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高粱与苏丹草2个杂交组合F2代的生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高粱Sorghum bicolor雄性不育系与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2种杂交组合F2代的生长、形态、花粉育性及细胞遗传学特性.结果表明:高粱雄性不育系A2×黑壳苏丹草、高粱雄性不育系A4×棕壳苏丹草2个杂交组合F2代的生长势和平均株高明显超过其父本苏丹草,继承了父本苏丹草分蘖能力强的优良特性和母本雄性不育系高粱的抗倒伏特性,叶量丰富,育种潜力大;F2代穗型分离,变异较大,其中高粱雄性不育系A2×黑壳苏丹草杂种F2穗型变异大于高粱雄性不育系A4×棕壳苏丹草杂种F2,这是后代优良单株选育的重要形态学依据;2个杂交组合F2代的生育期均为141 d,花粉可育率均高达97%,不存在育性问题,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MI)平均染色体构型均为2n=20=10Ⅱ,其中棒状二价体频率(3.34~3.51)略高于其父本苏丹草(1.98~2.15),配对行为较规则.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雄性不育系高粱11A与苏丹草3个杂交组合F1代的生育、产量、光合性能等主要农艺特性及细胞遗传学特性。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F1代的生长势和平均株高均明显超过其各自父本苏丹草,继承了苏丹草分蘖能力强和高粱11A抗倒伏的优良特性,生育期126~130 d,穗型呈双亲中间型;F1代花粉可育率均高达93%以上,结实性好,自然结实率62.34%~68.75%,杂交组合间差异不明显;F1代PMCMⅠ的平均染色体构型均为2n=2x=20(10Ⅱ),配对行为较规则,但棒状二价体频率明显高于其3个父本苏丹草和母本高粱11A,原亲本间遗传组成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分析植株生长、产量性状、光合性能等指标,得出3个杂交组合F1代的育种潜力依次为:高粱11A×棕壳苏丹草F1≥高粱11A×黑壳苏丹草F1>高粱11A×白壳苏丹草F1。  相似文献   

3.
42份高粱与苏丹草及其2个杂交种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100个RAPD引物和95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旨在构建42份高粱和苏丹草品种资源及2份国审品种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从100个RAPD引物中筛选到9个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4.06%,利用4个核心RAPD引物可以为每份品种构建1张特定的数字指纹,并通过其中1个引物F-01构建了1张能鉴别2个杂交种的RAPD指纹图谱,不过该图谱不能区别皖草3号与其父本Sa。从9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丰富的引物73对,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6.06%,通过3对核心SSR引物就可以构建42份高粱和苏丹草的SSR数字指纹,同时利用其中1对SSR引物txp18,寻找到2个杂交种的互补带,从而构建了2个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SSR指纹图谱,这张SSR指纹图谱不仅能鉴别皖草2号和3号,还可以把杂交种与其亲本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4.
对加拿大披碱草与野大麦2个四倍体亲本杂交产生的三倍体(2n=3x=21)属间杂种F1的自然加倍植株、自然加倍植株F1代及秋水仙素诱导加倍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及配对构型、花粉育性、结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自然加倍植株、自然加倍植株F1代和秋水仙素诱导加倍植株的RTC染色体数目均为42条,即为六倍体(2n=6x=42);其PMCMⅠ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04Ⅰ 20.96Ⅱ、0.03Ⅰ 20.98Ⅱ和0.03Ⅰ 20.97Ⅱ,配对行为规则;它们的花粉可育率分别为84.97%、94.08%和90.21%,自然结实率分别为77.51%、83.87%和80.13%。证明该属间杂种F1染色体已加倍,且染色体加倍植株的育性已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粱EST序列和BAC克隆,以Primer 5.0程序设计了10对高丹草SSR引物,结果发现有3对引物在皖草2号高丹草的亲本间表现多态性,其中2对来自BAC的引物可用于遗传连锁图谱构建.除以上10对SSR引物外,再选取已公布的245对高粱SSR引物,以180个皖草2号(TX623A×S722)的F2代单株作为构图群体,构建了一个包括4个连锁群、33个SSR标记的高丹草遗传图谱,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458.5cM,平均图距13.8cM.  相似文献   

6.
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鸭茅遗传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帅素容  张新全 《草地学报》1997,5(4):261-268
采用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的方法,对我国亚热带地区几个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鸭茅的核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不同生育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供试野生二倍体鸭茅之间,各四倍体之间的同源性较高,遗传差异较小;二倍体与四倍体之间,在核型,花粉数量,种,子千粒重,酯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鸭茅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虽然正常,但花粉育性和结实率不  相似文献   

7.
散穗高粱与苏丹草杂种的ISSR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明确散穗高粱(Sorghum bicolor(L.)与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棕壳苏丹草、红壳苏丹草4个种间杂种F1在DNA分子水平上的差异程度,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散穂高粱与4种苏丹草(S. sudanense(Piper) Stapf)杂种F1及其亲本间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个ISSR适宜引物共扩增出41条带,其DNA片段长度为200~2000 bp,多态性条带416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2.2%;9个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GD)变幅为0.1818~0.7838,平均为0.6892;散穗高粱与红壳苏丹草GD值较大,而与白壳苏丹草GD值较小;以GD值0.44为基准,9个材料聚为3类:第一类为散穗高粱、棕壳苏丹草、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第二类为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F1、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F1、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F1、散穗高粱×棕壳苏丹草F1,第三类为红壳苏丹草.  相似文献   

8.
散穗高粱与四种苏丹草杂种F_1代的生育及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散穗高粱与四种苏丹草种间杂种F1代的育性状况、细胞遗传学特征和育种潜力,用定株观测、花粉粒染色、染色体制片镜检等方法对杂种F1代的生长发育特性、染色体构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杂交组合F1代植株生长势很强,生长速度和平均株高(365~395cm)均明显超过双亲;生育期131~138d,为中晚熟型;穗型均呈双亲中间型,穗子较大,每穗小穗数及其密度均超过其父本;F1单株平均分蘖数6.27~6.50个,继承了父本苏丹草分蘖能力强的特性;开花期主茎的糖锤度值为6.26%~6.53%,继承了母本散穗高粱含糖量较高的特性。F1代花粉可育率均在98%以上,自然结实率变幅73.66%~75.89%,不存在育性问题;杂种F1代PMCMⅠ染色体构型为2n=2x=20(10Ⅱ),配对行为规则,但环状二价体频率(4.275~4.965)明显低于其亲本(7.134~8.014)。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雄不育系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Z3A、V4A与黑壳、白壳、红壳、棕壳4种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Piper)Stapf)种间杂种F1的育性状况、细胞遗传学特征和育种潜力,为杂交后代选择利用提供依据,采用定株观测、花粉粒染色,染色体制片镜检等方法,对杂种F1代的生长发育、主要农艺性状及染色体构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杂交组合F1代植株生长茁壮,平均株高350~386 cm,显著超过其双亲;生育期较长(132~134 d),属中晚熟类型;分蘖数多达6.24~6.82个,呈偏父本遗传;穗型呈双亲中间型,每穗小穗数、穗密度均优于其父本苏丹草;茎叶比在3.10~3.33之间,明显低于其母本;株高140 cm时,F1茎叶鲜草氢化物含量很低,变幅为9.38~42.01 mg.kg-1;开花盛期主茎糖锤度值较高,在8.89%~9.46%之间,呈偏母本遗传;F1花粉可育率在94%以上,自然结实率在73.22%~76.62%之间,均不存在育性问题;F1代PMCMⅠ染色体配对行为规则,平均构型为2n=2x=20(10Ⅱ),但其棒状二价比例较高(6.702~7.215),亲本间遗传组成存在一定差异;F1鲜草产量明显超过其父本苏丹草,增产幅度为12.17%~28.28%,超亲优势幅度为13.86%~39.42%。试验确定出育种潜力最大的杂交组合是:高粱V4A×棕壳苏丹草和高粱Z3A×黑壳苏丹草。  相似文献   

10.
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杂种F3代的育性及染色体构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种间杂种F3代的花粉育性、结实性、穗型、细胞遗传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3花粉育性为66.59%,比F1、F2分别提高了39.84%和17.82%;F3自然结实率为28.07%,比F1、F2分别提高了22.77%和12.47%;F3代的穗型变化较F2相对稳定,其PMCMⅠ染色体平均配对构型为0.23Ⅰ 6.88Ⅱ,环状二价体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培育氢氰酸含量极低、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高丹草新品种,利用I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散穗高粱与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棕壳苏丹草、红壳苏丹草4个杂交组合后代进行选育研究.首次选育出综合农艺性状优异、鲜草氢氰酸含量极低(株高约100cm时,鲜草氢氰酸含量仅为2.58~4.77mg/kg)的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散穗高粱—棕壳苏丹草、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新品系.散穗高粱—黑壳苏丹草、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杂交组合的新品系分别含有与超低氢氰酸含量相关的ISSR特征片段H-1、H-2、H-3和B-1、B-2、B-3,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所选择的目标性状准确、可靠、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12.
利用SRAP标记和SSR标记对柳枝稷杂交种进行鉴定,比较2种标记在柳枝稷杂种鉴定方面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柳枝稷乃至异花授粉多倍体植物的杂种真实性鉴定提供科学依据。分别利用SRAP与SSR标记技术对柳枝稷165个杂交种单株和亲本DNA进行扩增,分析杂交种与亲本扩增的多态性条带数,并鉴别真假杂交种。与SRAP标记相比,共显性的SSR标记具有高效性,本研究中仅用1对SSR引物就鉴别了所有杂交后代的真实性,多态性条带比率为100%。而显性SRAP标记用了6对才能鉴别所有杂交后代的真实性,多态性条带比率为40%,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对11份高丹草新品系(品种)进行了SSR多态性分析.用筛选出的9对SSR适宜引物对高丹草各材料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318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5.78%.引物Xtxp13及Xtxp67扩增的SSR指纹图谱差异明显,可作为11个高丹草新品系(品种)鉴别的分子依据.11份高丹草材料间的GD值变动在0.4286~0.7226之间,以GD值0.61为基准,可将11份材料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SLCN01、SLCN02、SLCN03、SLCN09、SLCN10和蒙农青饲3号高丹草;第二类包括SLCN04、SLCN05、SLCN06、SLCN08;SLCN07单独为一类.  相似文献   

14.
用40条10碱基随机引物,对普通小麦“中国春”、“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2C二体附加系、柱穗山羊草进行RAPD分析,筛选到1个杀配子染色体2C特异引物OPF03。从“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2C二体附加系中克隆了该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长1 496 bp,与大麦1个cDNA的同源性为92%。根据OPF031496的序列设计了1对SCAR引物2C-F586、2C-R586,对普通小麦“中国春”、“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2C二体附加系、柱穗山羊草、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中国春”-长穗偃麦草7E二体附加系等材料进行了SCAR分析,在“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2C二体附加系、柱穗山羊草中扩增出了586 bp的片段,而在普通小麦“中国春”、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中国春”-长穗偃麦草7E二体附加系中没有该产物,初步证明此标记可以用于杀配子染色体2C的检测。进一步用该对SCAR引物对“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2C二体附加系与“中国春”-长穗偃麦草7E二体附加系的杂种F1代、F2代进行了分析,结果在全部F1代以及部分F2代材料扩增出了目的片段,进一步证明了此SCAR标记可以用来检测小麦背景下的杀配子染色体2C,为小麦背景中杀配子染色体2C的快速跟踪检测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鸭茅杂交种的SSR分子标记鉴定及其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140个鸭茅杂交种单株及其亲本(01996、YA02-103)为材料,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杂种与其亲本间扩增谱带的多态性,以甄别真假杂种。SSR标记在供试材料中的扩增带型表现为互补型、父本型及其他型。利用3对特异引物A01G20、A03N16、A03K22可快速准确地鉴定出杂交种111份。试验所用的100对SSR引物中有13对引物分别在杂种和双亲之间存在扩增多态性。13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76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6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4.24%。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利用SSR进行鸭茅杂种鉴定及遗传变异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后期马铃薯块茎高淀粉、高干物质及产量等重要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以四倍体马铃薯YSP-4×MIN-021杂种F1的182个分离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进行了遗传图谱构建研究。试验从357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适宜引物36对。用这些引物对马铃薯杂种F1的182个分离单株及其亲本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598个SRAP标记。卡方检验显示偏分离标记数为127个,其中母本连锁群59个,父本连锁群68个,偏分离比率均小于30%,符合遗传作图的要求。用软件JoinMap4.0建立了2张四倍体马铃薯双亲的SRAP遗传图谱。母本YSP-4的连锁群总长度为1572.2cM,标记数目为274个,平均间距为5.74cM,12个连锁群的长度范围为14.03~214.44cM;父本MIN-021的连锁群总长度为1932.23cM,标记数目为324个,平均间距为5.96cM,各连锁群的长度范围为93.65~242.06cM。  相似文献   

17.
为了精细定位高丹草低氢氰酸含量性状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PA7-2,对进一步开展低氰性状相关候选基因挖掘、功能解析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从高丹草(散穗高粱Scattered ear Sorghum bicolor×红壳苏丹草Red shell Sorghum sudanense)F2代1 200个分离群体单株中筛选出121个QIRs(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isogenic recombinants)植株,选出低氰和高氰极端株套袋自交获得F3代分离群体,选出QIRs群体植株130个,利用BSA-SSR(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and simple sequence repeats)技术构建了长度为230.7 cM、密度为4.81 cM的遗传连锁图谱,通过定位分析明确了QTL PA7-2的位置在38 cM处,位于SSR标记Sobic.8 g1-600和XM00242-400之间。经与高粱基因组比对分析,首次将低氰QTL PA7-2精细定位至高粱8号染色体3.77 Mb(51.415 Mb~55.182 Mb)的物理区间,并发现SSR标记SORBI4G3-600与其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8.
对亲本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及其杂种F1和BC1代体细胞染色体数和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披碱草的染色体数为2n=42,野大麦为2n=28;正、反交杂种F1染色体数均为35;BC1代染色体发生了数目上的差异,变异范围为28~35,并出现很多非整倍性植株;披碱草的PMCMI二价体配对频率很高,野大麦PMCMI出版少量的四价体、三价体和单价体,但以二价体占优势;正反交杂种F1减数分裂不规则,单价体的普遍存在是造成杂交不育的重要原因;BC1代的PMCMI单价体频率较F1代有所下降,二价体频率有所增高,有些株系的环状二价体占绝对优势,这为杂种育性恢复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BC1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回交1代酯酶同工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有位点相同的9条基带,从酶蛋白分子水平验证,两亲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杂种F1的酯酶同工酶谱主要表现为双亲酶带的互补类型,亲本的个别酶带在杂种F1有丢失现象,正反交杂种F1均产生一条杂种带。杂种F1酶谱有偏向母本遗传的倾向。正反交的回交1低酯酶同工酶谱基本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回交1代的酯酶同工酶谱明显地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酯酶同工酶具有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回交后代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