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为探讨厚垣普可尼亚菌航天诱变的生物学效应,对筛选得到的29个厚垣普可尼亚菌航天诱变菌株进行形态、色素、孢子形态、菌落生长速度、菌丝干重、产孢量和致病力等生物学特性检测,并测定各航天诱变菌株的耐盐性以及对苯菌灵的抗性。结果表明,厚垣普可尼亚菌航天诱变菌株各项生物学特性与原始菌株存在差异。航天诱变后的菌株菌落形态和色素与原始菌株差异明显;菌落生长速度和菌丝干重的负突变率均高于正突变率;产孢量的正突变率高于负突变率;菌株Pc-m-4、Pc-m-6、Pc-m-10、Pcm-15和Pc-m-123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分别为92.33%、93.67%、91.67%、90.67%和90.33%,显著高于原始菌株的寄生率(81.00%),其中,菌株Pc-m-6具有较好的苯菌灵抗性,菌株Pc-m-10对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航天诱变处理对厚垣普可尼亚菌影响显著,其诱变后的优良菌株具有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定殖烟草根结线虫卵和雌虫机会真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会真菌对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具有巨大潜力。本研究于2010—2011年针对来源于中国7个省份的156份烟草根结线虫样本,分别分离根结线虫游离卵、卵块和雌虫上定殖的机会真菌。应用18S rDNA-ITS片段测序结果结合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和培养性状鉴定定殖游离卵、卵块和雌虫上的真菌。根据分离到菌株的培养性状、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定殖于南方根结线虫或北方根结线虫的9 839个游离卵、408个卵块和284个雌虫的真菌菌株,明确鉴定出9属13个种,其中定殖根结线虫新记录种5个,即长梗木霉、芬芳镰刀菌、渐狭蜡蚧菌、虫草棒束孢和交枝顶孢。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原名:淡紫拟青霉)为优势种,分布广泛,在云南、安徽、湖北、贵州和山东省均被分离到。该菌在南方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的游离卵、卵块和雌虫平均分离率分别为0.49%、24.00%和16.90%,说明其地理和生态适应性广泛。不同地区来源的烟草根结线虫卵和雌虫上定殖的机会真菌种类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尚无渐狭蜡蚧菌和虫草棒束孢作为线虫病原物的报道,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对根结线虫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培养特性及毒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测定了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15~35℃)下培养过程中生长特性(OD值、pH值、菌丝干重、孢子量、基质消耗)的变化趋势及对线虫的致死率,系统研究温度对淡紫拟青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不仅影响菌体的生长,且影响次生代谢物的毒力。在15~30℃范围内,菌体生长、孢子生成及基质消耗(C、N)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25℃为菌体生长的最合适温度,培养第5d进入快速增长期,第9d菌丝干重达到1.08g,第10d菌液孢子量达到401.2万个/mL;30℃时总体毒力最高,第7d培养液对茎线虫的致死率达到64.60%,其次是25℃和20℃,最高致死率分别达到56.17%和37.21%;15℃最高致死率仅为24.71%。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上升有利于毒力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不同基质浓度(C N=0.001g/mL、0.005g/mL、0.015g/mL、0.045g/mL、0.135g/mL)对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浓度对菌体生长有明显影响,基质浓度为0.045g/mL时菌丝生长旺盛,培养10d每瓶干物质量达到0.82g,对茎线虫校正致死率在8d达到峰值52.30%。基质浓度为0.015g/mL的实验组合产孢量最大,培养8d产孢量达峰值69.20百万个/mL。0.135g/mL的基质浓度对菌生长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培养10d其干物质量和产孢量仅分别为0.23g和15.10百万个/mL。  相似文献   

5.
桔青霉形态分化与核酸酶P1产量突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新乐  寿谦  张虹  陈敏  刘璇 《核农学报》2009,23(4):606-611
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CICC 4011菌株经60Coγ射线诱变以及多菌株连续多轮原生质体融合后,变异株产核酸酶P1能力与形态性状出现了较大差异。研究表明黄绿色或灰绿色菌落产酶水平较高,绿色或艾绿色菌株产酶水平较低。选择不同产色特征的变异株(J1Y6、 F-13、F-R-33)与CICC 4011进行比较,表明4株桔青霉生长速度没有明显差异。融合子F-R-33菌落呈深艾绿色,产水溶性红色素,核酸酶P1低产(23.1U/ml);诱变菌株J1Y6菌落呈黄绿色,产水溶性黄绿色素,核酸酶活较高(167.3U/ml);融合子F-13菌落呈灰绿色,不产水溶性色素,核酸酶活较高(578.6U/ml)。电镜观察发现J1Y6、F-13分生孢子梗上帚状分枝减少,菌丝生长粗壮,产孢能力不及4011及F-R-33。核酸酶P1和色素虽然都是次级代谢产物,但核酸酶P1的合成明显与生长相关,而色素的合成则表现出非相关性。突变株RAPD-DNA多态性检测率为70%。UPGMA聚类分析,菌株F-R-33与出发菌株4011聚为一类(相似系数0.9),核酸酶P1高产菌株J1Y6和F-13聚为一类,高产与低产突变株的DNA多态性表现出明显差异(相似系数0.8)。  相似文献   

6.
绿僵菌航天诱变菌株的DNA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向群  胡攀  张泽华 《核农学报》2007,21(5):447-450
昆虫病原真菌绿僵菌M2189菌株经航天搭载诱变后,分离得到200多个单孢菌株。以9个随机引物对47个诱变菌株进行PCR扩增,获得了38个位点的共1381条DNA片段。统计分析表明,47个诱变菌株在DNA水平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在0.062~0.406之间,平均为0.176,>0.3的有3个菌株。由聚类分析可将47个诱变菌株划分为14个组群,组间变异率小于0.2,与原始菌株相比变异系数接近的诱变菌株无规律地分散在不同组群中,说明航天诱变导致DNA变异的位点和频率是随机的、分散的,并无特定位点。航天诱变为选育生物防治优良菌株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镰孢菌(Fusarium spp.)、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和淡紫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lilacinus)在连作大豆田中普遍存在。本研究从大豆田土壤中分离了这3个属的真菌,实验室条件下探讨了3个属12个菌株的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胞囊、卵孵化抑制作用和对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结果显示,3个属12个菌株的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4号小种都具有抑制作用,抑制其胞囊和卵孵化,并对二龄幼虫具有致死作用。12个菌株发酵原液对胞囊孵化抑制率在50. 6%~85. 6%,对卵孵化抑制率在51. 3%~69. 7%,稀释5倍、10倍、20倍和50倍发酵液也对胞囊孵化和卵孵化也具有抑制作用。12个菌株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均具有致死作用,原液在处理1h就开始出现致死毒性,48 h到72 h致死作用达到高峰。供试菌株中以镰孢菌的F-9菌株、淡紫拟青霉菌的P-E菌株和厚垣轮枝菌V-25菌株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抑制作用显著。该结果可为开发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梁新乐  朱静  金英燕 《核农学报》2012,26(3):466-470,629
菌株E-219由原始菌株CGMCC4.1119经60Coγ诱变及原生质体融合等手段改造后所得,本文通过分子荧光探针、荧光显微镜和电镜对绿色产色链霉菌E-219在固体基质表面的发育分化周期、斜面培养时间对阿维拉霉素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为工业发酵选择适当的斜面种子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表明该菌株菌落发育过程伴有间断性菌丝凋亡,分生孢子的产生是活性菌丝分化的结果。与原始菌株相比该菌落形态呈现显著不同,其孢子萌发形成杂色初生菌丝,基内菌丝出现二次死亡(48h)及其中活性菌丝片段的二次快速生长,分生孢子形成数量多。原始菌株呈螺旋状孢子丝,孢子表面带刺,而E-219为直线型孢子丝,分生孢子表面光滑无刺突。摇瓶试验表明,菌种斜面种龄以106h左右为宜,此时分生孢子活性高,阿维拉霉素发酵单位可达1200mg/L。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高效安全的杀虫资源,从海底淤泥中分离到一株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高毒力的芽胞杆菌YBf-10,PCR扩增16S rRAN基因,经测序、序列比对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发现其与坚强芽胞杆菌(Bacillus firmus)Z1-7菌株16S rDNA同源性为99%,初步确定所分离的菌株为坚强芽胞杆菌。将该菌株培养至芽胞成熟,离心取上清,10倍稀释后进行生物测定,发现其对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有很高的毒力。处理24h校正死亡率达到50%以上,72h达到100%。对根结线虫虫卵进行毒力测定表明,作用48h后能显著抑制虫卵孵化达到80%以上。在培养过程中分不同时段取样,并用所取样品上清进行生物测定,发现从稳定期开始表现出了对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在整个稳定期毒力持续增强,直到衰亡期后期,毒力达到最高,表明坚强芽胞杆菌所产生的杀线虫活性物质主要是在稳定期合成的。将发酵上清80℃处理30min毒力无明显变化,通过饱和硫酸铵沉淀上清中蛋白,该蛋白对线虫无明显毒力,但是去蛋白后的上清对线虫仍然具有与未经处理上清相似的杀线虫活性,表明坚强芽胞杆菌产生的杀线虫活性物质是一种非蛋白类的小分子化合物。研究结果提示,本研究所分离的坚强芽胞杆菌在稳定期能够大量合成对线虫具有毒杀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对根结线虫表现出极高毒力,为利用该菌株开发植物寄生线虫生防制剂提供了杀虫资源。  相似文献   

10.
辐照木霉菌株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6 0 Coγ射线辐照木霉 (Trichodermaspp)菌株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 :在γ射线的作用下 ,木霉分生孢子萌发率显著降低 ,孢子萌发时间加长 ,部分萌发孢子菌丝生长畸形 ;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 ,木霉孢子存活率急剧下降 ,剂量效应曲线符合一次击中模型S =e-λD;诱变效应方程为 :Y =-0 940e1 2 9x,r=0 953 3 (r0 0 1=0 765)。依各菌株对生长速度、产孢量、开始产孢时间、菌落颜色等变异情况 ,初筛得到变异菌株 1 3 0株。  相似文献   

11.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兼性寄生真菌,引起农作物枯萎病,防治困难。研究来自不同寄主的尖孢镰刀菌在不同pH马铃薯蔗糖(PS)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构建动力学模型,以了解培养基的初始pH差异对尖孢镰刀菌生长特性的影响。测定了尖孢镰刀菌菌株在不同pH培养基、25℃培养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构建生长动力学模型。供试6个尖孢镰刀菌菌株在pH为3~10的液体培养基中均有不同程度生长,不同菌株对培养基pH的影响规律相似,在不同pH的P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4 d后,液体培养基的pH均有靠近6~7的趋势。在pH为3~9的培养条件下,尖孢镰刀菌菌落可以分成4类:菌丝型、粘滑层型、菌丝粘滑层型和菌丝带粉状物,各菌株的菌丝和培养基色泽也有所差异。同一菌株在培养基不同pH下生长速度不同,其生长的最适pH为6~8,菌落平均直径最大(45~49 mm),亚适pH为4、5和9;而在pH为3、10和11时菌落直径明显变小(17~21 mm)。培养14 d后培养基pH对菌落形态、色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菌株在不同pH培养基培养下产孢量也存在差异。pH在4~8时其平均产孢量最大,达(223.8~273.3)×104cfu.mL 1,其中pH为6.38(自然pH)时产孢量最高,pH为11时产孢量最低。供试菌株在不同pH条件下的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变化动力学模型均符合二次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12.
原生质体EMS诱变选育杏鲍菇高产菌丝多糖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杏鲍菇的产品研发,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杏鲍菇PL7菌株原生质体,筛选菌丝多糖含量显著增加的原生质体诱变菌株。结果表明,EMS诱变原生质体的适宜浓度和处理时间分别为0.20%和15 min;从160个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筛选出与亲本菌株拮抗作用明显的22株诱变株;通过菌丝多糖浓度测定,获得菌丝多糖浓度显著增加的7株诱变菌株;通过菌落生长速度测定、RepPCR分析和出菇试验,最终获得高产菌丝多糖的新型菌株D3-12。本研究结果为杏鲍菇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阿维拉霉素高产突变株H15形态分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新乐  金英燕  陈敏  张虹 《核农学报》2010,24(4):689-693
采用电镜及荧光显微镜方法,对经60Coγ诱变筛选获得的绿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genes)阿维拉霉素高产突变株H15的菌落、孢子丝、分生孢子分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与原始菌株4.1119不同的是,突变株H15形态呈现显著变异:灰白绿色菌落,直线型孢子丝,分生孢子表面光滑无刺突,而菌株4.1119为螺旋状孢子丝,孢子表面带刺。液体培养菌丝荧光染色结果表明,H15菌株在液体培养条件下菌丝团形态分化过程也发生显著改变,孢子萌发形成多隔室菌丝,放射状生长逐渐形成菌丝团,核心菌丝出现凋亡后,菌丝团直径增长停滞。与原始菌株相比,突变株H15菌丝的成簇、形成完整菌丝团需要较长时间(48h才形成完整菌丝团,245μm),菌丝团直径增长停滞阶段及凋亡的延滞使得产物阿维拉霉素得以较好积累,阿维拉霉素的合成主要集中在此阶段。此后菌丝生物量虽维持小幅波动,但对阿维拉霉素的积累没有意义。因此推测菌丝团的形成历程、停滞阶段菌丝团直径增长及凋亡"相对平衡"对于阿维拉霉素的积累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世文  余柳青  段桂芳  赵航  罗宽 《核农学报》2004,18(6):423-426,419
用亚硝基胍 (nitrosoguanidine ,NTG)诱变稗草生防潜力菌禾长蠕孢稗草专化型菌株(HGE) ,获得诱变菌株I2 62 ,其孢子产量比原始菌株 (HGE)提高 5 2 6%。以I2 62 为出发菌株 ,用60 Coγ射线 65 0Gy辐照 5 7min ,有 7 75 %的菌株产孢量高于出发菌株高 ,其中辐照菌株FⅡ12 1、FⅡ116和FⅡ14 0 的产孢量分别比I2 62 提高 5 4 4%、5 1 5 %和 41 7%。化学和物理技术相结合处理稗草生防潜力菌 ,获得的突变菌株产孢量比原始菌株提高 1倍以上。但高产孢突变菌株对稗草的致病性、防效与原始菌株相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辐照糖多孢红霉菌M孢子,并采用不同的菌种保护剂,以研究60Coγ射线对糖多孢红霉菌M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使用20%甘油吐温保护效果较好,可作为诱变保护剂;当辐照剂量为400 Gy时,致死率为90%左右可作为适宜诱变剂量。诱变处理后利用链霉素抗性突变选育得1203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其中5株形态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形态变异率为4.16‰;2株突变株的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正突变率为1.67‰。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白僵菌、绿僵菌、淡紫紫孢菌对蚜虫、地蚕、根结线虫的毒性大小,并探索生防菌与有机肥耦合效应,采用PDA对白僵菌、绿僵菌、淡紫紫孢菌对其进行活化培养,并稀释不同浓度菌剂作用于蚜虫,观察单独菌种下毒性大小,然后利用对峙法研究菌种间拮抗性,寻求最优协同杀虫组合,最后利用响应面法设计不同有机肥与菌剂配比,分析混合配方对防效...  相似文献   

17.
连作番茄根区病土对番茄生长及土壤线虫与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连作番茄根区病土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诱导效果及引起连作障碍的微生态机制,可为深入了解番茄连作障碍发生机理及探究番茄连作障碍防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番茄在健康土壤及接种病土土壤中生物学特性变化及根结线虫侵染状况,并分析鉴定了土壤中微生物及线虫的种类与数量。结果表明,接种连作番茄根结线虫病株根区病土会对番茄生长及根结线虫侵染产生影响:1)番茄苗期根系根结数达9个?株~(-1),健康土壤无根结;土壤线虫数量较健康土壤增加390.4%;收获期番茄根结线虫侵染率达62.7%,病情指数为80.0%。2)番茄生长受到抑制,叶片防御酶活性降低,收获期茎叶及根系鲜质量较健康土壤分别减少50.2%及33.1%,苗期番茄叶片PPO活性较健康土壤降低15.8%,POD活性较健康土壤增加24.0%,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3)番茄根系更易感染有害菌,根系内病原菌甘蓝假单胞菌数量较健康土壤增加463倍,根区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总数分别增加46.3%、94.5%及134.0%。4)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及植物寄生性线虫数量分别为健康根区土壤的3.3倍、1.6倍及7.3倍,其中的植物寄生线虫95.6%为根结线虫。综上所述,接入连作番茄根结线虫病株根区病土不仅导致番茄遭受根结线虫侵染,而且会导致土壤线虫总量及植物寄生线虫所占比例大幅增加,并使番茄根系内有害细菌数量显著增加,对番茄生长造成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影响番茄的生理生化特性,受线虫侵染番茄防御性酶活性降低,使其更易被根结线虫及病原菌侵染,番茄根区土壤线虫、微生物及根系内优势细菌的种类与数量及其之间的作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自发突变对南方根结线虫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继代培养法选育Snea253突变株,对形态分化及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并测其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获得6株菌落形态差异大的自发突变菌株,其中不产色素的3株突变菌株Snea253-G、Snea253-B和Snea253-F杀线虫活性分别为61.0%、45.5%和35.0%;产色素的3株突变株Snea253-A、Snea253-H和Snea253-J杀线虫活性分别为48.7%、37.2%和37.9%。ssgA、bldC、bldD、whiB、whiE和whiI基因克隆测序结果显示各突变株基因序列没有差异,可能此6个基因没有直接参与控制Snea253菌株的自发突变。链霉菌自发突变不但使其形态发生变异,而且也影响了其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为从形态上筛选优良菌株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谷卓  那日  石薇  徐淑银 《核农学报》2012,26(5):740-745
利用高压电晕电场诱变技术对黄霉素产生菌08-28进行微生物代谢产量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链霉素对黄霉素产生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为0.75U/ml;随着电场处理剂量的增大菌种致死率也随之增大,诱变电压为21kV,针尖距离为8mm,诱变时间为4min时是最佳诱变条件,此时致死率在68%,菌落形态呈放射状褶皱。通过筛选,获得8株突变高产菌株,其中产黄霉素能力最高的是原始菌株的1.92倍。  相似文献   

2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球孢白僵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和最低完全抑制浓度(MIC)。结果显示,在供试的球孢白僵菌菌株中,Bb06菌株对多菌灵最敏感,其EC50值为1.0688μg/ml,多菌灵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的MIC为9μg/ml。通过菌丝块诱变法和分生孢子诱变法获得球孢白僵菌抗多菌灵突变株,并测定球孢白僵菌不同抗性突变株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在抗性突变株中,BC-4菌株的EC50值最大,为258.7711,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最高,达到242.11;BC-3菌株的EC50值最小,为18.6311,抗性水平最低。同时对球孢白僵菌抗多菌灵突变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差异的研究表明,Bb06菌株(亲本菌株)的生长速率最大,为1.78mm/d,BC-8菌株的生长速率最小,为1.41mm/d。球孢白僵菌不同抗性突变株的产孢能力均比对照敏感菌株强,但不同菌株间存在一定差异,在抗性突变株中,BC-4菌株的分生孢子产生量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