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实验对福州地区高榕榕果内生长形态相似的榕小蜂Eupristina altissima和Eupristina sp.进行生态学研究,观察榕果的发育过程和比较两种榕小蜂在传粉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Eupristina altisima为高榕积极的传粉者,而Eupristina sp.则无传粉行为。榕小蜂为榕树传粉,榕树为榕小蜂提供产卵和后代发育的场所,研究这种互利共生的进化关系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强  和绍禹 《蜜蜂杂志》2008,28(1):31-33
榕小蜂是榕树惟一的传粉昆虫,在已知的约750种榕树中,榕小蜂几乎毫无例外地都与其寄主榕树演化成为了一种高度专一的互利共生关系,是传粉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的典范.从榕小蜂与寄主的关系、榕小蜂寄主的花序特点、榕小蜂传粉特点及其榕-蜂共生体系的维持4个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传粉蜜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续两年对中华猕猴桃Actinjdia chinensis花期访花昆虫的调查研究表明:中华密蜂Apis cerana和意大利蜂A. mellifera看来是理想的传粉者。黄胸木蜂Xylocopa appendiculata几乎单一地选择雄花,传粉的意义不大。黑足熊蜂Bombus atripes和红光熊蜂B. ignitus对弥猴桃花的采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拟黄芦蜂Ceratina hierogjyphica在采粉时,可以起一定的传粉作用。褐足淡脉隧蜂Lasioglosum vagans,方头淡脉隧蜂L. pojitum pekingensis,红腹淡脉隧蜂L. edmanii,窄毛淡脉隧蜂L. proximatus以及淡脉隧蜂L. sp.等五种访花的小蜜蜂中,以褐足淡脉隧蜂数量最多,对传粉有一定的意义。此外,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ntus, Melanostoma sp., Metasyrphus sp.以及Syrpljus sp.也采访两性花。小青花金龟Oxycetonia jucunda危害花器,是猕猴桃上的害虫。  相似文献   

4.
苜蓿Medicago spp.是一种豆科模式植物,其种子繁育主要依赖于昆虫的传粉,因而关注苜蓿与传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探究豆科植物传粉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苜蓿花部构造的探讨、苜蓿弹花机理的剖析、苜蓿与传粉昆虫的互作以及影响昆虫传粉生态因子的研究,探究苜蓿传粉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以期揭示苜蓿与传粉昆虫之间的生态学关系,为阐明植物的繁殖策略与动物行为之间的协同机理提供依据,并对苜蓿传粉生物学未来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植物繁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繁殖生态学是种群生态学中发展迅速的一个分支,已成为生态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繁殖生态学由学科雏形走向成熟,近年来,植物繁殖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繁育系统、传粉生态、繁殖构件、繁殖分配和繁殖投资。在查阅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植物繁殖生态学的研究历史和内容及进展进行了较为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蜂蜂群中,国内迄今已报道存在三种寄生蜂,即中蜂窄腹寄蜂(原定名为中蜂绒茧蜂,学名待鉴定)、蜡螟绒茧蜂Apanteles sp(分类上属膜翅目姬蜂总科茧蜂科绒茧蜂属)、蜡螟大腿小蜂Brachymeria sp(分类上属膜翅目小蜂科大腿小蜂属)。前一种寄生在中蜂成蜂体内,是中蜂的敌害。后两种是蜡螟的寄生蜂,为蜡螟的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7.
桑大象(Episomus kwanhsiensis Heller)成虫取食桑叶,幼虫取食桑根,可以造成整株桑树和整片桑园死亡。近年来,在四川蚕区的许多地方已成为主要害虫。桑大象分一年一代和二年一代两个类型。以幼虫和成虫在地下越冬,成虫出土为害的高峰期在4—5月和8一9月。卵产在杂草或桑叶上,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8℃,发育有效积温为142日·度,幼虫期约300天,蛹期24—28天。桑大象的天敌,主要有卵寄生啮小蜂(Tetrastichus sp.)寄生率可达60—80%。  相似文献   

8.
简讯     
贵州省仁怀县畜牧局陈绍鹄同志在刘继宗高级农艺师的指导下,最近发现一种寄生在中蜂体内的寄生蜂——中蜂绒茧蜂(Apantelels sp.),和寄生于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L.)体内的寄生蜂——蜡螟大腿小蜂(Brachymeria sp.)。前者为中蜂的敌害,后者是消灭中蜂敌害蜡螟的助手。  相似文献   

9.
正记者:"榕昕"——非常文雅的两个字,很难一下让人想到是个畜牧业公司,您是怎样想到用这样两个字来给公司命名的?黄绍军:大家都知道,榕树是常绿乔木,树冠大、长势茁壮、根系发达。做企业的当然希望企业名称蕴含生机勃勃、四季常青的意义。树木生长需要阳光,"昕"的意思就是太阳将要出来的时候。取"榕昕"这个名字,寓意着企业充满希望,富有朝气,具有向上的力量和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正>人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中85%以上依赖于蜜蜂等昆虫授粉才能开花结果。全球被子植物中约有80%通过虫媒传粉,其中主要的传粉昆虫就是蜜蜂。蜜蜂帮助植物进行异花授粉,增强了植物的活力,促进了植物的繁衍。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昆虫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系教授达维多维茨表示:“离开了传粉蜜蜂,这颗星球上的大多数植物都将消失。”在食物链中,蜜蜂作为授粉昆虫起着桥梁作用,在生态环境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本土蜜蜂是原生环境中为开花植物授粉的关键物种,而这些植物又是当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所以蜜蜂对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授粉蜜蜂研究和开发利用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粉昆虫种类繁多,在生产上起作用较明显的有膜翅目的蜜蜂类、胡蜂类和榕小蜂类等,双翅目的食蚜蝇等蝇类以及鳞翅尸的一些蝶蛾等。它们当中在生产上起作用最大、应用最广的是蜜蜂类。谈到利用蜜蜂授粉,人们多着眼于家养的意蜂和中蜂,诚然它们在为农作物授粉中起主导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野生蜜蜂的作用。世界已知野生蜜蜂有25,000多种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桑树繁殖生物学中桑树花器官发生及繁育系统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研究桑树花性特征、成花机理、发育机制、传粉生物学和生殖生物学特征对桑树种质资源保存、育种与栽培的重要性,初步揭示了桑树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桑白蚧扑虱蚜小蜂(Prospaltella berlesei How.)是新近国内记录的一种寄生蜂。根据文献记载,该种寄生蜂在本世纪初曾从美国、日本引入欧洲并在遏止桑白盾蚧的猖獗和蔓延中超过重要作用,但对该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均未进行过系统研究,因而有些地区的引种效果较差甚至失败。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Mercer山商用种植区蜜蜂(Apis mellifera)在海弗白三叶授粉中的作用。在接触这种植物的昆虫中蜜蜂占88%。蜜蜂和本地蜂(Lasioglossum sp.)的活动使白三叶的种子产量从1.3g/小区(无蜂接触的小区)增加到40.3g/小区(蜂接触的小区)。在白三叶的花期,为模仿无蜂传粉的情况,部分小区用笼罩住,结果是无蜂授粉的小区种子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正据英国《自然》期刊2月20日发表的一份生态学研究显示,全球蜜蜂数量正急剧下降中,而导致蜜蜂大量死亡的病原体,原来亦可感染熊蜂和其它传粉昆虫。研究结果证明,新发传染病有机会从人工养殖场"溜"出野外。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是一种重要的传粉昆虫,对人类采集花粉和花蜜帮助极大,但新近出现的病原体,已令全球蜜蜂数目大幅下降,养蜂业需要精心管理才能保持蜜蜂数目不变。而野生熊蜂(genus Bombus)的数目情况更是令人担忧。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马赛厄斯·弗斯特、马克·布朗两位教授与其科研团队怀疑,从人工养殖场"溜"出的病原体正是野蜂数目下降的元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19,(5):12-12
为庆祝传粉者在花园中所扮演的角色,花园设计师Chris Prebble和Katrina Christison为2018年新西兰花卉园艺展打造了“传粉者的天堂”。展览花园是一个现代的城市花园.包括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乔木、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植物因其花的结构和颜色吸引传粉昆虫而被选用。“传粉者喜欢传统种植品种和野花.花品种多花期延长。蜜蜂喜欢简单的花,喜爱蓝色”,Chris说,“花园将是一片宁静的绿洲,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和坐着,周围有许多鲜花和嗡嗡作响的昆虫”。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定点观测与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对种植8年的喜盐鸢尾(Iris halophila)花部特征、开花物候、花粉形态与活力、柱头可授性、交配系统与访花昆虫进行了观察与研究,旨在为喜盐鸢尾引种驯化与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喜盐鸢尾5—6月开花,部分雌雄异熟;花粉活力开花当天最强,随后降低,与开花前后的天数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柱头可授性比例开花第2 d最高,随后降低,与开花前后的天数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雌雄异位,开花过程中雄蕊向上弯曲,柱头向下弯曲。花粉/胚珠比2 175.47,杂交指数为5,喜盐鸢尾的交配系统以异交为主,需要传粉者;自然状态下存在花粉限制,部分自交亲和,不存在无融合生殖,条蜂(Anthophora sp.)为潜在传粉者。  相似文献   

18.
利用稳定性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了接种固氮菌株对燕麦生长的影响及固氮量.结果表明,接种不同供试固氮菌株对燕麦生长的影响不同,大多数菌株明显促进燕麦生长(株高、根长、根表面积和生物量),部分菌株则对燕麦生长影响不明显.菌株固氮百分率和固氮量差异较大,固氮百分率为13.78%~63.96%,大于50%的有5株(Azotobacter sp.ChO7、Pseudomonas sp.ChO3、Azotobacter sp.ChO4、Azotobacter sp.ChO5和Azospirillum lipoferum ChO6);固氮量为0.065 3~0.315 8 mg/株,Azotobacter sp.ChO4最高,其次是 Pseudomonas sp.ChO3、Azotobacter sp.ChO7、Azotobacter sp.ChO5和A. lipoferum ChO6等.综合固氮量和对燕麦生长影响认为,菌株A. lipoferum ChO6、Azotobacter sp.ChO4、Pseudomonas sp. ChO3、Azotobacter sp.ChO5和Azotobacter sp.ChO7等可作为燕麦固氮菌肥研制的菌种.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百香果优势传粉昆虫,对海南省低山丘陵区和沿海平原区的百香果主要访花昆虫种类、访花行为以及座果率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个样地百香果访花昆虫共有4目9科14种。低山丘陵区百香果传粉昆虫丰富度指数为2.02,高于沿海平原区的1.26。两样地访花昆虫数量最多的为中华蜜蜂,其次为大蜜蜂。根据访花昆虫访花频次及行为观察,明确大蜜蜂传粉效果优于中华蜜蜂,木蜂传粉效果优于大蜜蜂,因此木蜂是最为有效的传粉昆虫,但木蜂种群数量非常少,沿海平原区未发现木蜂访花。低山丘陵区百香果的座果率为65% - 75%,沿海平原区的座果率为32% - 42%,两生态区存在显著性差异。此研究可为百香果有效传粉昆虫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苜蓿传粉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苜蓿传粉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进展,包括苜蓿传粉生态、交配系统、结实特性等,介绍了苜蓿传粉生物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今后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