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茉莉酸类植物激素对水稻花粉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探查茉莉酸类(JAs)植物激素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研究了二氢茉莉酸(DHJA)和茉莉酸甲酯(MeJA)对水稻花粉萌发的效应。将自然开颖散粉的水稻花粉弹落在不含和含不同浓度的DHJA或MeJA的半固体芬烨发芽培养基上,29℃下保温保湿培养5min镜检观察花粉萌发情况。结果表明:0.5-2.5mmol/L的DHJA或MeJA明显抑制水稻花粉的萌发,浓度达2.5mmol/L时,不仅花粉的萌发几乎完全受到抑制,而且可见内含物直接从花粉中喷出。  相似文献   

2.
钙离子浓度对丝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离体花粉培养技术,对丝瓜花粉萌发过程中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较低浓度Ca2 +(10 - 3~10 - 5mol/L)提高了丝瓜花粉的萌发率和萌发速度,明显促进了花粉管的生长,其中以Ca2 +为10 - 3mol/L时花粉管生长最快;高浓度钙(10 - 2 mol/L)则显著抑制丝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  相似文献   

3.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受伤苦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苦瓜幼苗为材料,对其叶片进行机械伤害后,用含0.1~100μmol/L茉莉酸甲酯(MeJA)的Hoagland营养液培养,36h后测定叶片有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10μmol/L MeJA处理能显著缓解机械伤害,使受伤幼苗叶片MDA含量降低36%~37.33%,木质素含量提高77.08%~81.25%,POD、PPO和LOX活性分别提高4.42~4.44倍、2.78~2.89倍和52.14%~52.63%;0.1和100μmol/L MeJA的有效作用较弱,100μmol/L MeJA促进膜质过氧化,抑制叶片PPO活性.外源1~10μmol/L MeJA能显著降低受伤苦瓜幼苗的氧化损伤,显著提高LOX等防御酶活性,增强对机械伤害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4.
以"苏玉29"玉米籽粒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JA)(0.1、0.5、1.0、5.0μmol/L)对玉米籽粒进行浸种处理,研究各处理对玉米籽粒萌发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在MeJA浓度为0.5μmol/L时,玉米籽粒发芽率和芽长达到最大值;各浓度MeJA处理均可有效促进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随着MeJA浓度的增大,还原糖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淀粉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此外,MeJA处理可有效增强玉米籽粒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长白落叶松对落叶松毛虫寄主选择行为影响的研究,明确外源茉莉酸甲酯的诱导落叶松抗虫作用,为生态防治落叶松食叶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利用昆虫行为测定法,研究落叶松毛虫对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2年生长白落叶松苗的行为反应。结果茉莉酸甲酯诱导处理的松苗对落叶松毛虫雌虫具有很强的驱避作用,迫使其将大量卵产在对照处理松苗上;落叶松毛虫在用1、5或10mmol/L MeJA处理松苗上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47.21%~77.03%、43.18%~55.46%或71.80%~80.08%;落叶松毛虫雌虫对1、5或10mmol/L MeJA处理松苗的嗅觉反应率分别比对照降低49.24%、59.71%或43.68%~61.24%;而高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对落叶松毛虫嗅觉及产卵选择的影响更强。结论茉莉酸甲酯处理的长白落叶松明显影响落叶松毛虫雌虫的产卵和嗅觉选择行为,且存在浓度依赖关系,诱导影响持续3~5d。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是否参与调控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状,以协青早A和协青早B为材料,通过分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的生理效应,比较2种材料对于外源MeJA敏感性的差异;通过检测机械伤害和幼穗发育过程中内源JAs(JA+MeJA)含量的变化,比较它们内源JAs合成的差异。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外源MeJA抑制协青早A的种子萌发,但不能抑制协青早B的种子萌发;MeJA抑制水稻的第2叶生长,协青早B表现出更强的抑制效应;MeJA诱导的离体叶片衰老进程2种材料无明显差异。当水稻叶片受到机械伤害后,协青早B内JAs含量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协青早A。而在生殖生长时期,当幼穗发育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即协青早A花粉败育时,协青早B幼穗内的JAs含量明显高于协青早A,而在其他时期两者幼穗内JAs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植物对JA的敏感性具有组织和发育时期的特异性,协青早A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内源JAs的含量低可能是导致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茉莉酸甲酯(MeJA)在烟草幼苗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喷施不同浓度外源MeJA对K326和豫烟6号(Y6)幼苗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后K326和Y6幼苗的丙二醛含量降低,生长量、相对含水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提高;MeJA浓度为100 μmol/L时,K326幼苗光合参数最接近正常温度处理;MeJA浓度为10 μmol/L时,Y6幼苗光合参数最接近正常温度处理。一定浓度的MeJA可通过调节植株抗氧化活性、渗透调节水平和光合作用缓解低温对烟草幼苗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通过外源喷施不同浓度茉莉酸(5、25、50μmol/L),研究了茉莉酸对铝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0μmol/L AlCl_3处理使得紫花苜蓿生长受到抑制,其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光系统I (PSI)和光系统II (PSII)的相对电子传导速率、P700活性和环式电子传递量(CEF)也明显降低。外源喷施低浓度茉莉酸(~5μmol/L)对缓解苜蓿铝毒害的作用最为显著。外源喷施低浓度茉莉酸(5μmol/L)时,苜蓿根长、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明显高于铝胁迫处理,同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明显升高;PSI和PSII的相对电子传导速率、P700活性和CEF值显著增加。而喷施过高浓度茉莉酸(~50μmol/L)对铝胁迫下紫花苜蓿的生长无明显缓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茉莉酸对苜蓿铝毒害的缓解作用与茉莉酸改善铝胁迫苜蓿的光合作用和光化学系统电子传递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对甘草根次生代谢的调控及其机制,分别用20、50、100 μmol/L的MeJA喷施甘草叶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根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等有效成分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甘草根次生代谢途径重要酶β-香树脂醇合酶(Gub AS)、β-香树脂醇-11-氧化酶(Gub AO)、6-脱氧查尔酮合酶(Gu DOCS)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20、50 μmol/L MeJA溶液处理的甘草酸含量得到极显著提高,100 μmol/L MeJA溶液处理的甘草酸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0、50 μmol/L MeJA溶液对甘草苷的积累没有显著影响,而100 μmol/L MeJA溶液处理的甘草苷含量降低。20 μmol/L MeJA溶液处理甘草0~6 h对Gub AS、Gu DOCS基因的表达均有促进作用,处理2~6 h对Gub AO的表达也有促进作用;50 μmol/L MeJA溶液处理0~2 h对Gub AS、Gub AO、Gu DOCS基因的表达水平都有提高作用,但随着处理时间延长,3个基因表达均恢复处理前水平;100 μmol/L MeJA溶液对Gub AS和Gub AO表达均无显著影响,Gu DOCS表达量在100 μmol/L MeJA溶液处理2 h时得到提高,随后逐渐下降,并在处理24 h后出现降低现象。推断中低浓度MeJA在处理初期对甘草有效成分生物合成水平有上调的作用,随着处理浓度提高与时间延长,MeJA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甚至出现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0.
Ca2+与葱兰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离体花粉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Ca~(2 )对葱兰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Ca~(2 )(1×10~(-3)~1×10~(-5)mol/L)对花粉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较快的促进花粉管的伸长,其中以Ca~(2 )(10~(-3)mol/L)作用最明显;而高浓度的Ca~(2 )(10~(-1)~10~(-2) mol/L)则对其有一定的阻碍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矮牡丹花粉形态观察与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矮牡丹花粉为材料,研究花粉的形态及不同培养基对矮牡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萌发率与长球形花粉占花粉总数的百分率一致;适合矮牡丹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为9%蔗糖+0.004 5%硼酸;低浓度(1×10-5~1×10-3 mol/L)的Ca2+促进了花粉管的伸长,高浓度(1×10-2~1×10-1 mol/L)的Ca2+抑制了花粉管的伸长,适合花粉管伸长的Ca2+浓度为1×10-3 mol/L;低浓度(0.1×10-3 mol/L)的Mg2+促进了花粉管的伸长,高浓度(0.2×10-3~1.8×10-3 mol/L)的Mg2+抑制了花粉管的伸长,适合花粉管伸长的浓度为Mg2+0.1×10-3 mol/L。  相似文献   

12.
Ca2+对黄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花粉液体培养法研究了Ca2 对黄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放在没有外源Ca2 的培养液中,花粉萌发率稍低,但仍能萌发与生长,说明外源Ca2 并不是花粉萌发必需的。10-4mol/L的游离Ca2 最有利于花粉的萌发,EGTA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外源的Ca2 可以逆转EGTA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外源钙对木槿花粉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离体花粉培养方法,研究了Ca2+对木槿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Ca2+(1×10-3~1×10-5mol/L)对花粉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较快地促进花粉管的伸长,其中以Ca2+(1×10-3mol/L)作用最明显;而高浓度的Ca2+(1×10-1~1×10-2mol/L)则对其有一定的阻碍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花粉萌发率与苦瓜植株耐冷性的关系,为筛选强耐冷性苦瓜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在9、12、15、18和25℃温度条件下,将10个苦瓜材料的花粉在培养基中培养,调查花粉萌发率,筛选可区别苦瓜材料的适宜温度.利用筛选的温度对不同苦瓜材料花粉萌发进行测定,同时苗期进行10℃冷害指数测定,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5℃可作为区别不同材料花粉萌发率的适宜温度.根据不同苦瓜材料在15℃下花粉萌发率和10℃低温处理的冷害指数差异显著性,均可将参试苦瓜材料分为3个耐冷类型,两者反映的苦瓜耐低温性能基本一致.15℃苦瓜花粉低温萌发率与植株冷害指数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646.[结论]花粉低温萌发率可作为苦瓜品种耐冷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培养条件对锦带花粉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34-3236
以锦带花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温度、蔗糖浓度、矿质营养、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时间、不同采集时间对锦带花粉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a2+浓度为40mg/L时显著促进锦带花粉萌发,较低或较高浓度对花粉萌发有抑制作用;B浓度在40~80mg/L时明显促进锦带花粉的萌发;浓度为5~10mg/L的NAA对锦带花粉萌发的促进作用明显;浓度为20~40mg/L的GA处理明显促进锦带花粉的萌发;蔗糖浓度为15%、温度为25℃有利于锦带花粉萌发;1 d中上午采集的花粉生活力较好,花粉萌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3种多胺—精胺(Spm)、亚精胺(Spd)、腐胺(Put)以及多胺合成抑制荆—甲基乙二醛-双-鸟苷基腙(MGBG)和水杨酸(SA)对鸭梨、雪花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pm促进鸭梨、雪花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浓度分别为0.005~0.01 mmol/L和0.005~0.05 mmol/L。Spd对鸭梨花粉萌发促进作用的浓度为0.01~0.25 mmol/L。在试验Spd浓度范围内,花粉管长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长于对照;促进雪花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Spd浓度范围为0.01~0.25 mmol/L。促进鸭梨和雪花梨花粉萌发的Put浓度范围是0.01~0.5 mmol/L,促进二者花粉管生长的Put浓度范围分别为0.01~0.5 mmol/L和0.01~0.25 mmol/L。MGBG只有在0.05 mmol/L时促进这鸭梨和雪花梨花粉萌发,其它浓度均抑制二者花粉萌发;MGBG浓度在0.25 mmol/L以下时,均极显著促进鸭梨花粉管的生长;在0.05 mmol/L时对雪花梨花粉管的生长无抑制,其它浓度均极显著抑制了雪花梨花粉管的生长。在设定的SA浓度范围内,鸭梨萌发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以0.005 mmol/L最好;SA对鸭梨花粉管生长的促进以0.005 mmol/L最有效;促进雪花梨花粉萌发的SA浓度范围是0.025~0.05 mmol/L,但SA对雪花梨花粉管生长基本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白芥(Sinapis alba)、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e)、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芸芥(Eruca Mill)自花授粉后,花粉粒在柱头上粘附、萌发以及花粉管与柱头的识别反应。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芸芥与白芥自交授粉后,花粉粘附在柱头上比较困难,花粉难以萌发,花粉管较难伸长。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自交后,花粉粘合、萌发时间早,并且萌发的花粉管数目多。这种差异性不同程度的反映了各个物种的自交授粉亲和性,其中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表现为自花授粉,白菜型油菜、白芥与芸芥表现为较强的自交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杏梅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了5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金光杏梅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赤霉素、6-BA、2,4-D能促进杏梅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但超过一定浓度时起抑制作用,最适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浓度范围是赤霉素25~100mg/L、6-BA12.5~25mg/L、2,4-D0.5~5mg/L。NAA和多效唑对杏梅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其浓度的提高而增强,但多效唑在0~50mg/L浓度范围内对花粉管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罗汉果鲜花粉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罗汉果鲜花粉的适宜培养条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复配液,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对罗汉果鲜花粉进行不同时间的组织培养,测定萌发率。【结果】罗汉果鲜花粉的适宜培养基为:蔗糖15%+硼酸200mg/L,pH6.5。该培养基培养的鲜花粉在常温27~32℃下萌发率达77.6%,适合当天授粉使用;在冰壶或冰箱5~8℃下冷藏15d,萌发率仍有52.8%,适用于应对花期不遇和异地调粉。【结论】罗汉果花粉萌发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相对低温可使萌发率的下降显著减慢;硼酸可以促进罗汉果花粉的萌发与花粉管伸长,提高花粉的萌发率;罗汉果鲜花粉不宜在碱性环境中培养。  相似文献   

20.
适宜浓度的外源水杨酸(SA)可以促进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v.Yali)和雪花梨(P.breschneideri Redh.cv.Xuehuali)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采用质膜Ca2+通道抑制剂LaCl3、胞外Ca2+螯合剂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EGTA)及CaCl2分别与不同浓度SA组成培养基对鸭梨和雪花梨的花粉进行培养,结果表明,0.000 2、0.002 0、0.0200 mmol/L的SA均可拮抗EGTA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抑制作用,花粉发芽率比对照高,花粉管生长速度快,LaCl3与SA培养花粉有同样的效果.CaCl2与SA共同培养一定程度上可削弱SA对花粉的促进作用,但0.0020 mmol/L SA处理,花粉的发芽率和花粉管的生长速度高于对照.说明Ca2+参与了SA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调节作用的信号转导过程,SA通过提高花粉内[Ca2+],的浓度促进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胞内钙库可能是Ca2+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