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总结了山东省沂蒙山区南茶北引的过程、成果、成功经验与关键技术。50年的茶树引种栽培实践及试验研究表明:沂蒙山区及同类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的小气候条件发展茶叶生产,通过科学建园、加强越冬保护、实行适密适矮区田栽培、果茶间作、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技术措施,能实现茶叶生产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2.
咖啡园间作茶叶的方法和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焰 《热带农业科技》2004,27(3):40-40,42
云南思茅金象咖啡公司为降低咖啡种植成本,帮助山区移民增加收入,于2000年7~8月在踏清河开发区的46.67hm2咖啡园内间作了茶树良种雪芽100号无性系,2003年咖啡、茶叶都进入投产期,咖啡园间作茶叶的效益逐渐显现出来,间作咖啡园比未间作的年平均增收2 325元/hm2。特作如下报道:1  相似文献   

3.
银杏是集果用、叶用、材用、观赏于一身的优良树种 ,它适应性广、病虫害少、经济寿命长 ,是强阳性落叶乔木。茶树生长快、投产早 ,属半阴性常绿灌木。银杏与茶树间作 ,能充分利用土壤、空气、光能和养分 ,提高土地的综合经济效益。为此 ,我们于 1990年和 1991年在本场三峰管理区 ,进行了银杏、茶树间作栽培试验。试验园位于虞山北麓的缓坡地 ,土壤为黄壤 ,全年平均降雨量 110 0mm ,间作园总面积5 3hm2 ,共栽银杏 74 7株。经过 10年生产实践 ,达到了银杏、茶叶双丰收 ,生产、观赏相结合的预期效果。在茶叶丰产的同时 ,银杏树长势喜人 ,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两种不同立地条件的茶园开展间种油桐试验,比较不同间种密度对茶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索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桐—茶叶复合经营模式的优化途径,提升茶叶生产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无论在低山区还是在丘岗区,桐茶间作的经济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油桐在茶园适宜的间作密度为210~280株/hm2,经济效益可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5.
作者根据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调研的结果,提出了高寒山区林农间作的3组模式,分析了北方高寒山区林农间作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发展林农间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遮放农场橡胶、茶叶、咖啡间作模式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宏州潞西市遮放农场地处北纬24°13′~24°31′,东经98°08′~98°33′,年均温20.5℃,属三类型植胶区。为改变因寒害频繁,胶园经济效益低的状态,该场于1979年开始布置试验,探索橡胶+茶叶、橡胶+咖啡、橡胶+茶叶+咖啡等三种间作模式及其实际效果。经过20多年生产实践,已体现出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三类型植胶区橡胶栽培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我们于2001年11月底对该场三个间作园的胶树存活率、生长量、烂脚以及园地作物产量、产值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报道如下:1 间作园基本情况橡胶+茶叶、橡胶+咖啡、橡胶+茶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崂山风景区几条主要旅游公路两侧茶园中间作不同经济林树种对茶鲜叶P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单一种植的茶园的茶鲜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Pb污染,离公路较近的茶园Pb污染较重,但茶园离公路的距离与茶叶Pb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不同形式的林茶间作可以降低茶叶鲜采叶的Pb含量,茶园距公路愈近,或间作树种树冠覆盖率愈高,这种影响愈明显。公路边茶园临公路一侧建立林果隔离带也可有效地降低茶叶Pb含量。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探索在胶园内利用橡胶树作为茶树的荫蔽树,构成一种高效(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群体结构的可行性,于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七九年相继在黎明农场七分场一、五队,大渡岗茶场关坪橡胶队和我所六队布置了胶茶间作试验。经试验初步表明:胶茶间作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 一、试验概括(我所第六生产队的试验地)  相似文献   

9.
林参间作两种栽培方法与造林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参间作,就是利用林地在栽种人参的同时进行造林,使林参同步进行,共同发展的一种经营措施。我局自1984年开始林参间作以来,不仅在人参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培育幼林方面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做到了林茂参丰。实践证明,林参间作是东部林区发展林业复合经营的一个比较成功的项目。几年来,我局为了进一步做好林参间作工作,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三人参栽培的“三、三制”和“一贯制与二、三制”相结合1.1概念1.1.1所谓“三、三制”,就是在人参播种培育3年时起参(参栽子),然后再换土移栽培育3年的一种人参种植…  相似文献   

10.
1994-1999年在板栗幼林内,进行4种不同海拔高度间作农作物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徂徕山区板栗幼林,以花生、大豆轮茬间作,可取得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1.
秉德 《内蒙古林业》1994,(11):21-21
幼龄果园行间间作秉德幼龄果园,幼树占地面积小,应充分利用行间种植作物增加收益。同时,合理间作可覆盖地面,保持水土,防止杂草滋生和改良士壤。当然,间作物也需要水肥,如种植不当会发生争肥争水矛盾,反而不利于果树生长发育。因此.选择间作物的原则是:1.要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银杏与茶树间作的品种选择和间作密度,土肥水管理,茶树修剪,鲜叶采摘以及间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枣粮间作效益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粮间作效益好高春翔河北省大城县农林局大城县是河北省小枣基地县之一,以盛产金丝小枣著名,农民历来就有枣粮间作的习惯。间作面积已达到2万hm ̄2。间作地内连年果粮双丰收。近2年来,每年增加的面积都在4000hm ̄2以上。枣粮间作的好处是:1枣树对农作物...  相似文献   

14.
间作茶园中茶树生态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小牛  李宏开 《林业科学》1991,27(6):658-664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是亚热带常绿阔叶灌木,具有喜光、耐荫、喜湿、畏寒的特性,其生长发育与茶园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尤其在强光、高温、低湿条件下,对茶芽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致使夏秋茶低产劣质。为此,近20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广泛地开展了间作茶园生态效应及效益的研究,认为适度遮荫(即种植遮荫树)能明显地提高茶叶产量和绿茶品质。但是,对间作茶园的生态条件与茶树主要生理活动(诸如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的关系报道甚少。为此,我们研究了茶园间作对茶树主要生理活动的影响,并与单作茶园比较,以揭示生态生理特性,从而为建立茶园复合生态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7年的试验观测数据,依照模糊数学原理,对各种间作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以及可行性等进行了综合评判,得出各间作模式的优化排列顺序。同时运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对农作物与香椿间作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评定,结果证明,间作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另外,还初步摸清了间作香椿的生长特性和影响香椿芽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因子,并提出了各种间作形式的营造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云南保山地区农村用杉木为主的用材林树种与农作物间作的造林方式对村社林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并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着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其主要间作模式有杉木+ 农作物、杉木+ 茶叶+ 农作物。本文在对主要杉木混农组合类型介绍的基础上, 对其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山东泰安部分茶园做了间作板栗和银杏试验,结果表明,茶林间作郁闭度在0.3~0.4之间时,茶树叶片较对照上表皮增厚27%、栅栏组织增厚15.3%、全叶增厚3.1%,有利于抗旱、抗寒;茶林间作郁闭度在0.4~0.6之间海绵组织与栅栏组织的比值大、叶质柔嫩、持嫩性好,夏季茶叶产量可较对照提高89.8%;茶园间作银杏对茶树生长和鲜叶产量较有利。  相似文献   

18.
1996年,我市在谢家、光明、十四户等一些丘陵半丘陵的乡镇推广了果、烟间作技术。即利用1995年春或1996年春栽植的果树行距之间的空地,栽植烤烟,果树长势良好,烤烟丰产增收。1间作条件果树需要的土壤条件是15度坡以下的荒山荒地或较为平坦的地域,其PH值在6.5-rs之间,土壤厚度50cm以上。烤烟需要的土壤条件与果树相符。据烟草研究部门签定,烤烟适宜在丘陵或半丘陵的地域生长。2间作方法2.1近几年,我市栽植的果树行距在3-4m之间,可栽植烤烟2—3城,其株距为50cm。烤烟边城与果树边行的距离不小于lin,便于果、烟都得到充足的光照…  相似文献   

19.
板栗园间作模式试验结果,以板栗间作花生,西瓜,番茄模式经济效益最好,定植当年除收回建园全部投资外,还盈利3086元/hm^2连续试验8年,年平均纯收入24568元/hm^2,比对照园增加13153元,提高115.2%,文中详细介绍间作模式及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鲁西黄河故道杨树林间作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时明芝 《林业科技》2003,28(1):16-18
经过6年对鲁西黄河故道杨树人工林进行施肥量、间作物、密度等因素的正交试验,证明只有扩大造林行距为10m左右,造林后立即实行林下间作,并尽量延长间作年限,才能保证树体营养供应和林木正常生长,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同时,探索出在此类土地上不同林龄的杨树人工林的最佳间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