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沈学印 《湖南林业》2005,(11):35-35
在我读书的生涯中,我总喜欢用粉红色的枫叶做书签,把它精心地夹放在书中,既能陪伴我一道享受温馨的读书气氛,又能点燃我如诗如歌的读书人生。  相似文献   

2.
下午到储蓄所去取钱,柜台前,队已排成长龙,透过百叶窗帘射进来的微光暗得让人提不起精神。眼看着轮到我了。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声,进来几个人,一个40岁左右的人很突兀地挤到我前头,身上一股烟味扑鼻而来,让人不禁大皱眉头,职业的敏感性让我不由地仔细审视了他们一下:五六个人,穿着不整洁,举止有些怯怯生生的——典型的民工!我无奈地退让了一步。  相似文献   

3.
读书     
《绿色中国(A版)》2009,(2):124-12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益友;书,是我们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伙伴。犹如有人喜欢打球、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下棋、有人喜欢跳舞一样,有的人喜欢读书,因为读书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娱乐生活。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在这个假期,让我们同沐四季风,共享读书乐吧!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遗产     
父亲喜欢读书,如痴如醉,忘人忘己。 记忆中,和父亲有关的第一幅人生影像,就是父亲捧着一本书,读得忘我。而我则在一旁,满脸疑惑,不知那些毫无生命的书,为何会得到父亲如此青睐?  相似文献   

5.
怀念母校     
每当听见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我便想起我人生起点的母校。几间破旧低矮的土房,坐落在偏僻小镇一座石头山脚下,没有院落,没有标志,如果不是时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你很难认出这里是一所学校,它便是我的母校。  相似文献   

6.
生命中的一点绿○耿修学时候寄养在姨母家,感情上从没将这个只有四户人家的小村庄当做自己的故乡,因为这里偏僻而又贫穷。小学毕业后,姨母再也无力供我读书,小小年纪便开始学做农活。一次修塘堰取土时,一棵木子(乌柏)树苗被挖出遗弃一旁,让我捎回栽在村东头的土坡...  相似文献   

7.
徐学平 《中国林业》2013,(14):59-59
夏日的黄昏,搬来一张老旧的躺椅,摇上一把蓝布边的蒲扇,让自己静静地埋进小巷的幽深处,然后捧起一本厚厚的书本来读,那是我学生时代暑假生活中无法摆脱的一份喜好。夕阳缓缓西下了,任微风串巷而过,任书香扑面袭来……真可谓是读书、纳凉两不误。  相似文献   

8.
夏日墨香     
张宏宇 《中国林业》2013,(14):58-58
春困秋乏,读书不免贪睡,冬季严寒.读书效率也不高。唯有夏天,清展早早便会醒来,夜晚燥热又常常不能入眠,自然也就多出了许多读书时间,夏天实乃是读书的“黄金时节”。到了烈日炎炎的夏天,心烦气躁,我常以闲书消夏.品书中滋味,听萦耳蝉鸣,是夏日里难得的享受,沉迷于书中,平和心绪,从而也增添了不少清凉。  相似文献   

9.
地球如是说     
徐刚 《中国林业》2012,(15):44-47
地球说:“人啊!我爱你们,我总是让每一个早晨准时到来,阳光照遍大地,绿色与孩子们喜悦的,就是我喜悦的。”  相似文献   

10.
编·读·通     
休息日,偶从同事家中翻到一本《新疆林业》杂志。嘿,那诱人的封面就让人油然而生敬意。我又略略看了看目录,不由使人有种像在沙漠中发现了一块“绿洲”。杂志栏目色彩斑斓:理论栏目让人知法守法;服务栏目使人增添技能;调色板栏目让人熟知“百科”,沙枣花栏目让人闻到了缕缕“沙枣花”的清香……我拍案叫绝,如此好的杂志,竟然刚刚发现,怎不让人有点遗憾。同事说:“你看这份杂志,质高价廉,有一本在手,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是的”,我不加思索说:“明年,我一定订上一份”。(李建新)致《新疆林业》申晓永只有你最…  相似文献   

11.
举家深居苗山。我是一位女“教书匠”,丈夫是一家国营林场的营林工,兼做几家报社的通讯员。门户称不上“书香门弟”,但全家大小却爱读书看报。出现了书报充盈四壁,深夜人静泛舟书海的情景。书报似一垛“挡风墙”乃致“牌风”、“麻风”难度“玉门关”;书报如同烟酒糖果,致使我一家人“上了腐”。常有夫读、我读、患女也读的“动人镜头”。丈夫除了完成场里生产组安排的任务外,不是读书就是写文。曾有人讥笑问他:“读书当得饭菜么?”他却并不介意的答道:“书比饭菜还抱饥!”夫不言假,你看1他在寒冷的冬夜,窗外北风呼啸,他从书…  相似文献   

12.
兰菊听乐     
一人剪烛,梦里深宵。冲了一杯浓浓的咖啡,坐在静谧的小阁窗边。黑夜是我亲密的伙伴,我不愿让思维沉睡在这美妙的与天籁同亲的时刻中。六弦琴静静地躺在怀里,从拨响它第一声开始,我便把自己嫁给了让我痴迷留恋的悠悠琴音。那是我的幸福之门,那里有我倦飞栖息的高枝,...  相似文献   

13.
岗乡——云杉的宝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如何跨入林家大院、走向林海的呢?这其中既有情感上的渊源,也有偶然因素的引导。渊源是我成长于江南水乡,受绿树烟雨的熏陶,自小就喜爱在山溪花木中读书游玩。导因是20世纪50年代初,当我正准备报考大学时,读到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部长梁希教授写的文章,内有让  相似文献   

14.
老银杏树     
让人荡气回肠的树,让人心弦震颤的树,让人一步三回头的树,就是那一棵老银杏树吧。她的身躯假如不破碎,该有我家半个客厅那么大。而现在映入我眼帘的,是她那十余丈高的躯体,被雷霆之剑恶狠狠地劈为两爿。这样,她的身子就像两只手掌,那拉开的距离中间似乎还回荡着雷...  相似文献   

15.
当我看完冯全忠女士的资料时,我发现胸前的衬衫已被泪水打湿。这是一位多么值得钦佩的女性啊!天生的残疾使她几乎无法站立,然而她愣是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高昂挺直地站在了青藏高原,她所受的痛苦让人怜惜,她所取得的成就却让人钦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怀念绿荫     
我居住的小镇,曾有一片颇为壮观的绿荫,足足遮住了一条街,成为小镇一道独特的风景,也为小镇增添了几分美丽。穿行于浓荫下,阵阵清风沁人心脾,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放慢脚步。当年来到小镇读书,小镇的繁华让我这个不曾出过远门的乡下孩子大开眼界。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初...  相似文献   

17.
桃花沟情缘     
深深体会了那份无奈与惊俱,原来在我们的生存空间里还有这样恶劣的环境……几天的访问中,我认识了菊,一位18岁的农村姑娘。到她家时,她的弟妹成群地躲在阁楼上,因为没有可以穿着出来见人的最起码整齐的衣裳。而菊像是很大方的样子出来接待了我们。她说家里兄妹7人,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地就靠她带着弟妹们照料,弟妹渴望读书,渴望生活得好一点……从她的话语中我听出了生活的重负,对以后生活的无奈与企望。这个比我仅小两岁的姑娘,为什么要比我多承受那么多的不幸呢?从菊家出来时,我真的没什么给她,便从背包里取出爹妈临…  相似文献   

18.
自从女儿薄晓婧去两千里以外的大学读书后,我每天下班一进家门.少了女儿的一声问候:“爸爸,回来啦?”我又习惯地到女儿的房间转转,小屋依旧……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每逢放假,我就要到乡下外公家住上一段时间。外公家的院角有一棵大怪树。说它怪,是因为它长着小扇子一样的叶片,而那足以让三人合抱的粗壮的树干上疤疤叉叉、疙疙瘩瘩。怪树根部烂了一个能让两三个人钻得进去的大洞,我常担心有一天它会支撑不住庞大的身躯而倒...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线条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每当看到“生命”两个字,都会让人产生一种鲜活凝重的感觉。凝重是因为它包含悲欢离合、生离死别;鲜活是因为它丰满立体,极富张力。对我而言,岁月与体验是我研读生命的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