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次报道了无梗五加圆斑病的发生危害、症状特点,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根据致病性测定、病原菌形态和培养性状观察,确认引起无梗五加圆斑病的病原菌为真核茎点霉(Phoma eupyrena Sacc.)。  相似文献   

2.
枇杷灰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枇杷灰斑病病斑上分离的病原菌,经鉴定分属于2个种,即Pestalotia adusta Ell.&Ev.[Pestalotiaadusta (Ell.&Ev.) Stey]和P.eriobotrifolia Guba。它们的分生孢于形态差异很大,菌体酯酶及蛋白质电泳图谱也有明显的差别.种内不同分离物间的酯酶及蛋白质电泳图谱有很大的相似性.P.eriobotrifolia是枇杷灰斑病病原菌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温郁金炭疽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郁金炭疽病是一种重要的真菌性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产生水渍状的淡黄色病斑,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灰褐色病斑,上面有黑色小点,病斑外面环绕一层黄色晕圈,严重时多个病斑联合造成叶片卷缩和枯死,2016年我们从海南省的温郁金种植基地采集炭疽病样本,经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及多基因谱系分析方法,确定其病原菌为郁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urcumae(Syd.)E.J.ButlerBisby。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防控瓠瓜果斑病,自浙江省象山县田间采集具有典型果斑病症状的瓠瓜样本,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利用特异性引物PL1/PL2 PCR扩增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对其病原菌进行亚群鉴定。结果表明:瓠瓜果斑病田间典型症状是发病叶片和果实上病斑由水渍状小斑点逐渐发展为伴有黄色晕圈的褐色不规则病斑,果实腐烂、有臭味。通过菌体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PCR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和7个看家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病原菌鉴定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从瓠瓜上分离的菌株均属于西瓜噬酸菌亚群I,从西瓜上分离的菌株均属于西瓜噬酸菌亚群II。  相似文献   

5.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主栽品种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于2017年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天津五省市疑似发生玉米灰斑病的76个市县采集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和显微单孢分离法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与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病原菌种类鉴定,并对黄淮海地区、陕西、辽宁、黑龙江的37个菌株进行ISS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引起黄淮海地区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尾孢(Cercospora zeae-maydis),玉蜀黍尾孢的变异具有地理种群特征。同时对黄淮海夏玉米区主栽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6个主栽品种中郑单958、登海605、先玉335、浚单20等4个品种对玉米灰斑病抗性较差,玉米灰斑病在本区域具有大面积发生和流行的风险。本研究为黄淮海夏玉米区灰斑病的综合防控提供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于2017年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天津五省市疑似发生玉米灰斑病的76个市县采集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和显微单孢分离法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与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病原菌种类鉴定,并对黄淮海地区、陕西、辽宁、黑龙江的37个菌株进行ISS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引起黄淮海地区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尾孢(Cercospora zeae-maydis),玉蜀黍尾孢的变异具有地理种群特征。同时对黄淮海夏玉米区主栽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6个主栽品种中郑单958、登海605、先玉335、浚单20等4个品种对玉米灰斑病抗性较差,玉米灰斑病在本区域具有大面积发生和流行的风险。本研究为黄淮海夏玉米区灰斑病的综合防控提供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红掌细菌性疫病的病原菌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红掌上发现一种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从叶片的病组织上分离到具有致病性的杆状细菌,将分离的病原菌接种于健康的红掌上,表现出与田间一致的症状。感病初期在叶缘或叶脉间出现水渍状小点,后期病斑多呈棕褐色至黑色坏死,病健交界处多呈黄色。从接种发病的病斑与田间标样上分离的病原菌菌落形态完全相同。通过菌株的培养性状、常规生理生化特性及透射电镜下菌体形态观察结果,将病原菌初步鉴定为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BIOLOG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进一步鉴定病原菌为地毯草黄单胞菌花叶万年青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dieffenbachiae(Xad)(McCulloch & Pirone) Vauterin et al.  相似文献   

8.
菊花褐斑病(Septoria sp.)是菊花的一种重要病害。菊花感病后老叶先出现黄或褐色小点,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直径约2—10毫米,边缘黑褐,中心灰黑色,上生小黑粒。严重时病斑相连成片,使整个叶子焦黑而干枯脱落。  相似文献   

9.
菊花白锈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花白锈病是菊花锈病的1种,确切的叫法应是菊花白色锈病,其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中的锈菌,而非鞭毛菌亚门中的白锈菌(Albugo,常见的如牵牛花白锈病),更非螨类所致(因发病叶片背面产生黄褐色绒毡疱疹,极似瘿螨引起的葡萄毛毡病,故而误解)。为澄清混乱,避免因误诊等原因造成损失,下面就该病的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做一介绍。菊花白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初期在叶片正面产生淡黄色斑点,相应叶背出现疱疹状突起,由白色变为淡褐色至黄褐色,此为病菌之冬孢子堆。发生严重时,叶片病斑较多,叶缘下卷,干枯,似蟾蜍皮状。植株生长逐渐衰弱,花…  相似文献   

10.
花生网斑病不同病斑类型及其病原菌致病力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河南省发生日趋严重的花生网斑病在田间出现的一种新的病斑类型,并结合已报道的两种病斑类型,对3种病斑类型的病原菌开展致病力差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田间新发现的花生网斑病病斑特征明显,综合分析后将花生网斑病病斑类型分别定为网纹型、类褐斑型和污斑型;同一花生品种上3种病斑类型病原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差异,同一病斑类型菌株对不同花生品种的致病力也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甘薯镰孢菌腐烂与溃疡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北省甘薯镰孢菌腐烂与溃疡病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种类,在不同种植区采集储藏期和育秧期病样,描述其症状特征;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柯赫氏法则回接验证,依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基因序列确定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在储藏期甘薯发病可导致薯块表面腐烂的占总病薯的59.09%,端部腐烂的占40.91%;薯块带有褐色轮纹病斑的占61.36%,病斑没有轮纹或者轮纹不明显的占38.64%;发病初期薯块内部病斑浅、黑褐色的占27.27%,发病后期薯块内部形成空腔、布满白色菌丝的占72.73%;病斑带有苦味的占59.09%,病斑没有苦味或苦味不明显的占40.91%;在育秧田发病导致薯秧溃疡,表现为主茎基部呈点片发生黑色或者褐色病斑,部分有开裂。分离的病原菌能够同时侵染薯块和薯秧;病原菌单瓶梗产孢,大型分生孢子稍弯,两端钝圆,多数3~7个分隔,顶细胞钝圆,基细胞足跟较明显。其rDNA-ITS、EF-1α、β-tubulin基因序列与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同源性分别为97%、99%和98%。初步确定甘薯镰孢菌腐烂与溃疡病的病原菌为茄镰孢菌F.solani。  相似文献   

12.
侯天爵 《植物保护》1997,23(2):24-25
经鉴定胡卢巴灰斑病病原菌为尾孢属真菌CercosporatraversianaSacc.,该病及病原真菌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文中简要描述了病害症状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用吸水纸法对发病田播种用的种子及当年病田所产种子进行样品检验,带菌率分别为15%和48%。初步认为种子带菌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大叶黄杨灰斑病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大叶黄杨灰斑病病原菌,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鉴定,系统研究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0%代森锰锌、80%代森锌、70%百菌清、50%多菌灵和430 g/L戊唑醇5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生长的抑制效果。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从感病植株分离所得菌株能在大叶黄杨叶片上成功定殖并扩展,且从发病部位分离得到的菌株与原接种菌株相同。通过病原菌的宏观形态、显微结构和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斑污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culans;当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时,菌丝日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4.08、4.90 mm/d;当温度为21~28℃、pH为7时,菌丝日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5.07~5.16 mm/d和5.21 mm/d;50%多菌灵对该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中浓度EC50最小,为0.06μg/mL。  相似文献   

14.
花生云纹斑病的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70年代末以来,作者分别在辽宁的大连、沈阳、锦州、丹东,以及山东的济南、泰安等地发现严重威胁花生生产的病害——花生云纹斑病。经鉴定(1982),其病原菌系壳二胞属(Ascochyta)真菌。形态与Ascochyta arachidis(Woron,1923)存在较明显差异,现将观察和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一、症状 花生云纹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一般植株底部叶片先受害,病斑由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愈合,形成褐色至栗褐色圆、椭圆或不规则大病斑。边缘淡褐色,界限不明显。后期病斑上出现栗褐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罹病初期叶背面并无明显症状,后期隐约可见有淡褐色病斑(图1)。 二、病原菌及其寄主范围 将病叶分离  相似文献   

15.
楼晓明  沈杰  楼兵干  李柱 《植物保护》2008,34(6):109-112
于2002-2005年连续3年观察了杭州龟甲冬青枝枯病的症状,该病害先在嫩枝枝条发病,病斑初为水渍状斑点,后扩大成暗褐色的不规则形病斑。从发病部位分离培养出病原菌,根据其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的序列,鉴定为褐纹拟茎点霉[Phomopsis vexans (Sacc.et Syd.) Harter]。本文对该病害症状和病原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在桂中地区韭菜上发现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外叶,表现出纵向半片叶或全片叶变黄。从叶片的病组织中分离到具有致病性的杆状细菌,将分离的病原菌接种于健康的韭菜上,表现与田间一致的症状。接种发病的病斑与田间标本上分离的病原菌菌落形态完全相同。根据菌株的培养性状、常规生理生化特性及透射电镜下菌体形态观察结果,将病原菌鉴定为草生欧文氏菌菠萝变种(Erwinia herbicolavar.ananas)。  相似文献   

17.
菊花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花是中国名花 ,因其品种繁多 ,色彩鲜艳 ,深受大众喜爱。但是菊花种植过程中病虫害较多 ,如果管理不善 ,发生病虫危害 ,会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下面就菊花常见病虫害作简单介绍。1 菊花叶斑病1 1 症状该病从植株的下部叶片发生 ,叶片上病斑散生。初为退绿斑 ,而后变为褐色或黑色 ,病斑逐渐扩大成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直径 2~ 10mm ,逐渐扩大增多 ,从植株下面向上蔓延 ,严重时病斑连合成片 ,叶枯下垂 ,倒挂于茎上 ,影响整个植株。1 2 防治1 2 1 实行 2~ 3年轮作 ,与其他花卉倒茬。1 2 2 选肥沃土壤栽种 ,使用保德生物肥和酵…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含毒介质法对引起甜瓜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melon)的病原菌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进行了室内药效测定,评价测定的8种药剂对海南省5个甜瓜主栽区(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和三亚市)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对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各不相同,且相同药剂对不同地区的病原菌抑菌效果也不同,其中,噻霉酮对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抗生素类药剂的抑菌效果普遍较好,如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和春雷霉素,而氢氧化铜和琥胶肥酸铜等铜制剂室内效果最差。该试验筛选的对西瓜嗜酸菌(A.citrulli)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可为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河北省春播玉米WN2000和山东省夏播普通玉米上发现一种叶斑病,其病斑圆形或椭圆形,中心灰白色,边缘褐色,有黄褐色褪绿圈,糯玉米WN2000病斑较大,(3~10)mm×(3~5)mm;普通玉米病斑较小,(1~2)mm×(2~3)mm。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及r DNA-ITS和1,3,8-三羟基萘还原酶基因(3HNR)序列分析,证明两种大小病斑是由同一种病原菌—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引起。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在山东省夏播玉米各品种苗期叶片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发病率最高的为冠玉6号,病株率52%,最低的为五岳88,病株率2%;鲜食玉米仅在河北春播玉米WN2000上发生,发病率为32%。麦根腐平脐蠕孢侵染不同玉米品种产生两种大小不同的病斑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东北春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初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大豆灰斑病病原菌具有高度的变异性,能分化出许多生理小种,美国的Athow 1952年首次报道了大豆灰斑病病原菌的生理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