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确定外来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的化感作用潜力,以我国本土生长的莲子草为对照采用“三明治”生测法,测定了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及其不同器官对靶标莴苣和无芒稗根长和芽长的抑制率。 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叶片处理对莴苣和无芒稗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1%和51%,对莴苣和无芒稗芽长的抑制率分别为49%和48%,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但与莲子草相比,差异不显著。空心莲子草根系对莴苣的根长平均抑制率为54%,显著高于茎和叶片。随着样品用量增加,空心莲子草对莴苣根长的抑制率显著提高,其50 mg叶片处理对莴苣根长的抑制率为83%,显著高于10 mg处理的54%和30 mg处理的61%。  相似文献   

2.
野生稻和非洲栽培稻抗稗草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盆栽试验测定了22份野生稻和9份非洲栽培稻对无芒稗的抑制效果。发现野生稻DY12 和DY16存在显著的抗性作用,它们对无芒稗的苗数抑制率分别达到46.1%和47.0%,对无芒稗植株鲜重抑制率分别达到66.8%和72.3%。非洲栽培稻FZ24也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无芒稗效果,无芒稗苗数抑制率和植株鲜重抑制率分别达到41.7%和65.7%。  相似文献   

3.
前期研究发现,在淹水条件下黄腐酸能显著抑制稗草生长,具有防控水田稗草的潜力,而评估黄腐酸对水稻的安全性是利用其进行稻田稗草防治的重要前提,因此,对水稻安全性进行系统测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模拟田间淹水条件下加入0.8 g/L黄腐酸溶液处理24个水稻品种幼苗,测定其株高、根长和株鲜重的抑制率,筛选出耐黄腐酸水稻品种并对...  相似文献   

4.
用改进的叶浸提法和田间共生鉴定法,比较分析了从124份不同来源水稻种质中初步筛选的27份化感种质对稗草和莴苣的化感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叶浸提液对莴苣的抑制效果明显大于稗草;对稗草和莴苣根长的抑制效果大于苗高和发芽势;叶浸提液法与田间共生法对稗草的抑制效果呈显著的正相关,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叶浸提液对稗草发芽势的抑制指数与田间共生对稗草苗干重的抑制指数及其综合抑制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稗草种子发芽势可作为测试水稻种质化感效应的重要指标。田间水稻苗高与叶浸提液对稗草根长的抑制指数及其综合抑制指数和田间共生对稗草苗高和苗干重的抑制指数及其综合抑制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水稻苗高较高的种质较苗矮的种质表现出较强的化感效应。珍珠42、沙粘1、六月早、青团2号、红脚粘2和地谷的化感效应突出,对稗草的平均综合抑制指数分别为0.56、0.47、0.45、0.45、0.41和0.39,可作为强化感种质提供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株型水稻对无芒稗的生态控制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以不同株型的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混栽其中的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 Beauv.var.mitis (Pursh) Peterm.]的生长状况。高秆大冠层株型水稻品种Ⅱ优2070显著降低移栽稻田无芒稗株高、叶面积指数、植株干物质、分蘖数、穗长和穗粒数。水稻对无芒稗的竞争力,以高秆大冠层株型最强,中秆中冠层株型次之,矮秆小冠层株型最弱。在无芒稗50株/m2干扰下,高秆大冠层株型水稻各产量因子下降不明显,而矮秆小冠层株型粳糯稻各产量因子显著下降,平均减产40%。  相似文献   

6.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对稻田杂草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草铵膦作为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的专用除草剂,对千金子、节节菜、陌上菜、丁香蓼、鳢肠、双穗雀稗、四叶萍和水竹叶表现出优良防效,但不能有效防治牛筋草、牛毛毡、矮慈姑、野荸荠和空心莲子草。在田间使用草铵膦可以有效防治早期出苗的无芒稗,但不能防治中后期出苗的莎草科和阔叶类杂草。与常规稻秀水11相比,转基因水稻99 1的每穗实粒数显著高于秀水11,从而获得了更高产量。转基因水稻嘉禾201与亲本丙94 02比较,对稻田主要杂草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水稻99 1和嘉禾201对无芒稗的影响因子R显著大于化感潜力品种地谷,但与非化感品种秀水11相当,表明99 1和嘉禾201无化感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对分离自云南昆明感病稗草\[Echinochloa crus galli (L.) Beauv.\]上的病原真菌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和薏苡平脐蠕孢(Bipolaris coicis)开展了防治稗草潜力的评价。结果显示,B.sorokiniana和B.coicis两菌株培养5 d的发酵原液对稗草根长和芽长均有很高的抑制作用,根长最高抑制率分别为99.59%和95.78%, 芽长最高抑制率分别为91.14%和82.13%。两菌株对稗草离体叶片致病性的室内试验表明,菌丝体悬浮液处理5 d后稗草叶片病情指数最高可达100%。两菌株对稗草植株防效的温室试验表明, 菌丝体悬浮液处理稗草7 d后植株下部叶片出现萎蔫症状、脱落及死亡,处理21 d后稗草最高死亡率达到82.67%和80.00%。菌株对作物的安全性试验表明,麦根腐平脐蠕孢对作物的安全性显著高于薏苡平脐蠕孢。作为生防潜力菌株,麦根腐平脐蠕孢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稻品种抑制杂草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江苏主栽水稻品种5个,以及具有化感特性的PI312777和华抗草78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比各水稻品种与稗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生态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扬稻6号和PI312777对杂草发生株数的抑制率达70%~80%,扬稻6号、徐稻4号和PI312777对杂草干质量抑制率超过80%,具有良好的抑制杂草萌发、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作用。 同时,供试水稻品种对稗草地下部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稗草地上部的抑制效果,对稗草整株干质量的抑制率与对稗草地上部干质量抑制率呈相同趋势。  相似文献   

9.
用改进的叶浸提法和田间共生鉴定法,比较分析了从124份不同来源水稻种质中初步筛选的27份化感种质对稗草和莴苣的化感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叶浸提液对莴苣的抑制效果明显大于稗草;对稗草和莴苣根长的抑制效果大于苗高和发芽势;叶浸提液法与田间共生法对稗草的抑制效果呈显著的正相关。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叶浸提液对稗草发芽势的抑制指数与田间共生对稗草苗干重的抑制指数及其综合抑制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稗草种子发芽势可作为测试水稻种质化感效应的重要指标。田间水稻苗高与叶浸提液对稗草根长的抑制指数及其综合抑制指数和田间共生对稗草苗高和苗干重的抑制指数及其综合抑制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水稻苗高较高的种质较苗矮的种质表现出较强的化感效应。珍珠42、沙粘1、六月早、青团2号、红脚粘2和地谷的化感效应突出.对稗草的平均综合抑制指数分别为0.56、0.47、0.45、0.45、0.41和0.39,可作为强化感种质提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与无芒稗的竞争和化感作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用差时播种共培法的改进方法对105份水稻、6份巴西陆稻进行了化感作用抗稗草评价。 结果表明长匡7号、P4、Kogyoku、 IR27316、 Milyang 54和巴西陆稻AJ035等材料对无芒稗有较好的化感作用。盆栽研究表明,谷梅2 号、中156对无芒稗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对照,而化感作用材料TN1对无芒稗的抑制作用与无化感作用材料秀水63无显著差异。中156的抑制作用强与其株高有关,而谷梅2号对无芒稗的抑制作用强主要在于其本身的化感作用。随着水稻密度增加,无芒稗受抑程度加剧,化感作用水稻对稗草根部的抑制似乎要比无化感作用水稻强。TN1对无芒稗的化感作用不明显,可能是由于对不同生态的稗的作用不同之故。  相似文献   

11.
掌握温度对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及其后代化感作用的影响,对开发利用野生种质资源的化感抗草基因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直接树脂吸收法收集不同叶龄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在各温度条件下的根系分泌物,并以稗草作为受体,测定其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温度、叶龄和温度×叶龄对水稻化感作用的影响与其自身化感潜力正相关,且对强化感和中化感潜力水稻(OL、F1、RL159和RL169)的化感作用影响极显著,而对弱化感水稻(RD23和RL219)的化感作用影响不显著。2)供试条件下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根系分泌物对稗草的化感作用均为抑制作用,其中,低温不利于水稻化感潜力的发挥。15℃时,强和中化感潜力水稻在不同叶龄对稗草的苗高、根长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最弱,化感综合效应指数也显著大于同等叶龄的高温处理。3)高温有利于水稻化感潜力的发挥,但并非总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6叶期和8叶期,水稻材料OL、F1、RL159和RL169随温度的升高化感作用逐渐增强,但在2叶期和4叶期则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在25℃时对稗草化感作用最强。4)在15℃时,强和中等化感潜力水稻在2叶期化感作用最弱,而在其他温度条件下,其化感作用随叶龄的增加表现为先减弱后增强,在2叶期化感作用最强。研究结果显示,温度对不同叶龄的水稻化感作用具有调控作用,幼苗阶段高温有利于强和中化感潜力水稻化感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在2004年和2005年两年的田间实验中,研究分析了每丛植物上稻水象甲一代成虫的取食斑数量与长度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每丛稗草上的稻水象甲取食斑总量显著高于水稻、异型莎草和李氏禾上的;两种寄主植物的两种移栽期的组合、4种不同寄主植物各2次观察得到的共16组每丛植物上的稻水象甲取食斑数量和总长度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均显著;植物种类对回归系数有显著影响,以稗草上的最大。这些回归方程对稗草和水稻的不同移栽期总体而言是稳健的,但对不同观察期则不稳健。本试验建立的取食斑数量与总长度的直线回归法可用于稻水象甲控制阈值的确定、稻水象甲入侵早期的取食量及成虫密度初步推断、抗稻水象甲的水稻种质资源评估以及应用一些象甲控制外来入侵植物时的寄主专一性测定。  相似文献   

13.
粳稻种质资源芽期耐盐性综合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土壤盐渍化是危害水稻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鉴定水稻种质资源发芽期耐盐性,筛选耐盐指标,培育耐盐品种,对水稻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125 mmol/L Na Cl溶液对64份粳稻种质资源进行盐胁迫,于胁迫后3 d测定发芽数;胁迫5 d、10 d后,测定发芽数、芽长和根长,并计算相对芽长、根长、发芽势、发芽率、盐害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各种质资源的芽期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典型耐盐和盐敏感种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特征。【结果】相对盐害率与相对根长、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极显著负相关;除相对芽长外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聚类分析将64份粳稻种质资源划分成4个类群。第Ⅰ、Ⅰ类群分别为典型的盐敏感和耐盐类群,第Ⅱ类群为弱耐盐种质为主的混合类群,第Ⅲ类群主要由耐盐种质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将7个评价指标转换为3个主成分,应用隶属函数和权重,获得了客观评价粳稻种质资源耐盐性的综合评价值D。分别选取D值最高和最低的5份种质资源进行芽期耐盐指标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种质资源盐胁迫5 d的各评价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10 d的评价指标除相对芽长外,均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结论】水稻芽期对盐胁迫较为敏感,且耐盐性不同的种质间差异显著。利用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获得发芽指数、相对根长和相对盐害率3个指标,可作为快速鉴定粳稻种质资源芽期耐盐性的重要指标,若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评价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为避免旱改水前茬农药残留对后茬水稻生产的影响,特针对咪草烟土壤残留对水稻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咪草烟土壤残留对水稻生长前期抑制较明显,对根长、分蘖的抑制率分别为12.9%和18.4%;后期对穗数、粒数、千粒重都有一定的影响,较对照减产7.8%。  相似文献   

15.
抗草潜力不同的水稻品种混合种植对稗草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秀水63(化感指数为0.24,竞争力弱)、PI312777(化感指数为0.61,竞争力强)、国稻1号(化感指数为0.55,竞争力强)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抗草潜力不同的水稻品种混种对稗草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PI312777和国稻1号对稗草萌发抑制作用显著,而秀水63对稗草萌发无抑制作用;秀水63与PI312777或国稻1号混合种植后,稗草的萌发均受到抑制。盆栽和田间试验均表明,在单种情况下,稗草的生物量在PI312777和国稻1号的试验小区均低于秀水63的试验小区。秀水63与PI312777、秀水63与国稻1号混合种植,稗草的生物量均显著降低。与抗草潜力高的水稻品种(PI312777和国稻1号)混合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秀水63对稗草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FACE(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移栽稻田水稻(Oryza sativa)与不同发生时期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生长和竞争的响应差异。结果显示,FACE条件下水稻与稗草比例为1∶1时,水稻分蘖、生物量和产量均增加,而稗草则减少。水稻与移栽稻田本田萌生稗草的生物量比率增加181.7%、产量比率增加259.7%、茎蘖比率增加24.2%、有效分蘖比率增加186.3%,水稻竞争优势增加,而移栽稻田本田萌生稗草竞争能力下降。水稻与秧田萌生稗草的竞争关系变化趋势在营养生长期与上述情况相同,但进入生殖生长后水稻竞争优势不再显著,FACE条件下与秧田萌生稗草竞争的水稻最终生物量和产量分别增加22.7%和8.2%,但秧田萌生稗草的最终生物量和产量也增加了11.9%和9.5%。水稻与秧田萌生稗草的生物量比率、茎蘖比率和产量比率增加均不显著。 可见,田间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水稻与稗草的竞争关系发生的变化与稗草发生时期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