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目的】探讨饲粮不同能量水平对草原红牛气体代谢、养分消化代谢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草原红牛饲养标准的制订和高效饲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12头体重相近(365.08±2.76)kg、健康的草原红牛公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增重净能为5.65(低能组)、6.05(中能组)和6.43 MJ·kg-1(高能组)的饲粮。试验期20 d,其中,预试期18 d,正试期2 d。正试期利用“大型动物开放回流式呼吸测热装置”开展呼吸测热试验,采用全收粪尿法开展消化代谢试验,试验结束前颈静脉采集血液样本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高能组甲烷产生量、甲烷产生量占干物质采食量比例、氧气消耗量及产热量显著高于其他组,二氧化碳产生量显著高于中能组(P<0.05),且各项指标均随饲粮能量水平升高而线性升高(P<0.05)。能量代谢参数分析表明,各组消化能采食量、代谢能采食量、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粪能排泄量和尿能排泄量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能组甲烷能排放量、甲烷能占总能比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线性升高(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草原红牛氮代谢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干物质、有机物、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干物质和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有随饲粮能量水平升高而升高的趋势(P=0.059)。高能组血清总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血清尿素氮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且均随饲粮能量水平升高呈线性变化(P<0.05)。其他各组间血清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适宜提高饲粮能量水平可提高草原红牛的养分利用率,但能量供给过高时会以甲烷能形式损失。综合来看以中能组效果最佳,推荐350 kg草原红牛适宜消化能和消化蛋白日供给量分别为128.12 MJ·d-1、749.50 g·d-1,代谢能和沉积蛋白日供给量分别为121.78 MJ·d-1、678.75 g·d-1,净能日供给量为55.96 MJ·d-1。  相似文献   

2.
建立湖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GnRHR)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湖羊消化系统中胃肠各组织的GnRHR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GnRHR mRNA在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部位均有表达,其中瘤胃GnRHR mRNA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织(P<0.01);网胃GnRHR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十二指肠(P<0.01),显著高于瓣胃、盲肠和直肠(P<0.05);皱胃GnRHR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瓣胃、空肠、回肠和盲肠(P<0.01),显著高于结肠和直肠(P<0.05);结肠GnRHR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直肠(P<0.05)。研究证实了GnRHR mRNA在湖羊消化系统中有表达,这为GnRH功能的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绵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为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在肉羊饲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48只4月龄、体重相近(22.96±2.00)kg、健康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羔,根据饲喂添加剂不同随机分为4组:D(对照组,两种菌均不添加);D1(酿酒酵母,6×1010CFU/kg);D2(地衣芽孢杆菌,2×1010CFU/kg);D3(酿酒酵母6×1010CFU/kg+地衣芽孢杆菌2×1010CFU/kg),每组12只羊,试验期共75 d,前15 d为适应期,正饲期60d。试验羊每天分别于08:00和18:00进行饲喂,自由采食和饮水。正饲期内每天准确称量记录每只试验羊的喂料量和剩料量,并在第1、30、60 天晨饲前对试验羊进行称重,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ADG)及料重比(F/G)。试验结束当天08:00正常饲喂试验羊,3 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发酵参数、消化酶活性以及功能微生物。【结果】1)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试验羊的初始体重和终末体重及平均采食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D3组的ADG显著高于D组(P<0.05),D3组的F/G显著低于D组(P<0.05),D1和D2组的F/G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瘤胃液pH、丁酸浓度及乙丙比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D3组的NH3-N浓度显著低于D组(P<0.05),TVFA和丙酸浓度显著高于D组(P<0.05),且D3组与D1和D2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D3和D2组的乙酸浓度显著高于D1与D组(P<0.05);3)D3组的β-葡萄糖苷酶、羟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1和D2组的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羟甲基纤维素酶及淀粉酶活性与D组无显著差异(P>0.05)。D3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D和D2组(P<0.05),与D1组差异不显著(P>0.05),D1和D2组的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羟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均差异不显著(P>0.05);4)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黄色瘤胃球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嗜淀粉瘤胃杆菌和原虫数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D3组的溶纤维丁酸弧菌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显著高于D组(P<0.05),但与D1和D2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甲烷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D3组最低。【结论】饲粮中添加6×1010CFU/kg酿酒酵母和2×1010CFU/kg地衣芽孢杆菌均会对绵羊瘤胃发酵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了瘤胃消化酶的活性,增加了瘤胃有益菌的数量,且二者组合饲喂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GOD)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鸭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寻求预防肉鸭大肠杆菌病的抗生素替代品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选用144只1日龄健康北京公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两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mg·kg-1维吉尼亚霉素(抗生素组)或200 U·kg-1 GOD,于试验第7天分两次对所有鸭口腔灌服0.2 mL大肠杆菌 O88(3×109CFU / mL),两次攻毒间隔8 h。试验期28 d。【结果】(1) 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抗生素和GOD显著提高攻毒肉鸭1—14日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2)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28日龄攻毒肉鸭血液中白细胞数(P<0.05),提高血液中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此外,GOD显著降低血液中红细胞含量(P<0.05)。(3)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14日龄肉鸭血清MDA和28日龄CAT的含量(P<0.05); GOD显著提高28日龄肉鸭血清T-AOC(P<0.05),且有降低14日龄CAT的趋势(P=0.087)。(4)抗生素和GOD显著降低14、28日龄肉鸭血清内毒素含量(P<0.05)。(5)GOD和抗生素显著降低肉鸭14、28日龄空肠IL-1β和IL-6浓度(P<0.05),以及28日龄空肠TNF-α浓度(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6)抗生素和GOD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攻毒肉鸭14、28日龄血清DAO活性和D-LA含量(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GOD增加了回肠特有OTUs的数量,降低了大肠杆菌含量,提高了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相对丰度。【结论】饲粮中添加GOD通过平衡大肠杆菌攻毒肉鸭的肠道菌群结构、减少细菌内毒素的产生以及降低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来维持肠黏膜的完整性、避免因内毒素进入血液后激活炎症信号通路而引起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改善肉鸭肠道健康、促进肉鸭生长。GOD能够作为抗生素替代物用于预防或减轻肉鸭的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D3(VD3)对快大型黄羽肉种鸡及其子代肉鸡生产性能、胫骨指标与钙磷代谢的影响,确立黄羽肉种鸡VD3需要量,为黄羽肉种鸡营养需要量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选用720只48周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种母鸡,根据体重和产蛋率一致原则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0只,各处理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800、1 600、2 400、3 200、4 000 IU·kg-1 VD3的试验饲粮,试验期8周。种鸡饲养试验结束后选取种蛋孵化,子代肉鸡按照种鸡的组别进行分组分栏饲喂(基础饲粮中含1 000 IU·kg-1VD3),试验期63d。【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800 IU·kg-1 VD3显著提高平均蛋重(P<0.05);添加1 600与3 200 IU·kg-1 VD3显著增加种蛋的蛋壳强度(P<0.05);添加1 600 IU·kg-1 VD3增加蛋壳厚度(P<0.05);添加4 000 IU·kg-1 VD3显著提高种鸡脱脂胫骨比例与骨密度(P<0.05),添加VD3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种鸡胫骨折断力(P>0.05);添加VD3可提高种鸡血浆中钙、磷含量,降低AKP活性(P<0.05)。(2)种鸡饲粮添加VD3对子代肉鸡生长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 000 IU·kg-1 VD3显著提高子代鸡胫骨折断力(P<0.05),添加800、1 600或4 000 IU·kg-1VD3显著增加子代肉鸡胫骨密度(P<0.05),添加1 600—4 000 IU·kg-1VD3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子代鸡脱脂胫骨比例(P>0.05);添加VD3提高了子代肉鸡1日龄血浆中钙、磷含量,降低AKP活性(P<0.05),但对21、63日龄子代肉鸡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VD3显著影响黄羽肉种鸡产蛋性能、种蛋蛋壳品质、肉种鸡及其子代肉鸡胫骨指标与钙磷代谢。综合试验观测与回归模型来估测黄羽肉种鸡VD3需要量,饲粮添加800 IU·kg-1 VD3即可获得最优产蛋性能,1 650—1 828 IU·kg-1 VD3获得最优蛋品质,而获得种鸡和子代肉鸡最优胫骨性状均需要较高的种鸡饲粮VD3水平(4 000 IU·kg-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精料饲粮条件下,添加不同水平葡萄籽原花青素(GSPs)对杜寒杂交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瘤胃及血清炎症因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葡萄籽原花青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择48只体重相近(22.75±1.20 kg)、月龄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公羔,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48只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基础饲粮精粗比为7:3,GSPs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CON)、10(10GSPs)、20(20GSPs)、40(40GSPs)mg·kg-1 BW。饲养期共60 d,前15 d为预饲期。正试期第1天晨饲前称量体重作为初始体重。正试期结束后颈静脉采集血液并分离血清,用于抗氧化指标、炎性因子和脂多糖含量测定;同时每组随机选择6只分别于饲喂后1、3、4、6、8、12 h口腔采集瘤胃液,立即测定瘤胃液pH,饲喂后3 h瘤胃液样品用于测定发酵指标及脂多糖含量。每组剩余6只进行屠宰,采集瘤胃组织测定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10GSPs和20GSPs组的末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40GSPs组差异不显著(P>0.05)。10GSPs和20GSPs组ADG和ADFI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GSPs组(P<0.05),而40GSPs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GSPs对瘤胃pH有一定的调控作用,饲喂后3、8、12 h瘤胃pH随GSPs添加水平增加而线性升高(P<0.05),4 h瘤胃pH较对照组有线性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7);添加GSPs后瘤胃液中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有降低的趋势(P<0.1),对丙酸、异戊酸、戊酸浓度及乙酸/丙酸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GSPs后血清脂多糖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不影响瘤胃液中脂多糖浓度。20GSPs和40GSPs组瘤胃组织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GSPs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GSPs组(P<0.05)。20GSPs和40GSPs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GSPs组(P<0.05)。添加GSPs对瘤胃组织炎症因子没有显著影响,但有降低IL-6和IL-10的趋势(P<0.1)。20GSPs和40GSPs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GSPs组(P<0.05);40GSPs组血清IL-10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10GSPs和20GSPs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精料饲粮条件下补饲适量GSPs可以提高羔羊瘤胃pH,提高血清和瘤胃组织抗氧化能力,对羔羊健康具有潜在的保护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GSPs的最佳饲喂量为20 mg·kg-1BW。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仔鸡肠道PepT1和b~(o,+)AT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240只21d‘科宝’肉公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16%CP组),18%(18%CP组)和20%(20%CP组)的3种饲粮,每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42d测定肠道PepT1和b~(o,+)AT mRNA含量.【结果】16%CP组平均日增质量、氮利用率和代谢能值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而料肉比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PepT1mRNA表达以空肠最高,十二指肠次之,回肠最低,且空肠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P0.05);b~(o,+)AT mRNA表达以回肠最高,十二指肠次之,空肠最低,而回肠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空肠(P0.05),十二指肠显著高于空肠(P0.05).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饲粮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和消化能值均有提高,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肉仔鸡小肠各肠段PepT1mRNA和b~(o,+)AT mRNA的表达均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6%CP组PepT1mRNA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表达显著低于20%CP组(P0.05),其在空肠的表达显著低于18%CP组(P0.05).20%CP组b~(o,+)AT mRNA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表达显著高于16%CP组(P0.05).【结论】适宜的饲料粗蛋白质水平有利于PepT1和b~(o,+)AT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膨化羽毛粉(EFM)的营养成分、胃蛋白酶消化率、羽毛粉膨化过程中超微形貌特征变化以及在玉米-豆粕-杂粕饲粮中添加EFM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氮平衡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为EFM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雄性肉仔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EFM,试验组分别饲喂含EFM 0.5%,1%,2%的日粮(可消化氨基酸平衡配方),试验期间自由采食,饲养时间42 d。21和42日龄时,记录采食量,计算1—21日龄、22—42日龄和1—42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另外,每重复随机选取1只鸡,心脏采血,分离血清,用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尿素、肌酐和血氨含量测定。42日龄时,每重复随机选取1只鸡屠宰,测定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和腹脂率。【结果】不同膨化阶段扫描电镜的结果可见,膨化处理可使羽毛断裂,结构变得松散,与环境的接触面更大。从肉鸡生长性能来看,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饲料中添加0.5%,1%,2%的EFM对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全期(1—42日龄)EFM对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2% EFM组显著降低了耗料增重比(P<0.05)。42日龄时,EFM对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无显著影响(P>0.05);2%和1.5% EFM添加组显著提高了屠宰率(P<0.05)。21日龄时,EFM对丙氨酸转氨酸(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尿素氮(UREA)、肌酐(CREA)和血氨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2% EFM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ALP)(P<0.05)。添加1.5%膨化羽毛粉显著提高总蛋白(TP)含量(P<0.05)。42日龄时,EFM对ALP、AST、ALP、TP 和CREA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降低血清UREA和血氨(P<0.05)。【结论】羽毛粉经过膨化处理结构变得松散,肉鸡饲粮中可以适量添加膨化羽毛粉,添加2%的膨化羽毛粉能降低耗料增重比、提高屠宰率、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血氨水平。  相似文献   

9.
牦牛与黄牛胃中脑红蛋白表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脑红蛋白(NGB)在牦牛与黄牛胃中的表达差异,试验选择健康成年牦牛与黄牛各5头,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观察脑红蛋白在牦牛与黄牛瘤胃、网胃、瓣胃及皱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NGB在牦牛和黄牛胃中均有分布,分别表达于瘤胃、网胃、瓣胃的黏膜上皮和固有层,以及皱胃的黏膜上皮和胃底腺.牦牛和黄牛瘤胃、网胃、瓣胃黏膜上皮NGB的表达强度均高于固有层,皱胃黏膜上皮和胃底腺NGB的表达强度相当.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NGB在牦牛瘤胃、瓣胃黏膜上皮和固有层以及皱胃黏膜上皮和胃底腺中的阳性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而在网胃黏膜上皮和固有层中牦牛与黄牛的NGB阳性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NGB在牦牛与黄牛胃中的表达,提示其在胃部生理活动尤其是氧代谢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牦牛胃部分组织中NGB的表达强度高于黄牛,可能与其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代乳粉中添加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s,MOS)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同质性良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双羔)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每只为1个重复,对照组羔羊饲喂不含MOS的代乳粉,试验组羔羊饲喂含0.2 % MOS的代乳粉,试验期21d。羔羊28日龄时,两个试验组各随机选择8只羔羊屠宰,取出消化道,称量各胃室和肠段包含内容物的质量和净质量,量取各肠段长度,用以计算各部位的相对质量和内容物分布,以及各肠段的相对长度。多聚甲醛固定皱胃胃底腺区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段的组织样品,测定组织形态和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率。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黏膜样品,测定紧密连接蛋白1 (claudin 1)、闭锁小带1(zonula occludens-1,ZO-1)和闭锁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量。【结果】除空肠相对长度外(%全肠长度,P=0.040),MOS对羔羊胃肠指数(%活体质量)、胃肠相对质量(%全胃质量、%全肠质量和%全胃肠质量)、肠道相对长度(%全肠长度)、内容物相对活体质量(%活体质量)、胃肠内容物相对总胃/肠内容物及总胃肠内容物相对质量(%总胃内容物、总肠内容物、总胃肠内容物)、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和小肠黏膜claudin 1蛋白mRNA的表达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MOS显著提高羔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并显著降低绒毛宽度(P=0.033,P=0.047,P=0.015),显著上调空肠ZO-1蛋白mRNA表达量(P=0.028),此外,MOS有提高羔羊回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隐窝深度、皱胃肌层厚度及回肠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的趋势(P=0.075,P=0.078,P=0.085,P=0.084,P=0.052)。【结论】MOS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相对质量、长度和内容物分布基本无显著影响,但可改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及肌层的组织形态,维持小肠屏障功能,有利于提高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代乳粉中添加单宁酸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同质性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双羔)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每只1个重复,分别饲喂对照代乳粉或单宁酸含量为0.2%的代乳粉,试验期21 d。羔羊28日龄时饲养试验结束,每组随机选择8只羔羊进行屠宰,分离胃室和肠段,分别称量各胃室和各肠段净质量以及含内容物质量,并量取各肠段的长度,计算各胃室和各肠段的相对质量和相对长度及内容物分布。肠道组织形态学和上皮细胞凋亡率用皱胃胃底腺区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段的组织样品测定。肠道屏障功能相关的闭锁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1(zonula occludens-1,ZO-1)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 1)mRNA表达量用采集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测定。结果 除十二指肠指数(%活体质量,P=0.012)和相对质量(%全肠质量,P=0.034;%全胃肠质量,P=0.017)、空肠和结肠相对长度(%全肠长度,P=0.030,P=0.004)及结肠内容物分布(%活体质量,P=0.039)外,单宁酸对羔羊胃肠指数(%活体质量)、胃肠相对质量(%全胃质量、%全肠质量和%全胃肠质量)、肠道相对长度(%全肠长度)、内容物相对质量(%活体质量)、胃肠内容物相对总胃/肠内容物及总胃肠内容物相对质量(%总胃内容物、总肠内容物、总胃肠内容物)以及小肠claudin 1蛋白mRNA表达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羔羊十二指肠肌层厚度并降低绒毛宽度(P=0.013,P=0.001),显著上调空肠ZO-1蛋白mRNA表达量(P=0.003),此外,单宁酸有上调羔羊空肠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并降低空肠绒毛宽度和隐窝深度以及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凋亡率的趋势(P=0.077,P=0.073,P=0.062,P=0.097,P=0.052)。结论 单宁酸显著降低7—28日龄湖羊羔羊十二指肠相对质量和空肠相对长度,但可通过提高十二指肠肌层厚度、上调空肠ZO-1蛋白和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并降低空肠隐窝深度及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来改善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断奶日龄和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对6月龄陕北白绒羔羊小肠形态发育和小肠道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间接阐明陕北白绒山羊最佳断奶日龄和饲养标准,为两年三胎体系中羔羊早期断奶和日粮配制提供一定的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54日龄左右健康、体重相近((10.73±1.03)kg)的陕北白绒山羊羔羊54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试验Ⅰ、Ⅱ、Ⅲ组羔羊分别于90、75、60日龄断奶,断奶后饲喂标准日粮;试验Ⅳ、Ⅴ、Ⅵ组羔羊均于60日龄断奶,断奶后分别饲喂消化能和粗蛋白水平为标准日粮85%、115%、130%的试验日粮。试验羊饲喂至6月龄,试验期间测定羔羊体重和采食量。试验结束后,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1只羊进行屠宰(屠宰前未禁食),分别采集十二指肠中上部、空肠中段、回肠末端组织样品2 cm 2,制成石蜡切片观察小肠形态;采集小肠各段食糜用于测定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结果】(1)断奶日龄影响4—6月龄羔羊生长,Ⅲ组羔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2)断奶日龄影响6月龄羔羊小肠的组织形态,十二指肠的肌层厚度和空肠绒毛表面积Ⅲ组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十二指肠绒毛宽度、回肠绒毛宽度Ⅱ、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3)断奶日龄影响小肠内消化酶的活性,十二指肠和回肠中脂肪酶活、空肠和回肠中的糜蛋白酶活性Ⅲ组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4)日粮营养水平影响小肠组织形态,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绒毛表面积和空肠的绒毛高度、肌层厚度以及回肠的绒毛高度、V/C等指标Ⅴ和Ⅵ组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5)日粮营养水平影响小肠内消化酶的活性,十二指肠中糜蛋白酶活、胰蛋白酶活性V组和VI组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空肠中糜蛋白酶活和回肠中胰蛋白酶活V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就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能、小肠形态发育以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等指标而言,60日龄断奶最佳;4—6月龄断奶羔羊日粮消化能和蛋白水平按现行饲养标准的1.15倍设置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检测生长素(Ghrelin)在驯鹿体内可能表达的器官,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驯鹿的下丘脑、垂体、舌、食管、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心、肺、肝、脾、肾、膀胱、输尿管、睾丸、附睾、输精管、淋巴结、甲状腺、胰、肾上腺、胸腺、精囊腺和骨骼肌中Ghrelin的表达情况。Ghrelin在上述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皱胃内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器官(P0.05),其次是胰、十二指肠、睾丸和食管,与下丘脑、垂体和舌等其余器官内的表达量相比差异也显著(P0.05),这些器官内的表达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单栏系统测定个体的饲料效率相关性状与瘤胃组织形态学指标,探讨绵羊饲料效率与瘤胃组织形态的关系,为解析绵羊饲料效率性状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随机选取出生日龄相近、系谱信息详细、健康状况良好的187湖羊公羔,56 d断奶后转入单栏饲养,过渡期14 d,预饲期10 d,正试期100 d。正试期内所有羊只仅饲喂颗粒饲料,自由采食及饮水,并在80 d和180 d晨饲前空腹测定其体重(body weight,BW)和80—180 d间的采食量(feed intake,FI),计算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中期代谢体重(metabolic body weight, MBW)、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e,FCR)和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等饲料效率相关性状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于180 d饲养结束后屠宰采集瘤胃腹囊组织1 cm2保存于4%甲醛溶液中,用于制作组织切片并观测其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和肌层厚度。最后将其与饲料效率相关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饲料效率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且剩余采食量最大与最小的个体每天的剩余采食量之差达0.57 kg。饲料效率相关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分析表明剩余采食量与饲料转化率(r= 0.68)和采食量(r= 0.48)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初始体重(r=0)、末期体重(r= -0.01)和平均日增重(r= -0.02)无显著相关(P>0.05)。饲料效率相关性状与瘤胃组织形态相关性分析发现,瘤胃乳头长度与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初始体重和末期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肌层厚度与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末期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而剩余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与瘤胃组织形态无显著相关。不同RFI组羔羊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瘤胃肌层厚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瘤胃乳头长、宽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High-RFI组羔羊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极显著高于Low-RFI组(P<0.01),肌层厚度显著高于Medium-RFI组(P<0.05);不同FCR组羔羊的剩余采食量、采食量、ADG、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乳头长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肌层厚度和乳头宽度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High-FCR组羔羊剩余采食量、采食量、ADG、初始体重和末期体重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FCR组(P<0.05或P<0.01),Medium-FCR组羔羊乳头长度显著长于Low-FCR组(P<0.05);除瘤胃乳头宽度外,不同FI组羔羊的上述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且High-FI组羔羊的剩余采食量、饲料转化率、ADG、初始体重、末期体重、肌层厚度和乳头长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FI组(P<0.05或P<0.01);不同ADG组羔羊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肌层厚度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乳头长度和乳头宽度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High-ADG组羔羊采食量、剩余采食量、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肌层厚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ADG组,饲料转化率则极显著低于Low-ADG组。【结论】剩余采食量与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等饲料效率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可作为衡量饲料效率的潜在指标。剩余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与瘤胃组织形态学指标无显著相关,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与瘤胃乳头长度和肌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羔羊瘤胃组织形态对采食量和增重有显著影响,但其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蛋氨酸羟基异丙酯(HMBi)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用于补充反刍动物日粮中缺乏的蛋氨酸(Met),尽管HMBi拥有过瘤胃特性,但仍有部分在瘤胃中降解.研究拟探究HMBi对犊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选取36头体重在(101±10)kg的84日龄断奶后荷斯坦母犊牛并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PC,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琅琊鸡及其配套系蛋壳质量和钙代谢的差异因素,为琅琊鸡品种资源保护及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40日龄琅琊鸡及其浅麻羽色、深麻羽色配套系各180只,各品系随机分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至300日龄时各重复随机收集鸡蛋30枚,各重复随机选取6只,翅下静脉采集血样、屠宰后收集左腿胫骨及十二指肠、蛋壳腺、肾脏等组织样,用于检测蛋壳质量、钙、磷相关指标及钙结合蛋白CaBP-D28k mRNA的表达量。【结果】浅麻羽色配套系的蛋重显著低于深麻羽色配套系(P<0.05),而蛋壳重低于其他品系(P>0.05);另外,蛋壳厚度和蛋壳比率显著高于深麻羽色配套系(P<0.05),蛋壳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系(P<0.05);浅麻羽色配套系的蛋黄、蛋壳、胫骨中钙含量显著高于深麻羽色配套系(P<0.05),蛋壳、胫骨中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系(P<0.05);蛋壳中灰分含量浅麻羽色配套系最高,其次为琅琊鸡、深麻羽色配套系,而胫骨中灰分含量和胫骨重浅麻羽色配套系最高,其次为琅琊鸡、深麻羽色配套系,品系间均差异显著(P<0.05);浅麻羽色配套系的体重、胫骨长度显著低于深麻羽色配套系(P<0.05);浅麻羽色配套系的血钙、降钙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系,而浅麻羽色配套系的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系,且品系间均差异显著(P<0.05);浅麻羽色配套系的钙结合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深麻羽色配套系(P<0.05),而两个配套系的骨钙素显著高于琅琊鸡(P<0.05);浅麻羽色配套系的十二指肠部位钙结合蛋白CaBP-D28k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系(P<0.05),而蛋壳腺部位表达量显著高于深麻羽色配套系(P<0.05),肾脏部位钙结合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琅琊鸡(P<0.05)。【结论】在240—300日龄产蛋期,浅麻羽色配套系的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骨钙素等相关活性物质及十二指肠、肾脏、蛋壳腺部位钙结合蛋白CaBP-D28k mRNA表达水平高于其他品系,可能促进其小肠上段对钙磷的吸收和骨钙的释放、转运能力,影响蛋黄、蛋壳中矿物质的沉积和改善蛋壳、胫骨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沂蒙黑山羊羔小肠发育、菌群多样性及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沂蒙黑山羊早期断奶羔羊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只双胎沂蒙黑山羊羔羊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其中,对照组(Ⅰ组)羔羊随母哺乳至75日龄,试验组(Ⅱ组)于10日龄断奶后饲喂代乳粉。分别于试验的第10、15、25、45和75 天称羔羊活体重以及屠宰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重量,并收集各肠段内容物、黏膜组织样品。采用16S rDNA的PCR-DGGE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分析小肠菌群定植规律及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GLUT-2)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Ⅱ组羔羊45 d时平均日增重和空肠、回肠重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75 d时平均日增重和回肠重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十二指肠在45和75 d、空肠在15 d及回肠在10 d时两组间菌群变化较为明显,二者菌群多样性指数回肠最高,其次空肠、十二指肠;两组各肠段优势菌群均为溶淀粉乳杆菌和普雷沃氏菌属,但随着日龄增加,Ⅰ组各肠段益生菌属总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Ⅱ组却与此相反。Ⅱ组在10 d时SGLT-1和GLUT-2基因mRNA表达量最低,而25 d后Ⅱ组表达量均高于Ⅰ组,且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基因表达量呈现肠段部位间差异,其中SGLT-1基因mRNA表达量变化空肠最大,十二指肠最低,而GLUT-2基因mRNA表达量变化十二指肠最大,回肠最低。【结论】饲喂代乳粉在第25 天时可促进沂蒙黑山羊早期断奶羔羊空肠、回肠有益菌提前定植,并通过调控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表达而引起葡萄糖吸收转运的改变,进而影响羔羊后期肠道组织及机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日粮中添加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对芦花鸡(Gallus domestiaus)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与肠道形态的影响,选用49日龄的脱温健康芦花鸡1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设4个藜麦添加水平,即日粮中添加4%(Q4)、8%(Q8)、12%(Q12)的藜麦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