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季往往是鱼病的多发季节,如果不引起重视和采取防范措施,就会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进入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池塘内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而鱼类在经过越冬后体力消耗大,体质较弱,特别是出鱼上市多次拉网造成鱼体受伤和鱼体冻伤,很容易被病原体感染,引起鱼类发  相似文献   

2.
春季是鱼病的多发季节,进入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池塘内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而鱼类在经过越冬后体力消耗大,体质较弱,特别是出鱼上市时多次拉网造成鱼体受伤和鱼体冻伤,很容易被病原体感染,引起鱼类发病,给养鱼场造成很大威胁。现将几种春季常见鱼病及防治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北方精养鲤鱼,到6月~7月份鲤鱼体重已达到0.5kg左右,日投饵量应为体重4%。但现实中有的池塘摄食量却突然减少,甚至出现还不到1%的情况,这些给养殖造成极大的损失,分析有如下原因。一、鱼体自身的原因由于鱼体本身可能感染了烂鳃、  相似文献   

4.
鱼类生活在水中,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它的生活和生长情况都是通过水体环境的变化反映出来的。人们的各种养殖措施也都要通过水环境而作用于鱼体。根据鱼类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人为地调节和控制池塘水质,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工作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问题。要改善池塘水质,保持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就必须掌握以  相似文献   

5.
池塘投饲机经10年左右的应用推广,以投饲面大、投饲均匀、节饲高产、鱼体规格均一、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逐渐为养殖户所认可。1998年新增近万台,在用台数约2万台,使用投饲机的精养池塘面积20万亩左右。池塘投饲机已成为具有显著增产增收效益的池塘养殖机械,在养殖生产中开始  相似文献   

6.
步入3月,随着气温、水温逐渐回升,池塘中各种微生物日益活跃,对鱼类有致病性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也开始孳生和繁殖,适宜的条件下会感染鱼体;同时,经过严寒冬天的自然越冬鱼类,由于摄食偏少,体内积存的营养消耗较大,鱼体消瘦,体质变差,对疾病的抵制能力较弱,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因此,需要做好鱼类寄生虫及细菌病、鳖越冬后死亡症、罗氏沼虾白浊病、对虾的白斑病、红体病等病害的预防。同时随着水温的上升,感染了水霉病的养殖品种,容易继发感染细菌病,要做好消毒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病害防治团队习丙文研究员等人在异育银鲫粘孢子虫病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水产科学》《水产学报》上。该团队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组织病理学分析、分子生物学检测和药物筛选等手段,在国内外首次从发病养殖池塘底泥的苏氏尾鳃蚓中发现报道放射孢子虫15种,发现命名鱼体寄生粘体虫新种4个,揭示了吴李碘泡虫、培养碘泡虫、  相似文献   

8.
进入5月份,各种鱼病就开始大量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白鲫、白鲢“出血病”发病范围之大,数量之多是多年来未见过的。鱼类得病,除鱼体自身免疫功能降低外,水环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随着养鱼业的发展,精饲  相似文献   

9.
今年入夏以来,因加井水池鱼死亡的事故在我市时有发生。养鱼者做了几乎同样的描述;向鱼池补加大量井水后,翌日清晨鲤鱼便开始大批死亡,鱼体没有任何病状;而同一池塘中抵抗力相对较弱的  相似文献   

10.
春季,随着水温的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开始滋生,一定的条件下感染鱼体,引起鱼病。春季鱼类发病的原因有三:其一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越冬期后,鱼体内积存的营养大部分被消耗,体质瘦弱,抗病力差,易被细菌侵袭;其二是春天捕捞、运输、放养活动较多,由于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鱼受伤后被细菌感染;其三是潜伏在底泥中的病原体当开春时水温上升后大量繁殖,再加上鱼池长时间未换水,水质较差,为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易侵袭鱼体引发鱼病。针对上述情况,可采取下列措施预防:1、清塘消毒:未放鱼种的池塘,鱼种放养前10天—15天,注水10cm—20c…  相似文献   

11.
王宪璋 《内陆水产》2008,33(2):12-13
鱼类生活在水中,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各种养殖措施都要通过水环境而作用于鱼体。鱼塘水质一旦恶化,会使鱼类缺氧、中毒,甚至死亡。因此,搞好水质调控管理非常重要。根据鱼类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人为地调节和控制池塘水质,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问题。如何改善养鱼池塘水质,保持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笔者认为,必须掌握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中旬,上高县一养殖户在干一座小型山塘(水面75亩)时,将7500公斤的鳙鱼(规格3尾/公斤左右)和草鱼(规格2尾/公斤左右)转入到一口水面3亩,平均水深1.5m的池塘暂养,待山塘干塘除野后再转入山塘进行养殖。10月15日下午养殖户到塘边巡视时发现上面有水流进池塘,池中暂养鱼极度不安,争先恐后的向池塘四周急窜,个别鱼体已开始变硬。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蓝藻水华期间微囊藻毒素在罗非鱼体内的分布及累积传递过程,2008年6~8月采集了高密度蓝藻池塘及太湖网箱内的鱼样及水样,用ELISA法对鱼样和水样进行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池塘水体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在0.123~0.514μg/L,MC-LR含量随着藻密度的下降而降低,对照组水体MC-LR浓度显著高于实验组MC-LR含量。池塘鱼体肌肉组织微囊藻毒素MC-LR累积含量在1.194~3.615ng/g,肝脏组织微囊藻毒素MC-LR累积含量显著高于肌肉组织。将池塘与网箱罗非鱼转至无微囊藻水体中暂养,跟踪检测MC-LR含量变化,池塘和网箱鱼体肌肉组织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均低于人体每日可耐受摄入量,而肝脏组织藻毒素MC-LR含量则分别需要经过10~20d自然生物降解后降低至安全摄入量之下。讨论了微囊藻毒素在鱼体组织分布与食物链中的累积传递。  相似文献   

14.
春季鱼病发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冬后的鱼池,鱼类体质普遍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降低,进入春季水温逐渐上升,鱼类开始慢慢恢复活力,并逐渐开始摄食,同时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衍,各类养殖池塘容易暴发鱼病,引起池鱼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此,笔者认为加强春季养殖管理,切实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是春季生产管理的关键。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春季常发鱼病主要有:烂鳍病、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疖疮病、竖鳞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以及三代虫病等。  相似文献   

15.
太湖微囊藻毒素在罗非鱼体内累积及生物降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蓝藻水华期间微囊藻毒素在罗非鱼体内的分布及累积传递过程,2008年6~8月采集了高密度蓝藻池塘及太湖网箱内的鱼样及水样,用ELISA法对鱼样和水样进行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池塘水体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在0.123~0.514 μg/L,MC-LR含量随着藻密度的下降而降低,对照组水体MC-LR浓度显著高于实验组MC-LR含量.池塘鱼体肌肉组织微囊藻毒素MC-LR累积含量在1.194~3.615ng/g,肝脏组织微囊藻毒素MC-LR累积含量显著高于肌肉组织.将池塘与网箱罗非鱼转至无微囊藻水体中暂养,跟踪检测MC-LR含量变化,池塘和网箱鱼体肌肉组织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均低于人体每日可耐受摄入量,而肝脏组织藻毒素MC-LR含量则分别需要经过10~20d自然生物降解后降低至安全摄入量之下.讨论了微囊藻毒素在鱼体组织分布与食物链中的累积传递.  相似文献   

16.
在池塘养鱼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检查,而每次捕捞总有部分鱼体受伤,甚至死亡。全苏养鱼科学和生产联合公司研制成一种池塘专用检查性捕鱼装置。这是一个由投饲机配合的漂浮式装置,设有电极、网片、引鱼道和集鱼箱等。开始诱集主要靠池养鱼类对投饲机声响的条件反射,然后由电极装置所产生的18~24伏的直流电场对鱼群起驱赶作用,而呈扇形向外 (上接第25页)伸展的网片、带滑道的引鱼道则协助使鱼集中到集鱼箱。检查时,只要将鱼从集鱼箱中捞出,检查好后再放回池塘。整个过程鱼只有在被搬动的短时间内才同网片接触而可能使鳞被损伤。总的来说,这种捕捞装置对保护鱼体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赵立明 《齐鲁渔业》2002,19(5):33-34
中后期水质问题在近年来精养高产型池塘生产中越来越突出,加强精养池塘中后期水质的科学管理是加快鱼体生长,减少病害,提高饵料利用率,获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池塘养殖已由薄利阶段进入微利阶段,因此,具有良好养殖效益和市场前景的鲂鱼便成为养殖户的首选品种。由于养殖水平不同,其收益状况也不同,要取得较好的养殖收益,在鲂鱼养殖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池塘条件1.池塘条件 鲂鱼成鱼池一般面积5亩~30亩均可,鱼池水深1.5m~2.5m,水源充足,池塘底泥以20cm~30cm为宜。2.水质条件 鲂鱼养殖最适pH值7.0~8.5;鱼体正常生长发育时水体溶解氧含量为5.5mg/L以上,溶解氧低于1.7mg/L则鱼体呼吸受到抑制,溶解氧低于0.6mg/L则鱼体死亡;有机物耗氧量应低于1.5mg/L。二、放养模式以鲂鱼为主,混养…  相似文献   

19.
1996年6月17日我县养鱼户徐富强带5尾鲶鱼苗(体长1.5厘米)到我站求诊。据徐口述,他利用池塘自繁当地鲶鱼苗,共获鲶鱼苗1万余尾,每天投喂水蚯蚓。鱼苗于6月15日开始出现狂游乱窜,打圈子或钻入水中又跳出水面等症状,随即发生死亡,每天死亡几十尾。从病鱼外观观察鲶苗头大尾小,体质瘦弱,头部有一鹅头状的红色突起。从症状分析,初步诊断为碘泡虫病。为了查清该病鱼寄生虫种类和数量,我们进行了镜检。镜检:由于鱼体大小,我们用针挑破脑部,取出脑组织镜检、发现有碘泡虫寄生、每个视野有1~2个虫体。同时刮取病鱼体表粘液检查,也…  相似文献   

20.
王长兵 《水产养殖》2010,31(2):17-17
<正>根据几年来的渔业科技入户指导和跟踪服务,笔者发现复兴镇的示范户每年到11月初就开始停止投喂饲料,根据市场和塘口情况,有的示范户到来年3、4月份才开始上市销售成鱼,这期间要经历一个慢长的冬天,鱼体由于不停的活动需要消耗能量,形成鱼体越冬"掉膘"现象,根据生产实践笔者认为:冬季科学合理投喂饲料将有利于鱼类的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