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河蟹池塘养殖技术,包括扣蟹培育、成蟹养殖和常见病害的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河蟹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今日农村》2002,(3):24-24
一、技术简介河蟹无公害养殖技术是指在河蟹蟹苗、蟹种培育阶段的仔蟹培育、一龄扣蟹培育以及成蟹饲养过程中推广的一项新型技术。主要内容是:在养殖过程中,通过栽种水生植物等措施,保持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生产上通过对养殖水域的水质、所用饲料及用药等严格控制,使生产出的河蟹产品的各项安全指标中的各项有毒有害物质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养殖水域的水质排放也应达到无污染标准。该技术是我国适应WTO和满足人们对无公害水产品需求的必由之路。采用该技术培育扣蟹,亩放0.5公斤大眼幼体,可培育出规格为100-120只/公…  相似文献   

3.
目前多数河蟹养殖户因仍采用当年早繁苗当年养成的速成养蟹法,使成蟹上市规格小、品质差、售价低、市场竞争力弱.鉴于此,笔者主张"育扣蟹、养大蟹"的思路,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培育扣蟹的技术关键是控制其生长速度.因河蟹生长过慢,规格在1000~1500只/公斤,就会失去扣蟹养成大蟹的优势;生长过快,规格达30~50只/公斤,则易导致性早熟.而优质扣蟹标准:①规格整齐,以120~300只/公斤为宜;②第2年商品蟹规格大,雌蟹达125克左右,雄蟹达150克左右;③性早熟比例不超过10%;④养殖成活率达50%左右;⑤体格健壮,活动有力,反应灵敏,无伤病,无残肢,无蟹奴、聚缩虫等寄生虫;⑥正宗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为此笔者将培育扣蟹的相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将河蟹养殖方面的科研成果和河蟹养殖专家的宝贵经验系统归纳集成,建立起综合性强、智能化程度高、简单方便的河蟹养殖专家决策系统。河蟹养殖专家决策系统共有9大模块:苗种生产技术决策、河蟹亲蟹越冬技术决策、幼蟹和一龄蟹培育技术、成蟹养殖技术决策、河蟹营养与饵料技术决策、河蟹病虫害防治技术决策、河蟹捕捞技术决策、河蟹池塘产量预测技术决策、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决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河蟹生殖回游通道阻断、水源污染等原因,我国天然蟹苗资源锐减,河蟹产量大幅度下降,许多地区河蟹绝迹。为了恢复和发展河蟹的养殖业,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和尝试。其中向湖泊、外荡等大水域进行蟹苗人工流放,河蟹池塘主养等项研究工作取得了进展,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河蟹的养殖方式 1.池塘套养这种方式在天津地区较为普遍。亩投放扣蟹2~5公斤,亩产成蟹10~20公斤。其优点是:不影响池塘养鱼生产,河蟹无需专门投饵。这种养殖适合水面大、池水浅、水生植物较多的池塘。 2.大水域围养利用湖泊、河道等大水域进行围  相似文献   

6.
利用河蟹养殖池塘混放套养青虾,可以在不影响河蟹规格、产量的情况下.增加效益。蟹池中套放青虾,是近年来成功推广应用的一种特种水产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培育栖息生物.而且也能获得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养蟹池塘套养青虾生态养殖要把握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二、强化苗种管理首先对外来苗种实行严格管理.同时大力发展当地扣蟹养殖和早繁苗的培育,大大提高了河蟹养殖的回捕率。其次,在河蟹的放养模式上.改变了过去每亩放苗3000~5000只的密放粗养,采用稀放精养,每亩放养100只/公斤左右的扣蟹700只和早繁大眼幼体培育的当年幼蟹1000只。  相似文献   

8.
对传统河蟹池塘主养模式和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的养殖结果及水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蟹主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02 g/只,经济效益为33 7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12,藕-蟹-鱼套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33g/只,经济效益为56 3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3.94,藕-蟹-鱼套养模式比河蟹主养模式经济效益增加22 600 元/hm2,经济效益提高66.96%;河蟹主养模式池塘6、7、8月份水体为中度富营养类型,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6月份为中营养类型,7、8月份为轻度富营养类型,总体而言,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营养状况均好于传统的河蟹主养池塘2~3个数号级.  相似文献   

9.
胡友胜 《农技服务》2011,28(11):1597-1597
从清塘消毒、防逃设施、培植水草、扣蟹放养、饲料投喂和养殖后期管理几个方面总结了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养殖河蟹仅见效快,而且收益高,但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该类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这种蟹通常称为"懒蟹"、"洞蟹",影响着河蟹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养殖河蟹不仅见效快,而且收益高,但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该类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这种蟹通常称为“懒蟹”、“洞蟹”,影响河蟹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养殖河蟹见效快、收益高,但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该类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这种蟹通常称“懒蟹”、“洞蟹”,影响河蟹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3.
养殖河蟹仅见效快,而且收益高,但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该类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这种蟹通常称为“懒蟹”、“洞蟹”,影响着河蟹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养殖河蟹见效快、收益高,但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该类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这种蟹通常称为“懒蟹”、“洞蟹”,影响河蟹的养殖效益。1产生“懒蟹”的主要原因“懒蟹”的产生,并非是河蟹的蟹种趋懒,它主要是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扣蟹的生态养殖是太仓市浮桥镇的特色水产养殖之一,现从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放苗、日常管理、捕捞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华绒熬蟹扣蟹池塘生态养殖的技术特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F_1不同规格仔蟹对扣蟹养殖性能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成活率、早熟率、产量、养成规格和饵料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生长阶段,小规格组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始终低于大规格组。就雌体而言,6—7月和8—9月,小规格组扣蟹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就雄体而言,6—7月和7—8月,小规格组扣蟹的WGR和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2)小规格组正常扣蟹平均体质量低于大规格组,成活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规格组最终养成扣蟹无一龄早熟现象,而大规格组则存在一定的早熟率。小规格组饵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大规格组(P0.05)。(3)就最终规格分布而言,小规格组养成扣蟹规格主要集中于0~6.00 g,所占百分比为80.09%;大规格组养成扣蟹规格主要集中于3.00~9.00 g,所占百分比为70.56%。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养殖性能存在差异,这为野生中华绒螯蟹的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良性状挖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年在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陈庄村作了分池养殖河蟹的探索,取得雌蟹规格100~175克,雄蟹规格150-250克,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82.75公斤,回捕率98%的理想效果,较未分养的池塘,规格、产量均有明显提高。 1.池塘条件。试验池共计8口,  相似文献   

18.
河蟹育肥三注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祥 《农家致富》2009,(18):45-45
河蟹在完成最后一次脱壳以后,再经过15-30天的培育就可起捕上市,这段时间称为河蟹育肥期。河蟹育肥期生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河蟹品质和上市规格,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很大。一、合理换水,保持水质优良 要养好蟹先要保证塘口的水质良好,池塘在春夏季节养殖的过程中防病治病用药,难免存在一些残留物质,到秋季要勤换新水,  相似文献   

19.
<正>据实验,对河蟹进行雌雄分池养殖后,雌蟹规格可达100~175克,雄蟹规格可达150~250克,平均亩产量82.75千克,回捕率可达98%,效果理想,较未分养的池塘,规格、产量均有明显提高。1.池塘条件。试验池共计8口,每口10亩。池塘可蓄水1.5米深,池塘坡比1:2.5,水源充足,池塘周  相似文献   

20.
河蟹生态养殖是提高池塘养蟹经济效益的好技术。该文通过对养蟹池塘采取种植水草、投放螺蛳、配养鲢鳙鱼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改善了蟹池的生态环境,使所养螃蟹不得病或少得病,提高了河蟹的品质;通过少放蟹种,提高了河蟹的规格,使所养河蟹价格提高,效益倍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