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理论及育种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选亨纯光敏型和广亲和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是当前两系杂交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工作的重点;以生物技术塑要助手段朔造水稻理想株型,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是超级杂交稻育成的关键;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常规方法相合是加速育种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理论及育种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选育纯光敏型和广亲和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是当前两系杂交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工作的重点;以生物技术为辅助手段朔造水稻理想株型,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是超级杂交稻育成的关键;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常规方法相合是加速育种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水稻理想株型的知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水稻理想株型成为水稻超高产育种所追求的目标和依据。国内外关于水稻模型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基于生长模拟或栽培管理措施等方面的模型,而将知识模型用于水稻理想株型研究当中的甚少。为此提出了一种水稻理想株型的知识模型,并且论述了该知识模型的设计思想、模型结构及应用范围。该知识模型具有操作灵活、适用性强的特点,为水稻理想株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快捷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水稻剑叶角度在农业生产上主要的两种改良途径及利用方式,即构建理想株型、减小水稻剑叶角度.实现水稻剑叶光合效率的最大化,以及增大水稻剑叶角度实现杂交水稻杂种一代种子异交结实率的提高。还综述了控制水稻剑叶角度基因及控制剑叶角度对外源GA3敏感的QTLs的定位的研究进展、剑叶对于水稻理想株型构建的重要意义、剑叶同其邻叶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水稻剑叶角度的研究及应用做出展望,为未来选育符合不同需要的剑叶角度的高产品种和不育系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1949~2000年辽宁省水稻育种情况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1949年以来,辽宁省水稻育种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1974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逐年增多,累计达82个。新品种的产量呈上升趋势。杂交粳稻黎优57和株型理想的直立穗品种辽粳244的培育成功,使区域试验产量出现两次突破,其它品种的产量水平也明显提高。促使水稻新品种产量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增加了杂交粳稻的理想株型品种的每穗成粒数。  相似文献   

6.
通过株型育种实现株型改良、塑造“水稻理想株型”是提高水稻产量水平的强力技术保证。水稻 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具有明显阶段性和连续性,每一阶段都应具有最佳的群体形态结构与相应的生理机能,这 种随着生育期的变化而改变的株型结构配置,称之为“动态株型结构”。根据华南稻区实际情况,比较在早、 晚季不同生态环境下华南双季超级籼稻不同品种(组合)“动态株型结构”的特点,首先构建了华南双季超级 籼稻动态株型育种理论体系并应用于华南双季超级籼稻育种实践,使以往定性模糊的“株型结构”概念上升为 动态的、科学的量化指标,从而能更明确地、更综合地、更系统地反映本稻区双季超级籼稻品种(组合)的重 要形态生理特点,进一步揭示高产形成规律,从而促使超级籼稻株型育种概念日臻完善。应用该理论指导华南 双季稻超高产育种实践,可以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且已有一批超级籼稻和优质超高产水稻新品种(组 合)育成并应用推广,显示其对华南超级籼稻及优质超高产育种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湖南农业》2011,(11):16-16
1997年,袁隆平院士总结我国40多年来杂交水稻的育种成就与经验,提出了杂种优势利用与形态改良相结合的超级杂交稻培育技术路线。在形态改良方面,主要是培育“高冠层、矮穗层、中大穗”为特点的理想株型,在提高杂种优势水平方面,主要是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和远缘有利基因。  相似文献   

8.
北方粳型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从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及育种实践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国北方粳型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稻是继株型育种和杂交稻之后,提高北方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北方水稻生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北方粳型超级粳稻在常规育种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地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的超级稻新品种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如沈农265、沈农606、吉粳88等。与常规超级稻育种相比,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则相对较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北方气候与生态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育种技术相对落后。解决优势与生育期的矛盾、产量与品质的矛盾以及提高制种产量等问题,仍然是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还讨论了与粳型超级稻育种有关的生理和遗传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合评述了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稻,是继株型改良和杂交稻育种之后,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水稻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在常规超级稻育种和超级杂交稻育种两方面都已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地创造出一批新株型优异种质,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的超级稻新品种和新组合。这些超级稻新品种、新组合已广泛地应用于水稻生产实践,并已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06,(12X):83-83
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优质超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取得了突破进展,这标志着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得我国超级稻育种理论及新品种选育技术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课题组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育成与应用技术体系,在两系法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选育超级杂交稻的育种理论和技术、提高安全性的制种技术和种子纯度保障技术、将亚种间杂种优势与理想株型及强光合生理功能相结合等方面有重大发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基于ENVISAT ASAR数据的水稻遥感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江苏省兴化市水稻试验区为例,利用单时相多极化ENVISAT ASAR(Advanc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数据进行水稻识别和生长参数反演。通过分析水稻和其他地物在该时相上的VV极化和HH极化后向散射特征,选择合适的阈值和条件,利用阈值分类算法从影像中提取水稻分布。另外,利用实测水稻生长参数和获取的植被指数(NDVI)数据与水稻后向散射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稻VV极化后向散射强度与水稻形态结构、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水稻HH极化后向散射强度对水稻冠层含水量的变化更敏感。基于上述分析,建立反演水稻株高、叶面积指数和NDVI等参数的关系模型。经过验证,水稻识别精度为84.36%,反演的水稻生长参数的空间变化和实际情形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由于水稻稻瘟病及水稻纹枯病的病害程度是根据距离特征来检测,目前还没有定义数字图像距离的唯一方法.为了实时获取作物病虫害危害程度信息,该文研究了一种利用椭圆模型来检测水稻稻瘟病及水稻纹枯病的危害程度--用椭圆拟合水稻稻瘟病单株最大病斑,计算椭圆主轴长与人工检测的实际最大病斑的长度比较,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具有极显著性;同理,用椭圆拟合水稻纹枯病单株高度及病斑最高处距基部的距离,计算两椭圆主轴长并求两者之比即可对水稻纹枯病危害程度进行检测.平均正确率在90%以上.该研究对大型精准喷雾植保机械实时获取植物病虫害危害程度信息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背景差分法的稻米动态图像检测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稻米形态特点设计了稻米动态图像采集系统,选用背景差分法对米粒动态图像进行目标分割,实现了运动状态下稻米图像特征提取。对提取的颜色、形态特征进行多结构神经网络训练,实现了透明整米、垩白整米、碎米和黄米四类稻米的识别,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5.2% ,89.6% ,97.3%和90.5%。识别效果较好,为稻米在线图像检测分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迟德霞  张伟  王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902-17903
针对水稻稻田图像中秧苗和背景分割问题,采用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法)的分割方法,成功地把水稻秧苗像素和背景像素分割开.首先用CCD相机获取水稻插秧机插秧作业后的水稻稻田图像,选择超绿特征因子(EXG因子)将水稻秧苗RGB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使用OTSU法计算阈值,成功地将灰度图像转变为二值图像.又采用该方法分割了20幅水稻秧苗图像,结果表明,EXG因子可以对水稻秧苗图像有效分割.  相似文献   

15.
碎米和米糠制备营养米糊的工艺与配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制新型营养米糊,利用碎米和米糠为原料对制备营养米糊的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营养米糊最佳工艺条件为碎米中添加8倍水,在90℃水浴中煮制5min。米糊经干燥后过100目筛。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营养米糊的最佳配方为:1.39%外层米糠、6.95%内层米糠、69.54%碎米、15.58%白砂糖、6.23%奶粉、0.31%蔗糖酯。产品具有良好的速溶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米特征提取与分类的算法难以确定的问题,改进LeNet-5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研究其在大米分选问题上的表现。首先对大米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单粒大米的图像建立大米图像样本库,然后对原始的LeNet-5模型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实验,最后将改进模型与若干传统分类方法、3个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改进LeNet-5模型大米形选准确率为97.2%,色选准确率90.6%,处理速度约5 300粒·s-1,分类效果与分类速度显著优于其他对比方法。实验结果证明,改进的LeNet-5模型可以高效分选碎米与垩白米,且能有效减少实际分选前准备工作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Rice roots include seminal roots, adventitious roots, lateral roots and root hairs, At present, progresses in the research of rice roo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root morphology, root activity, root reaction to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 a contribution of root growth and rice yie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ot growth and stems/leaves/flowers/rice, genetic laws of root characters, etc. However, there are very few researches on lateral root mutant. This paper reviewed progresses of the lateral root mutant of ri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hytomorphology to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to the gene mapping, consisting of mechanism of developing lateral root of rice, gene clo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lateral root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xin and lateral roots, agronomic traits of lateral roots mutant,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root hairs, gravity anomaly of root, redox metabolism and proteomics researches of the mutation in lateral root of rice.  相似文献   

18.
杂草稻分类及起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草稻已成为影响全球水稻生产的恶性杂草.关于分类及起源一直是杂草稻研究的热点问题,但至今尚无定论.杂草稻是指在人工栽培稻田中或稻田周边耕地里,通过种子落粒等对自然环境的极强适应能力而自然繁衍其群体,对稻田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稻属植株或群体.一般可根据形态特性、籼粳亚种属性、栽培型和野生型对杂草稻进行分类.杂草稻可能起源于栽培稻与野生稻的基因渐渗、籼粳亚中间杂交和栽培稻种间杂交,部分杂草稻可能是普通野生稻演化成原始栽培稻的过渡形态,栽培稻与杂草稻自然异交可产生更多的杂草稻类型.因此,提出了杂草稻分散起源的假说,认为杂草稻很可能是多次起源,而且杂草稻在不同地区可能是分散起源.对利用籼粳基因组分化和稻属驯化相关基因研究杂草稻起源的可行性及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光谱图像的水稻穗颈瘟严重度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时获取作物病害程度信息,研究了水稻穗颈瘟的多图像分割方法,并利用分割结果来估测穗颈瘟的发病程度.由于图像中背景复杂,从获取的多光谱图像中提取IR、R、G分量,难以将水稻穗颈从背景中分割出来.采用IR-G和2IR-R-G分割方法将水稻穗预从图像中分离出来,31幅图像中水稻穗颈灰度值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线性相关,由此建立了水稻穗颈瘟严重度的多光谱图像预测模型,实现了对水稻水稻穗颈瘟的快速、准确、非破坏性检测.  相似文献   

20.
水稻形态的分形特征及其可视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在试验观察的基础上 ,分析了水稻根系、穗、茎叶的分形特征 ,根据水稻的分形特征及L -系统的生成规则 ,建立了水稻根系、穗、茎叶等形态的模拟模型 ,通过模拟 ,实现了水稻形态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