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农业科技》2007,(2):42-42
位于闽清县东桥镇官圳村的闽清县三珍食用菌有限公司金针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将于2007年5月中旬投产。金针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占地面积0.67hm^2,投资200多万元,引进全自动化先进制菌生产设备,可日产2t,填补了闯清县食用菌产业生产金针菇的空白,成为福州市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是低温、恒温结实性食用菌。金针菇栽培有季节性栽培和工厂化栽培,古田金针菇栽培主要以季节性栽培为主,是高海拔地区农户冬季生产主要品种,主导收入。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一般只能在秋末、冬和早春栽培。若采用反季节栽培技术,可使金针菇在5~11月上市,弥补了高温期市场上金针菇的空白,取得了常规栽培高出2倍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白色金针菇由于其形美、色白、味鲜而梭誉为菌类中的上品。但由于其产量较低。生产条件要求较高,所以较多地区并未形成批量的周年生产。本文作者参观了湖南省岳阳市华联食用菌有限公司的白色金针菇周年生产流程,在广东省阳春市食用菌厂进行了白色金针菇的周年生产。之后,在贵州省贵阳市三元林场进行了周年生产试验。取得  相似文献   

5.
<正>金针菇在是世界第六大生产菇种,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我国金针菇生产位居世界第一位。灵寿县金针菇是该县传统食用菌栽培品种,也是全国的金针菇生产大县,近年来,随着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逐渐兴起,传统的农业栽培模式受到了强烈冲击。设施及管理方法陈旧、菌种老化、生物转化率低,综合利用效率差等因素,极大地约束了行业的发展。集成优化和推广先进的金针菇生产技术,是保证灵寿金针菇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金针菇的栽培工艺步骤:培养料配制→装袋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针菇规模化、工厂化周年生产的迅猛发展,金针菇病害逐年增多并加重,严重制约着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文中列出了当前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中发生的主要病害种类和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市场对金针菇的需求,提高金针菇的生产效益,北京市大兴区良种场食用菌生产基地经过实践,探索出一套非季节性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的技术措施,实现了金针菇的周年生产.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金针菇栽培业都很发达,他们均采用完整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体系进行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每个栽培厂日产量都在吨级以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而国内金针菇栽培仍以季节性栽培为主。随着金针菇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金针菇生产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金针菇市场发展的需要,工厂化设施栽培在现代金针菇生产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利用塑料袋栽培金针菇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金针菇的主要栽培模式,被广大的食用菌生产者所采用。但是,由于各地对这一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不一,造成产量和质量相差悬殊。为此,笔者将几年来利用塑料袋栽培金针菇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栽培技术也日趋成熟。文章结合天津绿洲庄园公司多年的生产实践,对决定金针菇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为产出优质高产的白色金针菇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玉米芯、秸秆生产优质金针菇技术刘炳明,曲玲,李桂荣(山东省农科院土肥所济南250100)(山东省莱西市店埠乡农技站)常年金针菇栽培以棉籽壳为主要培养料。玉米芯、秸秆为主料生产,由于操作不便,产量偏低,质量不稳,不易被菇农接受。近年,棉籽壳极为紧缺,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金针菇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金针菇生产经历了从黄色品系到白色品系、从玻璃瓶栽到塑料袋栽、从家庭手工操作到工厂化和集约化生产的3次重大技术变革,实现了金针菇生产的跨越式发展。针对金针菇生产、育种、加工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天津市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技术已逐步成熟,本文结合天津绿洲庄园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多年进行金针菇生产的实际经验,对白色金针菇高效生产中的菌种选择、栽培料选择以及控制病虫害的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实用性较强,希望对提高白色金针菇种植户及企业的种植效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金针菇风味鲜美醇厚,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再加上生产成本低、生产方法简单,不仅适应大规模专业化栽培,也能适应家庭式生产。因此,掌握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对增加寿宁种植户收入,提高金针菇栽培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文章结合福建寿宁地区实际特点,重点探讨寿宁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提升当地金针菇的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15.
董嘉梁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226-226,276
结合临安地区的多种废弃生物资源利用效率低的现状,从金针菇的栽培生产效率和废弃生物资源再利用的角度出发,以金针菇为研究目标,进行金针菇利用山核桃壳、竹粉以及农作物秸秆作为培养基质的探索,并进行条件优化,以期为今后的金针菇生产和废物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春华 《油气储运》2011,(20):15-16
栽培金针菇的原料丰富,成本较低,深受农村种植户的喜爱。随着金针菇生产面积逐渐扩大,生产问题也逐渐显现,为了使金针菇生产向规模化发展,现将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1.接种后菌种块不萌发或菌种萌发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瓶栽模式为例,介绍了金针菇周年工厂化生产环境智能化控制技术,以期实现金针菇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骆桂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14-8715
[目的]研究探讨可生产良好品质的凝固型金针菇酸乳所需的生牛奶与金针菇配合比例。[方法]以金针菇与生牛乳为主要原料并配以辅料研制凝固型金针菇酸乳饮料,以外部感官检验与口感鉴定相结合来优化金针菇与生牛乳的配比。[结果]试验得出,生牛乳与金针菇液配合比例为6∶4、7∶3时,生产出的金针菇酸乳无分层,乳清析出较少,口感风味俱佳,符合大众需求。[结论]研究制得的金针菇乳酸产品外观及风味俱佳,且具有营养保健功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方争游 《新农村》2003,(10):7-7
有“衢州金针菇乡”之称的开花县封家镇名不虚传。全镇共种植金针菇1831万袋,产值3662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76.59%。2002年,仅金针菇一项该镇农民就增收2160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8.3%。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封家镇农民的“黄金产业”。  相似文献   

20.
秀珍菇是近年来深受市场欢迎的食用菌品种,筛选出产量高、价格低廉的培养基配方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金针菇渣是金针菇生产后的废弃物,菇渣中含有大量未被利用的营养物质。研究尝试利用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渣栽培秀珍菇,通过试验发现,培养基质中增加金针菇渣的含量秀珍菇菌丝的生长速率变慢,原基形成时间推迟。出菇结果显示,随着金针菇渣含量的升高,秀珍菇的子实发育形态正常,但重量下降,生物转化率相比对照棉籽壳培养基下降。随着转潮次数的增多,金针菇渣含量高的配方产量逐步降低。金针菇渣含量为40%时净利润最高,可部分代替棉籽壳作为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