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前我国已营造了大量的人工林,有些林分已经开始采伐利用,如何采伐利用好人工林已成为林业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就落叶松人工林何时采伐利用经济效益最佳的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规律为探讨落叶松人工林什么时期(林龄)采伐利用经济效益最佳,我们研究了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学观点确定出落叶松人工林采伐利用最佳经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二代林生长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Larix. spp.)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造林面积约占现有人工林总面积的50%以上,在东北的造林事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落叶松的采伐与更新,一定面积的第二代人工林业已成林。但是,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落叶松人工林重茬更新是否会导致生长下降、地力减退等问题众说不一:有人认为落叶松林恶化土壤,如重茬会造成生长逐代下降;有人认为森林都有自肥作用,落叶松连栽生长不会降低。因此,调查研究第二代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状况,不仅对正确评价落叶松连栽的效果,探讨落叶松林分与其生境因子之间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计算叶面积大小,并结合林分的离散度大小和连年生长量的下降年限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抚育间伐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首次间伐时间确定11年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4.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土层深度、不同林龄、不同林下草本植被盖度、采伐迹地的土壤及无林地的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 ,探索出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地土壤肥力状况及变化规律 ,提出了林草同生的二层复合结构 ,适当降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是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的栽培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人工林已成为东北林区的主要用材林资源。由于落叶松人工林林下土壤容易出现板结、土壤酸化、营养不均衡以及土地肥力降低的现象,影响了今后立地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间伐后营造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二代人工林,利用人工培育针阔混交林的方法,可以调整树种结构,改善林分环境,达到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为今后的二代人工林营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土壤肥力动态变化、土壤生物化学特征及系统内生物地球环循特征方面,分析探讨了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及其调节机制,提出凋落物在生物自肥能力中的关键作用,并从养分吸收与供给关系阐述了防治落叶松人工林地衰退趋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中山地带日本落叶松林分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生产力与林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等因子的关系,选取21个样地,采用标准地调查、树干解析方法对其人工林的蓄积量、生产力以及与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在四川盆地中山地带生长良好,林分生产力与林分所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经营管理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从5个方面分析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变化,得出经营落叶松人工林有使土壤肥力递减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杨桦次生林采伐迹地的土壤肥力指标的差异,以及林龄、立地条件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地力衰退问题,得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存在较明显地力衰退,并且这种衰退与林龄和立地条件有关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规律,对燕山北部地区不同年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龄的落叶松人工林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均匀度Pielou指数都以9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最高,其次为33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而18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低;林隙林隙地段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非林隙。随林分年龄的变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与林分年龄相比,林分郁闭度以及林隙的数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保持我国人工林的长期生产力和提高森林质量,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作者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广泛收集了国内外有关成果与资料,概括论述了我国人工林森林生产力的现状、不能保持生产力的原因与机理以及长期保持人工林生产力的技术对策。按第八次清查的全国森林资源数据,每公顷蓄积量为89.79 m^3,其中天然林为104.6 m^3,人工林为52.76 m^3,人工林森林生产力明显低于天然林;我国优势树种人工林每公顷蓄积量也不高,如杉木为69.8 m^3,马尾松为56.2 m^3,落叶松为58.6 m^3,这些数据比日本2002年3月公布的人工林相似树种的数据低很多,如日本针叶树蓄积量为227.97 m^3·hm-2,柳杉为295.83 m^3·hm-2,落叶松为189.88 m^3·hm-2。关于年生长量,按全国第七次资源清查的中龄林与近熟林的数据做统计:杉木人工林5.2~4.2 m^3·hm-2,马尾松为3.2~1.8 m^3·hm-2,柏木为3.4~3.2 m^3·hm-2;但按作者掌握的我国重点或示范性、试验性小面积人工林生长量看,却很高,按我国编制的速生丰产林标准的生长量数据看比较高。我国大面积人工林生产力不高,短周期经营的杨树、桉树人工林也不高,主要原因是:(1)纯林化与针叶化严重。按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统计,纯林占人工林的85%,而且针叶化明显,人工乔木林10个优势树种中针叶林比例高达56.9%。人工纯林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低,生物学上缺乏稳定性。人工纯林特别是针叶纯林,抗性低,抗自然灾害和大气污染能力均差,人工纯林维护地力的能力也弱。(2)集约育林的技术措施:立地控制技术未得到推广,适地适树适品种原则在育林中未能认真贯彻;密度、植被、地力控制技术也执行不力,大面积上的人工林仍属于粗放经营;连作引起林地土壤理、化、生物特性恶化,土壤质量衰退,导致林木生长不良,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造林作业造成水土流失,如杉木造林,传统的育林技术未得到明显改进,福建尤溪炼山后进行的3年观测结果表明,炼山和水土流失损失的有机质高达989.35 kg·hm-2,养分586.26 kg·hm-2。桉树在砖红壤进行的机耕整地,水土流失也很严重,不合理的造林作业,最终导致土壤质量与森林生产力下降。短周期培育人工林带来了2个重要问题,一是对林地肥力要求高,二是如何利用无性系才能保持长期生产力。短周期经营采用的无性系,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轮伐期短,养分需求量大,如刚果12号W5无性系,通常利用地上部分,以5~7 a的轮伐期计,消耗的养分达571.75 kg·hm-2,我国培养短周期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本底原本普遍不高,如果采取连作,土壤有机质养分会明显下降,土壤质量衰退,并对其功能产生危害。我国杨树、桉树等人工林要达到短周期持续经营,还需要实行多无性系造林。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的技术对策,应采取先进的集约育林措施,包括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植被控制与地力控制。  相似文献   

12.
闽南山地桉树造林株行距配置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巨尾桉、尾叶桉 3种株行距配置造林试验研究表明 ,在同为 16 6 5株·hm-2 造林密度的情况下 ,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林分生长、抗逆性、林内光照强度、林下凋落物及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有所差异。闽南山地造林采用 2m× 3m或 1 5m× 4m的配置并按“品”字型排列植穴所形成的营养空间较为合理 ,有利于林分生长和地力维持 ;而 1m× 6m的配置 ,表现出风折木多、林下植被旺盛、枯枝落叶量少、土壤养分含量少及林分生产力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四川杉木混交造林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纯林耗肥力强,自肥力差,引起地力严重衰退,致使杉木采伐迹地上更新的第2、3代杉木林生长差,不能成林。本研究选择桤木、水杉、漆树、灯台、香樟、柳杉和擦木7个自肥力和适应性强的树种与杉木混支造林。其结果表明:混交林枯落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比纯林高0.26~3.92%,水解氮高18.1~36.49mg/100g,速效磷高1.46~2.59ppm,速效钾高0.38~0.60mg/100g,土壤肥力明显提高,6年生时,混交林蓄积量比纯杉木林高23.3~117.4%。这7个树种均可作为杉木混交造林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Soilpropertiesdependonclimate,vegetationtypes,parentmaterials,landformandsoilderivedage(Bei-jingForestryCoIlege1982).VegetationpIaysasig-nificantroIeintheformationofsoiIparticuIarIyforthepropertiespfSurfBcesoil.PlantsabsorbselectivelynutrientfromsoilandbuiIdtheirbodies.ThenutrientpartofIitterdecomposedgradualIybymicrobeswouldraturntoground-TheroOtsystemOfplantaIsoplaysasignificantroleinsoiIproperties.EffectofpIantsonsoildependonthevegdstiontype,speciescomposi-tion,age,dens…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人工造林过程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对燕山西部山地常见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杨桦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杨桦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剖面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0.45g/kg和28.45g/kg,二者没有明显差异;2种林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下降幅度则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缓,表层土壤对土壤的碳存储贡献更大。总的来看,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深层(30cm以下)相邻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深层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变化较小。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造林措施适当、人为干扰较少的条件下,人工林同样可以维持与天然林相近的较高的土壤碳储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深穴整地、穴底植苗、草灌覆盖的造林新方法,可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土壤含水率超过了水平梯田整地常规植苗造林的林地;造林2a后落叶松保存率达95.6%,常规造林仅为52.4%,对提高干旱地区落叶松造林成活率有显著作用;落叶松幼树高度和当年生长量均比常规植苗造林的高。  相似文献   

17.
For evaluating microbial community changes in a Siberian larch stand disturbed by forest fire or clearcutting,357 clon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sequenced using a culture-independent approach and 16S rRNA sequencing to characterize the bacterial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from the different disturbed Siberian larch stands.Interestingly,the burned larch stand had an increase in the relative amounts of b-proteobacteria and Firmicutes and a decrease in Acidobacteria,while Gemmatimonadetes increased Verrucomicrobia decreased in the harvested larch stand.Microbial diversity and richness were higher in the undisturbed larch stand than the disturbed(burned or clear-cut)larch stands,and the influence of clear-cutting was more negative than that of the forest fire.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evaluating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of undisturbed,burned,and clear-cutting Siberian larch stands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impact of forest disturbance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which may be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ng soil health and devising reafforestation strategies for larch.  相似文献   

18.
国外工业人工林培育的目标及技术途径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作者论述了当前国际上工业人工林培育的定向、速生、丰产、优质、经济效益和稳定性等6个目标; 介绍了工业人工林的主要培育措施, 包括: 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维护与提高林地土壤肥力、优化栽培模式、生态系统管理等; 指出了当前的人工林基地在生态方面存在的3个问题: 病虫害日趋严重、林地土壤退化、人工林抵御自然灾害及大气污染的能力弱.  相似文献   

19.
针对辽宁省西部干旱石质山区针叶树育苗周期长、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低等问题,进行了油松大苗培育技术试验,结果为1a生油松苗营养杯移植培育大苗的适宜移植时间为4月1-10日(清明前后),苗床应选择高床,营养土配方以1/2油松苗土+1/2落叶松苗土为好,在营养杯之间填充沙土。采用该技术培育大苗移植成活率、合格苗率分别都在95%以上,利用该技术所育苗木在干旱年份造林成活率为86.6%,该方法可在本地或其他环境条件相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试验区6个类型水土保持生态林进行分结构的调查和分析得出,在内蒙古黄土丘陵区建立水土保持生态林关键在正确划分造林地立条件类型和选择相适宜树种的基础上,严把造林技术关,加快造林前三年的抚育管理,通过树干解析,8-19年林分均处于生长旺盛阶段,郁闭度在0.6-10.0之间,已发挥出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也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树立了样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