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酶解处理对动物模型中虾主要致敏蛋白的致敏性影响,6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虾致敏蛋白组、酶解虾致敏蛋白组、酶对照组,腹腔注射各组溶液,测定小鼠的脾指数,血清中s Ig G、s Ig E、组胺含量,并观察灌胃处理后的小鼠小肠切片,探究酶解后蛋白的抗原性变化。结果表明,酶解处理使虾中主要致敏蛋白的α-螺旋和β-折叠比例分别下降3.5%和1.5%,β-转角跟无规则卷曲比例分别上升4.3%和1.7%,这些变化使小鼠体内s Ig E水平降低了40.44%。但虾致敏蛋白组的s Ig G和脾指数与酶解蛋白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且酶解蛋白组肠切片显示其炎症反应较致敏蛋白组更为明显。综上所述,酶解处理减弱了虾致敏蛋白的抗原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致敏性,但是经过多次免疫,酶解后的致敏蛋白在小鼠体内依然能引起很强的过敏反应。本研究为探索致敏蛋白降敏机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罗春萍  冯娟  项缨  谢庭辉 《核农学报》2020,34(6):1272-1280
食物过敏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辐照技术可以消减食物过敏原,是一项颇具发展潜力的物理消敏技术。本文介绍了辐照消敏技术的特点、原理和发展历程,阐述了辐照消减动物源过敏食物牛乳、鸡蛋、虾、鱼等过敏原致敏性和植物源过敏食物花生、大豆、小麦、坚果等过敏原致敏性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辐照消减食物过敏原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探讨了辐照消敏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辐照消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适宜的花生脱敏方法,该文研究了花生致敏蛋白Ara h1与咖啡酸互作对其抗原性的影响,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间接ELISA法对碱法、酶法、自由基法处理后的咖啡酸蛋白复合物抗原性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碱法互作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咖啡酸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33.2 ℃、时间25 h、pH值8.67和咖啡酸浓度1.76 mg/mL时,咖啡酸与花生致敏蛋白Ara h1碱法互作后其抗原性降至69.31%,接枝量为119.16 nmol/mg。碱法处理后,咖啡酸与花生致敏蛋白Ara h1互作能降低致敏蛋白抗原性,研究结果可为花生脱敏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加工方式对非发酵面团小麦醇溶蛋白致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研究探究了热加工(水煮、烘烤、微波、高温高压)、冷处理(液氮、速冻机速冻)和非热加工(超高静压、辐照、脉冲强光、臭氧和超声波)处理对非发酵面团小麦醇溶蛋白致敏性的影响。利用SDS-PAGE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研究各种加工处理后非发酵面团小麦醇溶蛋白的分子量和致敏性变化。结果表明:200和300 MPa的超高静压处理后,非发酵面团小麦醇溶蛋白的致敏性显著增加(P0.05),均增至125%左右;水煮、微波、高温高压、烘烤、液氮、速冻机处理、超高静压250MPa、辐照(7、13kGy)、臭氧熏蒸、脉冲强光和超声波处理均能显著降低非发酵面团小麦醇溶蛋白的致敏性(P0.05),其中以水煮、高温高压、液氮、臭氧和脉冲强光(PL-1)处理的脱敏效果最显著(P0.01),均降至60%左右。由此可知,加工方式能够显著影响非发酵面团小麦醇溶蛋白的致敏性,可作为食品中过敏原安全控制的有效手段,为脱敏食品的生产提供有效参考。进一步研究需要结合其他体内试验的评估,特别是小麦易敏人群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大豆发芽过程中大豆致敏原和抗营养因子脲酶活性的变化,本试验将大豆在20℃条件下发芽7 d,每天取样,利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分析大豆发芽过程中过敏原蛋白的致敏性和抗原性变化,并测定大豆发芽过程中脲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豆芽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干基)持续增加,在发芽第4天时达到最高,随后略有降低。电泳结果表明,β-伴大豆蛋白的α和α'亚基及球蛋白的酸性亚基较β亚基和碱性亚基优先降解。发芽过程(7 d)中,豆芽抗原性和过敏原性的变化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发芽第4天时,豆芽根部抗原性下降80%,之后略有升高,其中Gly m Bd 30K是豆芽根部的主要过敏原。发芽第5天时,大豆芽菜的过敏原性降低了54%,抗原性降低了44%,大豆脲酶活性下降了67%。综上所述,发芽对于降低大豆中的致敏原具有很好的效果。大豆芽约长6 cm时,其致敏原含量及脲酶活性均较低,适合开发易吸收、低敏感的大豆芽食品。  相似文献   

6.
高静压处理改善白果蛋白致敏性和功能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高静压处理对白果蛋白结构、抗原性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100,200,300,400,500,600和700 MPa的压力对白果蛋白进行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测定蛋白的致敏性,分别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圆二色谱,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检测白果蛋白分子量和构象的改变,功能特性的检测包括热稳定性和乳化特性。结果表明,高静压处理在300~700 MPa范围内可显著降低白果蛋白的致敏性(P0.05),同时高压处理后,白果蛋白能被分解为分子量为4~30 k Da范围内的小分子蛋白,此外,其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被大量破坏形成无规则卷曲结构,其紫外吸收强度,表面疏水性和游离巯基含量明显提高(P0.05),高压对白果蛋白的致敏性影响与其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另外高压处理(300~700 MPa)可明显改善白果蛋白的热稳定性和乳化性能(P0.05)。因此,高静压技术可以作为一种降低白果蛋白致敏性和改善其功能特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涂抹、口服、灌胃、注射、离体培养等方法的研究结果,全面的评价了林丹的致敏、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尽管阳性与阴性结果均有报道,但基本结论是林丹对哺乳动物不存在致敏、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蒜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含有丰富的功效成分。本文对大蒜及大蒜制品中主要的功效成分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大蒜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主要功效成分研究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大蒜中攻效成分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产品中PAT蛋白的酶联免疫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并优化了转基因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中的PAT蛋白酶联免疫检测技术。首先通过Western杂交和酶活性分析鉴定了PAT蛋白的纯度和活性。然后以其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PAT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采用硫铵沉淀法和protein A-Sepharose 4B对其进行了纯化。所得抗体对PAT蛋白的检测限为2×10-5 mg/mL,且与植物源的几种结构功能相关蛋白均无交叉反应。然后对植物蛋白进行初步提取,应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对转基因油菜(MS1/RF1 and MS8/RF3)中的PAT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ELISA能高效地鉴别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油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沙丁胺醇的化学性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及毒性作用,归纳了我国现行有效的与沙丁胺醇检测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综述了国内外沙丁胺醇检测技术研究新进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进口饲料中牛羊源成分的检测是防止疯牛病和痒病传播的一个重要措施。根据已发表的牛和羊特异性基因及引物序列,分别设计了1条牛和羊特异性semi-nested PCR引物,并采用semi-nested PCR技术对饲料中的牛和羊成分进行了扩增检测。结果表明,semi-nested PCR能够扩增得到247 bp的牛特异性基因条带和214 bp的羊特异性基因条带,其对饲料中牛或羊源性成分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0.00001%~0.0001%,比普通PCR检测灵敏度要高出103倍;对牛或羊成分DNA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0-6~10-5 ng,比普通PCR检测灵敏度要高出105倍以上。该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和结果稳定的特点,是检测饲料中痕量牛羊源成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辐照降低食物致敏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食物过敏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辐照技术作为解决食物脱敏的方法之一,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辐照降低食物过敏原致敏性的机理,并介绍了辐照脱敏研究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核磁共振技术定义、分类及其对果蔬制品、肉制品、乳制品、油脂类食品及其他食品的成分分析、分子结构分析以及食品品质优劣检测、溯源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苹果轻微损伤检测有效波长选取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为了确定可用于苹果早期轻微损伤检测的有效波长,以具有代表性的阿克苏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和分段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损伤发生仅为半小时之内的苹果进行损伤检测研究,对比分析不同光谱区域主成分分析对识别结果的影响,优选出识别光谱区域(780~1000nm)。基于此光谱区域结合主成分图像权重系数获取2个有效波长(820和970nm),并利用这2个波长和全局阈值理论开发了多光谱轻微损伤提取算法。利用独立测试集中25个正常苹果和25个损伤苹果对算法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正常果的识别率为100%,损伤果的识别率为96%,整体检测精度为98%。该研究所获得的有效波长可为开发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苹果损伤检测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茶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光谱成像技术是一种融合了图像和光谱的检测技术,能同时获取待测物体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因此该技术既可以直观反映研究对象外观纹理特征,又可以像光谱信息一样间接反映物体内部物理结构和品质成分特性。茶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成分,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实用价值。本文简述了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检测原理,分类综述了该技术在茶叶栽培管理、病虫害监测、生产加工、等级划分等方面的应用及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对其在茶叶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茶叶精细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辐照处理对花生Ara h 2蛋白结构与致敏活性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60)Co-γ辐照处理分离纯化所得到的花生过敏原Ara h 2蛋白,结合紫外扫描光谱、圆二色谱(CD)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评估辐照处理后Ara h 2蛋白的结构变化,并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辐照处理后Ara h 2的抗原性变化。结果表明,~(60)Co-γ辐照处理可以显著改变花生Ara h 2蛋白的构象,使其降解、发生交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Ara h 2蛋白与抗体的结合能力呈逐渐下降趋势,且与蛋白紫外吸光度的增强和α-螺旋含量的降低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当辐照剂量为10 kGy时,可基本破坏Ara h 2蛋白的结构和免疫活性。~(60)Co-γ辐照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花生过敏原Ara h 2蛋白的致敏性,这为花生脱敏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柿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实现柿子(Diospyros kaki thunb)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提出了一种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无损检测柿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方法。采用Field Spec 3光谱仪对3种不同品种的柿子进行光谱分析,共获取66个样本数据。利用平均平滑法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依据可信度获取光谱的6个主成分数据。将样本随机分成51个建模样本(每种各17个)和15个验证样本(每种各5个),把6个主成分数据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柿子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作为输出变量,隐含层的节点数为11,建立3层BP神经网络检测模型,并用该模型对15个验证样本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所建校正模型的校正标准差(SEC)为0.232,对预测集样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预测相对误差在3%以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9,预测标准差(SEP)为0.257。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算法检测柿子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罗春萍  胡纯秋 《核农学报》2019,33(7):1349-1355
为探讨辐照处理对花生Ara h 2蛋白结构与致敏活性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60Co-γ辐照处理分离纯化所得到的花生过敏原Ara h 2蛋白,结合紫外扫描光谱、圆二色谱(CD)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评估辐照处理后Ara h 2蛋白的结构变化,并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辐照处理后Ara h 2的抗原性变化。结果表明,60Co-γ辐照处理可以显著改变花生Ara h 2蛋白的构象,使其降解、发生交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Ara h 2蛋白与抗体的结合能力呈逐渐下降趋势,且与蛋白紫外吸光度的增强和α-螺旋含量的降低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当辐照剂量为10 kGy时,可基本破坏 Ara h 2 蛋白的结构和免疫活性。60Co-γ辐照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花生过敏原 Ara h 2 蛋白的致敏性,这为花生脱敏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红外光谱在牛奶生产和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红外光谱不仅可以反应物质的结构组成,还能够随着成分含量变化形成不同响应值,红外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畜产品的化学成分含量检测和质量评估。牛奶是人类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营养成分和质量的准确评估有着非常重要的生产意义。该文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牛奶生产中各个环节中的应用,通过测定牛奶成分的含量,红外技术被用于产品定价和品质评价;掺假物质在牛奶中会引起光谱的变化,定性和定量模型的建立为牛奶质量快速鉴别诊断提供了便捷途径;牧场生产中,光谱被用于诊断奶牛酮病、机体能量状态。该文对近年来国外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在牛奶成分和凝集性能预测、掺假和质量检测、奶牛健康养殖等方面文献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乳蛋白成分、脂肪酸、凝集性能等牛奶性状红外光谱模型以及牛奶光谱特征,对不同研究中模型性能进行比较,以较为全面的评估光谱技术在牛奶性状、质量和奶牛养殖等方面的应用,并为今后的检测和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马铃薯外部缺陷检测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为了实现马铃薯的准确快速分级,提出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马铃薯外部缺陷检测方法。通过反射高光谱成像技术采集马铃薯干腐、表面碰伤、机械损伤、绿皮、孔洞以及发芽等6类外部缺陷样本及合格样本的高光谱图像。提取合格及各类缺陷样本感兴趣区域的光谱曲线并进行光谱特性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5个特征波段(480、676、750、800和960nm),以5个波段的主成分分析的第二主成分图像作为分类图像,识别率仅为61.52%;为了提高识别率,提出波段比算法与均匀二次差分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使缺陷识别率提高到95.65%。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准确有效地对常见马铃薯外部缺陷进行检测,为马铃薯在线无损检测分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