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为了研究浒苔多酚(Enteromorpha prolifera polyphenols, EPP)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的预防作用,将24只C57BL/6J小鼠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浒苔多酚处理组(100 mg·kg-1·d-1)以及高剂量浒苔多酚处理组(300 mg·kg-1·d-1),连续灌胃14周,考察不同剂量浒苔多酚干预对肥胖小鼠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肠道菌群数量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EPP能抑制肥胖小鼠体重增长,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LDL-C)、丙二醛(MDA)、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浓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此外,EPP干预可提高有益菌如拟杆菌属(Bacteroides)、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及副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s)分泌;降低有害菌如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及颤螺菌属(Oscillospira)的相对丰度。因此,浒苔多酚作为功能性食品成分能够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症状。本研究为浒苔多酚作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大孔树脂纯化黄精多酚及其抗氧化性与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考察4种树脂对黄精多酚粗提物的吸附-解吸特性,筛选出最佳的纯化树脂,并研究其纯化工艺,分析黄精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红外光谱特性和单酚组成。结果表明,AB-8型大孔树脂最适合于对黄精多酚粗提液的纯化,静态吸附5 h达到饱和,静态解吸3 h达到平衡;在室温下,用质量浓度为0.80 mg/mL的黄精多酚粗提液以0.8 mL/min的流速上样;吸附平衡后以70%的乙醇为洗脱剂,在洗脱流速为1 mL/min时,大孔树脂纯化效果最好,经纯化后黄精多酚的纯度提高了3.37倍。黄精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且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纯化前后黄精多酚总还原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27.48±1.93)、(19.01±1.48)μg/mL,清除DPPH·的IC50值依次为(5.21±0.48)、(4.00±0.26)μg/mL,清除ABTS+·的IC50值依次为(4.89±0.82)、(4.21±0.53)μg/mL,经纯化后黄精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明显增强。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具有多酚和黄酮的特征峰;HPLC-DAD分析表明,黄精多酚主要含绿源酸,阿魏酸,芦丁和熊果酸。  相似文献   

3.
茉莉酸甲酯对蓝莓贮藏品质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浓度(0、10、20、30μmol·L-1)茉莉酸甲酯(MeJA)熏蒸处理对蓝莓贮藏品质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蓝莓采后保鲜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蓝莓在5℃贮藏条件下,MeJA处理能保持较高的好果率,且能抑制果实硬度下降和糖酸含量的降低,其中10、20μmol·L-1MeJA处理贮藏品质较好;MeJA处理对蓝莓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有激活作用,其中20μmol·L-1MeJA浓度处理更有利于诱导抗病酶的活性,提高果实抗病性,为蓝莓采后较适宜的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4.
辣椒疫霉菌是一种缺乏甾醇合成必要基因的疫霉属重要植物病原卵菌,其可利用植物中富含的β-谷甾醇等甾醇类物质完成生活史。为了明确β-谷甾醇在辣椒疫霉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中的作用,本研究设置系列浓度梯度(0.2、1.0、5.0、25.0、125.0μg·mL-1),测定了其对辣椒疫霉菌孢子囊和卵孢子形成的影响,观测了β-谷甾醇处理后菌丝的生长及形态结构,探究了其对辣椒疫霉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β-谷甾醇对辣椒疫霉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发育,高浓度抑制生长发育。具体表现为:当β-谷甾醇浓度为0.2μg·mL-1时,其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和卵孢子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当β-谷甾醇浓度高于5.0μg·mL-1时,其对菌丝生长及孢子囊和卵孢子形成表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β-谷甾醇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随之增强。在β-谷甾醇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10.0μg·mL-1)下,其对菌丝有明显的致畸作用,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对菌丝生长、孢子囊和卵孢...  相似文献   

5.
微波辅助提取苹果渣中苹果多酚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为了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苹果渣,进一步提高苹果渣中多酚物质的提取效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苹果渣中苹果多酚的微波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乙醇用量对多酚得率有极显著影响,功率、乙醇浓度以及萃取时间和功率的交互项对多酚得率有显著影响,萃取时间对多酚得率无显著影响。最优工艺是:萃取时间60 s,功率750 W,乙醇浓度60%,乙醇用量25 mL(料液比1∶50),此条件下苹果多酚理论提取的得率为11.93 mg/g(DW)(验证值为11.41 mg/g),明显高于回流及超声波提取得率。  相似文献   

6.
油茶籽饼粕中甲醇提取物抑制黄曲霉菌效果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油茶籽饼粕中对黄曲霉菌有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该研究开展了油茶籽饼粕不同溶剂提取物对黄曲霉菌菌丝生长及产毒的影响研究。选用80%甲醇作为溶剂对油茶籽粕进行提取,提取液依次利用乙酸乙酯、饱和正丁醇进行梯度萃取,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相、正丁醇萃取相和水相,正丁醇萃取相对黄曲霉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100mg/mL浓度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2.00 mm,菌丝干质量相比对照减少了42.88%,黄曲霉毒素未被检出,而乙酸乙酯萃取相和水相对黄曲霉菌的抑制效果较弱,甚至无抑菌效果。采用柱层析、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对正丁醇萃取相中的抑菌物质进行纯化鉴定,分离出了3种黄酮苷类化合物:1)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3)-O-α-L-吡喃鼠李糖-(1→6)-O-β-D-吡喃半乳糖苷];2)山奈酚-3-O-[2-O-β-D-吡喃木糖基-6-O-α-L-吡喃鼠李糖]-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奈酚-3-O-(6-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α-L-吡喃鼠李糖-(1→6)-O-β-D-吡喃半乳糖苷。以上研究结果为黄曲霉菌天然抑菌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参考,也拓宽了油茶副产物的加工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抗氧化剂阻断N-亚硝酸胺合成的作用,本文以藤茶为原料,通过分级提取,研究各分级相提取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和N-亚硝胺的生成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乙醇相提取物的效果最好,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和亚硝胺抑制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23μg·mL-1和0.029μg·mL-1,强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同时各分级相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铁氰化钾的还原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和乙醇相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作用强于阳性对照Trolox。HPLC定量分析显示这两相中含有较高的二氢杨梅素,分别为678.5 mg·g-1和381.1 mg·g-1,表明二氢杨梅素是藤茶中主要的抗氧化以及阻断N-亚硝胺合成的活性物质。本研究表明藤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及阻断N-亚硝酸胺合成的作用,为藤茶保健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稻鸭共养模式抑制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原因,以稻鸭共养模式的鸭粪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对其抑菌活性及有效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期为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提供新的途径。结果表明:鸭粪乙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抑制作用,24h内最高菌丝生长抑制率和EC50分别为88.64%、26.11mg·mL-1;鸭粪乙醇提取物经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两种组分,其中石油醚组分抑菌效果较弱,乙酸乙酯组分抑菌能力较强,其对水稻纹枯病菌抑制率为89.70%,EC50为15.52mg·mL-1;对乙酸乙酯组分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5种流份,其中第2流份有显著抑菌活性,在24h和48h内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9.58%和80.36%。GC-MS分析表明,鸭粪的抑菌物质主要为酚酸类和含硫醇有机物质,进一步纯化和鉴定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鲤鱼为受试材料,研究水环境中氟对其血液和鳃组织免疫相关酶ACP、AKP、SOD、CAT的活性,NBT阳性细胞数量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氟化钠(0、40、80、120 mg·L-1)暴露30 d后,与对照组比较,鲤鱼血液中、鳃组织中的氟含量都有增加,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鲤鱼血清中免疫相关酶ACP和AKP活性低于对照组,且在80、120mg·L-1显著低于对照组,SOD、CAT活性在120mg·L-1显著低于对照组;鲤鱼鳃中免疫相关酶ACP、AKP、SOD、CAT低浓度组活性较高,而高浓度组较低,且均在120 mg·L-1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着水环境氟暴露浓度的升高,鲤鱼NBT阳性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低、鲤鱼鳃组织中的IL-1β蛋白表达也均较对照组低。CORREL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水氟暴露浓度与鲤鱼免疫相关酶活性ACP、AKP、SOD、CAT活性和IL-1β蛋白表达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水环境中氟可在一定程度上对鲤鱼鳃免疫能力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葡萄酒中苯醚甲环唑的测定方法,以超声辅助-凝固-漂浮分散液液微萃取(UADLLME-SFO)为富集、净化手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检测葡萄酒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应用正交试验对萃取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宜的萃取条件为:萃取剂十一醇30μL、超声时间5 min、氯化钠浓度30 g·L~(-1),此条件下苯醚甲环唑的检出限为2.3 ng·L~(-1),相对标准偏差(n=5)在3.5%~6.2%之间,当添加浓度为1μg·L~(-1)和50μg·L~(-1)时,苯醚甲环唑的添加回收率在90.2%~98.4%之间。本研究结果为葡萄酒中苯醚甲环唑残留的检测提供了研究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可以调节多种抗炎因子的表达,但是其能否减轻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炎症损伤不得而知.本研究将传至第3代的奶牛(Bos taurus)睾丸支持细胞(sustentacular cell,SCs)分别与Gln (0.5,1,2,4和8mmol/L)共培养12h,更换培养液培养4h后用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当Gln浓度为2 mmol/L时细胞存活率为90.81%.将培养的睾丸支持细胞随机分为4个组:对照(空白)组、LPS (0.1 μg/mL LPS共培养12 h)组、Gln(2 mmol/L的Gln共培养12 h)组和LPS+Gln(2 mmol/L的Gln共培养12h后用0.1 μg/mL LPS处理4 h)组,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热体克蛋白72 (heat shock protein 72,HSP72),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 (interkeukin receptor-associatedkinase-M,IRAK-M),Toll作用蛋白(toll-interacting protein,Tollip)和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A20)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和白介素-17(IL-17)的表达.结果显示,Gln能诱导SCs HSP72、IRAK-M、Tollip和A20的表达,且HSP72mRNA和其蛋白的时效表达量分别在2和4h最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的HSP72、IRAK-M、Tollip和A20均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LPS+Gln组细胞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同样,与空白组相比,LPS组细胞IL-1β、IL-6、IL-8、IL-10、IL-13和IL-17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LPS+Gln组细胞的上述相应指标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说明,LPS能够诱导炎性因子、HSP72、IRAK-M、Tollip和A20炎症负反馈调节因子的表达.而Gln能够抑制LPS诱导的炎性因子、促进抑炎因子的表达,从而减少炎性损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筛选抗睾丸炎症的分子药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贾莹  胡志和 《核农学报》2016,(5):941-948
以蓝莓饮料中花青素的稳定性为指标,研究不同杀菌方式和包装的透光程度对蓝莓饮料中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原汁添加量200g·L~(-1),蔗糖添加量70g·L~(-1),柠檬酸添加量1.1g·L~(-1),柠檬酸钠添加量0.3g·L~(-1)时,蓝莓饮料的p H较稳定,适口性较好。采用高温瞬时杀菌(121℃,10s)、常压下100℃杀菌12min后灌装和灌装后100℃杀菌14min的杀菌方式,花青素保留率分别为83.20%、78.21%、80.83%。在全标(瓶体遮盖率96%)、半标(瓶体遮盖率60%)和裸标(瓶体遮盖率0)3种包装方式下,花青素保留率分别为91.58%、89.15%、86.16%。因此,在高温瞬时杀菌(121℃,10s)和全标包装条件下贮存,有利于维持花青素的稳定性。本研究为蓝莓饮料的生产及贮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高效利用美国豆芋花皂苷类化合物,以皂苷得率和纯度为指标,研究美国豆芋花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及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并对制备的美国豆芋花总皂苷的抗氧化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豆芋花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90%乙醇,料液比1∶20,温度70℃,提取时间2 h。得到的提取物石油醚脱脂后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D-101大孔树脂吸附柱纯化的工艺为上样皂苷质量浓度1 mg·m L~(-1),上样量40 m L·g~(-1)树脂,洗脱剂为80%乙醇(pH值6),洗脱剂用量4 BV(树脂柱体积)。制备的美国豆芋花总皂苷样得率4.24%,纯度达65.35%,比粗提物(纯度15.27%)提高了约3倍;抗氧化性能(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IC50值分别为51.08、29.24μg·m L~(-1))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IC50值为83.62μg·m L~(-1))也均优于粗提物(清除DPPH、ABTS自由基IC50值分别为286.51、69.92μg·m L~(-1),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浓度(IC50)值为1 043.57μg·m L~(-1)),表明该工艺可用于高活性美国豆芋花总皂苷的富集和纯化。此外,美国豆芋花总皂苷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类型为竞争型抑制,抑制常数为49.68μg·m L~(-1)。本研究结果为开发具有降血糖功能的医药中间体或功能性食品提供了新资源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红松种子壳多酚物质的提取及抗氧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选取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设计,研究了超声波提取时间、温度、乙醇浓度及料液比对红松种子壳中多酚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并利用Fenton体系、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体系及邻苯三酚体系测定其提取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松壳中多酚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提取时间2.80h、料液比1∶26.36(g/mL)、乙醇浓度42.86%、提取温度80℃,多酚得率7.96mg/g。在此优化条件下,红松种子壳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甲基紫法)、DPPH·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均具有较强清除作用,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6.67×10-4、2.34×10-2、3.97mg/mL。  相似文献   

15.
以山核桃仁多酚为原料,通过酸水解分析仁多酚内可能含有的有机酸成分,结果表明,仁多酚干物质经脱糖苷之后,可以形成自由的酚酸,检测到没食子酸及绿原酸含量分别为18.2mg·g-1及246.7mg/g干物质;同时山核桃仁多酚干物质进行体外抗氧化分析表明,仁多酚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其抗氧化能力一定范围内与VC及BHA相当.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液液分散微萃取与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联用技术,提出了可用于苹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的一种快速、灵敏的新方法,并通过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功地应用到苹果样本的检测。在优化的条件下最低检出限从1.32-3.58μ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11.06%-15.39%,分析标准曲线采用五点法(浓度从0.5-20μg.mL^-1)来绘制,线性的变化从0.977 3-0.997 6。为了评价样本的基质效应,用有机磷农药从3个不同浓度水平对样本进行添加,回收率从64.0%-89.0%,并且没有发现基质效应。液液分散微萃取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有机溶剂使用量极少,是一种顺应时代要求的环境友好型萃取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性内毒素血症诱导的全身性炎症及免疫反应中,肝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分析这种机能,选用8头1~2、15~22kg的去势公山羊,外科手术装置颈静脉瘘管、门静脉瘘管和肝静脉瘘管.手术4 d后,从颈静脉一次性灌注脂多糖(1ipopolysacchride,LPS,3μg/kg)生理盐水溶液,于灌注前、灌注后1~5、8 h采集各静脉血样,并测定体温和白细胞总数.分离血浆,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其中TNF-α和IL-6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LPS灌注后0.5 h直肠温度即有上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达4 h,其后迅速下降.白细胞总数在灌注LPS后l h内迅速降低,在2~8 h内缓慢回升.灌注后l h颈静脉、肝静脉和门静脉血TNF-α水平迅速上升达到峰值,分别为0.76±0.052 ng/mL、0.82±0.050ng/mL、0.711±0.071 ng/mL,其中以肝静脉血中TNF-α的浓度变化最为显著.颈静脉血中的IL-6水平在灌注后1 h达到峰值,1~3 h则逐渐回落到基础水平并一直保持到实验结束;肝静脉和门静脉血IL-6水平在0~2 h范围内呈下降趋势,在4 h出现峰值,4 h后则呈下降趋势.颈静脉、肝静脉及门静脉血IL-6的峰值分别为70.325±4.094pg/mL、80.337±14.919pg/mL和74.433±25.187 pg/mL.推测肝脏及腹腔消化道等器官IL-6的分泌除受TNF-α和IL-1β的诱导外,还可能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杨梅酒对腹泻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生长曲线法研究了杨梅酒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增殖的影响,分析乙酸乙酯、乙醚等溶剂萃取的杨梅酒活性组分的体外抑菌效果,并以腹泻模型小鼠为对象,探究了不同杨梅酒萃取物对小鼠腹泻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和高粱烧相比,杨梅酒对致病菌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十分明显且杨梅酒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强。杨梅酒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模型小鼠腹泻的防治效果最佳,能够显著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IL-8、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说明杨梅酒中活性成分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这为阐释杨梅酒防治腹泻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为进一步探明杨梅酒中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9.
高CO2冲击处理对采后蓝莓生理代谢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了解高CO2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生理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该试验采用体积分数为99.9%的高CO2处理蓝莓果实48、96 和144 h,然后装入聚乙烯薄膜袋后松扎口,贮藏在1℃下。贮藏期间,分析测定了果实风味指数、呼吸速率、腐烂率、呼吸商、果肉乙醇含量和pH值、果实硬度以及与自由基形成和清除相关的多酚氧化酶 (PPO)、 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氧合酶(LOX)等酶活性。结果表明,高CO2处理48 h和96 h降低了蓝莓果肉的pH值,有效控制了腐烂率,保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诱导了POD活性升高并使LOX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降低了蓝莓果实的呼吸速率,并使有效贮藏期延长到50 d 左右。144 h的高CO2处理对果实造成不可逆伤害,导致无氧呼吸发生,诱发了果实异味产生以及腐烂率的增加。研究结果表明,高CO2短时冲击用于采后蓝莓果实贮前的“休克冲击”处理,具有抑制果实生理代谢和保持品质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20.
猕猴桃皮多酚提取及其对B16细胞黑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植物多酚类物质对皮肤增白和美容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美容护肤保健品中的主要成分,猕猴桃皮中多酚类物质含量丰富,可成为美容保健品的原料。为了探究猕猴桃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及其美白作用,该研究采用深共熔溶剂(Deep-Eutectic Solvents,DESs)提取猕猴桃皮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优化提取工艺,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猕猴桃皮多酚的成分,并研究猕猴桃皮多酚对酪氨酸酶的影响及对B16细胞黑色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深共熔溶剂是提取猕猴桃皮多酚的较佳溶剂,提取猕猴桃皮多酚优化工艺为DES-1含水率18%、料液比1:29 g/mL、提取时间22 min、提取温度69 ℃,猕猴桃皮多酚得率55.53 mg/g。猕猴桃皮多酚中的主要成分有(+)-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和表儿茶素,并且猕猴桃皮多酚对体外酪氨酸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此外,当猕猴桃皮多酚浓度为100 μg/mL时对B16细胞内黑色素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内黑色素相对含量降为75.08%,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至69.45%,且优于阳性对照组曲酸(P<0.05)。结果表明,猕猴桃皮多酚可作为一种天然美白剂应用于化妆品及其他保健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