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酚棉种仁率与籽指无显著相关性,有酚棉则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低酚棉的籽指、种壳率与有酚棉很接近,短绒率低于有棉棉,种仁率稍高于有酚棉。低酚棉种子的平均吸水率在吸水4~36小时内始终大于有酚棉,因而萌动早,但棉籽物理性状对吸水的影响大于棉酚的影响。低酚棉的种子活力略低于有酚棉,蛋白质和蛋白质+脂肪总量略高于有酚棉,脂肪含量的差异年度间不同;低酚棉和有酚棉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幅均大于蛋白质+脂肪总量的变幅。上述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准。这说明低酚棉对棉籽品质性状的影响较小,完全可以育成营养品质、播种品质兼优的低酚棉品种。  相似文献   

2.
低酚棉在我国得以迅速推广,是由于它具有有酚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拟从棉蛋白营养价值的角度加以阐述。一、低酚棉子蛋白品质与有酚棉相似表1测定了国内4个有酚棉与9个低酚棉品种种仁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不难  相似文献   

3.
低酚棉棉铃虫发生与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低酚棉和有酚棉在棉铃虫大暴发年份中的虫害情况和农药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低酚棉上的初孵棉铃虫幼虫的成活率显著高于有酚棉,棉铃虫发生重于有酚棉;但在低酚棉上的农药防治效果优于有酚棉,特别是对高龄幼虫。因此,在同样喷药防治条件下,低酚棉的危害反而轻于有酚棉。此外,对低酚棉和有酚棉农药防治效果差异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低酚棉(即无毒棉)除收获棉纤维供人类衣着之用外,棉仁中棉酚含量低于国际卫生标准(0.04%),可供人畜直接食用。棉仁蛋白质的含量高达40~50%,而大米、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都不及棉子仁。而且人体必须的八种氨基酸在棉仁中既均衡又丰富。不仅如此,棉仁中还含有35%的油脂,棉油中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1%,是其它食用植物油所不及的。棉油中维生素E 的含量特别高,为芝麻、大豆油脂的3—4倍,堪称油中之冠。低酚棉的幼苗、枝叶、铃壳、茎杆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作发展畜牧业的优质粗饲料。用低酚棉子壳和棉杆粉生产的食用菌无毒,因而在国际市场上倍受青睐。由此可见,低酚棉由于株体内消除了含有棉酚的油腺,不仅改变了棉作物学的分类属性,而且也改变了棉花的经济地位。使它由单一的纤维作物变成棉、油、粮、饲兼用的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5.
灰色关联分析在低酚棉育种上的应用杨伯祥,李迎春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621002低酚棉除生产与有酚棉相同数量和质量的棉纤维外,由于棉酚含量低,对人畜无毒,棉副产品综合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是棉花适应“三高”农业的新类型。然而,低酚棉的丰产性是决定其能否在生产...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培育的低酚棉品种,产量和纤维品质基本上与有酚棉相当。低酚棉仁蛋白质含量(38~52%)高于大豆(36~40%)、花生(24~36%),油脂中的亚油酸含量高达  相似文献   

7.
棉花育种目标,众所周知要求“高产、优质、抗病、早熟”,当然,受不同区域,不同栽培方式及不同栽培水平的限制,育种目标有主次差异。低酚棉总的育种目标,除上述8个字之外,棉仁含酚量的高低,种子产量,棉仁蛋白质的含量等都是低酚棉不可缺少的育种目标。就现实低酚棉仍以皮棉为主要育种目标的情况下,如何达到皮棉高产、兼顾其他,使  相似文献   

8.
由于低酚棉含棉酚甚微,并富含蛋白质,因而多种害虫喜食。为了掌握低酚棉害虫的发生规律,为虫情测报和低酚棉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1985年我县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低酚棉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经系统调查,棉蚜、棉叶螨、棉铃虫、盲椿象、棉红铃虫等害虫对低酚棉和有酚棉的  相似文献   

9.
低酚棉品种浙棉9号和10号的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酚棉新品种浙棉9号和浙棉10号均源于常规棉品种(系)与低酚棉品种(系),杂交选育而成,具有其母本的丰产性好,生产潜力大和父本的结构铃性强,铃子大等特点,不仅表现皮棉产量高,纤维品质好,而且表现棉子仁中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适应于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低酚棉的发现及其品种的选育成功,为棉籽蛋白广泛利用开辟了道路。我国自1970年引种低酚棉以来,经过棉花育种家的不懈努力,育成中棉13号、豫无2号、湘棉11号等数十个低酚棉新品种,其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已接近有腺体棉,可供生产利用。同时,低酚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1984年的3万亩发展到1989年的92.5万亩。自1987年  相似文献   

11.
估测棉仁中棉酚含量研究续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低酚棉子生产、购销直到食品加工各个环节,都需要检测棉酚。常规应用光电比色法或气相色谱仪检测棉仁中的棉酚含量,虽准确可靠,但因技术难度较高,目前尚不便为基层生产单位和购销部门所采用。为适  相似文献   

12.
我国70年代初引进低酚棉资源后,开始低酚棉育种研究,由于时间短,育种研究力量较薄弱,所以初育出的低酚棉品种产量低于有酚棉品种。为了迅速提高低酚棉品种的产量,我们对低酚棉育种丰产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低酚棉不同隔离条件与天然杂交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酚棉与常规棉相邻种植,距离在3、10、20、50m,其天然杂交率分别为4.38%、2.31%、1.17%、1.63%、1.23%,距离100m以上,天然杂交率也在1%以上。低酚棉原种生产须同常规棉隔离100m以上;加工用低酚棉子隔离可在10m以上;生物学混杂超过5%或机械混杂1%以上,棉仁含酚量将超过0.04%,棉子不能作低酚棉子利用。  相似文献   

14.
5年内对139份国内外陆地棉种质的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国内有酚棉种质的产量水平最高,平均皮棉产量为1014.15kg·hm-2。单铃重、单株结铃数、衣分的表现依次为国内有酚棉>低酚棉>国外有酚棉,国外种质的直接利用价值不大;(2)国外有酚棉种质的总体纤维品质优于国内种质,表现为纤维较细,遗传变异潜力较大;(3)低酚棉种子营养品质的总体水平较优,其种仁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油分总量分别为39.34%和73.55%,且改良潜力较大,但油分含量以国外种质为最好,平均含量为35.36%  相似文献   

15.
显性无腺体基因抗天然异交不良效应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天然异交对显性无腺体品系种仁品质的影响程度,认为显性低酚棉品系同隐性低酚棉品种相比具有显著的抗天然异交不良效应的潜力。但在生产上只能利用一代原种才能使商品棉子的棉酚含量低于国际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植棉史上人类一直都栽培有腺体棉花品种,1954年美国麦克米琪尔(Mc-Michal)获得了无腺体棉株,1965年育成了第一个陆地棉无腺体品种“23B”,以后世界各国相继开展棉花育种的新内容——无腺体育种,我国亦在1972年取得种质资源后开始转育工作,起步虽晚,进展不慢。鉴于无腺体棉的基本特点是棉株体内(包括棉籽)的游离棉酚含量较低,1985年我国首先提出“低酚棉”名称。据统计,我国先后已有低酚棉育种单位及  相似文献   

17.
低酚棉品种的保纯技术哈亮华河北省河间市棉花种子公司062450近几年来,由于广大育种工作者在低酚棉育种上的不懈努力,培育出了不少产量、品质、抗病等方面都不逊于有酚棉的好品种,有的品种在某些方面还有所突破。低酚棉还是集粮、棉、油、饲于一身的新型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8.
科特迪瓦的低酚棉育种始于1976年,主要采用回交方法,转育来自F280的低酚性状到优良酚棉品种上,并育成ISABC_1、ISABC_2、ISABC_3和ISABC_4四个低酚棉品种,其中ISABC_2在1984~1985年种植2.37万公顷,但由于其衣分低于有酚棉品种ISA205,影响植棉者的积极性,导致低酚棉  相似文献   

19.
浙棉9号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一个低酚棉新品种,据测定,其棉酚含量低于0.04%~0.02%,纤维品质符合纺织要求,该品种于1990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20.
棉盲蝽对低酚棉和有酚棉为害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酚及其衍生物是一种抗生物质,对某些害虫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棉酚主要对一些咀嚼式口器害虫如鳞翅目害虫有一定的抗性作用;刺吸式口器害虫棉蚜、红蜘蛛对低酚棉的为害与有酚棉无明显差异.棉盲蝽是长江流域棉区为害较重的一种刺吸式害虫,该虫能在棉花的顶芽、嫩叶、花蕾和幼铃上刺吸汁液.棉盲蝽对低酚棉与有酚棉的为害差异未见正式的研究报道,因此调查研究这种差异对低酚棉的选育与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