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凤仙花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凤仙花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为探寻野生凤仙花引种驯化的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将凤仙花种子分别萌发0 h、12 h、24 h、36 h、48 h,测定不同萌发阶段种子的吸水量、膜透性、可溶性糖、淀粉、粗脂肪含量,以及淀粉酶、SOD酶、CAT酶活性.随着凤仙花种子萌发时间的延长,其吸水量逐渐增加,膜透性降低,膜系统逐渐被修复,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淀粉和粗脂肪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SOD、CAT酶活性在萌发前36 h缓慢下降,到48 h时略有上升.因此,在栽培凤仙花时可以先浸种24 h,这样有利于种子更好地吸收水分,体内的储藏物质就能快速被动员,促进种子顺利萌发.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Ogura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生理生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白菜Ogara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生理生化特性.[方法]对2个大白菜Ogura雄性不育系(IOJC',`OQS')及保持系('JC','QS')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2个不育系小蕾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于保持系;中蕾时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 CAT,POD,SOD活性均低于保持系;大蕾时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以及CAT,SOD活性均低于保持系.[结论]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与大白菜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光周期对高粱和高粱蚜体内物质含量的影响,该研究设置了5个光周期,分别为2L∶22D、6L∶18D、10L∶14D、14L∶10D、18L∶6D,测定不同光周期下高粱叶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淀粉和叶绿素含量,同时检测了高粱蚜体内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总脂肪的含量。结果表明:在长光照(10L∶14D、14L∶10D、18L∶6D)下,高粱叶片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淀粉和叶绿素含量高于短光照(2L∶22D、6L∶18D),极短光照(2L∶22D)和最适光照(14L∶10D)条件下高粱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其他光周期;在极长光周期(18L∶6D)条件下,高粱蚜体内的ALT和AST活性最高,光周期为10L∶14D时高粱蚜体内ALT和AST活性均达最低值;短光照(2L∶22D、6L∶18D)条件下高粱蚜体内保护酶SOD和CAT活性高于长光照(10L∶14D、14L∶10D、18L∶6D)条件;在光周期为10L∶14D时高粱蚜体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总脂肪含量达最高值,光周期为14L∶10D时高粱蚜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说明在极端光周期时,为了应对不良环境高粱蚜体内转氨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保护酶活性在短光照条件下升高;10L∶14D的光周期适合高粱蚜生长发育,高粱蚜体内营养物质含量较高;极端光周期条件下高粱蚜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总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了耐抽薹和不耐抽薹两个萝卜品种低温处理(春化)过程中顶端生长点的可溶性蛋白等生化指标和赤霉素(GAs)等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处理过程中,抽薹性差异较大的两个品种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总体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则呈下降趋势。耐抽薹的萝卜品种长春大型,其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低于短叶十三,游离氨基酸含量则相反。两品种赤霉素(GAs)、生长素(IAA)的含量在花芽分化开始时均有较明显的峰值,在处理后期又出现另一明显峰值。  相似文献   

5.
糙米的营养成分及其在发芽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研究了糙米中淀粉、还原糖、水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及其用Ca^2 、GA3和去离子水处理后发芽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糙米中除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低于白米外,水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粗脂肪、粗纤维和灰分等均高于白米;发芽糙米中淀粉含量下降了43.1%~53.7%,还原糖上升40.4~61.9倍,水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上升5.7%~17.7%和92.1%~151.2%。上述变化幅度以GA3处理的发芽糙米为最大,其次是Ca^2 处理,而去离子水处理的变化最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不同小麦品种潜在穗发芽能力存在的差异,分别对豫麦34、豫麦18、豫麦70和豫麦49等4个河南主栽小麦品种在籽粒发育后期的潜在发芽势、可溶性糖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所有品种在开花20 d后均有一定的发芽能力,其中豫麦34潜在发芽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参试品种;②豫麦34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而豫麦18最低,且4个品种在花后20 d的可溶性糖含量都略有升高的趋势,而在花后25~30 d又开始下降;③α-淀粉酶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大体呈一致趋势;④穗发芽率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及α-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豫麦34和豫麦49的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α-淀粉酶活性达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小麦穗发芽现象与籽粒内较长时间维持高的可溶性糖的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涞水县郭各庄村4个麻核桃品种和2个普通核桃品种的新鲜花粉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花粉的生活力以及花粉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结果表明:麻核桃花粉的生活力极低,平均仅为25.37%,普通核桃花粉生活力平均为97.58%,麻核桃花粉生活力极显著低于普通核桃。在花粉营养成分方面,麻核桃花粉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为0.63%,普通核桃花粉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为0.38%,麻核桃花粉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核桃;麻核桃花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0.67%和5.65%,普通核桃花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2.55%和12.4%,麻核桃花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普通核桃;麻核桃花粉淀粉含量平均为3.96%,普通核桃花粉淀粉含量平均为3.85%,二者之间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南瓜新品种‘甘栗’、‘华栗’果实发育期间及采后不同储藏温度下淀粉、可溶性糖含量、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南瓜品种淀粉的积累过程与最终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南瓜果实生长阶段,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但不同阶段各成分含量增加幅度不同,而α-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似;在6℃和25℃两个储藏温度下,两个南瓜品种的淀粉含量都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均升高,且25℃储藏条件的变幅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种子的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物酶活性,以期为黄精种子在食疗和康养等新兴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测定方法,对滇黄精和多花黄精种子的淀粉、粗脂肪、粗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植物甾醇和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的淀粉、直链淀粉、支链...  相似文献   

10.
油菜茎叶可溶性糖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别用蒽酮比色法和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油菜茎叶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研究其生育期变化和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单株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茎叶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即从苗期到抽薹期逐渐升高,抽薹期以后明显下降,呈单峰曲线。所有生育期可溶性糖含量及单株可溶性糖总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单株游离氨基酸总量与籽粒产量之间均有正相关趋势,但只有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的可溶性糖含量及单株可溶性糖总量与籽粒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对油菜来说可溶性糖比游离氨基酸能更好地反映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1.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鸡腿菇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案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采用聚集指标、聚集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和空间格局的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黄瓜花叶病传毒介体——瓜蚜自然种群动态进行分析,春秋两季瓜蚜种群均为聚集分布;秋季瓜蚜种群空间格局聚集性可划分为前、中、后三种类型;春季瓜蚜分为前、后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讨论并证明了概率论中常用到的欧拉—普洼松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