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耐弱光品种郑单958和不耐弱光品种豫玉22为材料,研究了50%遮荫处理及恢复光照过程中玉米苗期植株地上部生物量、活性氧代谢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光照相比,遮荫处理后2品种的地上部生物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MDA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鉴定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寒性,筛选抗寒性强的品种,以玉米品种青农8号、郑单958和农大108为材料,在10、4℃下进行苗期低温胁迫试验,研究低温处理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等耐寒性鉴定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SOD活性及其变化率、CAT活性变化率、POD活性及其变化率、MDA含量变化率和SP含量等7个指标的结果均表明青农8号耐寒性最强;CAT活性、MDA含量和SP含量变化率等3个指标的结果表明青农8号耐寒性居第2位。农大108和郑单958耐寒性强弱在不同生理指标下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SOD活性及其变化率、POD活性及其变化率、MDA含量和SP含量等6个指标的结果表明农大108耐寒性优于郑单958;CAT活性及其变化率、MDA含量变化率和SP含量变化率等指标的结果表明郑单958耐寒性优于农大108。本研究结果为玉米新品种青农8号的推广以及抗寒性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伤害胁迫对合作杨叶片膜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合作杨抗虫性与过氧化氢(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关系.发现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均可以引起叶片中H2O2和MDA含量的积累及相应的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提高.两种不同处理方法中,昆虫取食诱导的膜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除了CAT活性)与机械损伤诱导结果表现出明显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可以诱导叶片中H2O2和MDA积累,且其代谢受到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共同影响,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可以减轻膜质过氧化程度,有效地诱导伤害防御反应的产生.同时,两种处理之间的差异表明H2O2,SOD,CAT和POD与合作杨抗虫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能够早期、灵敏、在位和无损检测与评价植物耐盐碱性的方法,将Na Cl、Na2SO4、Na HCO3和Na2CO3配置成复合盐碱溶液对耐盐碱性较弱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和耐盐碱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名玉20的玉米幼苗进行盐碱胁迫,采集了盐碱胁迫过程中郑单958和名玉20幼苗叶片电信号,应用HHT(Hilbert-Huang transformation)方法得到了2种玉米叶片电信号的边际谱,分析了盐碱胁迫过程中2个玉米品种叶片电信号边际谱熵MSE(marginal spectrum entropy)变化的差异和生物学意义。结果显示:盐碱胁迫过程中,郑单958叶片电信号的MSE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叶片中丙二醛MDA(malondialdehyde)含量迅速升高;名玉20的MSE表现出波动性的变化,MDA含量变化不大,表明郑单958叶片细胞的离子跨膜运输被抑制,名玉20的叶片细胞存在着复杂的代谢调节,盐碱胁迫造成的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可能是叶片电信号MSE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盐碱胁迫下耐盐碱性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的叶片电信号响应指数RI(response index)差异明显,在胁迫2、3和4 d时郑单958的RI值分别比名玉20增长了42%、193%和332%。根据RI值的大小有可能对盐碱胁迫下玉米叶片细胞离子运输和细胞膜伤害的影响程度进行灵敏和早期的定量诊断,进而实现对玉米幼苗期耐盐碱性强弱的在位和无损伤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不同抗旱性小麦叶片膜脂过氧化的氮素调控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施氮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叶片全生育期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叶片CAT和SOD活性,降低了XOD活性和MDA含量,以N180处理效果最明显,而且产量最高,表明N180处理对小麦膜脂抗过氧化能力和产量形成最为适宜;不施氮(N0)处理条件下,旱地品种较水浇地品种具有较高的保护酶系活性和较低的XOD活性、MDA含量。而适量氮素能够提高叶片保护酶系活性和降低XOD活性、MDA含量,所以氮素能够通过提高叶片膜质抗过氧化能力来增强小麦对干旱的适应。由于降低了超氧阴离子的生成量,使XOD活性降低和CAT活性提高,H2O2和MDA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最终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试验、砂培试验和植株分析等方法,从激素水平和活性氧代谢方面探讨氮钾互作对春玉米叶片衰老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氮钾配比适宜可提高生育后期穗叶叶绿素含量,增加IAA、ZR 及GA3 含量,降低ABA 含量,提高IAA/ABA、ZR/ABA 及GA3/ABA 之比;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减少,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增加,从而延缓衰老。而氮钾比例失调则导致内源激素平衡受到破坏,氧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由此引起早衰,子粒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孙胜  张智  卢敏敏  邢国明 《核农学报》2010,24(2):389-39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中Cd2+对西瓜(Citrullus vulgaris)幼苗光合特性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d2+降低了小型西瓜叶绿素总含量,改变了叶绿素a/b的值,其叶绿素总含量与土壤中Cd2+浓度极显著(P0.01)负相关;减弱了西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西瓜叶片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着土壤中Cd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H2O2和MDA含量与Cd2+浓度极显著(P0.01)正相关。在Cd2+胁迫下,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显著,其活性与H2O2含量、MDA含量极显著(P0.01)负相关。Cd2+胁迫引起叶绿素等光合相关生理因子降低,是导致西瓜幼苗净光合速率降低的直接原因;活性氧代谢失调,脂膜过氧化加重是导致其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不同灌溉模式下CO-2浓度升高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充分灌溉、交替灌溉与亏水灌溉模式下CO-2浓度升高对内源激素含量、光合与叶绿素荧光、活性氧积累及抗氧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与亏水灌溉均能够促进脱落酸/玉米素核苷(ABA/ZR)升高,进而诱导气孔收缩。这大幅降低了蒸腾,但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替灌溉模式下的光合碳同化。最终,交替灌溉诱导了幼苗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leaf)的升高,且其维持了幼苗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稳定。气孔收缩还进一步诱导了叶片O-2·-与H2O-2的大量生成;交替灌溉能够通过提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与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维持丙二醛(MDA)含量稳定,从而避免了膜脂过氧化伤害。CO-2浓度升高降低了各灌溉模式下的ABA/ZR,加快了电子传递、升高了光合速率(Pn)与WUEleaf。此外,C...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波长漫反射理论的玉米叶绿素含量无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叶绿素无损检测方法采用是的光学透射法,它的测量值是一个相对值。植物叶片的厚度显著的影响了测量的准确性。该文利用三波长漫反射的技术设计了一个试验装置。选取了3种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和豫单-606来验证检测装置的可行性。在玉米叶片漫反射函数值和叶片叶绿素真实值之间建立了回归分析,郑单-958,浚单-20和豫单-606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66,0.9612和0.9409。试验结果证明了三波长漫反射光谱的方法测量玉米整体叶绿素含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干旱胁迫下外源硫化氢(H2S)对植物幼苗的缓解作用,以玉米自交系郑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0.3、0.6、0.9、1.2及1.5 mmol·L-1)的H2S供体硫氢化钠(Na HS)对15%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并以筛选到的最佳Na HS浓度对幼苗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其对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和活性氧(ROS)的积累特征及膜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a HS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的生物量,其中以0.6 mmol·L-1的Na HS处理效果最佳。叶面喷施0.6 mmol·L-1Na HS溶液显著增强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提高了叶片中抗坏血酸(As 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同时,外源H2S处理增强了玉米叶片中△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的活性,提高了叶片中游离Pro含量,显著降低了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综上,外源H2S处理通过提高幼苗的抗氧化水平,减少干旱胁迫对玉米叶片造成的氧化损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玉米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H2S缓解玉米干旱胁迫的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叶绿素无损检测方法采用是的光学透射法,它的测量值是一个相对值。植物叶片的厚度显著的影响了测量的准确性。该文利用三波长漫反射的技术设计了一个试验装置。选取了3种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和豫单-606来验证检测装置的可行性。在玉米叶片漫反射函数值和叶片叶绿素真实值之间建立了回归分析,郑单-958,浚单-20和豫单-606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66,0.9612和0.9409。试验结果证明了三波长漫反射光谱的方法测量玉米整体叶绿素含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以感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a L. cv. Nipponbare)为材料,在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硅对接种白叶枯病菌后的水稻病情指数、叶片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以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脂氧合酶(LOX)、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能显著降低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达62.86%。接种白叶枯病菌后48 h内,施硅处理的水稻植株,叶片中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升高;显著提高感病植株叶片中脂氧合酶(LO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促进过氧化氢(H2O2)在植物体内积累,加强膜脂过氧化作用。因此,硅可通过参与植株体内代谢,调节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激发机体过敏反应(HR),增强植株对白叶枯病抗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外源激动素(KT)和丁二酸(SUA)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以郑单958(晚衰型品种)和豫单2002(早衰型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0.00003 mg/kg的KT和300 mg/kg SUA复合剂进行拌种处理后叶绿体超微结构和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KT和SUA拌种能明显抑制嗜锇颗粒的增加,防止基粒片层的扩张,从而维持了叶绿体结构的稳定性,表现出叶绿素(Chl)水平、 类胡萝卜素含量 (Car)及Chl a/b比值的增加; KT和SUA还能提高玉米生育后期叶片的光合效率,郑单 958和豫单 2002在1/2叶尖枯黄时的Fv/Fm和PSII值分别比对照提高7.8%和6.2%、 10.2%和2.7%,qP和qN值有所降低,从而调节PSII反应中心的开放,以减少热耗散利于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持续期。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干旱胁迫影响灌浆期籽粒充实的生理机制,以及喷施外源亚精胺(Spd)缓解干旱胁迫的作用效果,本研究以强抗旱性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弱抗旱性玉米品种蠡玉16为材料,利用具有遮雨棚的隔离池严格控制土壤水分条件,设置吐丝期土壤干旱胁迫和外源Spd喷施组合试验,分析外源Spd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灌浆期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和籽粒充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两品种穗位叶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使丙二醛(MDA)积累量增加了16.95%~23.1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11.93%~26.69%。同时,干旱胁迫下籽粒中Spd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提高15.79%~22.28%,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Z+ZR)和吲哚乙酸(IAA)含量降低10.39%~13.30%,最终影响灌浆期籽粒充实,造成蠡玉16和郑单958的粒重分别降低36.33和24.03 mg。喷施外源Spd可缓解干旱对穗位叶Fv/FmFv/Fo的影响,有助于弱化干旱对细胞膜的氧化损伤,提高灌浆期粒重5.60~11.74,蠡玉16和郑单958的最终粒重分别提高了11.74和9.11 mg,但外源Spd对籽粒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干旱胁迫下强抗旱性品种郑单958具有较高的Fv/FmFv/Fo和抗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较低的MDA积累,而喷施外源Spd对弱抗旱性品种蠡玉16具有更强的调控效应,建议在生产中应用外源Spd时,应结合品种的抗旱特性选择合适的喷施时间以利于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本研究为玉米抗旱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水杨酸对水稻叶片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研究探讨了SA对水稻叶片抗氧化酶系活性及H2O2水平的调节作用。10μg/mL的SA能显著提高处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诱导同株未以SA处理叶片中SOD增加,但对处理和未处理叶片叶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抑制作用很弱。相应地,处理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增加,而未处理叶片中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增加的时间明显推迟,增幅也较小。结果表明SA提高处理叶片中H2O2含量主要是通过增加SOD活性而不是抑制CAT和APX活性,SA诱导处理叶片抗白叶枯病可能与叶片中H2O2含量增加以及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钾营养对棉花苗期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钾对棉花苗期生长和功能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2个品种,4个施钾量。结果表明,施钾增加了棉花株高和单株叶片数,而对单株叶面积的影响不同,当施钾(K2O)量为180.kg/hm2时,叶面积达最大值,继续增施钾肥叶面积减小;施钾促进了叶绿素的合成,同时增加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v/Fo、Fv/Fm和qP值,降低了qN值,增加了PSⅡ的实际量子效率(ФPSⅡ)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从而提高了棉花功能叶的光合功能;施钾还增加了叶片中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3)的含量,降低了脱落酸(ABA)的含量,提高了IAA/ABA、ZR/ABA、GA3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Ca2+/CaM信使系统对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以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Ca2+通道阻断剂异博啶(VP)和CaM拮抗剂盐酸氯丙嗪(CPZ)对PEG胁迫下小麦幼苗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2·-)、双氧水(H2O2)、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渗透胁迫时间延长,VP和CPZ处理提高了小麦幼苗MDA、O2·-和H2O2含量,降低了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GSH含量,抑制了SOD、POD和CAT活性,而且VP和CPZ复合处理对小麦幼苗的伤害程度更大.试验表明,Ca2+/CaM信使系统可能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剂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调节小麦幼苗对渗透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DCPTA对低温下玉米叶片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究了DCPTA[2-(3,4-二氯苯氧基)-乙基-二乙胺]提高玉米抗冷性的调控机理以及叶片喷施的最适浓度,从而减缓低温对玉米苗期的迫害。以丰禾1(低温敏感型)、久龙5(抗冷型)2个玉米品种为试材,在14℃/5℃(昼/夜)低温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DCPTA对玉米幼苗3种抗氧化酶活性(SOD、CAT和POD)、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活性氧清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条件下,不同浓度DCPTA处理提高了玉米幼苗叶片的3种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叶片MDA含量降低,显著提高了玉米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DPPH活性氧清除效率。在低温胁迫下,50 mg·L-1的DCPTA增加了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及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和DPPH活性氧清除效率,从而减少了活性氧(ROS)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在叶片中的积累,增强了2种不同抗冷型玉米幼苗耐低温胁迫的能力。50 mg·L-1DCPTA显著提高了丰禾1和久龙5的抗低温能力,与久龙5相比,丰禾1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增加幅度平均低出11.3%;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幅度平均高出140.0%;DPPH活性氧清除效率的增加幅度高出38.1%;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幅度高出73.2%,说明DCPTA施用后对低温敏感型品种玉米效果更佳。本研究为探究DCPTA提高玉米苗期抗冷性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淹水条件下NO3-对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活性氧(ROS)含量的影响,以美早/Colt甜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NO3-在淹水过程中对甜樱桃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活性氧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淹水过程中甜樱桃根系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皆呈先升后降趋势。加入NO3-,甜樱桃根系SOD、POD和CAT活性亦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均高于对照;而H2O2、O2— 和MDA含量低于对照。因此,淹水条件下,加入NO3-可以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活性氧含量,从而减轻甜樱桃根系因淹水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模拟酸雨和镍复合污染红壤中莴笋的生长与抗氧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在模拟酸雨、镍单一或复合污染的红壤中,莴笋的生长和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单一酸雨污染或酸雨与25 mg/kg镍的复合污染对植株生长无明显影响;酸雨增强了50-100 mg/kg镍对莴笋生长的抑制效应。复合污染下,酸雨为pH4.5时,莴笋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总体活性较单一镍污染高,而酸雨为pH3.5时则两者活性降低。复合污染下,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降低,且随酸雨pH降低,变化的幅度增大;同时,O2^*ˉ的产生加快,H2O2和MDA含量升高,表明叶片组织遭受了氧化胁迫和膜脂过氧化损伤,这可能是复合污染下莴笋生长受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