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气温和降水与天然草地牧草产草量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启良 《青海草业》2009,18(2):12-14,31
利用海晏县气象站1980-2006年降水、气温、大风日数以及青海省海晏县1980-2006年天然草地平均产草量,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和灰色关联法,进行了关联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变干,气候因子对牧草产量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夏季降水和春季气温关联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让  韩炳宏  韩通  周秉荣  李博  牛得草  傅华 《草业科学》2017,34(10):1991-1998
为了解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本研究基于青海省兴海县近11年的气象和牧草观测数据,较系统地分析了该区牧草返青、生长高度和产量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多雨与春季干旱年份牧草返青期相差38d,牧草返青期提前或推迟主要与≥0℃初日的时间、当年3-4月份降水量和上年9-11月份降水量密切相关,牧草返青期降水的最佳气候模型为一次线性回归方程;牧草全生育期植物高度增加量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另外,牧草生长高峰期6-7月份降水量每增加10 mm,鲜草增产225kg·hm~(-2)。因此,降水量是限制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返青和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3.
采集辽宁西北部典型草原区北票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的2015~2016年天然牧草生长发育、地上生物量等基本数据,结合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气候条件对辽宁西北部草原区天然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6年,辽宁西北部典型草原区天然牧草高度、盖度与同期降水量呈正相关,降水量大的年份,天然牧草的高度、盖度更大。天然牧草产量与同期降水量、气温均呈正相关,降水量大、温度高的年份,牧草产量越多。降水和气温是制约辽宁西北部草原区天然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关键气候因子,且降水的影响大于气温。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2011—2020年夏季全国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以及气象条件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本研究依据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中分辨率成像光谱(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系列卫星资料遥感数据,分析了近10年夏季全国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结果表明:2011—2020年夏季全国草原净初级生产力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2 gC·m-2·a-1,内蒙古中部、甘肃东部、青海东部、西藏东部等地近10年草原净初级生产力明显增加。近10年全国大部草原区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较好的气象条件利于夏季牧草生长。2020年夏季全国草原区的气温和降水量也较常年偏高,北方草原区草地平均净初级生产力为121.3 gC·m-2·夏季-1,为近10年偏好年份。2011—2020年夏季全国草原净初级生产力呈增加趋势,较好的气象条件对其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5.
GIS支持下的天然牧草产草量区域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建立天然牧草产草量区域预报模型,利用呼伦贝尔市所属16个旗县的气象台站1989-2005年的各时段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鄂温克旗天然牧草产草量观测资料,应用积分回归、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统计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平台上,建立了呼伦贝尔草地天然牧草生物量区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基准单元预报模式模拟的拟合率较高,平均准确率为95%,试报2004和2005年牧草产草量,相对误差分别在5%和7%左右;选取与当地的草地第一生产力密切相关、地理分布基本一致的牧草气候资源可利用系数,建立了牧草产量区域预报模式,此模式可应用于任意区域牧草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草地天然牧草生物量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积分回归、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统计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了呼伦贝尔草地天然牧草生物量预报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基准单元预报模式模拟的拟合率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为5.06%,2004年和2005年牧草产草量试报相对误差分别为5.10%和7.32%,预报准确度较高;用牧草气候资源可利用系数建立的区域牧草产量模式中气象因子的选取与当地的草地第一生产力相关密切,牧草气候资源可利用系数地理分布与当地的牧草气候生产力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新疆荒漠草地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荒漠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类型,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敏感。通过确定新疆荒漠草地NDVI阈值,提取荒漠草地范围,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气象因子等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对1999-2018年新疆荒漠草地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不同驱动因子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南北疆荒漠草地分布存在差异,研究期间总体面积减少明显,平均NDVI稳定,NPP呈上升趋势。2)全年及7-8月气象因子变化趋势不同,南北疆存在显著差异,全疆大部分区域呈现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趋势。3)从时间变化看,降水量、大型蒸发量和平均风速是新疆荒漠草地年际NDVI的重要影响因子,水分条件对生长季NDVI的影响更为明显;年蒸发量与荒漠草地NP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平均风速、降水量与荒漠草地NPP存在一定相关性。4)从空间相关性来看,气温、降水在空间上与荒漠草地NDVI、NPP呈正相关的面积较大,且降水影响面积更大。研究表明,新疆荒漠草地植被动态变化是多种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气温、降水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其中降水影响更为明显,水分条件是荒漠草地动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依据调查资料 ,对青海天然草地豆科牧草的种类、营养成分、产草量等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青海天然草地豆科牧草种类有 60余种 ,分布在 1 1 0个草地型中 ,粗蛋白含量一般在 1 8%~2 2 %之间 ,产草量一般可达 5 0 kg/hu~ 70 kg/hu。  相似文献   

9.
天山北坡中山带天然牧草对水分条件反应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2004—2009年的气象和牧草资料,研究了降水、土壤水分等水分条件对天山北坡中山带乌鲁木齐南山草原5种优势天然牧草生长高度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天山北坡中山带中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早熟禾(Poa annua)、黄芪(Astragalus hoantchy)、老鹳草(Gterantum pratense)、千叶蓍(Achillea millefoli-um)这5种天然牧草的生长高度和产量对水分条件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老芒麦最耐旱;早熟禾和千叶蓍的抗旱性相当;黄芪对水分条件的反应最为敏感。因此,大部分牧草产量形成需水临界期是6月。这对天山北坡中山带地区草地增水抗旱工作的时间安排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海高寒草甸草地生产力与气候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青海高寒草甸草地生产力与气候因素的关联程度作相关分析。以牧草各物候期产量为对照列。以牧草生长期月均温,月降水量,及月日照时数为对比列。经分析结果表明:牧草抽穗期产量与5月降水,温度和4月的日照关联度最大,而牧草籽粒成熟期产量与7、8月温度,日照关联度最大,因此,在牧草早期生长阶段牧草产量取决于5月降水,气温,而在牧草成熟阶段牧草产量取决于7、8月气温,日照,尤其是7、8月的气温,日照是决定当年牧草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气象插值方法在新疆草地NPP估算中的可靠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因子对研究草地生产力、植被长势、灾害评估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不同空间插值方法(协同克里格法Cokriging、反距离加权法IDW和ANUSPLIN法)对新疆地区90个气象站点2000-2011年多年的7月平均降水和气温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分析,使用均方根误差法(RMSE)以及平均绝对误差法(MAE)对插值的结果进行评价,讨论不同方法对该地区降水和气温插值结果的影响。利用不同插值方法,基于CASA模型进行新疆草地NPP的估算,结合实测生物量数据,对3种插值方法下的估算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降水和气温数据都是基于ANUSPLIN法的插值结果最优(MAE_(降水)=6.45,RMSE_(降水)=8.77,MAE_(气温)=2.11,RMSE_(气温)=3.52)。2)基于不同插值方法得到的气象要素估算的新疆草地NPP精度不同,将实测数据与同时期CASA模型模拟值相关性进行分析,基于ANUSPLIN法插值的气象要素估算NPP的精度最高(R~2=0.794 7),NPP实测值与模拟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比基于Cokriging插值的气象要素估算精度提高了13.23%,比IDW提高了20.13%。说明提高气象要素的插值精度有利于新疆草地NPP的估算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天山山区植被类型改变对新疆气候影响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玲  杨青  安沙舟 《草业学报》2014,23(3):51-61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利用CRU资料和气象台站观测资料,验证了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新疆降水和气温的模拟能力,分析了天山山区植被类型改变对新疆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新疆及其临近地区降水、温度的空间分布形势和季节变化特征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天山山区草地面积的改变,对新疆地区的降水和地面气温的影响很小。如果将天山山区43.5°~45.0° N区域内的地表类型由草地改变为耕地,即假设50%的草地被开垦为耕地,那么,天山山区降水量的变化强度在5-7月逐渐增强,然后减弱。天山植被的变化主要通过影响对流性降水并进而影响总降水的变化。天山植被类型变为农田后会造成较大的地面潜热通量差异并引起地表净热通量较大的差异,进而影响到地面气温的模拟。潜热通量的变化通过影响局地的水汽供应进而引起降水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天然草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4~2008年生长季牧草产量观测资料和能够综合反映光、温、水对牧草生长影响的气象条件指数,分析了内蒙古主要天然草场牧草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建立了适用于不同草地类型(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地草甸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的牧草产量气象估算模型.经过验证,所建产草量估算模型具有良好的估测能力,准确率较高,可以满足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4.
亚高山草甸类草地牧草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利用亚高山草甸类草地牧草生长发育定位观测资料和对应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牧草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主要禾本科牧草返青到籽实成熟需140~150 d,≥0 ℃积温1 000~1 200 ℃,降水量400~450 mm,日照时间1 000~1 100 h;牧草在返青后64 d开始,由缓慢生长转为迅速生长阶段,在返青后的第88天,生长速度最快。返青后112 d开始,其生长从迅速生长又转为缓慢生长。气温对牧草产量形成在返青到抽穗期、枯黄期为正效应,其中,拔节到抽穗期、籽实成熟期牧草产量形成对气温变化十分敏感;降水量对牧草产量形成除籽实成熟期为负效应外,其余时段均为正效应,在禾本科牧草分蘖拔节期牧草产量形成对降水量变化十分敏感。日照时间对牧草产量形成影响在返青到分蘖期、籽实成熟期到黄枯期为正效应,拔节到开花期为负效应;抽穗期牧草产量形成对日照时间变化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我国北方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本研究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和遥感数据,模拟了2000—2015年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地NPP时空动态格局,并对其动态变化的稳定性、持续性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我国北方草地NPP呈显著增长趋势,空间上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北逐渐降低;草地NPP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东部、新疆北部,低值集中在青海省西南部及内蒙古中部等地;青海东部、甘肃南部和陕北地区的草地NPP呈显著增加,而新疆北部草地NPP显著减少;不同类型草地NPP在研究期限内均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其中坡面草地增长率最高;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草地NPP处于中等波动状态,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草地NPP较为稳定;未来青海省南部及东部,黄土高原中部和新疆北部地区的草地NPP将持续显著增加。总体而言,我国北方草地NPP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新疆荒漠草地生物量反演模型及其影响因子,基于Terra/MODIS,NOAA CDR NDVI,SPOT/VGT等遥感产品数据及草地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构建研究区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植被指数反演模型,分析新疆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时空分布规律,运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性等方法,揭示了生物量演变趋势与气温、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不同遥感数据源生物量模型中,指数函数反演模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和估算精度分别为0.66和70.93%;基于2000—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变化趋势发现,新疆荒漠草地以稳定和改善为主;研究区2000—2019年间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整体表现为北高南低的趋势,20年间荒漠草地平均地上生物量为38.92 g·m-2;2000—2019年气温与降水均上升,年平均升温率和降水率达到了0.32℃·(10 a)-1和2.18 mm·(10 a)-1,50%以上的地区荒漠草地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关系,生物量与降水的相关性优于气温。研究结果可为新疆草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对新疆年降水量250mm荒漠草地牧草混播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各参试草种的生长发育、植株变化、草群覆盖度、杂草侵入、牧草产量与草群营养状况,提出适合该地区的最佳混播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