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能表达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糖蛋白B(gB)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免疫小鼠,制备针对MDVgB的单克隆抗体。以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GA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作为检测抗原,同时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筛选杂交瘤细胞,结果获得了IFA和ELISA均为阳性的2株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定名为BA4和BD8。在IFA和免疫沉淀试验中,单抗BD8与Ⅰ、Ⅱ、Ⅲ型MDV均呈阳性反应;单抗BA4只对Ⅰ型MDV(包括CVI988疫苗株)呈阳性反应。免疫沉淀反应进一步确证2株单抗识别的是MDV糖蛋白B抗原。  相似文献   

2.
以人工合成的针对血清I号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A抗原基因(gA)部分序列的两端寡聚核苷酸为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引物,分别对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I型(京-1株,MD11/75C株);2型(SB-1株);3型(火鸡疱疹病毒的FC126株)毒株和GA株BamHI B片段的PACY184克隆重组质粒DNA进行基因扩增反应及其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引物不仅对MDV1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而且由此引物引导  相似文献   

3.
用MD11/75c,SB1,HVTFC126三个马立克氏病毒株分别兔疫Balb/c小鼠,获得10株分泌抗马立克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FM3,FM17,FM24,FM28,FM42,FM45,FM52,FM53,FM54,FM159。这些单克隆抗体都具有免疫萤光反应特性,其腹水抗体的FA效价为10^3-10^5,其中FM3,FM42,FM53,FM159等单抗具有ELISA特性,  相似文献   

4.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GA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基因组DNA中扩增出MDV糖蛋白(gD)抗原基因1209bp编码序列。将该PCR扩增产物于EcoRI和KpnⅠ位点克隆进行pUC18质粒载体中。将gD重组pUC18质粒DNA用Digoxigenin(Dig)标记后,在Southern blot中,该探针能识别MDV基因组DNA的Bam HI-A克隆中的A  相似文献   

5.
用ELISA测定了8株抗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抗原结合位点,通过ELISA相加试验证实,8株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位点大多数比较接近,其中5A5与5C2,5A9与5F11,以及5D7、5C9、2G3、4E6四株所识别的抗原位点相同或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6.
用ELISA测定了8株抗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抗原结合位点,通过ELISA相加试验证实,8株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位点大多数比较接近,其中5A5与5C2,5A9与5F11,以及5D7、5C9、2G3、4E6四株所识别的抗原位点相同或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7.
用表达马立克氏病病毒(MDV(I型疫苗株CV1988/Rispens糖蛋白B(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gB/R)和鸡痘病毒(FPV)疫苗株282E4免疫1日龄不同品种的鸡,来评价2种病毒株的安全性及免疫母源抗体的商品是我毒性,而对无毒源抗体的SPF鸡的毒性则不同。斑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产,fFPV-gB/R中无氨苄青霉素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8.
用单克隆抗体(MAb)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A)、病毒中和(VN)试验及兔疫沉淀试验证明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致细胞病变株87-2552(现地分离)与NADL和Singer(原型株)之间的抗原差异。两个抗BVDV87-2552株的MAb(D11和B7)能强烈中和现地分离株,并对该病毒的48-KDa糖蛋白呈特异性。这两个MAb有不同的亚型,D11为免疫球蛋白G1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王岗株病毒(ILTV)经SPF鸡肾细胞增殖,差速离心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电镜观察,以纯化的病毒4次免疫BALB/c鼠,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克隆,经ELISA筛选出3株(8E2、13G6,9C4)分泌抗ILTV特异McAb的杂交瘤细胞,特异性试验表明经闪与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痘病毒,新城疫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白血病病毒及鸡肾细胞均无交叉反应。在获得三株单抗建立单  相似文献   

10.
鸡,鸭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及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鸡及同群饲养的鸭体内各分离到1株病毒,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试验证明两病毒均为IBDV,病毒血清型为Ⅰ型。病毒可致死鸡胚,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并产生细胞病变(CPE)。理化性质比较表明,两病毒为同源IBDV。研究表明,鸭可成为IBDV的携带者或传染源。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血清型Ⅱ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疫苗株(Z4、SB1)、血清Ⅲ型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株(FC126)及二价疫苗(Z4+FC126、SB1+FC126)免疫鸡群,用琼脂扩散试验(AGPT)检查各鸡群MDV强毒攻击后不同时期的羽囊抗原。结果,二价苗能使试验鸡羽毛囊强毒排出高峰推迟,排毒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用抗马立克氏病病毒囊膜糖蛋白B(MDVgB)的单抗IAN86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重组gB基因产物能识别和粘着于鸡的部分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抗重组gB的鸡血清在鸡成纤维细胞培养上对MDV的中和效价为1∶8~1∶16。经用能表达MDVgB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昆虫Sf9细胞免疫的鸡,能抵抗MDV强毒株引起的急性死亡,但对MDV引起的后期死亡和肿瘤发生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一种监测鸡群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早期感染的微量PCR方法,根据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基因组BamHI-L片段的核酸序列设计了1对寡核苷酸引物,用含0.3UTaq酶的10μL反应体系分别扩增了MDV1型(京-1株、MD11/75c株)、MDV2型(SB-1株)和HVT(FC-126株)的核酸,并用京-1株感染细胞DNA作了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引物对MDV1型病毒特异,京-1株和MD11/75c株都扩增到425bp的核酸条带,而SB-1株、FC-126株和正常CEF细胞的DNA都没有得到任何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微量PCR能够检测到0.1pg的京-1株感染细胞DNA;对京-1株感染鸡,在接种后第5天就能在血液细胞中检测到MDVDNA。微量PCR可望成为监测鸡群MDV早期感染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鸡新城疫病毒(NDV)弱毒株F蛋白前体(F0)F2片段的特异结构,人工合成特异性多肽,将多肽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化学偶联制和轩成全抗原后免疫小鼠,制备抗多肽血清。经ELISA检测,该抗体与MDV弱毒株呈阳性反应,而与鸡痘病毒(FPV),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MDV强毒F48E8株和四平析呈阴性反应,试验结果证明该抗体可以用于鉴别NDV弱毒株。  相似文献   

15.
19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可疑病料通过SPF鸡和鸡胚感染试验、血凝(HA)试验、气管环培养(TOC)感染试验、单克隆抗体(Mab)ELISA和电镜形态学观察,初步证明其中13份病料含IS病毒(IBV).在用其中9份接种8~9周龄SPP鸡进行的发病试验中,全部呈现临床症状,其中3份引起病死亡率(60~80%),接种后5周从存活鸡采血作IBV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16.
麻雀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阳性麻雀体内分离到了一株病毒,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心ELISA试验和DIG-标记IBDVcDNA探针班点杂交试验证明该病毒为IBDV。病毒可适应于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病毒血清型为I型,病毒代谢抑制试验证明其基因组为RNA,病毒核酸的电泳图谱呈两条特征带。病毒对乙醚不敏感PH2.0不能灭活可使病毒失感染性,56℃作用3小时  相似文献   

17.
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免疫效力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VT冻干苗、HVT细胞结合苗、CVI988细胞结合苗、SB1+FC126双价活疫苗、301B/1+FC126双价活疫苗和Z4+FC126双价活疫苗等6种鸡马立克氏病(MD)疫苗免疫SPF白来航鸡或普通伊莎鸡,用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强毒GA株、京-1血毒以及鸡马立克氏病超强毒vvMDV-Md5毒株分别攻击进行免疫效力比较试验。试验表明,MD单价苗的免疫效力强弱顺序依次是CVI988、HVT细胞结合苗和HVT冻干苗,这3种MD单价苗均能给免疫鸡群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力。SB1+FC126、Z4+FC126和301B/1+FC126等3种MD双价苗免疫效力显著高于MD单价苗,均能给免疫鸡群提供较强的免疫保护力,并能有效地抵抗vvMDV-Md5毒株的致瘤作用。Z4+FC126和301B/1+FC126MD双价苗免疫效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用8株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结构蛋白单克隆抗体(Mab),以单抗ELISA法检测澳大利亚不同年代分离的16株IBV。结果表明,系列单抗对IBV分型有一定意义。方法简便特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腹腔的接种1次脾内注射禽呼肠孤病毒(ARV)蛋白免疫小鼠,经3次融合后,共筛选8株分泌抗禽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这8株McAb均可与ARVS1133株,FDO株发生反应,而与IBDV,MDV,EDS-76病毒不发生反应,经亚类鉴定,AE7,AF8,BD1,DH10,EE5为IgG1;AD6,CG4为IgC2a,AG7为IgG2b。腹水效价在10^3~10^5之间。  相似文献   

20.
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3 株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的单克隆抗体( McAb) ,经过检测其中有9 株McAbs 为IgG 类, 4 株为Ig M , 这些McAbs 与新城疫病毒(NDV)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和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均无交叉反应, 病毒中和试验表明, 有5株McAbs 具有中和活性,Western - blotting 试验表明, 这5 株有中和活性的McAbs 识别的抗原位点在VP2 。传染性法氏囊病最早于1957 年发现于美国东部特拉华州的甘博罗(Gu m boro) 地区,1962 年由Cosgrove 首次报道, 此后该病相继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本试验对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获得的13 株单克隆抗体进行了生物学特性鉴定, 以期应用于对IBD 的研究, 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