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毛乌素沙地飞播杨柴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平茬强度(预留盖度10%、20%、30%、40%)及未平茬杨柴林(对照)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粒径组成进行研究,了解平茬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杨柴林分结构调控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预留盖度10%~30%平茬可提高0~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预留盖度20%较对照提高了137.50%;预留盖度30%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提高6.29%;4种预留盖度平茬处理样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杨柴林土壤养分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效应,主要集中在0~5 cm土层。(2)平茬提高了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降低了砂粒含量,对0~10 cm土层影响较大,预留盖度20%较对照0~20 cm土层黏粒和粉粒含量提高了205.68%和144.97%,砂粒含量降低了7.65%。(3)基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考虑,建议飞播杨柴林在平茬抚育时选择20%~30%的预留盖度为宜。  相似文献   

2.
以毛乌素沙地2002年飞播杨柴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一个典型的迎风坡——丘间低地——背风坡连续体,调查了杨柴的生长指标,分析了其基于微地形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杨柴株高、冠幅和地径均随着坡位的下降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并且杨柴个体大小的顺序为背风坡迎风坡丘间低地。(2)杨柴单位面积分株数有沿迎风坡——丘间低地——背风坡连续体呈下降的趋势。整体上,杨柴单位面积分株数背风坡最少,而盖度则是迎风坡背风坡丘间低地。(3)丘间低地拥有较低的枯枝数、最高的活枝数以及最低的枯枝率,种群活力最高;迎风坡拥有最高的枯枝数、较高的活枝数以及相比背风坡低的枯枝率,种群活力次之;背风坡拥有最低的枯枝数、最低的活枝数以及最高的枯枝率,种群活力最差。(4)单位面积生物量丘间低地迎风坡背风坡,并且坡中部杨柴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在各自的坡向中均是最大。  相似文献   

3.
以鄂温克旗东苏木沙地13a人工杨柴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平茬方式(留茬高度、带状与块状、预留盖度)对杨柴林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4种平茬高度(0~5,10,20~30和40~50cm),留茬0~5cm时,分枝数、生物量等各生长项指标最大,且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2)带状与块状处理间无显著差异,4种平茬带宽(2m、4m、6m、8m)对杨柴的生长状况的影响差异显著,带宽8m时,各项生长指标最大;(3)4种预留盖度(10%,20%,30%,40%)对杨柴的生长状况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针对科尔沁沙地杨柴生物沙障的生存现状和生长动态规律,分析了经过不同预留盖度和留茬高度的平茬处理后杨柴生物沙障和林间草本植被的恢复情况及其防风固沙效益,结果表明:平茬对杨柴及其林间草本的生长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平茬后的第1年内,预留盖度10%和留茬高度0 cm(齐地刈割)对杨柴生长最为有利;综合风速和风蚀量的测定分析发...  相似文献   

5.
以鄂温克旗东苏木沙地13年生人工杨柴林为试验对象,开展了杨柴人工林更新复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平茬对杨柴林的复壮效果十分明显,5月份平茬各项调查指标均大于6月份。(2)5种平茬高度(0~5、10、20、30和40cm)处理中以留茬0~5cm时,新枝数、生长高度、生物量等指标最大,且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3)平茬带宽对杨柴生长有显著影响,且在一定范围内,随带宽的增大,杨柴生长的高度、株数、生物量等指标明显提高。(4)带状与块状处理对杨柴生长的影响近似,随带宽的变大,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商洛市飞播林地为对象,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了植被盖度、土壤类型和坡向对飞播造林成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盖度、土壤类型和坡向分别都会对飞播成苗面积比例和成苗地幼苗密度造成影响,植被盖度0.3~0.7,沙壤土和阴坡地的飞播造林成苗效果最好,它们二者在植被盖度为0.3~0.7时,分别是28.28%和2175株·hm-2,在沙壤土分别是32.6%和2631株·hm-2,阴坡地分别是38.5%和2 424株·hm-2;为取得最好的飞播效果,应选择一定的植被盖度范围、土壤类型和坡向。  相似文献   

7.
为柠条平茬复壮提供依据,对乌拉特荒漠草原6龄株柠条进行1/3、1/2和100%(刈割)3种不同高度平茬处理,测定其生长特征指标(高度、盖度、新生枝数量、新生枝含水量与鲜重),并将其平茬下来的鲜枝叶装入网袋内,以监测其养分归还能力。结果显示:(1)植株生长方面,1/3和1/2高度的平茬未对柠条的生长状态产生负面影响,而其盖度在短期内得到显著提升,其新生枝在以不牺牲含水量为前提的情况下数量显著增加,刈割则不能使其生长获益,属于过度平茬。(2)土壤养分方面,1/3平茬对土壤氮和磷的归还力显著高于对照和另外两种处理,而刈割是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最佳措施。研究结果提示,在荒漠草原退化草地恢复的实际工作中,对柠条进行1/3高度平茬最有利于其进行二次萌蘖与更新复壮,并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养分归还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对5年生的福建柏人工林进行修枝试验,修枝3 a后调查分析树高、胸径和枝下高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枝对幼林期福建柏人工林的胸径生长无显著影响,对树高、单株立木材积和枝下高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作用由大到小为:修剪枯枝+2轮活枝>修剪枯枝>不修枝。与不修枝相比,修枝3 a后,修剪枯枝处理树高生长增加了57.61%,单株立木材积生长量提高44.86%,枝下高增长了4.43倍;修剪枯枝+2轮活枝处理树高生长量提高55.14%,单株立木材积生长量提高72.37%,枝下高增长了5.62倍。  相似文献   

9.
从1998~2001年连续4年对浑善达克沙地南缘飞播固沙植物群落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其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含水率。沙蒿(Artemisia arenaria DC.Prodr.)飞播8年后群落基本趋于稳定。其密度为1500株/hm2左右,盖度为10%左右;杨柴(Hedysarum mongolicum Turcz.)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CV.'shada wang')群落密度为800~1000株/hm2,盖度为12%左右。  相似文献   

10.
对具有培育前途的疏林地和具有一定数量的母树、幼苗、幼树、萌蘖根株的无林地进行封育,同时将新造林地、飞播区、直播区纳入到封育区内,封育对象分为两大类型:即封山育灌和封山育林。封育方式采用全封、半封轮封3种;一般采用乔木型5~8 a,乔灌型3~6 a,灌木型3~5 a;封山育林的主要措施包括除草除蔓、破土整地、间苗移植、补植补播、平茬复壮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榆林沙区飞播林地内,应用物理技术(太阳能杀虫灯)、营林技术、化学防治、物理技术+化学防治4种防治措施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物理技术应结合应用40%氧乐果100ml+77.5%敌敌畏100ml兑水10L喷雾防治效果最好,林地内的钻蛀性害虫的平均防治效果达90%以上,适合于小面积、便于管理的飞播林;应用营林技术,平茬防治效果柠条林达到了100%,杨柴纯林为95%,沙蒿纯林为81.8%,混交林为89%,适合于大面积的飞播林;应用化学防治,25g·L-1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柠条种实害虫的校正防治效果最好,可以达到91.71%,适合于飞播柠条纯林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丰宁县油松飞播造林已进行了10年,成功率为31.7%。油松成活率主要与降水量有关,特别是与飞播当年7月份的降雨量关系至为密切;其次是草本植物盖度。分析表明,影响油松单位面积保存株数的因素是坡向、封禁程度和灌木盖度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退化白刺进行3种方式机械平茬复壮试验,结果表明:(1)平茬白刺冠幅、萌条数量、萌条枝长和地径较未平茬植株均显著提高,表明平茬能促进白刺生长,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白刺的生物量;(2)平茬白刺根系对水分的吸收量高于未平茬的白刺,平茬的白刺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地上部分生长迅速;(3)3种平茬方式生长表现存在差异,全面平茬在各项指标上具有优势。若后期注重的是平茬以后的萌发以及高生长,建议采用全面平茬方式;若注重林分防风固沙效能,建议采用平茬一半或者间隔平茬。  相似文献   

14.
在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10年飞播造林试验研究及10年推广,累计飞播面积达14.1hm^2,保存11.7hm^2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过对影响飞播成效因子的观测数据的分析,得出适宜飞播的播区植被盖度3%-10%,地下水埋深0.5~10m,沙丘高度〈15m,沙丘密度〈0.6,在飞播中用杨柴,籽蒿,沙打旺(或草木樨)混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2001-2006年,在虫灾严重的地区进行了各种防治方法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皆伐或带状间伐的挖根灭虫措施控制大面积沙棘木蠹蛾灾害效果最好,2 333 hm2林地的平均防治效果达96.4%,6 a后仍保持在80.1%.皆伐挖根后的幼林密度,当年达3 495~5 700株/hm2,6 a后增至4785~8 970株/hm2.沙棘根被挖断后所萌生的幼林,树势增强,叶绿素总量与光舍速率比平茬幼林增加42.9%和54.8%.抗虫性显著增强,挖根幼林中的有虫株率比平茬幼林减少52.4%~91.5%.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北京市 (不含郊区县 ) 5条路段、7个单位和 3类绿化地带 ,以代表北京绿化概况。用比较单位面积乔木数量 (代表生物量 )的简便方法 ,来评价其绿化的生态、经济效益。调查得出 :一般路段乔木空缺率平均33 3% ,特殊路段乔木空缺率高达 98%以上 ;单位植树空缺率 5 %~ 40 % ,平均 2 3 6 % ;两类绿化地带为稀树—草坪结构 ,乔灌木郁闭度仅 0 3~ 0 4,而草坪盖度为 0 8~ 0 9。由此看出绿化效益一般 (良好 ) ,植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7.
杨树纸浆材定向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选择在山东省速生性好、栽培面积大的 14个杨树品种为研究对象 ,测试了木材的纤维性状、化学成分 ,研究了杨树纸浆林的品种选择、合理栽植密度、采伐年龄及抚育管理措施 ,评价了定向培育技术的经济效果。结果表明 :14个杨树品种 6a生林分的平均纤维长度为 0 86 3~ 1 0 5 1mm ,纤维素含量为 5 1 37%~ 5 8 17% ,均适合制浆造纸 ,综合考虑生长量和纤维性状 ,中林 4 6杨、中林 2 3杨、I- 6 9杨、中林 2 8杨可作为营造纸浆林的首选品种 ,也可选用I- 72杨、中林 14杨、中林 4 5杨、露伊莎杨、西玛杨 ;速生杨树品种林木适宜制浆造纸的年龄为 6~ 8a,造纸用材林密度以每公顷 84 0~ 16 6 5株为宜 ,在集约经营条件下 ,每公顷为 16 6 5、1110、84 0株 ,分别于 6a、6~ 7a、7~ 8a生时采伐 ,不仅可获得较高产量且木材纤维适合制浆造纸 ;农林间作 ,以耕代抚 ,结合农作物管理进行浇水、施肥、中耕 ,是提高造纸用材林木材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措施 ;采用综合定向培育技术措施营造纸浆材林 ,每公顷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可达 2 7~ 31 5m3,年平均利润可达 36 87 0元 ,成本利润率 16 7% ,投资效果系数达 0 2 2 ,内部受益率 2 5 5 % ,净现值为 94 72 5元 ,净现值指数为 1 80 ,投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样带法、实测法、遥感影像法和无人机航拍法等调查方法,完成了青海省格尔木市野生柽柳资源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格尔木市野生柽柳资源总面积为152 999.53 hm2,总株(丛)数为29 521 370株(丛);资源分布以盖度0%~5%和20%~30%为主,占总面积的98.53%和总株(丛)数的94.88%;资源全部分布在灌木林地和草地,草地分布面积较大,占总面积的67.91%,株(丛)数以灌木林地为主,占总株(丛)数的83.85%;资源分布面积以散生为主,占总面积的54.79%,株(丛)数以优势分布为主,占总株(丛)数的80.65%;野生柽柳资源分布在保护区外的面积和株(丛)数均占99.30%以上。提出制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条例,加大宣传力度,依法严格征占用林地和草原管理,加强信息系统和监测评价体系建设,提升科研水平等野生柽柳资源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平茬对北方地区巨菌草的影响,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温室大棚内巨菌草为研究对象,根据巨菌草的生长周期设置了平茬前为对照组,平茬一次后共两种处理方法的实验,分析了平茬前后巨菌草生长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平茬相比,平茬处理后巨菌草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加,包括株高,叶片数,基部直径;其中分蘖形成的数量也大于未平茬时的分蘖数量;平茬后生物量显著高于未平茬的生物量。可见,平茬处理改变了巨菌草的生长速度、增加了巨菌草的分蘖数量;提高了巨菌草的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20.
对人工培育的胡枝子食用菌原料林进行了第1次平茬时间、平茬周期及连续平茬试验,通过3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胡枝子第1次平茬时间确定为植苗造林后第1年初冬或第2年早春;平茬周期确定为1年比较合理;连续平茬第2年单位面积胡枝子萌生枝条的产量最大,可达20 009.7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