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南方锈病(Puccinia polysora Underw)的发生与流行已成为直接影响河南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综述了河南夏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与南方锈病的危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发病诱因及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淮海夏玉米南方锈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锈病作为目前较为流行的气传型叶斑病病害,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普遍发生。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黄淮海区域性极端气候如台风、干旱、高温等频发,给南方锈病的侵染传播营造了良好的条件,而生产中玉米品种同质化严重,大量不抗南方锈病的品种种植,使黄淮海夏玉米区南方锈病越来越严重。针对目前黄淮海南方锈病逐年加重发生的现状,该文系统性论述了南方锈病的发病规律、病原菌,抗性基因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就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黄淮海南方锈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锦绣5218是河南锦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杂交种,品种来源:JX先201×S535。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293。锦绣5218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的整个生育期为101.5 d,株型半紧凑,株高242 cm,穗位高91 cm,成株叶片数20。果穗筒形,穗长17.8 cm,穗行数14~18,穗粗4.7 cm,穗轴红,籽粒黄色、半马齿形,百粒质量36.4 g。中抗穗腐病、小斑病,感茎腐病,高感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南方锈病。2017—2018年度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联合体区域试验,每667 m2平均产量639.45 kg,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长3.6%。  相似文献   

4.
为了防治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研究了营养条件和保存条件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生长发育及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及氮源的种类对菌丝生长有影响,最适碳源为多糖,最适氮源为有机态氮。弯孢菌生命力较强,孢子萌发率除与病菌保存时间长短有关外,还与病菌自身状况有关。保存时间长短与弯孢菌叶斑病发生程度无明显关系,也说明不同年度菌株本身的致病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是重要的饲料、工业原料和粮食作物,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的玉米需求量持续增长,但玉米病害直接影响着玉米的产量,通过对春、夏玉米的病害调查,发现玉米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其中玉米大斑病是春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则是夏玉  相似文献   

6.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又叫玉米螺霉病,在河北被称为玉米黄斑病,是我国华北、东北夏玉米种植区近几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的叶斑病害.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诊断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分离接种鉴定,近年来在陕西关中等地玉米产区发生的一种不同于大、小班病的叶斑病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是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这一病害与国内已报道的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属同一类型.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是河南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在333.33万hm~2左右。玉米叶斑病是河南省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主要有玉米南方锈病、玉米褐斑病、弯孢叶斑病、玉米小斑病等。玉米叶斑病主要侵染玉米叶片,发病重时在叶片上生成大量病斑,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甚至导致叶片干枯死亡,影响籽粒灌浆,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一、发生现状玉米叶斑病在河南省常年发生面积在266.67万hm~2次以上,部分年份偏重发生,造成损失较大。玉  相似文献   

9.
2014年在阜阳市颍州区开展了夏玉米小区试验,通过试验,了解参试各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倒伏、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南方锈病、青枯病、产量等9个性状的表现,从中筛选出了综合性状好,可申请审定的品种"ZD1401",同时还筛选出"金博士509"、"IY6327"、"东8326"3个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进行进一步的试验。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玉米发生弯孢菌叶斑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辽宁省玉米发生弯孢菌叶斑病赵廷昌王文生徐秀德刘继国吕国忠白金铠(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是发生在玉米叶片上的一种病害。此病的发生可导致玉米减产20%以上。1996年辽宁...  相似文献   

11.
安徽玉米病害田间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2008~2009年,对安徽省玉米病害调查采样,分离培养,鉴定,病毒病害采用提取病叶粗汁液通过电镜观察病毒粒体形态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结果表明,安徽省玉米种植区发生的玉米病害有10几种.主要病害是玉米锈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褐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玉米真菌茎腐病、玉米瘤黑粉病等病害.纵观近10年病害发生情况,粗缩病已成为安徽省的主要病害,褐斑病、南方锈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关秀杰  刘亚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49-10750
[目的]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病级和病情指数的角度研究辽宁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为害损失及其经济阈值。[方法]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试材,设人工接种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5个梯度(5.0×104、1.0×105、2.5×105、5.0×105、1.0×106孢子/ml),另设对照处理,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病菌接种后7d进行发病级数调查,其病情严重度按国家标准分6级调查。[结果]随着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级的增大,穗粒数、百粒重、产量都呈下降趋势,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级和病情指数与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若以病级为防治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经济阈值,则平均病级为0.45;若以病情指数为防治指标,则病情指数为14.10。[结论]该研究为辽宁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防治和经济阈值的科学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是目前玉米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该病菌可以产生毒素,本文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产生的毒素进行了生物学测定,并观察了毒素对寄主叶片超微结构的破坏作用,证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产生的毒素是其致病因子之一,研究发现该毒素不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14.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是目前玉米生产上的一个主要病害,该病菌可以产生毒素。本文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产生的毒素进行了生物学测定,并观察了毒素对寄主叶片超微结构的破坏作用。证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产生的毒素是其致病因子之一,研究发现该毒素不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综合感病指数评价品种资源抗病性模型对106份玉米品种资源进行抗弯孢菌叶斑病鉴定,选出高抗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资源57份,抗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资源14份。  相似文献   

16.
林丽 《农技服务》2008,25(10):79-79
介绍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原因、发病规律、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调查初报徐德坤,王琪,殷秀东,刘向元,杜国锋(临沂市植保站276001)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oulariaLunata(Walk.)Boed.俗称拟眼斑病。据报道,该病在欧洲、美洲、亚洲及非洲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严重时可造成六成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衣剂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宁  石洁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8):117-118,123
研究了3种种衣剂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咯菌腈、阿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咯菌腈3个处理对苗期茎腐病的防治效果不明显,但在玉米成株期对玉米茎腐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阿维菌素+咯菌腈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36.55%。咯菌腈对玉米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褐斑病和南方锈病4种病害均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17.61%、24.28%、22.67%和18.09%。  相似文献   

19.
2000~2003年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田间发生消长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明确了田间病残体是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初侵染来源;播种期、施氮肥量、前茬作物和气象因子都会对该病害的发生程度产生影响;提出了以清除病残体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田间发生动态进行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田间的病株发病率、病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该病在田间的发病规律;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抗病性。【结果】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从5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情指数迅速增长;玉米孕穗期叶片病斑面积和产孢量最大,大喇叭口期次之,苗期最小;玉米下部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大于上部叶片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结论】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玉米苗期最抗病,孕穗期最感病;下部叶片较感病,上部叶片较抗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