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用明胶的酶解及其酶解物的甲醛捕获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氨基含量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对碱性蛋白酶酶解食用明胶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一步研究明胶酶解物的甲醛捕获特性.结果表明:(1)碱性蛋白酶酶解食用明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2667U·g-1,温度61℃,pH值8.0,时间180min,在此条件下,所得酶解液的氨基含量为0.277mol·L-1.(2)酶解物能捕获甲醛,其甲醛捕获率受酶解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pH值的显著影响,与酶解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呈正相关,碱性环境有利于酶解物对甲醛的捕获.100℃反应1h,1%浓度酶解物的甲醛捕获率在pH值为7时达51.09%,pH值为9时高达82.77%.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虾籽酱传统加工周期长、高盐和品质不均一的不足,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虾籽酱的发酵工艺条件,制备出一种发酵时间短、盐分低的虾籽酱,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虾籽酱的二次发酵工艺条件为:温度20℃,加盐量11%,先发酵7 d,之后添加5%黄酒和7%糖,再发酵21d;此条件下制得的虾籽酱感官得分为83.5分,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56 g·100 m L~(-1)。虾籽酱中检出2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烃类、醇类、醛类、酮类、脂类;与原料虾籽相比,丁香醛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明显增加,(E,E)-3,5-辛二烯-2-酮和1-戊烯-3-醇相对含量明显减少,它们相互作用,可共同构成虾籽酱的特征风味。本研究为低盐虾籽酱的工业生产和风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牦牛血枯草芽胞杆菌发酵液多肽含量,对牦牛血发酵液进行酶解,以酶解液的·OH清除率、多肽含量为主要指标,筛选酶解发酵液的最适蛋白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工艺,并对比菌酶联合制备产物与发酵液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发酵液最佳条件为:酶解时间3 h、p H值9.5、酶解温度60℃和酶底比190 U·g-1,此条件下制备得到酶解液多肽含量为5.52mg·mL~(-1),较发酵液提高2.39倍。菌酶联合制备产物对·O2-及脂质过氧化的IC50分别为6.22、4.87mg·mL~(-1),发酵法制备产物对·O2-及脂质过氧化的IC50分别为8.42、11.71 mg·mL~(-1),且菌酶联合制备产物的还原力优于发酵制备产物。因此,菌酶联合制备牦牛血抗氧化肽法优于传统单一发酵法。本研究结果对提高牦牛血抗氧化肽得率,增加牦牛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红衣花生牛奶游离氨基酸含量,应用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这两种常用蛋白酶进行酶解,通过对酶解产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效果和滋味等感观品质的评价,筛选最佳红衣花生牛奶酶解工艺参数.为了防止酶解后的红衣花生奶产品发生分层现象,对乳化剂的配方也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条件是中性蛋白酶280u/g(花生)-1、木瓜蛋白酶288u/g(花生)-1,温度50℃,时间1h;乳化剂的使用量为蔗糖脂肪酸酯0.50%,单甘酯0.15%.所得产品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4.1倍、色泽和风味正常,在室温下放置3个月以上均匀不分层.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竹节虾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以竹节虾加工废弃物中的虾头副产物为原料,以水解度和DPPH清除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中性蛋白酶酶解,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酶解工艺,并依次通过超滤、凝胶层析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竹节虾虾头酶解产物中分离制备抗氧化肽,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对肽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中性蛋白酶添加量为3 000 U·g~(-1)、p H值7.0条件下,最佳超声辅助酶解工艺参数为超声时间41 min,超声温度55℃,超声频率22 k Hz,料液比1∶9(w/v),在此条件下获得的酶解产物DPPH清除率达69.50%。当水解时间为0.5~2.5 h时,超声辅助酶解的酶解产物水解度和DPPH清除率比非超声辅助酶解工艺分别高17.95%和18.83%,该工艺缩短了酶解时间,节约了能耗。酶解产物经超滤初步分离发现,相对分子质量在3k Da(SHP4)的组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用凝胶层析法进一步分离纯化SHP4组分后得到4个峰,其中SHP4-II的DPPH清除率最高;SHP4-II通过反相高效液相纯化后也得到4个主要肽峰,在多肽含量为1.5 mg·m L~(-1)时,SHP4-II-4的DPPH清除率最高,达到85.69%,并且具有较好的分离度,质谱分析发现,该抗氧化肽的结构为Gly-Asn-Gly-Leu-Pro(455.99 Da)。本研究结果为虾肽抗氧化保健食品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麦麸木聚糖为原料,采用酶法水解制备低聚木糖,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值、加酶量对低聚木糖含量影响以及酶解的最佳工艺。通过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研究了麦麸制备的低聚木糖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酶法制备麦麸低聚木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600U·g-1,pH值为6,酶解时间90min,酶解温度60℃,在最优条件下的验证试验得到低聚木糖含量为5.09mg·mL-1。对低聚木糖的抗氧化研究表明,1mg·mL-1低聚木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76.55%和80.30%,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抑制效果较弱,最大清除率为41.12%,低聚木糖能有效清除自由基,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促生菌 Bacillussp. KTS-1-1和 /或氮磷钾复合肥对太子参生长及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式,且设置了 7个处理:T1:KTS-1-1+0.25 g氮磷钾复合肥(100 mL 3×10 8CFU·mL-1菌悬液 +100 mL含 0.25 g复合肥的水溶液);T2:KTS-1-1+0.5 g氮磷钾复合肥(100 mL 3×10 8CFU·mL-1菌悬液 +100 mL含 0.5 g复合肥的水溶液);T3:KTS-1-1+1.0 g氮磷钾复合肥(100 mL 3×10 8CFU·mL-1菌悬液 +100 mL含 1.0 g复合肥的水溶液);T4:2 g复合肥(200 mL含 2.0 g复合肥的水溶液);T5:单独喷施KTS-1-1(200 mL 3×10 8CFU·mL-1菌悬液);T6:浸种(200 mL 3×10 8CFU·mL-1菌悬液);T7:对照(200 mL自来水)。太子参开花后进行喷施处理,一个月后采样测定太子参生长及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 T4、T7相比,促生菌 Bacillussp. KTS-1-1与氮磷钾复合肥配施可提高太子参生物量;促生菌 Bacillussp. KTS-1-1与低中剂量氮磷钾复合肥配施(T1、T2)有利于太子参叶片碳代谢产物还原糖和叶绿素,氮代谢产物铵态氮、总蛋白质、总氨基酸、硝酸还原酶和抗逆性指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丙二醛(MDA)、总酚和木质素的改善,且降低植株体内脱落酸含量。因此采用促生菌 Bacillussp.KTS-1-1和减施 75.0%~ 87.5%氮磷钾复合肥配施的方案(T1、T2),既可以促进太子参的生长和碳氮代谢物的积累,同时还可提高其田间抗逆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高产葡萄耐量因子醇母菌在生产过程中富铬性能的变化,本文通过铬耐量试验和富铬能力筛选试验,从9株供试啤酒酵母菌中获得1株富铬能力强,遗传性能稳定,综合指标高的耐铬性菌株。利用摇瓶发酵工艺,通过15L和50L逐级放大中试生产工艺对筛选菌株富铬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50L发酵罐发酵工艺,菌株(YSI-3.7)有机铬含量为1 234μg·g-1,总铬含量为1 502μg·g-1,有机铬百分含量为82%,干菌体生物量为0.96g·100mL-1发酵液,湿菌体生物量为6.00g·100mL-1发酵液。菌株在中试生产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富铬性能,其富铬能力是市售富铬酵母产品的2~5倍。该研究表明菌株YSI-3.7可作为GTF产业化生产供试菌株,为GTF产业化生产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利用小黄鱼边角料制备浓缩鱼汤,本研究采用酶解工艺对小黄鱼边角料进行酶解并对其酶解液的功能活性进行研究。以氨基酸态氮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探究酶制剂种类及添加量、pH值和酶解时间对酶解效率的影响;采用DEAE层析柱对酶解液进行分离纯化,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酶解多肽的分子量;通过测定酶解多肽对·OH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判断酶解多肽的抗氧化性和抗菌性。结果表明,以碱性蛋白酶为酶制剂,当酶与底物蛋白比为322 U·g-1、固液比(m:v)为1:2、pH值为11.0、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2 h时,小黄鱼酶解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545 2 g·100g-1;酶解液经DEAE柱分离得到了Ⅰ、Ⅱ、Ⅲ、Ⅳ四组多肽,其中组分Ⅲ多肽的分子量小于3.3 kDa;当酶解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8.62 和25.59 mg·mL-1时,对·OH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约为80%和61%;组分Ⅲ多肽对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本研究为小黄鱼边角料开发浓缩鱼汤及其他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聚合草利用价值,开发聚合草免疫活性肽,利用Box-Behnken设计原理,以多肽含量为响应值,用响应面法构建数学模型,确定制备聚合草多肽的最优工艺条件,并建立Con 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体系(MTT法)和LPS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体系(中性红法),探究所制备的聚合草多肽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将聚合草以8%的料水比打浆,添加3%纤维素酶,调节pH值至6.0,45℃酶解2 h后,再添加4.57%的碱性蛋白酶,调节pH值至8.91,43.4℃酶解56 min,酶解液中的多肽含量达0.664 mg·m L~(-1)。用乙醇沉淀法收集酶解液中的多肽,制成多肽液,结果发现,66、0.66和0.066μg·m L~(-1)的聚合草多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66、6.6和0.66μg·m L~(-1)的聚合草多肽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均具有显著增强作用。由此可见,本研究所制备的聚合草多肽具有免疫增强活性,这为聚合草的高值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花生抗氧化水解产物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花生抗氧化水解产物,为进一步研究花生抗氧化肽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运用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试验方法对花生抗氧化水解产物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经复合多糖酶(Viscozyme L)预处理的花生粕粉,调节pH值8.2,加入4000U·g-1底物的碱性蛋白酶(Alcalase),在50.0℃下酶解94.0min。此工艺下制备的花生抗氧化水解产物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清除率为77.38%。花生抗氧化水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6.65、0.56和7.67mg·mL-1,对铁离子和铜离子螯合率的IC50值分别为8.02和12.39mg·mL-1,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的IC50值为8.45mg·mL-1,铁还原力和钼还原力吸光值为0.5时,所需抗氧化水解产物浓度分别为26.40和4.59mg·mL-1。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金线鱼鱼皮抗冻蛋白的酶法高效制备工艺,该文首先探究不同蛋白酶酶解获得的酶解产物的热滞活性(thermal hysteresis activity,THA)以及不同分子区间的酶解产物的热滞活性。随后以抗冻蛋白得率为指标优化了底物与酶的比例、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以及p H值,并采用响应面法探究抗冻蛋白的最佳酶解工艺。最后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测定验证抗冻蛋白的热滞活性。结果表明: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以及复合蛋白酶4种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下,碱性蛋白酶酶解所获得抗冻蛋白热滞活性最大,选择碱性蛋白酶作为制备金线鱼鱼皮抗冻蛋白的最佳蛋白酶;截留分子量为≥5~10 k Da鱼皮蛋白的抗冻效果最佳,热滞活性达1.20?0.07℃,确定≥5~10 k Da鱼皮蛋白得率作为酶解制备工艺的指标;得到金线鱼鱼皮抗冻蛋白最佳的酶解制备工艺条件为:底物与酶比例为32∶1、酶解时间为147 min、酶解温度为50℃和p H值为9,在此条件下,金线鱼鱼皮抗冻蛋白得率为49.25%±1.34%。相比于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其降低了溶液起始结晶的温度;在最佳的保留温度条件下,其热滞活性为1.2℃。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鱼皮抗冻蛋白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式,酶解获得的抗冻蛋白热滞活性高。该结果为综合发展和利用金线鱼鱼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辅助酶解法提取罗非鱼眼透明质酸工艺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超声波辅助酶解法提取罗非鱼眼玻璃体中透明质酸,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分析了超声波功率、超声处理时间及蛋白酶种类、酶解时间、酶解pH、酶量、酶解温度对透明质酸提取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超声波功率200W、超声处理时间15min、酶作用时间3 h、酶解温度40℃、酶解pH值9.0、酶用量6000U·g-1,利用最优条件透明质酸的平均得率为11.44%。采用季铵盐络合法、离子交换层析法对透明质酸粗品进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透明质酸,其纯度达到97.47%,利用粘度法测量透明质酸相对分子量为100 KDa。紫外图谱中无蛋白及核酸的吸收峰,红外光谱图显示其特征吸收峰和标准品相同。本研究为罗非鱼眼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孟庆华  李根英 《土壤通报》2007,38(2):273-276
山东3大土类中棕壤的3种磷酸化酶以酸性磷酸化酶活性最高,平均为0.9856μg 100g-1,其酸性磷酸化酶主要通过减少磷的吸附和固定,增加磷的解吸,提高缓效磷的含量,从而改善棕壤的供磷状况;潮土的3种土壤磷酸化酶以碱性磷酸化酶的活性最高,平均为0.7032μg 100g-1,其碱性磷酸化酶主要通过增加磷的解吸,提高缓效磷的含量,从而改善潮土的供磷状况;褐土的3种土壤磷酸化酶也是以碱性磷酸化酶的活性最高,平均为1.009μg100g-1,其碱性磷酸化酶主要通过减少磷的吸附和固定,提高有效磷和缓效磷的含量,从而改善褐土的供磷状况。高产农田的碱性磷酸化酶活性高于酸性磷酸化酶,酸性磷酸化酶活性高于中性磷酸化酶,其活性分别为0.8875μg 100g-1、0.7043μg 100g-1和0.2675μg 100g-1,而且高产农田的3种磷酸化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中低产田,2类产量水平的农田,均主要通过酸性磷酸化酶来改善土壤供磷状况,其中高产农田的酸性磷酸化酶主要通过减少磷的固定,增加磷的解吸,提高缓效磷的含量;中低产农田的酸性磷酸化酶,主要通过增加磷的解吸,减少磷的固定,提高有效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牛血加工利用新技术,提高牛血蛋白资源利用率。该研究采用分步酶解法提取牛血红蛋白的抗氧化肽粗提物,从6种蛋白酶中筛选出最适蛋白酶组合,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温度、pH值、料液比、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并通过响应面设计进一步优化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得到牛血红蛋白抗氧化肽粗提物的最佳酶解工艺。结果表明:牛血红蛋白分步酶解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40 g/L,一次酶解:风味蛋白酶添加量3 800 U/g、时间130 min、温度50 ℃、pH值7.5;二次酶解:碱性蛋白酶添加量2 900 U/g、时间60 min、温度40 ℃、pH值9.0。此工艺条件下的牛血红蛋白抗氧化肽粗提物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333.62±6.29)μmol /g,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食源性抗氧化肽的来源。该研究为牛血等副产物的综合加工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食源性抗氧化肽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超高压下酶解处理对甘薯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在超高压下酶解处理后甘薯蛋白酶解产物乳化特性的变化,选用蛋白酶K(Proreinase.K)、碱性蛋白酶(Alcalase)、中性蛋白酶AS1.398、中性蛋白酶Neutrase和木瓜蛋白酶(Papain)5种酶,在4种压力(100、200、300和400 MPa)及最适酶活温度和pH下处理5种酶与甘薯蛋白的混合液4min后,取上清液并测定其水解度、乳化液的微观结构、乳化活性指数(EAI)、乳化稳定性指数(ESI)。结果表明,与常压下相比,超高压下5种酶解产物的水解度均显著增加,超乳化液颗粒除Alcalse外,其余4种均变得更为细小均一,且4种产物的EAI显著提高,其中Papain在300MPa下处理的酶解产物EAI最佳,为101.59m~2·g~(-1)。而经超高压下酶解处理后5种酶解产物的ESI均比常压下提高,Neutrase在300MPa下处理后的ESI最好,达到75.80min。此外,选用Papain(p H值7,55℃)在300MPa(EAI最佳的条件)下处理6min,酶解产物的EAI和ESI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9.58m2·g-1和21.98min。本研究为甘薯蛋白作为乳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黑豆蛋白肽果汁复合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黑豆是种皮为黑色的大豆,其蛋白质含量高达50%,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植物蛋白资源,但黑豆蛋白质分子高度压缩折叠、不易消化,使其加工利用受到了限制。该试验采用2709碱性蛋白酶对黑豆蛋白进行有控制的水解,制备酸溶性好、易消化吸收的黑豆蛋白肽,经水解度与酸溶性蛋白肽得率测定,确定了酶解工艺条件:底物浓度为每100 mL黑豆浆含3.75 g蛋白质,酶-底物比为8 000 u/g,pH值9.0,温度50℃,酶解时间2.0 h,水解度为10%,酸溶性蛋白肽得率达85%。2709蛋白酶对黑豆蛋白具有较好的水解效果,1 kg黑豆经磨浆、酶解与离心去渣脱苦制得20 L黑豆蛋白肽混合液,将其与天然澄清苹果汁按80∶20(V/V)混合调配制备黑豆蛋白肽果汁复合饮料,产品色泽棕红清亮,具天然果汁与黑豆清香风味,蛋白质与肽类物质含量(m/V)≥1.5%,酸度(以柠檬酸计) ≥0.4 g/100 mL。  相似文献   

18.
袁伟  董元华  王辉 《土壤》2010,42(4):664-668
在水培条件下,设计了7种试验处理其N源分别为NO3--N、NO3--N+谷氨酸态氮、NO3--N+苯丙氨酸态氮、NO3--N+谷氨酸态氮+苯丙氨酸态氮、谷氨酸态氮、苯丙氨酸态氮、谷氨酸态氮+苯丙氨酸态氮,这些处理中除了N素形态不同外,其N、P、K的含量均相同。研究不同处理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方法研究了氨基酸态氮和NO3--N混合营养下番茄生长及其与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之间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植株光合速率与其地上部C/P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番茄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其地上部N/P、C/N、C/P和P/K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和N源为NO3--N的处理相比,氨基酸态氮和NO3--N混合营养促进番茄(地上部和根系)生长,两种氨基酸态氮和NO3--N混合的营养效应好于单一氨基酸态氮和NO3--N混合的营养效应。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苜蓿总膳食纤维含量测定中木瓜蛋白酶用量和酶解时间2个因素4个水平的条件试验,发现2个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为:酶解时间>木瓜蛋白酶用量,最佳酶解条件为木瓜蛋白酶用量75 uL、酶解时间为10 min。通过国家标准物质(BCR-383四季豆)进行验证,测定值为12.10 g/100 g,符合范围(11.6±0.6) g/100 g。该条件可减少蛋白酶用量,缩短酶解时间,降低检测成本,可用于苜蓿膳食纤维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发酵条件对产朊假丝酵母富硒能力的影响。通过单因素的筛选,对酵母富硒能力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亚硒酸钠浓度、初始p H值及培养温度,以胞内总硒含量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培养时间30 h、加硒时间对数生长中期、亚硒酸钠浓度35 mg·L-1,初始p H 6.6、接种量10%、培养温度27℃、装液量150 m L/500 m L的条件下,最大的菌体生物量为6.87 g·L-1;胞内总硒含量达到12 639.7μg·L-1,硒含量为1 839.8μg·g-1,其中亚硒酸钠转化率为79.1%,有机硒含量占90%以上;胞内实际总硒含量与数学模型理论值12 518.8μg·L-1相差不显著,响应面法能较好地优化产朊假丝酵母富硒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