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舍饲散栏奶牛舍卧床垫料中牛粪与稻壳比例对奶牛趴卧行为、消化性能和泌乳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健康奶牛200头,随机分为4组,即全牛粪组(TM组,卧床垫料为全牛粪)、6牛粪∶4稻壳组(6M∶4RH组,卧床垫料中牛粪与稻壳比例为6∶4)、4牛粪∶6稻壳组(4M∶6RH组,卧床垫料中牛粪与稻壳比例为4∶6)和全稻壳组(TRH组,卧床垫料为全稻壳),每组50头,各组奶牛采食相同的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期为42 d。结果显示:1) TRH组的奶牛趴卧比率、卧床垫料中细菌数量和乳体细胞数均高于其他各组,其中卧床垫料中细菌数量与TM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乳体细胞数(第42天)与TM组和6M∶4RH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第42天时,6M∶4RH组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各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磷表观消化率以及乳蛋白率、乳脂率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综合所测的各项指标,建议奶牛场选择牛粪与稻壳比例为6∶4的卧床垫料。  相似文献   

2.
一发酵床的工作原理 发酵床是选择有益微生物菌群(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按一定比例掺拌锯末、稻壳等垫料混螽罐积发酵制成的。整个发酵床内,鸡与垫料、微生物、鸡的排泄物等实际上形成一个“生态链”,发酵床就像一个工厂的“车间!”,它总在不停地流水作业,  相似文献   

3.
旨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一种用于猪场污水处理的新型发酵床系统的微生物多样性。分别对发酵床表层、中层、深层细菌的16SrDNA和真菌的ITS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各层次发酵床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细菌平均每层获得OTUs36899.33个,真菌平均每层获得OTUs37129.33个。物种分类的结果显示,细菌隶属于24门43纲95目197科390属529种,其中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它们的相对丰度分别为45.96%和28.79%。真菌隶属于4门6纲11目15科18属,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柄孢壳属(Zopfiell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59.18%和62.34%。发酵床中层的微生物多样性远高于表层和深层,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远高于真菌。研究表明在不同深度的发酵床垫料中微生物的丰富度、多样性、相似性、优势菌群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6,(3):73-76
为了比较不同畜床垫料对奶牛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橡胶垫、牛粪和沙土作为畜床垫料,剖析垫料对奶牛行为,消毒前后畜床垫料上细菌消长变化,产科疾病、肢蹄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作为畜床垫料投入成本较低,适合奶牛趴卧休息,但不宜消毒,需要特别注重牛粪发酵、晾干和定期消毒等卫生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了解发酵床养猪垫料微生物菌群区系结构,探索菌种及垫料对发酵床垫料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将商业菌、土著菌分别接种于含稻壳与锯末成分比为1∶1和2∶1垫料中,制作成四个处理组的发酵床,经154d猪饲养试验后,收集发酵床垫料,采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床中微生物区系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丰富度方面,土著菌(Chao指数:10175~10754)丰富度高于商业菌(Chao指数:6720~7554);(2)相似性方面,商业菌种处理的菌群结构受垫料因素的影响较小,土著菌处理的菌群结构受垫料因素的影响较大;(3)多样性方面,垫料对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较菌种对其的影响大,且稻壳与锯末比值为2∶1的垫料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6.64~6.91)高于稻壳与锯末比值1∶1的垫料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5.90~5.94);(4)菌群组成方面,发酵床垫料菌群主要由4个门组成:拟杆菌门(27.66%~60.93%)、厚壁菌门(13.41%~34.21%)、变形菌门(10.28%~14.71%)和放线菌门(4.63%~26.24%),并从属水平上确定了Galbibacter为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的优势菌属。试验发现菌种和垫料对发酵床垫料微生物区系的丰富度、相似性、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奶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本,探索牛粪垫料使用的可行性,试验选取40头产奶量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对象,牛舍铺设稻壳垫料和试验牛场自制的牛粪垫料,试验期间监测牛舍中温湿度、氨气和牛床表面二氧化碳环境指标及泌乳牛趴卧时间和卧立次数,并检测牛粪垫料在使用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致病菌含量变化和对泌乳牛后躯清洁度的影响,并计算使用牛粪垫料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牛粪垫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牛舍环境质量造成影响,不同时间节点氨气和牛床表面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均差异显著(P<0.05),最高分别为6.11 mg/m3和791.35 mg/m3,均在安全范围内。试验泌乳牛于08:00—15:00和16:00—23:00在牛粪垫料上的趴卧时间分别为4.3,3.9 h,较在稻壳垫料(3.6,3.3 h)上分别长0.7,0.6 h,且均差异显著(P<0.05);试验泌乳牛每天在牛粪垫料上的卧立次数为15次,略高于稻壳垫料的13次。在新铺设的和使用后的牛粪垫料中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但使用后的牛粪垫...  相似文献   

7.
(一)发酵床的机理发 酵床技术是一种新型环保养殖模式。这项技术的关键是在畜禽圈舍地面上铺垫了一层添加了专门发酵菌剂的锯末、稻壳等垫料,构建成了畜禽群居生活的场所,即人们所说的发酵床。而发酵则是在垫料帮助下,专用菌群以畜禽粪尿为营养生长繁殖,分解粪尿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异位发酵床处理猪粪污时的床体利用期限是影响其大面积推广使用的限制性因素,该研究旨在通过连续测定床体温度,科学判定垫料利用期限,同时分析垫料熟化时的床体微生物组成差异,为生产中高效管理异位发酵床垫料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采用木屑15%、稻壳15%和菌糠70%混合组成垫料高度为1 m的异位发酵床处理猪粪污、不额外添加垫料情况下,床体垫料熟化时间约为90 d;不同高度下异位发酵床熟化垫料中细菌与真菌微生物OTU数量测定结果为:离床体底部50 cm、30 cm、10 cm处细菌OTU数量与真菌相比,分别增加135.75%,180.96%和112.26%;离床体底部50 cm处与离床体底部30 cm及10 cm处细菌OTU数量相比,分别增加34.13%和110.64%;离床体底部50 cm处与离床体底部30 cm及10 cm处真菌OTU数量相比,分别增加59.67%和89.66%。异位发酵床“死床”时,上层熟化垫料中细菌以瘤胃菌科的产己酸菌属为主,属于厌氧菌,放线菌属更多聚集于床体中下层部位。这一结果提示在使用异位发酵床处理猪粪污过程中,应注意提高翻抛效率,增加床体内部氧含量,从而增加微生物种类,提高微生物丰富度,加速粪污降解速率,减少因床体内氧气含量不足而造成的死床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9.
持续3 个月采集3 种不同垫料类型的规模奶牛场泌乳牛奶样4 877 头份进行DHI分析,结果表明:稻壳垫料的牧场、牛粪再生系统垫料牧场、室外散栏风积沙垫料牧场的泌乳牛乳房炎新感染率差异极显著(P<0.01),体细胞数评分差异极显著(P<0.01);稻壳垫料卧床牛只乳房炎新感染、慢性感染,体细胞数评分明显低于其他类型垫料的牧场;牛粪再生系统垫料卧床能有效控制乳房炎的新感染以及慢性感染发生,也能够满足奶牛健康养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干撒式发酵床养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干撒式发酵床养牛原理发酵床养牛的原理就是利用发酵床专用菌种和粪便秸秆发酵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秸秆、锯末屑、稻壳粉和粪便(或泥土)进行微生物发酵繁殖形成一个微生态发酵床,并以此作为牛圈的垫料。通过发酵床的分解发酵,使牛粪、尿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  相似文献   

11.
奶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广泛存在,并严重地威胁着奶牛健康,影响着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本试验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奶牛80头探讨日粮添加4种剂量(0g、10g、15g、20g)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对奶牛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和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影响。与对照组(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0g)相比,实验组奶牛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外排量明显降低,但各实验组之间统计差异并不显著,仅有数值上的变化。同时,随着霉菌毒素吸附剂含量的增加,原料奶中体细胞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与试验前相比,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其黄曲霉毒素残留量更少,但添加20g与添加15g相比并无明显变化。研究表明,随着日粮中霉菌毒素吸附剂不同量的添加,均可有效降低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残留量,进而提高原料奶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析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体细胞数(SCC)的水平、分布和影响因素。利用SAS9.0的GLM模型,统计分析覆盖16个省(市、区),33个规模奶牛场,23 351头中国荷斯坦牛,从2007年至2009年连续3年的225 775条奶牛个体生鲜乳SCC检测记录。结果表明:奶牛个体生鲜乳SCC的总体均值为48×104cell/mL,标准差为117×104cell/mL,个体生鲜乳SCC波动范围较大;其中,77.9%的奶牛个体,其生鲜乳SCC小于50×104cell/mL,对群体混合样生鲜乳SCC的影响系数为0.26;11.3%的奶牛个体,其生鲜乳SCC介于50×104~100×104cell/mL之间,乳房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对群体混合样生鲜乳SCC的影响系数为0.16;10.8%的奶牛个体,生鲜乳SCC大于100×104cell/mL,理论上乳房处于临床感染状态,对群体混合样生鲜乳SCC的影响系数为0.58。奶牛个体生鲜乳体细胞数评分(SCS)呈正态分布,与奶牛个体因素(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含量、胎次和泌乳阶段)和环境因素(泌乳月份、泌乳季节)差异极显著(P〈0.01),与奶牛养殖区域、奶牛场差异不显著(P〉0.05)。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SCC主要在50×104cell/mL以下,依据影响参数能实现对生鲜乳SCC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奶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广泛存在,并严重地威胁着奶牛健康,影响着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本试验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牛80头探讨日粮添加4种剂量(0、10、15、20g)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对奶牛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和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影响。与对照组(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0g)相比,试验组奶牛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外排量明显降低,但各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仅有数值上的变化。同时,随着霉菌毒素吸附剂含量的增加,原料奶中体细胞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与试验前相比,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其黄曲霉毒素残留量更少,但添加20g与15g间无明显变化。因此,本研究表明,随着日粮中霉菌毒素吸附剂添加量的增加,可有效降低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残留量,进而提高原料奶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析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乳蛋白的水平、分布和影响因素。利用SAS9.0的GLM过程,统计分析覆盖16省(市、区),33个规模奶牛场,23351头中国荷斯坦牛,从2007年至2009年连续3年的237430个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检测记录。分析表明,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平均3.28±0.22%。其中,乳蛋白率大于等于2.95%的奶牛个体占80.2%,所提供乳蛋白量占群体混合样生鲜乳总蛋白量的79.3%。奶牛的胎次、产奶阶段、产奶量、乳脂率、体细胞数、泌乳季节、泌乳月份都极显著影响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P〈0.01);饲养区域、奶牛场和年度总体显著影响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P〈0.05)。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的乳蛋白率主要处于2.95%以上(〉80%),合理调控各种影响因素,可有效提高生鲜乳的乳蛋白率。  相似文献   

15.
原料奶中体细胞是间接反应奶牛乳房是否健康的一个有力数据。同时过高的体细胞也将直接影响到原料奶的质量和价格。因此,本试验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80头,探讨日粮添加34g生物抗氧化剂对原料奶中体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抗氧化剂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无显著影响。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原料奶中体细胞数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本研究表明,生物抗氧化剂能够有效降低原料奶中体细胞数,提高原料奶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奶牛集约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发酵床养牛技术是一种新型环保养牛模式,核心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处理达到粪尿免清理,有效解决了规模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综述了发酵床技术原理、发酵床中微生物、发酵床管理、发酵床的应用效果、奶牛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以期为集约化奶牛养殖和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中国荷斯坦奶牛、荷斯坦奶牛和西门塔尔牛乳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矿物质元素含量及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差异。[方法] 选取中国荷斯坦奶牛、荷斯坦奶牛和西门塔尔牛各6头,每头奶牛收集200 mL生鲜乳样品,利用乳成分分析仪测定乳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应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乳中脂肪酸含量和组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品种牛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及脂肪酸含量和组成进行比较。[结果] 中国荷斯坦奶牛生鲜乳中乳脂含量显著(P<0.05)高于荷斯坦奶牛,乳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荷斯坦奶牛和西门塔尔牛;中国荷斯坦奶牛生鲜乳中乳钙含量显著(P<0.05)高于荷斯坦奶牛,乳锌含量显著(P<0.05)高于荷斯坦奶牛和西门塔尔牛。中国荷斯坦奶牛生鲜乳中豆蔻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荷斯坦奶牛,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西门塔尔牛;中国荷斯坦奶牛生鲜乳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西门塔尔牛,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西门塔尔牛。[结论] 中国荷斯坦奶牛乳中部分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含量接近或优于荷斯坦奶牛和西门塔尔牛,脂肪酸含量和组成与荷斯坦奶牛相近,脂肪酸组成优于西门塔尔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研究中药复方对泌乳牛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40 头泌乳牛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试验Ⅰ、Ⅱ、Ⅲ组,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 g/d、200 g/d、300 g/d中药复方。预试期7 天后连续饲喂30 天,试验期结束时检测生产性能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产奶量、4%标准乳产量及所产牛奶中的乳脂率显著升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奶牛瘤胃液pH显著降低,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药复方提高了泌乳牛的生产性能,改善了瘤胃发酵情况。  相似文献   

19.
过瘤胃保护蛋氨酸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在生产条件下的对比饲养试验,通过研究日粮中添加本实验室研发的过瘤胃保护蛋氨酸产品对泌乳高峰期和泌乳中期高产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验证了产品的性能与使用效果,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试验选择2~5胎之间、日产奶量30kg以上、处于泌乳高峰期的荷斯坦奶牛20头,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每头每天添加本实验室研发的过瘤胃保护蛋氨酸产品75g。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过瘤胃保护蛋氨酸产品可明显提高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3.0kg/头.d,P0.05)和极显著提高牛奶的乳蛋白含量(0.27个百分点,P0.01),使乳脂肪含量略有降低(0.13个百分点,P0.05),对乳糖含量和乳干物质含量影响很小。在高产奶牛泌乳高峰期日粮中添加过瘤胃保护蛋氨酸能够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8.54元/头.d)。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was to make fermentation bed by the cotton stalk instead of sawdust and rice husk,the combination of substrate included cotton stalk 65%,sawdust 7%,rice husk 28%,using 4 kinds of media (PDA medium (PDA),sabouraud medium (S),niushi medium (N),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 medium(SK)) and extracted five kinds of strains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cotton stalk rot,decay wood,decaying vegetation,manure,pig fermentation bed),the subject worked on of three experiments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substrate,the ratio of strain and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fermentation bed using microbiology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io of PDAs∶Sf∶Nf∶Nb∶SKm was 4∶2∶2∶1∶1,adding strains was 10%,each pig’s share of area was 1.2 m2,it was the best to use of the fermentation bed and paid a solid base for the production of fermentation bed with cotton stal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