个成功典范 ,桉树是一种难生根树种 ,通过采用幼化处理 ,生长激素的刺激 ,营造一个利于生根环境 ,使其达到一个较高的生根率 ,这对其它有价值的树种的大量繁殖也有借鉴作用。现将桉树扦插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1 母树管理要想获得健壮、无病虫害 ,且生根率高的无性系苗 ,管理好母树至关重要 ,因为健壮 ,适龄的枝条是内因 ,其它外界条件为外因。1.1 合理疏植种植母树应选择通风良好 ,阳光充足 ,水肥条件适中的平地 ,不积水。种植前先起畦 ,畦宽 1~ 1.2m ,步道 4 0cm ,每畦种植 5~ 6株 ,株行距均在 2 5c…  相似文献   

16.
株行距(2.5×2.5米至5×5米)对两种桉树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以两个令期(0—7和8—14年)进行了调查。对兰桉无显著效应,杂种特拉布桉则有明显的影响。两种桉树不同造林密度在砍伐时的木材密度值的比较,表明5×5米的株行距与现有标准株行距3×3米相比较大约增加10%。8—14年生的木质部密度已证明比内部的心材密度大约高15%。  相似文献   

17.
已建成的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首期工程全长66.55公里,贯穿槐荫、天桥、历城三个区。标准化堤防生态防护工程依托黄河防洪工程而建,是建设生态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生态防护工程设计标准,已沿黄河大堤初步营造了“六条绿化带”。一是黄河滩地综合开发带。黄河主河道两侧滩地宽度,从近百米到几百米不等,考虑到汛期河道行洪的要求,宜以种植牧草为主,形成一个平坦开阔的天然牧场。二是临河防浪林带。按照黄河防洪工程建设要求,在大堤临河堤坡以外种植30米宽的垂柳。三是堤防行道林带。即在12米宽的黄河大堤顶两侧各种植一行垂柳、一行红叶李。重点堤段种植松柏等优质常绿树种;堤肩种植花卉和草皮。四是淤背区适生林和经济林带。按照“林草间作”的种植结构,在甲均宽度100米的黄河淤背区内,种植黑杨、银杏、翠竹、松柏等,部分堤段种植各娄果树,逐步向采摘农业发展;重点地段进行了专门绿化园林设计,形成了目前黄河风貌带的绿色长廊。五是临、背堤坡林草带。按平均大堤高度8米、坡度一比三计算,临、背堤坡宽度为48米。对紧靠绕城高架路的堤段进行了重点绿化美化,种植了五角枫、火炬树、翠竹、黄杨、冬青等美化树种。其它堤段种植了杨树和刺槐。形成乔、灌木结合,树草并茂的生态防护林带。六是背河护堤林带。在背河堤脚外种植了10米宽的杨、柳树。“六条绿化带”,除黄河滩地综合开发带尚未实施,其它五条绿化带总宽度200米,目前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8.
前言广东省植胶区台风严重,对胶园防护林和橡胶的为害极大,加上人为的乱砍滥伐,使林带残缺不全,林木的现存率很低。1955年营造的桉树林带现存率50%的很少,多为30%左右,有的林带仅有4—10%。64—65年营造的木麻黄林带现存率高的可达60%,多为30—50%原有林带的主要树种为桉类、木麻黄、台湾相思和油茶。这些树种在我国胶橡生产上起了重  相似文献   

19.
Grat.  D  李梅 《桉树科技》1997,(1):43-45
桉属的一些树种在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为种植。该属树种生长快,工业性能好,适应范围广,引起了许多国家的种植兴趣。据估计,1985年全球桉树种植面积约6百万hm~2。现在,全世界引种的绝大多数硬材林树种是桉树,桉树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生物资源树  相似文献   

20.
桉树作为速生树种,是国内木材的主要来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前期无节制的大面积种植,且种植技术不规范,导致桉树人工林土壤结构受到破坏、林下植物多样性下降,破坏生态稳定性,不利于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许多研究者对桉树人工林进行改造,以改善桉树人工林生态环境。该文通过查阅近20年国内桉树人工林改造技术研究文献,分析桉树人工林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生态后果,评述桉树人工林改造技术,提出今后桉树人工林改造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