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国白蛾幼虫对15种农药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5种农药对3龄美国白蛾幼虫进行触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5%阿维·毒死蜱乳油、0.5%二甲基二硫醚乳油、9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对白蛾的致死速度最快,在36 h时100.0%死亡;高效氯氰菊酯、S-氰戊菊酯、毒死蜱在48 h时达到了100.0%死亡;5%高效氯氟菊酯水乳型、20%高氯·马乳油、21%氰戊·马拉松乳油、40%杀扑磷乳油在72 h时达到100.0%死亡。5%丁烯氟虫腈乳油仅1 500倍液没有达到100.0%死亡,25%溴氰菊酯乳油、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在72 h的触杀效果达到96.7%,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泡腾片2 000倍液在72 h时致死作用最低为63.3%。另外,还对15种农药的毒力回归方程进行了拟合,并计算出15种农药的LC50。  相似文献   

2.
3%高渗苯氧威防治美国白蛾药效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浓度的3%高渗苯氧威乳油防治关国白蛾,通过比较害虫死亡率,确定了杀灭美国白蛾的最佳用药浓度。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施用3000倍到5500倍多种浓度,在72h内均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杀虫效果,综合分析试验情况,采用5000倍液较适宜,喷药72h后杀虫率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3.
在邳州市进行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药剂室内筛选及田间飞防试验,测试飞防喷洒质量。室内测试结果为,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3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500倍液,20%虫酰肼悬浮剂3000倍液防治美国白蛾幼虫药后5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48.3%,83.2%。田间飞防试验结果表明:4个药剂处理防治美国白蛾幼虫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均达到99%以上,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具有较高的靶标选择性,且速效性较好,对3龄以上幼虫具有极好的击杀作用;10%虫螨腈悬浮剂+20%虫酰肼悬浮剂有较强的击倒特性;25%灭幼脲悬浮剂+2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具有较好的击杀效果,但灭生性较强,靶标选择性差;25%灭幼脲悬浮剂+5.7%甲维盐微乳剂对3龄以上幼虫速效性较差。建议美国白蛾防治中优先推广使用甲氧虫酰肼,如考虑用药成本,建议使用虫酰肼和虫螨腈组合。  相似文献   

4.
应用1.8%阿维菌素防治美国白蛾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防治美国白蛾3龄幼虫,用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5000倍、6000倍液处理后第3天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80%、75%以上,处理后第5天防治效果分别达到100%。与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40×10-6液处理相比,第3天、第5天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击倒速度明显快于灭幼脲Ⅲ号。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最适合防治茶梢蛾的农药,选用6种生物农药和1种化学农药对茶梢蛾幼虫的毒杀力进行了室内测定,并用筛选出的20%乐果乳油、2%阿维.苏可湿性粉剂和3%阿维.氟铃脲乳油这3种毒力较强的农药进行了林间幼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阿维.苏、阿维.氟铃脲和乐果的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的效果较为理想,可达到74%~84%的杀虫效果;而用阿维.苏、阿维.氟铃脲和乐果以注干施药法进行防治的杀虫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3%高渗苯氧威防治美国白蛾药效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3%高渗苯氧威乳油防治美国白蛾,通过比较害虫死亡率,确定了杀灭美国白蛾的最佳用药浓度。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施用3000~5500倍多种浓度,在72h内均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杀虫效果,综合分析试验情况,采用5000倍液较适宜,喷药72h后杀虫率均可达到100%;此药的推广对比传统的防治美国白蛾方法,具有防治效果好,且用量少和防效高的多重优势,非常适宜广泛推广,同时由于苯氧威是高效、低毒、绿色无公害、环保型农药,符合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总目标,也有利于解决农药污染问题,是防治美国白蛾较理想的新药。此项目在实际推广中应用方便、快捷、防治效果好,得到林农的普遍认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利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1.2%苦·烟乳油、20%环益微胶囊悬浮剂、森得保可湿性粉剂(0.18%阿维菌素+100亿活芽孢/克苏云金杆菌)、3%苯氧威乳油5种生物制剂农药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2~4龄幼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以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为对照。结果表明,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1000~1500倍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7天均达100%;1.2%苦·烟乳油1000~1500倍防治效果5天均达100%;20%环益微胶囊悬浮剂1000倍液5天后达100%,1500倍7天后达99%以上;森得保可湿性粉剂7天后防治效果达99%以上;3%苯氧威乳油3000~4000倍5天后防治效果达100%。  相似文献   

8.
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浸渍和室外喷雾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25%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药效测定600倍和900倍浓度处理36h之后幼虫的死亡率均达到100%,1 100倍溶液在48h后死亡率达到100%;林间喷药试验中,600倍液、900倍液、1 100倍液在72h后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0%、90%和85%。因此,采用0.25%印楝素乳油防治蜀柏毒蛾,其浓度以900~1 1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9.
应用7种杀虫剂对落叶松球蚜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5种杀虫剂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落叶松球蚜的毒力大小依次为: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联苯菊酯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20%马拉·高氯氟乳油>4%甲维·氟铃脲微乳剂。在田间防治球蚜若虫时,施药48h后,10%联苯菊酯乳油0.025%药液、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0.033%药液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050%药液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保定市首次发现美国白蛾入侵危害,美国白蛾危害日趋严重,防治美国白蛾刻不容缓。本试验通过调查其主要危害的树种确定其寄主范围,室内测定几种作用机制不同化学药剂对美国白蛾致死率,为今后治理检疫美国白蛾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和菊酯类药剂防治效果最好,致死率100%;活体生物类农药中,阿维菌素对美国白蛾的防治药效较差,5 000倍液第二天致死率仅为45%;生物代谢产物苦参碱,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途,致死率100%,但幼虫死亡时间长;有机磷药物药效也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采集的多花筋骨草植株不同部位中提取出昆虫蜕皮激素类似物,通过向幼虫人工饲料中添加昆虫蜕皮激素类似物的方法,研究了筋骨草中植物源蜕皮激素对杨干象2龄幼虫的杀虫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在人工饲料中加入1-3 ml的筋骨草提取物,在24天内可以杀死 58%~100%的幼虫;(2)从开花前的筋骨草中提取出的物质的杀虫效果明显优于从花期和开花后的植物中提取出的物质的杀虫作用, 其1 mL、2 mL和3 mL剂量全株提取物的杀虫效果分别达到65.22%、85.07%和98.11%(幼虫校正死亡率);(3)植株的根部提取的昆虫蜕皮激素类似物的杀虫效果要比茎部或叶部提取的好,1 mL、2 mL、3 mL剂量提取物的杀虫效果分别达到100%、98.20%和98.32%;(4)筋骨草提取物的杀虫速度较慢,处理杨干象2龄幼虫16天后杀虫率才超过50%;(5)幼虫取食加有筋骨草提取物的饲料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幼虫死亡率,16天的取食,幼虫死亡率达到80%以上。筋骨草采集地点和填加植物源蜕皮激素的方式对杀虫效果的影响较小。图3表3参21。  相似文献   

12.
黄脊竹蝗生活习性观察和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楠竹纯林内设置标准样地,观察黄脊竹蝗的生活习性,同时选用不同剂型的不同药剂,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对黄脊竹蝗开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跳蝻上竹时间长达1个月,1~2龄跳蝻主要在杂草、小竹、灌木向阳的的叶面和枝条上群栖,也爬上竹杆;3龄跳蝻后全部上大竹顶梢取食竹叶.室内喷药1h后,施水剂农药的处理跳蝻死亡率达100%,喷施粉剂农药死亡率约90%;5h后,死亡率都达100%.野外喷水剂农药的处理,3d后有跳蝻上竹,对喷药后出土的跳蝻没有效果;喷粉剂农药的林地内5~7d后有跳蝻上竹,在未下雨的情况下,7d内,喷粉剂农药对跳蝻依然有效果;竹杆涂上避拒剂,跳蝻不上竹;粘虫胶能有效地粘住上竹的跳蝻.1~2龄跳蝻在地面活动时间长,上竹时间长,地面或竹杆上施药,作业方便,是除治竹蝗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3.
7种杀虫剂对黄野螟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不同化学药剂毒杀黄野螟高龄幼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24h,森得保原药、25%灭幼脲3号增效粉剂30倍滑石粉粉剂、绿僵菌400倍溶液、白僵菌300倍溶液对高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3%苯氧威2000倍溶液、1.2%烟碱·苦参碱100倍溶液和240g/l甲氧虫酰肼2000倍溶液对高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6%、72.7%和29.6%。处理后48h,森得保10倍滑石粉粉剂、25%灭幼脲3号增效粉剂50倍滑石粉粉剂、绿僵菌500倍溶液、白僵菌500倍溶液、3%苯氧威4000倍溶液对高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1.2%烟碱·苦参碱100倍水溶液和240g/l甲氧虫酰肼2000倍水溶液对高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4.2%和85.0%。  相似文献   

14.
研究通过室内饲养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掌握了广东地区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的形态特征和发生及为害规律;并通过室内生测的方法,筛选出了防治樟巢螟幼虫的高效低毒药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樟巢螟幼虫体棕黑色,中胸至腹末背面有1 条灰黄色宽带。成虫全身灰褐色,后翅棕灰色,雌雄成虫主要形态区别在于雄虫头部两触角间着生1~2 束向后伸展的锤状毛束。樟巢螟在广东省1年发生2 代,以幼虫群集筑巢啃食叶片。在广东省的寄主植物主要包括樟(Cinnamomun camphora)、肉桂(Cinnamomun cassia)、山胡椒(Lindera gluauca)、山苍子(Litsea cubeba)等,其中以香樟受害最为严重。不同浓度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毒死蜱乳油、马拉硫磷乳油对樟巢螟2~3 龄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毒死蜱100 倍稀释液处理24 h 后幼虫死亡率达100%,氯虫苯甲酰胺500 倍和马拉硫磷250 倍稀释液处理组24 h 的死亡率分别为55% 和80%,48 h 的死亡率分别为100% 和90%。毒死蜱1 000 倍稀释液对樟巢螟的LT50 最小,仅为12.6 h,击倒速度最快;其次为马拉硫磷250 倍稀释液,LT50 为15.8 h,氯虫苯甲酰胺的击倒速率相对毒死蜱和马拉硫磷较慢。综合防效和价格成本等因,70% 马拉硫磷乳油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对樟巢螟幼虫的综合防效和毒死蜱相当,因此建议选择70% 马拉硫磷稀释250 倍用于林间防治樟巢螟幼虫。  相似文献   

15.
95%灭幼脲TF、97%除虫脲TF、95%氟铃脲TF3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种药剂药后10 d校正死亡率差异不显著;药后20 d和30 d,95%氟铃脲与97%除虫脲和95%灭幼脲的校正死亡率差异显著。3种药剂浓度与校正死亡率之间的拟合关系药后20 d最好。药后30 d3种药剂LD5095%氟铃脲(0.029)<97%除虫脲(0.060)<95%灭幼脲(0.074)。  相似文献   

16.
对克拉玛依区、农业综合开发区、白碱滩区、乌尔禾区的孳生地面积,孳生地类型,主要蚊种进行初步调查,孳生地面积共计约为33 km2。其主要分布于九公里、农业开发区、供水鱼塘、污水处理厂、克拉玛依炼油厂、试油处、白碱滩填埋场、水牛公园、钻井公园等处。其孳生地类型主要为湿地、污水坑洼等。在新疆首次采用BsC3-41灭蚊幼乳剂,对新疆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孳生地的蚊幼进行了室内、室外杀灭试验,室内用5种不同浓度,室外用1种浓度,24~48 h后观察,防治效果均为100%。淡色库蚊的LC50为0.015 6μg·g-1,95%可信限为0.008 8~0.002 74μg·g-1,LC95为0.4507μg·g-1。三带喙库蚊的LC50为0.018 5μg·g-1,95%可信限为0.009 5~0.0357μg·g-1,LC95为0.930 4μg·g-1。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holding 1+0 PSB313a white spruce (Picea glauca (Moench.) Voss) seedlings in storage boxes at air temperatures of 5, 10, 20, 30 and 40°C for 12, 24, 48, 72 and 96 h before planting. The ability to detect physiological damage to seedlings as a result of such treatment, before planting, was also examined. After one growing season, no needle damage or mortality >8% was found for temperature treatments up to 20°C for 4 days. At 30°C and above, seedling damage and mortality increased, while bud flush, shoot height, stem diameter and shoot dry weigh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duration of treatment. Seedling mortality in the field was 100% after the 40°C treatment exposure for 72 h or longer. Pre-planting needle electrolyte leakage was indicative of visible needle damage 14 days after planting, whereas stem electrolyte leakage and root growth potential were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end of season plantation mortality. Despite the lack of damage observed at 20°C or below, preplanting exposure of white spruce seedlings to temperatures above 5°C, during transportation and field storage, is not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8.
苏云金杆菌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死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其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菌体的1端或2端形成蛋白晶体,这种蛋白晶体被称为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proteins,ICPs)或δ-内毒素(delta-endotoxin)。因ICPs具有杀虫高效、广谱、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红毛五加穗条的不同药剂、扦插时间和扦插基质对红毛五加存活率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红毛五加在河沙基质中扦插存活率最高,达78.75%;(2)ABT药剂50 mg.L-1、6 h处理穗条,2 a生枝条扦插存活率最高,达70%;(3)ABT、NAA、IAA、IBA药剂50 mg.L-1、6 h处理,比其他处理方式能显著提高扦插苗存活率。且ABT、NAA、IAA药剂50 mg.L-1、6 h处理可用于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